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案22]
治血證
虛實寒熱兩誤
倪孝廉者,年逾四旬,素以燈窗思慮之勞,傷及脾氣,時有嘔吐之症,過勞即發,餘常以理陰煎、溫胃飲之屬,随飲即愈。一日于暑末時,因連日交際,緻勞心脾,遂上為吐血,下為洩血,俱大如手片,或紫或紅,其多可畏。急以延餘,而餘适他往,複延一時名者雲:“此因勞而火起心脾,兼之暑令正旺,而二火相濟,所以緻此。”乃以犀角、地黃、童便、知母之屬。藥及兩劑,其吐愈甚,脈益緊數,困憊垂危。彼醫雲:“此其脈證俱逆,原無生理,不可為也。”其子惶懼,複至懇餘,因往視之,則形勢俱劇,第以素契不可辭,乃用人參、熟地、幹姜、甘草四味大劑予之。初服毫不為動,次服覺嘔惡稍止,而脈中微有生意。乃複加附子、炮姜各二錢(6g),人參、熟地各一兩(90g),白術四錢(12g),炙甘草一錢(3g),茯苓二錢(6g)。黃昏與服,竟得大睡,直至四鼓,複進之,而嘔止,血亦止。遂大加溫補調理。旬日而複健如故。餘初用此藥,适一同道者在,見之驚駭,莫測其謂,及其既愈,乃始心服曰:“向使不有公在,必為童便、犀角、黃連、知母之所斃,人莫及也。”嗟嗟,夫童便最能動嘔,犀角知連,最能敗脾,時當二火,而證非二火,此人此證,以勞倦傷脾,而脾胃陽虛,氣有不攝,所以動血,再用寒涼,敗脾而死矣。倘以此殺人,而反以此得譽,天下不明之事,類多如此,亦何從而辯白哉!此後有史姓等數人,皆同此證,餘悉用六味回陽飲活之。此實至理,而人以為異,故并紀焉。
《景嶽全書·雜證谟·血證》
[作者辨析]
血證大多為火熱所緻。《濟生方·吐衄》曰:“夫血之妄行也,未有不因熱之所發”,此說甚為片面,持此見者,凡血證即涼血止血,時而造成大錯。勞倦過度,損傷脾氣,脾不統血,氣失統攝,血無所歸,或上逆而緻吐血、衄血,或下注而便血。正如《平治會萃》雲:“陰氣一虧傷,所變之證妄行于上則吐衄,……妄返于下則便紅。”張景嶽總結前人經驗,全面歸納出血原因為火與氣兩方面,《景嶽全書》謂:“血動之由,惟火惟氣耳。故察火者,但察其有火無火,察氣者,但察其氣虛氣實。”此案患者勞于燈窗思慮,時有嘔吐,過勞即發,服理陰煎(由熟地、炙甘草、肉桂組成)、溫胃飲(由人參、白術、炒扁豆、陳皮、幹姜、炙甘草、當歸組成),随飲即愈,說明患者脾氣素虛,複因連日緻勞心脾而上下失血,其為中焦虛損而不能統血攝血所緻。醫用清熱涼血降火之犀角地黃湯,此正如《先醒齋醫學廣筆記》中所批評一些醫者“降火必用寒涼之劑,反傷胃氣,胃氣傷則脾不統血,血愈不能歸經矣。”此案張介賓分析得很透徹,“童便最能動嘔,犀角知連,最能敗胃,時當二火,而證非二火”的論述,說明臨床中隻有辨證準确,才能立法選藥無誤。辨證失誤,寒熱虛實颠倒,即可陷入“人不為病殺,反為藥斃”的危險境界。
[作者體會]
時當盛暑,張介賓乃屢以附子理中湯加減治血證,并進退于附子、熟地之間,即培土氣複養脾土之血,他不僅深得血化中焦之旨,尤具有“熱無遠熱”的膽識。後有史姓等數人,皆同此證,用六味回陽飲(由人參、制附子、炮幹姜、炙甘草、熟地、當歸身組成)治之效,說明此證并非罕見,溫補脾土之法治血證經得起重複。早在《金匮要略》中即有黃土湯(由炮附子、幹姜、甘草、地黃、阿膠、黃芩、竈心土組成)治便血的條文,“下血,先便後血,此遠血也,黃土湯主之”。《蒲輔周醫案》中亦有苗、段二案以理中湯、黃土湯治療吐血、便血的記載,在按語中蒲老指出:“此非熱邪傳經迫血妄行,故不用寒涼止血之法。若不知所因,誤用寒涼,必然血凝氣阻而危殆立至。”此外,習慣上認為出血量多色紅者為實熱,量少色紫者為虛寒。本案出血“或紫或紅,其多可畏”,蒲老所治苗案患者“大便後流鮮血,或無大便亦流大量鮮血,每次流血量約1~2茶碗之多,每日2~3次”,二者均屬虛屬寒,說明出血量和血的顔色不能作為辨别實熱與虛寒的可靠依據,臨床辨證應結合脈、舌等全身症狀,四診合參,方能作出準确的判斷。
