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小靈通為什麼被淘汰了

曾經風靡全國的小靈通手機,為什麼會退出曆史舞台?,下面一起來看看本站小編海觀數碼給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對您有幫助

小靈通為什麼被淘汰了1

摘要:提起小靈通,很多人并不陌生,“有事打我小靈通,接聽不花錢。”在當時,小靈通曾以綠色環保、資費低廉、超長待機等優勢風靡一時,但根據工信部于2009年發出的通知要求,小靈通于2011年底退網。如同傳呼機一樣,在國内市場發展了10多年之久的小靈通也已經漸漸遠去,成為人們心中的回憶。

前些年,小靈通之所以受到消費者歡迎和追捧,一個最主要的原因不在于其服務質量,而在于費用便宜。而其最大的缺陷就是信号非常差,而且僅能在本地使用。也正因為這樣,小靈通自始雖然一度受到消費者的支持,但是使用小靈通的消費者數量還是比較少的,其中使用小靈通的消費者不少是被固定電話或中國電信的寬帶業務捆綁的,是被迫使用的。

小靈通是在特殊時期,特殊背景下,電信企業為了适應市場競争但又要規避政策風險而引進的一個次優的選擇。而當電信重組完成,各方都獲得了無線網絡運營權時,小靈通這種方案已經失去其存在的曆史意義。

當時移動剛從電信拆分出去,中國電信想發展移動業務,但沒有牌照,可上面又要考核業務增長。當時浙江電信下屬的餘杭電信局局長徐福新去日本考察,看到當時的小靈通,就跟UT合作引進來。因此,阿福局長一下子在全國出名了,号稱是小靈通他爹。小靈通這個名字也是阿福局長取的。

引入國内時,打的政策擦邊球算是固話的延伸,不算固話。按照固話資費計費,跟當時高昂的移動資費比起來,是很實惠的。這樣,移動和聯通吃不消了,就去信息産業部告狀。所以,政策上反複了幾次,也被叫停過,弄得UT 在股票市場上波動起伏很大。當時中國電信要增長,3G牌照又遲遲不發,最終各地分公司都把小靈通當作至尊寶貝在全國發展起來,最後攻破的是上海和北京。

那麼,曾經風靡全國的小靈通手機,為什麼會退出曆史舞台?

首先、小靈通不能漫遊

小靈通不能像手機一樣全國漫遊,就隻能做“固話的補充和延伸”,在功能上始終和手機存在差距。

其次、小靈通覆蓋差即網絡覆蓋不佳

一般僅限于市區。信号較差、基站少,城市局部地方通話不暢,一遇停電更是無法通話。

最後、小靈通性能差

當車速超過40公裡,通話就時斷時續。盡管日本在不斷改進技術,但國内基本不再發展。

小靈通為代表的無線市話,小靈通長期遊離在中國政策邊緣,在解決一定時期的應用是很好的選擇。但小靈通本身就是屬于被淘汰的2G技術,本身就存在很多問題。小靈通是在特殊時期,特殊背景下,電信企業為了适應市場競争但又要規避政策風險而引進的一個次優的選擇。現在5G都在研究了,前浪隻能被拍死在沙灘上。更何況它使用的1.9GHz F頻段,被認為是占用了國家原本要撥給TD頻段,早被強勢的中國移動視為“眼中釘”,中國電信和聯通怎麼保得住它呢?

小靈通為什麼被淘汰了2

文/麥穗小魚

這是哪一年的飯局?

不知道!

但是從馬雲和馬化騰的表情可以看出兩人心情不悅,似乎雙方産生了矛盾。

不過,更吸睛的是“二馬”背後那個大胡子男人。他左手壓着馬化騰,右手摁着馬雲,試圖當個和事佬,勸說兩人握手言和。

旁邊的李彥宏側頭認真傾聽着,自此,大胡子的這雙手被譽為“全球最貴的手”!

這個大胡子男人到底是誰呢?

他就是小靈通之父——吳鷹!

