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曆史上的戰國時代,是一個英雄輩出、群星璀璨的時代。這個時代湧現出無數的英雄豪傑,如戰國四大公子,戰國四大名将等等。而戰國四大名将是後人們最為津津樂道的話題之一,針對戰國四大名将白起、王翦、廉頗、李牧四人,應該如何排名,到底誰才是四大名将之首,一直以來争論不休。奪标呼聲最高的名将自然是秦國的武安君白起,支持白起的人認為他一生指揮大小戰役七十餘次,未嘗敗績。
且白起号稱“人屠”,在長平之戰等各戰役中斬首近百萬人。要知道在戰國末期,諸侯列國的總人口也不過是兩千餘萬。還有的人認為是王翦,支持王翦的人說他是秦始皇掃六合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執行者。秦滅六國之中有五國的滅國戰役都跟王翦父子有關系,其中山東六國中實力最強的楚國亦是王翦親手所滅。
就憑着王翦如此輝煌的戰績,不少人認為他能夠配得上戰國四大名将之首的稱号。趙國的武安君李牧戰績不如前面兩位輝煌,但支持李牧的人認為,有李牧在,趙國肯定不會滅亡。戰國後期,李牧是趙國的萬裡長城,一直都有“李牧亡,趙國亡”的說法。畢竟當初王翦在和李牧對陣中占不到絲毫的便宜,最後無奈之下使用反間計。
趙王聽信讒言将李牧換掉,随後将他處死,沒過幾年,趙國便亡了。圍繞以上三位到底哪一位是戰國四大名将之首,曆來争論不休,唯獨廉頗沒有什麼争議。廉頗是四大名将中最不擅長進攻的名将,相反的是,廉頗擅長的是防守。即便是廉頗位列戰國四大名将之一,不少人也提出了質疑。
公元前260年,也就是長平之戰伊始,廉頗對陣秦國小将王龁屢屢失敗。廉頗數次被王龁攻破陣地,連續丢了好幾個重要的壁壘,迫不得已,廉頗選擇堅守不出,疲敝王龁率領的秦軍。對陣秦國一個不知名的小将,身為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頗卻屢屢四敗。就因為這個,不少人認為廉頗位列戰國四大名将之一有些言過其實,至少也隻能排在第四位。
不過作者今天并不想讨論四大名将,大家都知道戰國是一個将星閃爍、名将如雲的時代。有不少名将絲毫不遜色于四大名将,而趙奢、田丹、樂毅、吳起更是堪稱戰國四大名将之外的四大名将。那這戰國四大名将之外的四大名将,又該如何排名呢,誰又能夠居首呢?我們先來看看與廉頗同時期的趙奢。
關于趙奢,史料并無過多的記載,實戰也僅有一例。然而這一戰便是令秦國虎狼之師聞風喪膽的阏與之戰。秦昭襄王三十九年,秦國以大将胡陽為統帥,進攻趙國阏與,是為阏與之戰。馬服君趙奢率軍援救阏與,出奇謀,打勝了一場連廉頗都不敢接手的戰役。阏與一戰,秦軍大敗而歸,趙奢一戰成名,為何趙奢經此一戰便能成為名将呢?