[村長解析]
倪孝廉者,年逾四旬,素以燈窗思慮之勞,傷及脾氣,時有嘔吐之症。
可能是因為中年喪偶或喜好讀書,熬夜、思慮重的人脾胃都很弱,脾胃傷了之後,導緻胃氣不降,稍微吃點黏膩、不好消化的,就會習慣性嘔吐,主方是小半夏湯,散散水,降降逆,就好了(諸嘔,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湯主之);其實也可以喝點小柴胡。
同修:我家屬就是這個問題,吃點就吐,生姜瀉心湯最管用。
村長:生姜瀉心湯也可以,主要是降逆,嘔吐有一些理法,具體用方時要辨證。如果說是朝食暮吐那種,考慮是宿食。
一日于暑末時,因連日交際,緻勞心脾,遂上為吐血,下為洩血,俱大如手片。或紫或紅,其多可畏。
“上為吐血”,上面吐血,一般叫胃出血。胃不是一下就出血,剛開始的胃寒,一吃涼的就胃疼,理中丸溫養就能好;長時間胃疼,寒熱氣在裡面結膠住,慢慢會形成潰瘍,用黃連湯;潰瘍部位的胃壁本來就薄,吃了不好消化的東西例如夏天喝冰啤,一刺激血管就爆掉了,發展成胃出血。
胃出血有一個标準方叫黃土湯,黃土用竈心土。以前的土竈,不斷地燒豆杆、麥稭稈、玉米杆、玉米棒芯、花生殼等各種各樣的一年四季當季的東西,有百草的土氣在裡面。它可以把胃出血的孔彌補上,不但可以治急性出血,也可以徹底治好胃出血。《西遊記》裡孫悟空就是用鍋底灰百草霜給朱紫國王解百毒。
所以土竈的土要收好,如果實在沒有,用理中湯。還有一味非常好的止血藥——降真香,内出血和外出血都可以用。内出血,煮點降真香粉喝一下,可以急性止血,比熬藥快一些;外出血,抹些降真香粉。
“下為洩血”,下面拉血,說明消化道也出血,比如吃鴨血之後拉像黑漆一般的血,就是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有兩種情況:一種叫大便潛血,拉黑血,證明出血在上消化道;另外一種拉紅色的血,是下消化道出血。
現在所謂的胃癌腫瘤,是針對潰瘍面的修複,胃每出一次血,身體就結個痂補一下。痂不能割,好比水壩滲水的時候打補丁、堵沙袋,越堵越厚,拿掉了就會決堤。也跟晗晗給我縫補褲子的原理一樣,爛一塊,補一塊,爛一塊,補一塊,補到今年就重重疊疊的很厚;又比如黃山松樹的很多枝子上面長了一個又一個瘤子,原因就是有時候風很大或者積雪壓得很重,為防止斷裂,樹就特意在容易斷的地方長出一個瘤子。
這樣的修複,其實不是腫瘤,可以按照黃連湯的理法治,用黃連湯把裡面的寒熱雜氣解開。“胸中有熱,腹中痛,胃中有邪氣”,有邪氣在裡面不走,胃癌也是裡面有邪氣,沒邪氣不可能會潰瘍;如果非常寒的話,就用理中的理法,黃土湯溫裡也可以;或者是不需要治,喝三個月炭火水,把寒氣去掉,胃熱了,結的痂可能自己就掉了。
複延一時名者雲:“此因勞而火起心脾,兼之暑令正旺,而二火相濟,所以緻此。”乃以犀角、地黃、童便、知母之屬。藥及兩劑,其吐愈甚,脈益緊數,困憊垂危。
一診醫生以為出血是火熱所緻,用犀角、地黃、知母這樣的寒涼之類,還給患者吃大便,後世中醫治病,患者不吃點屎都對不起他,鼯鼠的屎叫五靈脂,什麼人中黃、人中白等等,肯定沒用。這種因為脾胃虛寒而出血的病,用錯寒藥的後果是很嚴重的。
胃熱、消渴
胃再熱都不會出血,胃本來就是陽明,陽明多燥多熱,是人體最熱的地方。胃熱有一種情況是陽氣全部陷于裡,很容易餓,吃飯時邊吃邊出汗,胃排空得也很快,一排空就餓,一餓就要吃,多吃的同時也多飲,食飲不休,這是消渴。這樣的人反倒吃不胖,吃的東西都流失掉了,吃的很多,手腳可能還比較涼。這種病屬于厥陰病,整個陽氣全部跑到裡面,出不來,回不過頭來,裡外的陰陽氣不相順接。就好像你鑽到一個死胡同裡,想轉身發現氣血一直出不來。健康的人陰陽是平衡的,外邊三十多度,裡邊也三十多度。我們需要把裡面的陽氣給調出來,跟外面的陽氣相互交接上,變成和、中的狀态,用文蛤湯效果很好。文蛤湯用麻黃發陽外出,但是又不是發汗的,所以裡面要用生石膏。