1959年,吳鷹出生于北京一個普通家庭。恢複高考後,他考上了北京工業大學無線電通信專業,畢業之後留校做了助教,并參與設計了中國第一台16位單闆計算機。

當時,他拿着北工大幾乎最高的報酬。但是,吳鷹卻一心想去外面的大千世界闖蕩闖蕩。

于是,他不顧同事勸阻,不顧父母反對,做出了人生第一次賭博。親手摔碎了金飯碗,并于1985年考入美國新澤西州理工學院。

開學那天,他揣着30美元和夢想,隻身前往美國攻讀碩士學位。

後來,又憑借優異的成績加入了美國著名的貝爾實驗室。在這裡,他才知道原來自己是井底之蛙,全世界最前沿的科技幾乎都出自這裡。

然而,科技是第一生産力。這些頂尖技術被嚴格限制交流和出口,每當談論重要的技術問題,他們都要求華裔研究員回避。

此時,吳鷹感覺尊嚴被無情的赤裸裸的踐踏在地。于是,他拼命的汲取前沿知識,發誓要把這些高科技帶回祖國,并做出了人生第二次賭博——回國創業。

1989年,在紐約街頭,吳鷹與黃曉慶相逢。正是這段美麗的邂逅,最終成為吳鷹人生中需要用濃墨重彩去勾勒的标志性事件。

1991年,吳鷹和合作夥伴共同創辦公司。4年後,與公司合并成立UT斯達康公司。吳鷹擔任CEO,合作夥伴陸宏亮擔任總裁。此時,黃曉慶也在吳鷹的慫恿下正式脫身貝爾實驗室加入UT。

當時,“電信+中國”的概念新潮又時髦,軟銀總裁孫正義覺得這是一塊很大的蛋糕,于是毅然投資3000萬美元,這也是孫正義在中國最早的投資項目。

此後,UT斯達康通過給摩托羅拉、AT&T代理無繩電話等電信設備,很快賺到了第一桶金。公司年收入1000萬美元,員工300多人。

可以說,吳鷹人生的第二次賭博都賭赢了,但是他并不滿足,馬上又開始尋找着下一個目标。

1996年,時任浙江餘杭市郵電局局長的徐福新,去日本考察時偶然發現了PHS技術(小靈通)的可用性。

于是,便和一些國際通信巨頭談合作,奈何對方均以小靈通技術落後為由,拒絕合作。

然而,吳鷹卻覺得這杯羹又大又甜,于是,買斷該技術并投入了幾千萬元,強勢向全國推廣。 同時,給這個技術取了一個朗朗上口的名字——“小靈通”。

為什麼别人都不敢做的事情,吳鷹敢做?

因為,當時大家都沒什麼錢,不少人連固話都裝不起。小靈通看起來像手機,價格卻是手機的十分之一,一台小靈通隻要幾百塊。

關鍵是,小靈通用的是固話網絡,資費比手機便宜80%。

所以,對于當時還用不起手機的中國群衆來說,小靈通的魅力無疑是不可阻擋的。

然而,吳鷹是在打擦邊球。小靈通的技術沒有移動牌照,一旦工信部下令禁止,就全完蛋了。

不過,這次他又賭赢了。

短短幾年間,小靈通全國用戶從幾百萬猛增到上千萬。2004年,小靈通用戶總數突破4700萬,覆蓋了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355個城市。甚至,出現了排隊購買的現象。

到了2006年底,國内小靈通用戶達到9300萬,海外小靈通用戶超過700萬,全球範圍内的小靈通用戶突破一億。

雙喜臨門的是,UT斯達康上市後,業績連續17個季度超過了預期。鼎盛時期,小靈通能給UT斯達帶來25.93億美元(約213億人民币)的年收入。

然而,水滿則溢,月盈則虧。

巨大的成功讓吳鷹沉醉其間,天南海北飛來飛去,各種名人派對、财富論壇上總可見吳鷹的标志性身影,其氣勢、光環與大牌明星并無二緻。

南開大學博士生導師馬連福表示,作為小靈通精神象征的吳鷹,确有他的過人之處,但從小靈通一夜成名後,他似乎完全失去了自我。

“一個沒有理性思維的人如果一度财力膨脹,性格往往扭曲,自己認為無所不能了,别人的正确建議都聽不進去了,一切自我說了算,這樣肯定是不行的。”

高科技企業最危險的莫過于産品單一和市場單一,但吳鷹卻偏偏固執地走到了這一步。

更為可怕的是,吳鷹并沒有意識到,小靈通輝煌的背後,隐藏着無限的危機—— 小靈通用戶體驗實在太差。

信号不好、不能漫遊,出了市區就沒信号,車速超過40公裡通話就斷斷續續。

甚至因為信号差,小靈通還得了個外号,叫做 “喂喂操” 。人們用小靈通打電話,通常都是——“喂....喂.....艹.....什麼信号?”

甚至有人調侃,今天女朋友發的短信,對方三天後才能回複。不知搞黃了多少生意和情侶!

