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鄉味|雲南南華:彜繡跨千年 繡出鄉村振興新圖景

編前語:産業興則農村興,農村興則國家旺。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要落實産業幫扶政策,做好‘土特産’文章”。當前,全國各地發展農村特色産業,紮根“土”,體現“特”,形成“産”,從發展産品向發展産業轉變,從追求數量向追求質量轉變,從發展一産向一二三産融合轉變。做好“土特産”文章,根在水土、在農民、在文化,其中蘊含着鄉村産業振興的美好圖景。

新華網推出大型融媒體報道《鄉味》,記錄各地做好“土特産”文章的鮮活故事,呈現“一村一品、一鎮一業、一縣一特”的産業發展新格局,一起去看新征程上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新華網昆明3月29日電(羅春明 張瑪睿)在雲南省楚雄彜族自治州南華縣,大街小巷随處可見的彜繡服飾,構成一幅幅美麗的彜家風情畫卷。曆經風霜,彜繡這項最遠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技藝,如今成了當地群衆增收緻富的新門路。

千年技藝 針尖“繡”出增收路

彜族刺繡,是彜族的一項古老技藝。“彜家女子會拿針就會刺繡”,耳濡目染、代代相傳,刺繡早已融入彜族婦女的血脈。

1978年出生的丁蘭英,幼年家境貧困,靠着母親傳授的彜繡手藝幫補家用。16歲那年,一位外地老闆出價15元買下了她的刺繡包,丁蘭英第一次意識到“彜繡隻要做得好,就可以賣出好價錢”。

這筆“買賣”也激發了丁蘭英的雄心。幾經周折,2014年她成立了刺繡加工廠,2021年成立南華七彩彜繡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按照“非遺文化+市場産品+就業緻富”的思路,将曾經隻能勉強糊口的手藝做成了事業。

如今,丁蘭英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彜族服飾省級代表性傳承人,自己闖出了“大名堂”,也帶動了一批鄉親“指尖緻富”。

鄉味|雲南南華:彜繡跨千年 繡出鄉村振興新圖景

丁蘭英在繪制彜繡圖案(3月6日攝)。新華網 劉東攝

李國秀曾在省外打工,後來回到南華結婚生子,“有了小孩出去打工不方便,在這裡上班一舉兩得,每個月有四五千的收入,還能照顧家庭。”已是高級繡工的李國秀熟練地繡着圖樣,還打趣地邀請記者參與這份“幸福的工作”。

1990年出生的彭宗旺是一名肢體殘疾人,家中還有一個患智力障礙的妹妹。沒做繡工以前,彭宗旺幾乎沒有經濟來源。如今,他和妹妹都在公司裡做繡工,有了穩定的收入,“我和妹妹加起來一個月能賺三四千塊。”腼腆的彭宗旺笑着說。

目前,丁蘭英的公司有1個加工廠、8個扶貧車間,有繡工2121人,其中脫貧人口621人,殘疾人109人。2022年,生産性收入2003.7萬元,繡工加工收入達到1500萬元。

鄉味|雲南南華:彜繡跨千年 繡出鄉村振興新圖景

繡工在扶貧車間内刺繡(3月6日攝)。新華網 劉東攝

南華縣老鎮南民族刺繡加工廠作為當地彜繡龍頭企業,産品不僅銷售到上海、深圳、四川等地,還遠銷南亞、東南亞。“我們采用訂單式生産,忙時會有大約90位繡工,平時也有30位左右。平均每人每月能收入兩三千元。”公司總經理李文敏介紹。

帶動鄉親緻富的同時,李文敏還忙于在雲南各地傳授刺繡技藝,不但培養了大量的手藝人,也讓留守婦女、殘疾人得以實現“家門口就業”。

目前,南華縣共有彜繡企業法人單位21家,與彜繡企業相關的彜繡個體戶20家,彜繡合作社10家。2022年,彜繡企業及個體工商戶實現營業收入3500萬元,輻射帶動10個鄉鎮60餘個村(社區)3780餘戶脫貧戶近萬人從事彜繡加工,年人均增收8000餘元。

對口幫扶 西南彜繡“東南飛”

2022年6月6日,建校120周年之際,東南大學“聚力定點幫扶 共興彜繡文化”南華彜繡展在九龍湖校區舉行,現場設置“繡品相連校地情”“千年彜繡展風采”“彜繡傳承現代說”三個展區,呈現南華縣傳統彜繡作品與東南大學藝術學院師生設計的現代彜繡作品。