如果是上下的陽氣不相順接,用瀉心湯是把上下的氣轉成地天泰。
中醫說的消渴不是糖尿病,就叫消渴,所以不要把消渴跟糖尿病挂上關系,沒有什麼關系的。現代人的糖尿病是“被”糖尿病,沒有到消渴的地步,檢查出來血糖高就開始吃藥了,隻要不吃那些藥都能壽終正寝。這主要是認知問題,腦子的病比身體的病要重。很多所謂的“糖尿病患者”,吃東西是正常的,隻是運化不出去,是運化的問題,而不是消渴。
與胃熱相反,有一種情況是消化過慢,中午吃的東西等到晚上胃還頂着不下,這個是胃寒,正常情況下中午吃飯,隔上五到七個小時,胃就排空了;胃寒的話,食物在胃裡腐熟也要更長的時間,食物排不空,混合着胃酸和水,咣當咣當的,然後一打嗝,胃酸反流到食管中,造成胃反酸;食管受不了胃酸,時間長了會把食管燒爛,西醫給取了個名字叫“巴瑞特食管炎”。
陽明是個多燥多熱的一個系統,胃正常的時候像海綿,喝的水馬上就吸走,就不會出現反流。胃酸反流的人,因為胃寒,水的氣化能力降低,往往有口渴、小便不利、容易暈車等症狀,想喝水但是不敢喝多,因為喝多了容易酸。小孩子暈車也是水的問題,把脾健好,吃點小建中湯,多喝柴火水,就不暈車了。
治療胃酸過多反流,首先要解決胃部水不氣化的問題,我們可以把胃反酸命名為“胃積水”,增強胃部水的氣化功能的主方是什麼?五苓散!後世把五苓散認為是膀胱的氣化問題,實際跟膀胱沒有任何關系,不是膀胱積水、腎積水的問題,而是中焦的問題,證為口渴,小便不利。我們同修治療一個胃反酸、小便不利,兼有真武湯證十年的病人,把手放到胃部感覺有水的波動,用五苓散合上真武湯,一次就好了。單用真武湯效果不好,真武湯和胃積水是沒有關系的。
後世用海螵蛸止酸,藥物煅過有燥氣,相當于扔個海綿幫助胃吸水,肚子裡水少了,就不會反流,但用這個隻是一時解決問題,不能根治;如果什麼都沒有,吃點餅幹、壓縮餅幹、烤饅頭片之類的幹的食物,不要喝水,把水吸一吸,也會感覺舒服些;胃積水更高級的辦法是喝炭火水,吃柴火飯,不用吃藥,但是現在的人有病,不吃藥他會感到難受。
其子惶懼,複至懇餘,因往視之,則形勢俱劇,第以素契不可辭,乃用人參、熟地、幹姜、甘草四味大劑予之。初服毫不為動,次服覺嘔惡稍止,而脈中微有生意。
二診的醫生使用了人參、熟地、幹姜、甘草四味,起碼裡面有幹姜,會熱一點。
乃複加附子、炮姜各二錢(6g),人參、熟地各一兩(90g),白術四錢(12g),炙甘草一錢(3g),茯苓二錢(6g)。黃昏與服,竟得大睡,直至四鼓,複進之,而嘔止。
這個案例是胃出血用黃土湯的理法。從胃出血,我們引申出胃寒、胃潰瘍、胃癌、胃積水的理法,這些病都可以治。
除了胃出血,還有一種鼻子經常出血的情況,如果陽氣太亢,身體通過鼻子出血來釋放熱、解毒。上面太亢,可以用黃連黃芩把上面的熱往下引,降一下逆。
同修分享:治療過一個年青人,經常感冒造成氣機不暢,頭昏、流鼻血,在太沖穴治療,後來再沒有流鼻血,由此推斷四逆散也有效。
可以試一試。有一些修行人經常觀想,老是往上提氣血,修得鼻子流血,腎氣上沖,把牙都沖掉,盲修瞎練。
理法是很靈活的東西,掌握了之後,問題就很好解決。一個理法值千金,治好成千上萬的人,功德無量。
肝腹水是肝寒,用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附子湯。肝腹水、腎積水都好治,唯有“腦子進水”比較難治。
圓 光
時
适皖南莽蒼
搶榆枋而止
三餐果腹
無所事然
直播頻道号以飨同好
↓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