對聯又名“桃符”、“楹聯”,也算是我國一種對偶的文學形式,主要講究的是音韻和諧,對仗工整。一開始,人們會在春節期間将對聯貼在自家大門的門框門楣上,用以寄托自己對新一年的憧憬與期待,所以這種對聯我們稱之為春聯。
随着對聯的不停發展,他們還會被懸挂在亭台樓閣的楹柱之上,以示作者的文采。而商賈之流為了讨彩頭,也将對聯貼在店鋪門口用以吸引顧客,達到招攬客人的目的。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有關對聯的趣事。
一副對聯升官發财
有一個對聯的故事發生在廟堂之上,故事的主人公是洪武大帝和他的一個臣子,草根出身的朱元璋雖然沒有受到過正經的儒學教育,但是朱元璋他明白,想要到明君文治武功缺一不可。
因此,閑來無事他都會邀請手下臣子中的文人雅士,一起吟詩作對。一日,朱元璋興起,準備研究對聯。帶奴才們鋪好紙,研好墨,朱元璋提筆寫下一副對聯,赢得來滿堂彩。
這對聯的内容是:“大明日月光天德”,“洪武山河壯帝居”,而對聯的寓意一目了然:這是朱元璋在歌頌自己的豐功偉績呢!
在場之人看到皇帝寫對聯在誇自己,當然也應聲附和,溜須拍馬地為這副對聯喝彩。可是,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一個“混不吝”,非但沒有稱贊朱元璋寫得好,還一腳踹翻了這幅對聯。
這個舉動可把衆臣吓得魂飛魄散不說,還把朱元璋氣得不行。這個不怕死的人是洪武年間的狀元黃麟,此時官至文淵閣大學士。
因為黃麟的攪局,把整個君臣以文會友的和諧氣氛給一掃而空。衆臣們都吓得跪伏于地,生怕嗜殺如命的朱元璋遷怒他們,把他們都咔嚓了。
氣氛尴尬到極點的時候,黃麟解釋了自己作死的理由。原來他發現這對聯不是朱元璋的原創,而是抄襲的陳後主的詩詞。
陳後主是個亡國之君,其人荒淫無度。朱元璋抄襲這個亡國之君的亡國之音,豈不是在效仿亡國之舉?
這“大逆不道”的話一出,黃麟就做好引頸受戮的準備了,誰曾想,朱元璋轉怒為喜,還給黃麟升官了。原來,朱元璋就是想借着對聯的事,測試一下低下的臣子有沒有冒死谏言的勇氣和忠心。
朱元璋刻意抄襲亡國之君的作品,衆臣發現簡直輕而易舉,但是能夠說出來的就隻有黃麟。黃麟因為駁斥對聯所展露出來的的這份勇氣和忠心,為他赢得了升官發财的機會。
一個下聯青樓“白嫖”不花錢
還有一個對聯故事則發生在青樓這種風月場所,衆所周知,古代的青樓并不全是風月之事,裡面發生的風雅轶事也是非常多的。
大詩人柳永就是這麼一個長期混迹于青樓的浪子,他的詩句被許多青樓花魁用來編成名曲,流行于世。除了詩歌,對聯也是能讓一個才子在風月之地留名的秘訣。
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姓賈,是一個學富五車,出口成章的風流才子。一次,賈才子和好友酒足飯飽後準備去勾欄聽曲。
路過一個青樓,卻看到門口圍滿了人。賈才子一行人上前一看究竟,發現青樓門口貼着一個告示:門前一副上聯,能對出下聯者可以與花魁共宿一晚。而這上聯是“怡樓嬌娘鳳招凰”。
賈才子心想,天底下還有對對聯白嫖的新鮮事?他思索了一會兒,便給出了下聯:“紅院探花求凰”。這個下聯真的是妙哉妙哉,對聯的内容上看,怡對紅,樓對院,嬌娘對探花,鳳招凰對凰求鳳。
對的事工工整整,絲毫不差。從寓意上來看也是非常契合青樓這個場所,青樓開門迎男客不就是鳳招凰麼,而男人們進青樓不就是像行凰求鳳分床帏之樂麼?
此聯一出,立刻引得周圍看熱鬧的市民紛紛鼓掌,而青樓老闆也是拍手稱贊并信守諾言。賈才子憑借下聯和免費和青樓花魁共度良宵的事,一時間被傳成了佳話。
賈秀才用下聯換來與花魁共度春宵一刻的同時,這個青樓因為對聯一事成為了許多附庸風雅,愛好八卦的人士趨之若鹜的熱門地點。青樓的生意也是扶搖直上,賺得盆滿缽滿。對對聯的這個活動讓賈才子和青樓得到了雙赢的結果。
棺材鋪裡出絕對
最後一個故事更有意思,它發生在棺材鋪這個看上去“晦氣”,甚至有些陰森的地方。衆所周知,來棺材鋪裡消費的人,一般都是因為家族的親人去世了,他們的心情都是十分悲痛的。
因此,棺材鋪前的對聯是非常難寫的,寫得太功利性就容易被罵,寫得太憂傷又對生意不好,所以怎麼寫都不是。不過,這依然難不倒我們的文化,不得不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當時,有一個棺材鋪想到了一個絕妙的對聯,這個對聯是這麼寫的:“人無千歲壽,我處有長生。”單單看着十個字并沒有什麼特别之處,但是如果将它與棺材鋪聯系在一起那就不同了。
首先,這一幅對聯不僅将棺材鋪的業務寫了出來,而且還蘊含着深刻的人生道理。“人無千歲壽”的意思就是,每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死亡是所有人最終的歸宿。對于去世的人而言,棺材不正是他最後的一個“小窩”嗎?
下聯“我處有長生”更有意思,衆所周知死亡是永恒的,天下間也沒有長生可談。不過,人死後也相當于一種“永恒”了,與長生也沒有太大的區别。
簡而言之,這幅對聯也算是“一語雙關”。我們都知道,老百姓見了棺材都會避之不及,然而這一幅對聯卻讓人不那麼害怕了,委婉地表達了自己想要表達的内容:
人都是會死的,人死以後怎麼辦?來棺材鋪買一個棺材吧,給自己死後找一個家!不僅能夠促進生意興隆,而且還不會讓人那麼反感,可謂是一舉兩得。
當然,這幅對聯也表達了一種看淡生死的一種豁達,可以說是一幅非常玄妙的對聯了。由此可見,對聯是中國獨有的一種文學形式,是一種雅俗共賞,所有人都可以欣賞品評的東西。
作為一種文化瑰寶,我們有必要将對聯傳承下去并将他發揚光大,傳承給我們的子孫後代。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