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在中亞的卡爾梅克蒙古人中流傳着這樣一個關于回族起源的故事。中國古代經常發生戰亂,有大臣向皇帝建議:如果邀請西域穆斯林來和中國百姓雜居,就能保持國家的穩定和統一。
聽到這個建議後,中國皇帝覺得非常好,賞賜了這個大臣許多金銀珠寶,并向穆斯林世界發出了邀請。
穆斯林們對于中國的富足與文明也是仰慕已久,接到邀請後,欣然說道:如果是偉大的皇帝邀請我們,我們一定去。
中國皇帝曆來喜歡“萬國來朝”的感覺,穆斯林的到來受到的高規格的接待,并被允許可以和漢人通婚。
然而沒過多久,一些穆斯林因想念家鄉,便回去了,但是他們與漢人生得孩子卻留了下來,因此形成了“回族”。
關于回族的形成在中國有明确的記載。得益于統治者的胡人血統,唐朝成為我國曆史上最開放的朝代之一。在胡漢一家親的政策下,西亞、中亞的許多穆斯林開始遷居中國。
他們學習漢語,與漢人通婚,但因為人數太少,還算不上是一個民族。穆斯林大規模遷徙中國還要歸功于蒙古人。
蒙古大軍西征後,将大量色目人征發到中國,其中最多的就是“回回”群體。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回回”并不特指某一個民族,而是中原漢人對西域少數民族的通稱。
回回中還包含少量非穆斯林民族,比如還未伊斯蘭化的維吾爾,當時就信奉佛教。還有極少數猶太人被稱為“藍帽回回”。
在蒙古人統一中原的戰争中,色目人的足迹遍布長城内外、大江南北,還有許多穆斯林商人“水陸并進”來到中國,因此形成了“元時回回遍天下”的局面。
元朝時,回回數量足夠多了,但是他們又分屬各個部族,信仰不同的宗教,所以這時他們依然還不能算一個民族。
民族的形成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原生民族,比如在中國土生土長的漢族;另一種是次生民族,即由民族分化、多民族聚合等形成的民族。
回族就是一個典型的由多個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組成的次生民族,不過真主卻将不同穆斯林部族揉合成回族的曆史任務交給了一個漢人,他就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
元朝留下了數量龐大的色目人,對于剛剛建立的大明王朝來說是個隐患,但朱元璋又沒有能力将他們請出去,隻能選擇讓他們融入漢人中去。
洪武五年,朱元璋下令:
令蒙古、色目人氏,既居中國,許與中國人家結婚姻,不許與本類自相嫁娶。違者,男女兩家抄沒入官為奴婢。
朱元璋還是低估了穆斯林的反同化能力,人家之所以能與佛教、基督教并稱世界三大宗教,沒有頑強的生命力是不可能的。
回漢通婚雖然使得他們色目人的特征逐漸淡去,但因穆斯林長期保持嚴格的宗教生活和傳統,他們非但沒有被漢化,反而使其人口迅速增加。
不管是嫁給漢人,還是娶了漢人,最終都成了穆斯林,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回族。
唐朝、元朝為中華文明帶來了伊斯蘭文化,明朝又加一步把回、漢變成手足同胞,正如西北回民說的那樣:“回民是回爹、漢媽,漢民是回民的舅舅”。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