所以,一旦人們用得起手機,小靈通被淘汰就是闆上釘釘的事情。

從2004年開始,3G技術日益成熟了,手機的資費持續下降,對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手機不再是難以企及的奢侈品。

小靈通的用戶一路下跌,斯達康的股價也一路下跌,虧損嚴重。

這一切對吳鷹來說都來的太快了,也太迅猛了,他根本無力招架。

最終,吳鷹也被董事會解職,黯然出局。

2011年1月1日,中國電信宣布小靈通正式退市;2014年,小靈通基站被全面關閉,小靈通的時代就此落幕。

賭赢了那麼多次,這一次,吳鷹算是輸得一塌糊塗。

吳鷹賣掉了斯達康的全部股份,做起了投資人。因為輩分高,他經常被邀請做互聯網大會的主持人,問一些别人都不敢問的問題。

問馬化騰:如果阿裡巴巴變成了你的了,你能做什麼事,可以比馬雲做得好?今天馬雲不在,你可以放心說。

結果馬化騰一頓狂侃!

問賈躍亭:樂視那麼小,怎麼和BAT競争?

賈躍亭稱:“BAT是三座大山,讓無數創業公司暗無天日。”

李彥宏在一旁聽了趕緊辟謠:“三座大山是盆景,大家不要害怕……”

就連BAT三巨頭的這張曆史性合照,也是吳鷹撮合的。

小靈通為什麼被淘汰了3

中興引入矩陣管理是1999年,18年後ARMY開始引入。小靈通中興通訊采用矩陣式管理。矩陣式管理是與直線式管理相對而言的。在直線式的管理結構中,一個員工有一部長的工作主要是做人的工作,我不太喜歡,我個人興趣還是在做事。部長任命三個月後我就主動辭去了這個職務,被領導以所長助理的職務派到北海,負責中興通訊第一個小靈通的實驗局。

一段打了雞血的生活從此開始。

說起這段曆史,我們先介紹幾個問題:

一、什麼是小靈通?

小靈通是一種微蜂窩移動通訊技術。移動通訊技術發展可大緻分為兩個階段:模拟和數字。數字移動通訊按帶寬、承載語音還是數據為主,又可以分為2G(GSM和CDMA)、3G(WCDMA和CDMA EVDO)、4G(LTE)三個階段。現在5G又要來了。從2G到5G,數據帶寬越來越寬。

2G的時候,國外廠家技術遙遙領先,中興、華為等國内廠家是“跟着跑”,抓住了個市場的小尾巴。

3G的時候,國内的廠家與國際廠家技術上已經差距不大了,屬于“一起跑”。

4G的時候,國内廠家已經局部領先了。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三大運營商70%以上市場選用了國産設備,國内廠家已經是處于“領先跑”。

“跟着跑”、“一起跑”和“領先跑”就是中國移動通訊設備廠家發展的三個階段。

現在進入到5G時代,中興、華為已經全面領先了。全球能提供全套5G設備的,就剩下中興、華為、諾基亞和愛立信了,愛立信跟在後面,跑的氣喘籲籲,累得虧損了一屁股的債。

小靈通不屬于以上技術的任何一種。小靈通本質上是一種數字移動通訊技術,是日本企業做的一個标準,在日本叫PHS( Handy )。由于采用微蜂窩組網,所以切換就比較多,覆蓋困難,用戶的感受就是容易掉話。

小靈通更象無繩電話,實現在一定範圍内的移動通話,就是比無繩電話的活動範圍大一點,從一個房間内的移動擴展到可以在一個城市裡移動。小靈通電話号碼采用固定電話的編号方式,資費也采用固話的資費,所以與移動電話比,資費有很大的優勢。在歐洲有一個與PHS類似的技術,叫DECT,在歐洲應用比較多,後面會提到。

在中國做PHS技術的公司有三家:UT 、中興和朗訊。做的最早、市場份額最大的是UT , 在國内他們起了一個好聽的品牌,叫“小靈通”。中興和朗訊做PHS時,UT 已經把“小靈通”叫火了,我們再另外起個名字沒什麼用,介紹了半天,客戶問我們講的是不是就是小靈通。所以後來中興與朗訊幹脆就都叫小靈通了。

世人隻知有小靈通,而不知有其它也。

UT 也沒有起訴中興和朗訊侵權,因為大家一起做,可以把小靈通市場規模做大,最終大家收益就大,不是一個零和遊戲。

所以在中國,所有廠家的PHS産品都叫小靈通

博弈論

二、落後的技術在中國為什麼有市場?