這場别具意義的展覽,讓來自南華的彜繡大放光彩。“展覽過後,南華的彜繡産品就在校友群内掀起波瀾,許多校友當即就訂購了産品。”南華縣民族刺繡産業和民族文化傳承發展工作專班工作組組長、東南大學挂職南華縣的副縣長曲栩說。

精美的彜繡作品(3月6日攝)。新華網 劉東攝

東南大學對南華縣彜繡産業的幫扶始于2018年。曲栩介紹,幫扶主要從4個層面着力。一是充分調動東南大學設計研發人才,與當地彜繡企業聯合創新設計彜繡産品;二是牽頭舉辦技能大賽和業務培訓,留住并吸納更多當地群衆參與到彜繡産業中來;三是在商标注冊、宣傳推廣等方面,助力南華彜繡品牌打造;四是充分利用東南大學資源拓展市場,助力南華彜繡“東南飛”。

“東南大學對我們的幫助太大了!”作為南華縣彜繡産業的“領頭羊”,丁蘭英感慨,“不僅是幫助我們做設計、找原材料和訂單,更重要的是幫助公司從粗放管理轉型現代企業。”

鄉味|雲南南華:彜繡跨千年 繡出鄉村振興新圖景

彜繡文創産品(3月6日攝)。新華網 劉東攝

不僅是東南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上海機場(集團)有限公司也大力幫扶南華彜繡産業發展。借力對口幫扶,結合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南華打造了一批具有當地特色、民族文化元素與實用性兼具的彜繡文創産品。

目前,南華縣已研發彜繡産品共224種,開發産品系列4類,即遇見南華系列、文創産品系列、禮遇定制系列、傳統服飾系列。其中,遇見南華系列、文創産品系列已銷往福建、上海、南京等地。

專班“加持” 彜繡更上一層樓

對口幫扶為南華彜繡産業發展插上翅膀,但要飛得更高更遠,還要靠自身夯實産業基礎。為此,2022年4月,南華縣民族刺繡産業和民族文化發展傳承工作專班成立,專項推進彜繡産業發展。

南華縣文化和旅遊局黨委副書記許德存介紹,專班成立以來,圍繞“平台公司—龍頭企業—鄉鎮彜繡合作社—繡娘”發展模式,盤活全縣彜繡産業資源,對應市場需求研發設計出一批創新彜繡産品。

在許德存看來,南華彜繡要做強,人才是關鍵。“跟以前相比,我們的企業在設計上已經有進步,但對于更廣闊的市場來說,創新能力還很欠缺。”為此,專班在成立平台公司的基礎上,加大力度招兵買馬,吸引具有專業設計能力的人才加入,研發别具南華特色的彜繡創新産品。

繡工在制作彜繡(3月6日攝)。新華網 劉東攝

為了激勵彜繡人才深耕産業,專班正在實施彜繡産業人才“百人計劃”,為人才規劃完整的職業路徑,幫助其取得專業認證,并引導人才帶動群衆參與到彜繡産業中。“歸根結底就是要讓彜繡人才有獲得感,産業才能做好。”許德存說。

政府層面大力推動彜繡創新的同時,企業也步履不停。丁蘭英的女兒大學畢業後,與東南大學設計團隊一同創新産品,研發出許多廣受市場歡迎的彜繡産品;李文敏的女兒也承擔起公司産品設計與運營管理的責任,目前正在研發一系列适用于正裝的彜繡款式,以供印度客戶采購......

鄉味|雲南南華:彜繡跨千年 繡出鄉村振興新圖景

精美的彜繡作品(3月6日攝)。新華網 劉東攝

千裡之外而來的曲栩,深切感受到了這片土地的熱望。曲栩觀察到“當地不僅想把彜繡産業做強,更想做成民生大産業”,他将其稱之為“南華彜繡背後的感動”。因此,曲栩願意繼續為南華彜繡産業貢獻一份力量。

曲栩希望看到,南華縣通過進一步打造品牌、加大宣傳、拓展市場,促進彜繡産業高質量發展,推動鄉村振興,當地群衆都能通過參與彜繡産業增收緻富——曲栩的願景,也是南華人的心願。

采訪結束,記者乘車離開南華縣城時,雲貴高原炙烈的陽光映照在街邊彜繡小店裡,豔麗的彜繡光影斑斓,記者看見了繡在南華群衆心間對美好生活的希冀與向往。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