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小小美呀兒,喜歡點擊關注我。
秉昆是主角,他的哥哥姐姐确實比較牛逼。但因為各自的信仰,雖然在側面對他肯定是有所幫助的,但實際幫助卻不是有限(比如他哥哥如果後面在工作上,例如公安局稍微幫助一點,也可以避免後面的事情,不知道電視劇會不會拍,涉及劇透,不多說)。
另外,秉昆的幾個朋友其實是幾個很重要的點,反映了當時普通老百姓的心理和抉擇,同時那個時候你的每一個決定也是未來一段時間階級層次決定的開始。
一方面是關于各個人在平時為未來的不可預測的機會有沒有做好準備(例如當時恢複高考前自己的準備),包括父母對文化的重視,比如秉昆的爸爸對子女及孫子孫女這一輩文化水平是非常重視的,他判斷文化将決定未來的階層,這在當時是不多見的;另外就是在面對困難時各個不同角色的反應。
小說我還沒看完,剛看到2001年,我特别喜歡鄭娟,尤其是秉昆出事前,她是一個單純而樂觀且有智慧的女人,文化程度不高,但對事情想得特别通透,她能對大部分不順或困難的事情給你一個樂觀的建議,而且這個建議是有充分的理由支撐的。當然,不知道電視劇後面會不會對小說劇情有所修改。
總的來說,電視劇需要一個主角,但你看電視劇反映的東西,不能隻關注主角,也要關注他旁邊的人,他可以是一個時代的代表,也可以是一個時代其他人的參照物!
也有人覺得鄭娟是個高段位綠茶,綠茶始祖級别的那種
看完原著後就會發現鄭娟的命運之前一直被别人把握,她遇見秉昆後才開始表達自己的情感與愛。
任何一個女生經曆過這些事情,又遇到一個自己愛也愛自己的人,都不能比鄭娟做的更好了。最重要的是鄭娟很善良很堅強,雖然可能在感情上也會有所謂的“勾引”啥的,但從古至今的感情也不都是帶點這種性質的嘛,甚至說咱們現在的感情處理更是要靠小心機小心思。
一開始沒穿褲子肯定不是故意的,她家當時那個情況,估計平時也沒什麼人來。周秉坤當時就看上了,是他自己找的。
周秉昆是鄭娟能找得到的最好的歸宿。人總要活着,她那時沒法掙錢,沒有周秉坤,估計隻能靠賣了。關鍵是周秉坤也喜歡她,在那個夜晚之前,鄭娟并沒有很主動地“勾引”。那個露身材細節及話術是使了些心機的,但其實周秉坤也不是傻子(送上門的春燕都把持得住),他之前應該已經考慮了,能接受鄭娟的情況。怎麼說呢,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不能說完全是鄭娟“勾引”了他。
後面鄭娟去照顧鄭母,周秉坤進去了也沒跑(她那時已經能自食其力了)。兩年多每天給鄭母按摩(這個可是主動的,做不做,做得敷衍不敷衍真的看人品)。真的是一個好妻子。
最後,我覺得鄭娟是用了點心機的,但絕不是綠茶。綠茶是釣着人,騎驢找馬,隻為找到更好的,一有什麼事肯定跑得遠遠的,娶到手也不一定安分。鄭娟這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這根稻草也是自願的),并且抓住了就不再放手,同甘共苦,不離不棄,這不是綠茶,是好女人。
沒有誰是完美的,人性都是自私的。隻要不使壞,不坑人,負責任,酸甜苦辣一直陪伴,真心對我,哪怕是心機女又如何?
