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在1800多年前發明的這個地動儀,不是用來預測地震的,而是用來監測地震的,這個地震儀名字叫候風地動儀。當時生産力水平比較低下,交通十分不便,一個地方發生的自然災害等事情,要報到中央政府需要很長時間,特别是邊遠地區更是如此。
所以,張衡當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發明了候風地動儀,他的目的是為了及時、準确的掌握地震發生在國家的哪一個方位。
曆史上,就曾經記載過張衡的地動儀西邊的一顆銅珠掉下來,幾天以後,有陝西的地方政府報告說當地發生了地震,由此也證明地動儀的科學性。
因此,古人發明的這個地震儀,其實是用來監測地震發生情況的,而不是作為預測地震的一種手段。
漢朝的時候,交通十分不便,國家疆域又比較廣大,要統治這樣一個國家必須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手段,正是基于這樣的原因,張衡發明了地動儀。
至于這個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這也是國家教育改革的一一個措施,畢竟這個地動儀,它的地震預報的作用比較小,而且那也是1800年前的一個科技産物。張衡之後并沒有地動儀傳世,地動儀的研究也沒有繼續下去。
現在教科書上的地動儀的圖片資料都是上世紀50年代,有關人員按照史書的記載通過想象制作出來的,這并不是嚴格的符合曆史事實,所以從教科書中删除,也是有其合理性的。
漢朝的時候,張衡作為一個封建知識分子能考慮研究、監測地震,這是很不容易的,而且他還身體力行地去做,研究出來了這麼一個地動儀,這對于我國後世乃至世界研究地震、監測地震、預報地震都是有好處的,他是做了開先河的工作。
随着科學技術的進步,地震的預報和監測水平越來越高,但是準确的臨震預報還是非常難的。在曆史上我國的遼甯盤錦地震,事實上是做到臨震預報,避免了大量的人員傷亡和财産損失,這在世界地震預報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奇迹。
到目前為止,在世界範圍内,地震的預報還是一個尖端的科學難題,并沒有被人們很好的解決,所以地震的監測、預報,一直以來也是廣大的科學工作者,努力攻克的一個科學難題。
張衡在1800多年前就做出了大膽的嘗試和有益的探索,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除了是一個科學家,張衡還是一個文學家,張衡還寫過很多華麗的文章。張衡所處的時代,也是一個谶緯之學盛行的時代。
谶緯之學是一種神秘的玄學,這種神秘的玄學對科學的發展是不利的,所以,當時的張衡,他的處境并不是太好,他所從事的科學研究工作,也并不受到皇帝的重視和支持,還常常受到排擠和打擊。
這也是我們國家的古代的封建帝王對待科學的一般态度,他們希望用一套玄學來迷惑人,來愚弄人民而不希望用科學來解釋自然界的各種問題和人類社會的各種問題,以便他們能夠長期的統治下去。
古人認為,天人合一,自然災害和社會政治,都是相互聯系的,地震的發生,也是上天在對當政者,特别是皇帝進行懲戒。所以張衡研究這個地動儀,監測地震活動,這是在當時很犯皇帝禁忌的,所以不受重視。
正因為在當時這是一種标新立異的行為,是不會受到皇帝的重視和支持的,所以,1800多年前,張衡制作的地震儀在曆史上隻有語言不祥的記載,并沒有實物傳世。而曆史教科書中,東漢科學家張衡所制造的“地動儀”模型其實是假的,是上世紀50年代的仿制品。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