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四面楚歌發生于何時?講述的是什麼曆史典故?有何寓意?

烏江亭是今安徽和縣境内的一所再普通不過的驿站,卻因為一位不世英雄而載人曆史,又因為京劇《霸王别姬》而家喻戶曉。當然,這位英雄便是西楚霸王項羽。

漢王四年(公元前203年)十二月,劉邦與韓信、彭越軍會師垓下(今安徽靈壁東南),40萬大軍将隻有10萬人馬的項羽圍困起來。項羽指揮軍隊左沖右突,均告失利。

四面楚歌發生于何時?講述的是什麼曆史典故?有何寓意?

入夜,在四面楚歌聲中,這位起兵以來所向披靡、曾在滅秦之戰中立下首功的西楚霸王不僅潸然淚下。他面對心愛的虞姬和神駿的烏骓馬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然而,項羽畢竟還是項羽。悲聲過後,他便親率800壯士出戰,突破韓信布下的十面埋伏陣,退到烏江邊。

這時,烏江亭的亭長已帶人備好了船隻,準備接應楚軍将士過江,以圖東山再起。項羽立馬烏江邊,看着身邊這些對自己忠心耿耿的将士,想起起兵時5000兒郎竟沒有幾個能夠生還,自覺無顔見江東父老,遂拔劍自刎,年僅三十一歲。項羽的自刎給漫漫驿路抹上了一層重重的悲劇色彩。

四面楚歌發生于何時?講述的是什麼曆史典故?有何寓意?

自古以來中原地區都是群雄逐鹿的必争之地,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這條鴻溝就是位于河南省境内的賈魯河,在那個時候河流的水還是注入黃河,後來經過成年累月的沉沙堆積形成懸河,導緻河流流向改變,向南注入淮河。就是這條鴻溝,項羽和劉邦相互約定,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

項羽是一個将軍,在疆場上殺敵才是他的本職,關于政治謀略方面相比狡詐的劉邦來講比不過。劉邦本人最初沒有想破壞這個約定,後來在張良和陳平的規勸下,覺得這個時候是消滅項羽的最佳時機,等到他以後恢複元氣,局勢會更加難以控制。

四面楚歌發生于何時?講述的是什麼曆史典故?有何寓意?

四面楚歌的故事,最初用來形容各方面都受到敵人的攻擊,陷入孤立無援的窘迫境地。後來随着曆史的變遷,四面楚歌又賦予了新的含義,開始靈活運用于各種語境之中。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