小靈通在中國市場的成功,首先要從中國電信的改革說起。

1994年之前電信業務是壟斷經營的,全中國就中國電信一家運營商。為了打破壟斷,在朱镕基副總理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具有全業務牌照的中國聯通,寄希望通過引入競争,促進電信業的快速發展。但由于中國聯通的注冊資金僅有10億元,面臨資金短缺、人才匮乏等困難,發展不近人意,中國電信一家獨大的壟斷局面并沒有改變。于是從1998年政府開始醞釀從中國電信拆分出移動業務成立中國移動,形成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三家競争的局面。

2000年4月中國移動正式成立,但在正式成立前的2年時間裡,中國電信已經在思考沒有移動業務後如何發展。

當時移動業務才剛剛開始,移動業務規模比較小,也沒有想到後來移動的業務發展會那麼快,所以大家都不願意去。去的人更像是被淘汰去的。為了給中國移動把隊伍湊齊,總部就下發政策要求一個單位要去多少人;夫妻雙方都在中國電信的,要求僅能有一個留在中國電信,多數是女方去了中國移動。兩三年後這些去了中國移動、能力比自己差的同事,收入是中國電信留下來的幾倍,職務更高,男人在老婆面前擡不起頭,你會産生什麼樣的心情?一定是要找一個機會超過他們,重新證明自己。

中國電信沒有移動牌照,不能經營快速增長的移動業務,他們就想到了小靈通業務,打擦邊球,把小靈通解釋為固網的延伸,而實際上變相經營起了移動業務。

為了業務的快速增長,為了與中國移動競争,為了不輸于原來還不如自己的兄弟,為了在家裡還象個男人,為了證明自己曾經的抉擇,他們會投入什麼樣的熱情到小靈通的工作中去,你可以想象得到。

在當時政策允許的條件下,大幹快上小靈通是證明他們唯一機會。

大幹快上

三、中興為什麼會選擇上小靈通?

2000年我到小靈通産品線的時候,就聽說,在公司領導讨論是否上小靈通這個項目時,公司領導除侯總與倪總支持外,其他領導都堅決反對。

2002年有一次差不多與侯總同時到達浦東機場,陪侯總一起到公司,就請教侯總,在當時政策不明朗的情況下,公司為什麼會決策上小靈通項目。侯總講了三點:

1、中國電信對移動業務有迫切的需求(見二);

2、小靈通資費的優勢。1999年,移動電話的收費是雙向收費,打電話、接電話,市内電話 .4元/分鐘,漫遊更貴。而小靈通采用固話的資費政策,0.12元/分鐘,單項收費。比如那時候我的電話多,每個月的話費3000多元,一般人根本用不起。對有移動需求的低收入消費者,物美價廉的小靈通就成了大家的寵兒。

用戶對低資費的小靈通有迫切的需求。

3、小靈通在日本有規模使用的成功經驗,所以在中國優選小靈通技術。

在中國具體選擇PHS和DECT那種技術,公司技術部門從技術優勢、建網成本和标準通用性等方面寫了一個70頁的評估報告,結論是選擇DECT。

侯總批示:選擇PHS。

原因就一個,PHS在東京一個城市有幾百萬用戶,而DECT根本沒有過這麼大的網絡。中國象東京這樣人口密度的城市太多了。

不得不驚歎于侯總的決策思維方式。原因與結果之間的關系簡單、直接。

凡是因果關系複雜的推理都不靠譜。

在絕大多數反對的情況下,侯總依然堅持自己的決策。

這就是領導者。

領導者與管理者的區别,就是能在迷霧中給大家指明方向。

雖然當時不覺得全部可信,事後又證明正确無比。

侯總在小靈通、CDMA和手機上的英明決策,極大的推動了中興在1999年-2004年的快速發展。雖然2017年華為的收入是6000億元,中興的收入是1000億元,相差6倍,但在2004年中興與華為的絕對值差距僅有50億元。

後來也有人說任總看不上小靈通這個落後的技術,全力投入到3G等新技術上,大方向正确,所以後來就大幅領先中興了。

一個字:胡扯。

小靈通發展的中後期,華為曾試圖介入小靈通市場,并推出了小靈通手機。華為由于出發太晚,賽程已進入收官階段,華為的努力都黯然收場了。

中興人,2004之後的十五年,我們都去哪兒了?

(另文分析)

去哪兒

本文轉載于王博公衆号“文字不滅”,更多文字盡在裡面,歡迎關注

作者簡曆:

《文字不滅 ,追憶似水年華》全書,共分六大章節:

第一章 成長

第二章 小靈通的那些事兒

第三章 南美生活

第四章 最強總監辦是怎麼煉成的

第五章 雜文

第六章 學校生活

第七章 好書一起讀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