要想說明這個問題,首先就要考慮到阏與之戰對于趙國的意義。首先,在阏與之戰以前,秦國的虎狼之師所向披靡戰無不勝,很少在戰場上遭遇重大失利。之前秦國發動的伊阙之戰、鄢郢之戰,更使山東六國産生了秦國不可戰勝的錯覺。正是因為此次秦軍在阏與的重大失利,使趙國乃至山東六國重拾了抗擊秦國虎狼之師的信心。
阏與之戰的意義對秦國來說也同樣深遠,秦國之所以選擇進攻阏與,最重要的原因是阏與乃邯鄲門戶,是趙國的軍事重鎮。拿下阏與,便可将趙國分割成兩部分,進可取邯鄲,退可蠶食趙國的河西地區。自從秦孝公變法以來,山東六國能大破秦軍者,唯有趙奢一人,這也奠定了其名将的地位。
作者接着說說田單,田丹是戰國時期齊國屈指可數的名将。公元前284年,燕國大将樂毅率領燕、秦、韓、趙、魏五國之軍,合縱伐齊。樂毅率領的聯軍一路勢如破竹,攻克齊國都城邯鄲,連下齊國七十餘座城池。齊國彼時僅剩下兩座城池,且朝不保夕,齊國滅亡似乎指日可待。而田單受命于危難之中,他首先使用反間計,使得燕惠王猜忌樂毅,最終将樂毅換下。
随後燕惠王任命騎劫為新任統帥,公元前278年,田單巧用火牛陣大破燕軍,統帥騎劫也被田單斬殺。随後田單又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收複了齊國被占領的七十餘座城池。在僅剩兩座城池的情況下,大破數倍于自己的敵軍,收複七十餘座城池,這也是曆史獨一份。正是因為這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戰役,奠定了田單戰國名将的地位。
接下來作者說說樂毅,樂毅恐怕是戰國最倒黴的名将了。統帥五國聯軍合縱攻齊,連克齊國城池七十餘座,眼看滅齊之功指日可待。奈何新上任的燕惠王猜忌,将樂毅換下,換上酒囊飯袋的騎劫當統帥,滅齊之舉自此功虧一篑。燕昭王二十八年,樂毅被燕昭王拜為上将軍,率軍伐齊。
樂毅在濟西大敗齊軍,随後乘勝追擊直入齊國都城都城臨淄。樂毅燒毀齊國的王宮和宗廟,将齊國的财富掠奪一空,燕國在樂毅伐齊之時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時期。樂毅統帥的軍隊連戰連捷,齊國隻剩下兩座孤城,指日可下。要不是後來田單使用反間計,齊國這次很可能就被樂毅滅了。
要知道當時的齊國經過齊威王、齊宣王的勵精圖治,成為了戰國七雄中最強大的國家。而燕國雖然是老牌諸侯國,但一直是戰國七雄中最弱的國家,燕國和齊國接壤,燕國的國土也時常被齊國蠶食。要不是列國不想看齊國坐大,經常出面幹預,燕國很可能就被齊國滅了。樂毅能率領弱燕之軍,差點滅了強大的齊國,也是曆史獨一份,當的上名将之稱謂。
作者最後再來說說吳起,吳起的履曆應該是這四個名将當中最有說服力的一位名将了。吳起是戰國時期兵家的代表人物,與春秋時期的兵仙孫武并稱兵家雙雄。吳起一生跌宕起伏,曆仕魯國、魏國、楚國,一生南征北戰百餘戰,從未嘗敗績。從這點上估計我國曆史上能與之相比的人隻有武安君白起。
吳起早年在魯國為将的時候,能夠使弱小的魯國戰勝前來侵犯的強大齊國。吳起在魏國訓練的魏武卒更是所向披靡戰無不勝,屢屢擊潰秦軍,侵吞秦國河西之地。幫助魏國開疆拓土上千裡,将秦國死死的壓在西陲之地,不敢東出。後來吳起在楚國為将,使中衰楚國再次強盛,北拒韓趙魏,南定百越,西抗虎狼之秦,并且吞并了菜國、陳國等數個諸侯國。
在軍事著作上,吳起著有與《孫子兵法》齊名的《吳子兵法》。好了,這四位名将的履曆一一介紹完畢,那麼誰當的上戰國四大名将之外的四大名将之首呢?在作者看來,毫無疑問是吳起,原因不言自明。吳起在魯國時,便能擊敗強大的齊國;吳起在魏國時,便可使魏國成為戰國初期最強大的國家,西之秦東之齊南之楚,皆無力與之争鋒。
吳起在楚國時,屢屢擊敗了當時最強大的魏國,使中衰的魏國再次強大。四大名将之首,不言自明,吳起在練兵、統兵、治國、兵家著作上皆是集大成者,而諸如趙奢、田單、樂毅的短闆也非常明顯。趙奢隻有阏與之戰一個戰績,史書上再無其他的記載,沒有說服力。而田單在對付樂毅伐齊的時候,隻有使用反間計把樂毅換下,他才有機會赢。
換言之,如果伐齊統帥仍舊是樂毅,田單很可能不會有之後收複七十餘座城池的偉績。最後說說樂毅,樂毅率五國聯軍,仍舊不能滅齊,圍攻齊國最後兩座城池圍了足足三年都沒有攻下,所以樂毅也沒有說服力。而吳起的實力是毋庸置疑的,他作為戰國早期的名将,如若不是戰國四大名将皆是戰國晚期的,他很可能與白起、王翦、李牧并列,如果這樣,那就沒有廉頗什麼事了。
參考資料:《戰國策》、《史記》、《竹書紀年》等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