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中國喪葬用的紙紮,登上巴黎藝術展,法國人:中國人好浪漫

“以竹竿斫成三腳,高三五尺,上織燈窩之狀,謂之盂蘭盆,挂搭衣服冥錢在上焚之。” 冥錢是為七月十五中元節使用,有較為久遠的曆史,是指代給死人燒的紙錢,随着手工業的繁榮,祭祀的紙紮有專門的營業環境得以交易。人類文明不斷發展,對于神明鬼魂的看法也在發生變化,紙紮也因此得到發展的機會,工藝水平不斷提高。

中國喪葬用的紙紮,登上巴黎藝術展,法國人:中國人好浪漫

紙紮是一種民間藝術,融合多種技藝,包括糊紙、彩繪等。紙人通俗點來講就是一種陪葬品,最早從喪葬文化中發展起來的,在封建的時代,有濃厚的特色。秦始皇陵兵馬俑是重要的世界遺産,布局和設計有重要的研究價值。秦始皇一統天下,為讓後世銘記自己的豐功偉業,最初建造陵墓時打算用活人殉葬。活人殉葬是十分殘忍的形式,毫無人性可言。

不知出于什麼原因,活人殉葬未能達成,最後是萬千陶俑陪葬,締造出舉世舉目的兵馬俑。經過發展,殉葬方式逐漸趨于平民化。建造陵墓耗費人力,同時也是浪費錢财,平民也會離開人世,死者也需悼念,隻有用紙糊制的物品使用更加廣泛。迄今為止,考古專家發現最早出現的紙紮來自唐朝,至今已有千餘年曆史。

中國喪葬用的紙紮,登上巴黎藝術展,法國人:中國人好浪漫

紙紮最初和民間的祭祀活動有緊密的聯系,便宜的紙紮能夠取代其它昂貴的物品,能避免一些陋習,得到很多人的青睐。紙紮有紙人,人們為寄托哀思,又制作各種家具、物品,類别更加豐富,甚至畫上各式各樣的顔色,最後将其焚燒。喪俗藝術藝術的變化過程讓人們看見人心,殘忍的喪葬手段終究被摒棄。

不得不說,造紙術的發明十分偉大,此後紙被人們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古人重視孝道,同時在道家和儒家文化的影響之下,古人願意相信人死後會升天,升天之後焚燒的紙也會被帶走。慈禧太後死後,在她的葬禮上也曾出現紙紮。有各式各樣的紙人,包括宮女太監的形象,做工十分精緻,最後這些紙人與慈禧一起進入皇陵,慈禧的一生也宣告結束。

中國喪葬用的紙紮,登上巴黎藝術展,法國人:中國人好浪漫

随着風俗習慣的傳承,直到今天,紙紮仍然被用于當代的祭祀活動。紙紮技藝與時俱進,現代生活的工具,如手機、電視、汽車,甚至别墅都被制作出來,仿真性特别強。紙紮用于焚燒給逝去的親人,望他們在另一個世界生活依舊美好。

解放之後國家提倡破除封建迷信,紙紮技藝瀕臨消失的結局,但随着管理的寬松,紙紮文化再次回到人們的世界,它被發揚,技術日益完善。随着人們生活觀念的改變,紙紮不僅僅适用于喪葬,它已經在不知不覺的時候被轉化為一種藝術形式發揚光大。 讓人沒有想到的是,有朝一日中國喪葬用的紙紮,竟然有機會登上巴黎藝術展,除此之外,法國人贊不絕口地稱:中國人好浪漫。

中國喪葬用的紙紮,登上巴黎藝術展,法國人:中國人好浪漫

凱布朗利博物館位于法國,是歐洲用于展覽其它藝術中最大的博物館,在這裡有一場名為“極樂天堂”的盛大展出,而人們聯想展出的名字竟然是和死亡相關。面向國外友人,無數精美的手工依次被呈現出來,無數外國人覺得中國人的祭祀物品十分特别。法國人認為即使在人死之後,依然為他們準備精美的物品,正視死亡的恐懼,紙紮藝術從獨特的視角體現一種浪漫的情懷。

很多人對于紙紮十分避諱,認為是為亡者準備的東西,十分不吉利。但是換一種眼光去看待這件事,紙紮藝術是一種從古至今傳承下來的文化,随着社會的進步,這種獨特的工藝已經演變成一種精神寄托。中國的文化放到國外,受到百萬的遊客參觀,這些具有時代特征的物品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在他們眼中是浪漫的象征。

中國喪葬用的紙紮,登上巴黎藝術展,法國人:中國人好浪漫

我們提倡保護環境,祭奠是鮮花表哀悼之情即可,意味着紙紮藝術将會迎來沒落的一天,被更多的人遺忘。“人有旦夕禍福,月有陰晴圓缺”,短短一生猶如白駒過隙。誰不曾經曆生離死别,即使分離會有不舍,也要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它。唯有珍惜當下擁有的時光,珍惜身邊的人,才不會有太多的遺憾難以彌補。

參考資料:

《東京夢華錄·中元節》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