不好聽一點說,秉昆有條件找的那些更好的人,比如春燕,是不可能像鄭娟一樣在日後無怨無悔地為支離破碎的周家付出不離不棄的,也就是說秉昆其實并沒有更好的選擇,或者說很可能選了個比鄭娟更好的,但最後卻大難臨頭各自飛——春燕後期黑化了。周秉昆當年你說出于戀愛腦也好善良也好,意外娶來的鄭娟,碰巧成了救命稻草。
他家後來他不聽話,媳婦要照顧姐姐的孩子,患病的母親,還有一堆爛事,不是誰都願意陪着遭罪的,而這些事都不是鄭娟造成的,鄭娟卻幫上忙了。
鄭娟雖然出身凄慘,但周家日後的悲劇幺蛾子和鄭娟真沒多少關系,周秉昆承擔的代價幾乎全是他那個姐姐作死做出來的。
周家日後的悲劇和痛苦,主要來源于分崩離析,以及母親的病,這幾乎都是周蓉的問題。
這裡就要提到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的周蓉。其實她打得一點都不爛。她所謂的戀愛腦本質是極其理想化自私的,她始終是在為自己的心情買單,想談戀愛下鄉就下,不想養女兒就塞給别人養,并且她在故事的最後還和蔡曉光在一起過上了好日子,她自己沒支付啥代價。她把代價全讓自己的家庭支付了,而支撐起她家庭讓她媽媽好起來危機時刻照顧孩子的是周秉昆和鄭娟。
其實人認定鄭娟綠茶或者說理智功利,而周蓉是一個“支付出了代價的傻姑娘”。這種評判本身其實就是基于一種交易思維的,即使鄭娟追的隻是一個單身男人,她日後也是一個幾乎完美的妻子母親,但因為周秉昆當時或許有更好的選擇,所以她就是“心機綠茶”。而周蓉是下嫁了,抛去被打倒的知識分子,她就是善良的,傻的,戀愛腦,無私的。這裡面就意味着你認可這樣一個邏輯:愛情或者說婚姻必須門當戶對,并且當事人需要選擇硬件上最優解的那個人,不然就是戀愛腦。相反,凡是喜歡上了愛上了比自己強的人,都是有心機,都是一種功利行為。
這種分析方式說白了就是全盤否認真心換真心[捂臉]覺得愛情就是一樁交易嘛。
原著也好,電視劇也罷,從曆史跨度來講,相對屬于大部頭。跨越50年,在“光榮與夢想”的大背景下,以親情為主線,對人性的光輝一面進行放大,弘揚“好人傳統”。但畢竟是藝術加工,要賦予魂與神,來使作品表達得鮮活一點。如果像國外現代紀實體《光榮與夢想》來寫,枯燥的同時,容易得出曆史洪流衆生各自心中的哈姆雷特。但作品中男主的設計出現,使得“哈姆雷特-周”成為所有人心中的統一代表形象,更容易被觀衆接受。消遣追憶也好,情感代入也罷,大家各有所需,而這就是藝術創作的魔力所在-産生共鳴。但真正宏偉的是整個社會發展背景,而正是這點也決定了這部劇的代入感強烈,中青一代需要更貼合他們時代經曆的作品才會更容易被“帶走”。
最後,鄙人分享一下自己的觀點。現有的一些有分量的作品多向曆史方向看,畢竟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直處于延續的狀态,強弱不說,但是很期待立足當下的困擾、适當借鑒過去的史、面向未來的實好虛罷,去探索一下深度,也可賦予靈魂人物。這個應該還有些難度,畢竟是表達當代深度,但更難寫的是立足現時代、觀前瞻後的作品,也可以用“哈姆雷特”靈魂人物牽引來表現。
這就是人間煙火,這就是你跟我,這樣的故事在人世間還有很多。它用一種溫潤的、緩慢的不動聲色的手法,烘托着生活中,最深沉無形的無可奈何。很多故事不一定要有個結果,你要學會試着适應這種無可奈何,學會處理這些小小的、普通的、日複一日的難過,說了太多矯情,不說又太自我,人世間給了我們一個壓抑的喘不過氣的故事。這是人間的秘密,但不是人間的意義。這些樸實無華的悲傷與你我有關,但我們依然要學着如何不動聲色的去面對。在生活的洪流中找尋一點點陽光留下的痕迹,就像學遊泳的時候一樣,他們會不斷告訴你,你要學會自由地呼吸。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