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同為戰國四大名将,王翦全是小人作風,配得上這個稱号嗎?

在我國的曆史上,有着許多有着傑出貢獻的名将,其中李牧、白起、王翦、廉頗被後人并稱戰國四大名将。其實在我看來,李牧白起和廉頗實至名歸,而對于王翦來說,如何坦然直面李牧廉頗他們?可否有愧疚之心?耐人尋味。

同為戰國四大名将,王翦全是小人作風,配得上這個稱号嗎?

影視劇中的李牧形象

四大名将起底清盤

李牧是戰國時期的趙國名将、軍事家, "李牧死,趙國亡"的說法雖說有點傳奇,但也算與事實相符。

李牧出名于宜安之戰,在這之後很長一段時間,秦軍忌憚李牧,趙國少得安甯。一時間李牧名聲大噪,于是得到武安君的封号。有意思的是,武安侯封号之後,李牧的厄運便接踵而來。

同為戰國四大名将,王翦全是小人作風,配得上這個稱号嗎?

李牧

說起來有點迷信,其實之前白起也是在得到封号後開啟黴運之旅,巧的是,李牧和白起是一個封号,那就是所謂的武安侯。

白起是戰國時代軍事家,隻不過這位與李牧效力的國家不同,白起是秦國名将,據傳這位祖先是楚平王孫白公勝,也就是寫《戰國策》的那位老先生。

白起跟随秦昭王征戰六國,可以說秦國統一六國,白起居功甚偉。尤其是長平之戰的勝利,白起功勳赫赫,被封為武安君。

在中國的曆史上,對白起的評價很高。說這位是傑出的軍事家、統帥,也正是因為如此,白起位列戰國四大名将之首。

同為戰國四大名将,王翦全是小人作風,配得上這個稱号嗎?

影視劇中是白起形象

至于大名鼎鼎的廉頗,也是趙國的名将。這位率兵讨伐齊國,一舉奪取了陽晉,封為上卿。也正是由于廉頗勇猛果敢,聞名于天下。尤其在與燕國的征戰中,屢建奇功,被封為信平君,待遇很是豐厚。

著名的長平之戰前期,就是在廉頗的主政之下,趙國以固守的戰術,有效遏制了了秦軍進攻。後來廉頗被趙括取而代之,這才導緻長平慘敗。再後來,趙悼襄王即位,廉頗郁郁不得志,出走魏國大梁,客死他鄉。

同為戰國四大名将,王翦全是小人作風,配得上這個稱号嗎?

影視劇中的王翦形象

王翦是戰國時期與李牧白起廉頗齊名的軍事家。

王翦自打秦王嬴政以後,展示開挂人生。先是攻破邯鄲,再是掃平三晉,攻克燕國都城,随後又滅掉楚國,一路高歌猛進。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秦始皇統一六國,王翦與他的兒子王贲功不可沒。有趣的是,這位因功績卓著,先是被秦王拜為太師,後來又封為武成侯。可以說是功成名就。然而,王翦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居然銷聲匿迹,去向不明,抑或隐退,也未可知。

同為戰國四大名将,王翦全是小人作風,配得上這個稱号嗎?

王翦

戰國四大名将的交集

仔細盤點這四位,發現幾個有趣的現象:

1、王翦,白起,李牧,廉頗都被封過侯爵。

所不同的是,王翦被封為武成侯,廉頗被封為信平君,而白起和李牧則都是被封為武安君。有意思的是,這倆武安侯的下場幾乎一模一樣,都是被自己效力的那個君王給殺戮。而廉頗稍好一些,幽幽寡歡,被主子視為棄子,隻好怅然自己離去。

相比而言,王翦的下場最好,銷聲匿迹,自尋快樂去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王翦不僅僅是一位名将,更是軍事家謀略家。

同為戰國四大名将,王翦全是小人作風,配得上這個稱号嗎?

影視劇中的廉頗形象

2、廉頗與李牧敗于王翦之手。

秦王嬴政登基後,滅掉趙國是他的首選,問題是李牧在那裡,誰也沒招。秦王無計可施,隻好來請老将王翦。同是名将,王翦自然明白李牧的強勢,很是忌憚,這真要是當面鑼對面鼓開打,誰勝誰負還真難說。

于是長平之戰畫面再現,一樣的離間計,一樣的合作人,這就是當年陷害廉頗的郭開,成為賄賂的理想人選,于是一樣的效果,趙王遷接受了郭開的建議,于是李牧被殺。說起來,李牧廉頗被同一個小人郭開設計陷害,不知是廉頗李牧他們的悲劇還是不幸。雖說是各為其主,但無論如何,王翦罪不可赦。

同為戰國四大名将,王翦全是小人作風,配得上這個稱号嗎?

長平之戰

3、長平之戰是廉頗和白起之間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毫無疑問,這場戰略決戰對于秦國統一六國有着決定性意義。廉頗和李牧一樣,在固守不戰方面頗有造詣,但就是由于廉頗的固守,一方面趙王覺得臉上不好看,另一方面秦國卻無可奈何。

于是王翦極力使用離間計,散布謠言說秦國并不怕廉頗,而是懼怕趙括。趙王昏庸不堪,居然相信這些流言蜚語,啟用趙括,替換廉頗。

秦國任命白起為統帥,白起也不負重托,先是示弱,假裝後退,然後誘敵深入,以至于切斷趙軍糧道,分割包圍,于是長平之戰,秦軍大獲全勝。這樣一看,廉頗還是失敗與自己人的手裡,而白起卻因為長平之戰一舉聞名。也可以認為,王翦是白起成名的最大推手,而廉頗就是白起的一個踏腳石。

同為戰國四大名将,王翦全是小人作風,配得上這個稱号嗎?

長平之戰

戰國四大名将的功過得失

1、對于李牧來說,固守似乎是這位的取勝之法器。

在對待匈奴的問題上,李牧頗有心得。比如鎮守雁門郡時,李牧隻是每天宰殺牛羊犒賞三軍,而将士們隻有三項任務,那就是練習射箭騎馬,看守好烽火台,此外便是偵察敵情。

可這個樣子時間一長,趙王看不下去,召回李牧,改派别人去鎮守邊關。哪知再往後的一年多裡,匈奴頻頻來犯,趙國每每出兵卻是屢戰屢敗。弄得趙國邊境民不聊生。無奈之下,趙王這才請李牧出山。

同為戰國四大名将,王翦全是小人作風,配得上這個稱号嗎?

影視劇中的廉頗形象

李牧赴任後,盡管表面上看還是原來的套路,其實已經埋下了幾十萬伏兵。匈奴覺得這李牧還是照抄作業,派遣小股人馬入侵,李牧佯裝敗退,單于一看前方得手,親率大批人馬入侵。李牧的伏兵仿佛從天而降,勇猛殺敵,匈奴丢棄十多萬人馬,潰散而去。在之後的十多年裡,匈奴忌憚李牧的存在,再也不敢窺視趙國一步。

同為戰國四大名将,王翦全是小人作風,配得上這個稱号嗎?

長平之戰

2、廉頗的戰略戰術和李牧很是相近。

在長平之戰的前期,廉頗采取了堅壁固守戰略思路,用一個拖字使得秦軍毫無脾氣,這種很無章法的戰術,叫秦軍打不成,走不得,苦不堪言。秦軍長途奔襲,急于求戰,廉頗堅守不出,秦軍拿他毫無辦法。要不是後來趙王中了反間之計,臨陣換将,廉頗完勝當無懸念。

同為戰國四大名将,王翦全是小人作風,配得上這個稱号嗎?

影視劇中的李牧形象

3、 白起是戰國時期不可多得的人才。

這位擔任秦國将領30餘載,累計攻城70餘座,合計殲滅近百萬敵軍,後來功成名就,封為武安君。

白起的強項似乎是走的運動戰的路子,基本思路先是示弱,麻痹對方。然後誘敵深入,分割圍殲。白起從戰略的角度出發,攻城奪地并不是他的為唯一目标,殲敵有生力量才是白起的戰略思想。

尤其是這位善于野戰進攻,戰必求殲,這是白起最為亮眼之處。還是拿長平之戰為例,面對趙括的輕率進攻,白起佯敗後撤,将趙軍引進早已布置好的口袋陣裡,此時白起天降奇兵,突然堵住趙軍的退路,陷入包圍的趙軍毫無鬥志,失敗已不可避免。

同為戰國四大名将,王翦全是小人作風,配得上這個稱号嗎?

王翦

4、相對于前三位來說,王翦的名聲稍大一些。

而且這位擅長的不僅僅是帶兵打仗,在計謀上更是李牧廉頗他們望塵莫及的。比如,李牧就是死在這位的手裡,再比如,廉頗的失落和客死他鄉也是拜王翦所賜。當然,這些與王翦設計賺取魏齊來說,就有點小巫見大巫了。

話說這範雎是秦國的宰相,卻與魏國丞相魏齊有些不對。範雎逼迫魏國交出魏齊, 魏齊逃到趙國,在平原君趙勝門下混吃等死。誰知就是這樣落魄,這範雎還是不願意放過魏齊。

同為戰國四大名将,王翦全是小人作風,配得上這個稱号嗎?

影視劇中的王翦形象

為了滿足範雎的私欲,王翦隆重出場,獻計于秦昭王,約平原君來函谷關赴宴。待平原君來時,秦王出爾反爾,扣留平原君,要這位與魏齊交換。魏齊聞得消息,走投無路,拔劍自刎。一直到趙孝成王打發人把魏齊的首級送往鹹陽,秦王這才釋放了平原君 。可以想見,王翦未費一兵一卒借刀殺了魏齊,其心機可見一斑。

同為戰國四大名将,王翦全是小人作風,配得上這個稱号嗎?

廉頗

其實在我看來,王翦的宵小行徑是不可以與白起李牧和廉頗他們為伍的,因為這四位不在一個量級之上,起碼在光明磊落方面,王翦的落差很大。而就王翦的心機來說,還真的不配與作為戰神般存在的白起李牧他們同框。

其最大的理由就是,白起李牧以及廉頗他們的高風亮節王翦不但沒有,而且所做的基本上是上不得台面的,也就是德不歸位。雖然說王翦後來隐退江湖,說到底還是自保,這與白起李牧廉頗他們為社稷為理想而獻身的精神相比,顯得有些黯淡無光,微不足道。

從曆史的觀點來看,靠旁門左道來設計李牧廉頗他們,換得尊嚴和名聲,既不地道,也不長久。我想,這也是曆史對白起李牧廉頗他們評價遠遠高于王翦的原因所在。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