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學生向我請教一個題目:“文中寫甲午戰争為1894發動于甲午年,古人喜歡以幹支紀年,請問2018年、2019年幹支紀年分别為什麼年?”
“你知道什麼是幹支紀年嗎?”
“不知道。”孩子們搖了搖頭。
那麼,今天,老師就來給大家普及一下,什麼是幹支紀年法?
幹支紀年法是中國自古以來使用的紀年方法,相傳始于黃帝時代,經過科學的考察,發現是萌芽于西漢初,始行于王莽,推廣于東漢,元和二年漢章帝下令全國推行,延用至今。
幹支紀年裡的幹支指的是天幹和地支什麼是幹支紀年法,天幹有十,地幹有十二,相互搭配可用來紀年、記日和記時,其中天幹紀日的方法比紀年法曆史更悠久,夏商時代便已在使用。
幹支,據《辭源》裡的解釋,是取自于樹木的“幹枝”。
天幹有十: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幹有十二: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其中的含義均是表達春到冬萬物由興到衰的過程。
天幹地支按序依次搭配,構成60對不重複的幹支。
搭配完一圈甲子又見甲子,所以将每60年稱為一個甲子,60壽稱之為“花甲之年”。
我們明白了什麼是天幹地支,那麼怎樣換算呢?
1、天幹算法:用公元紀年數減3,除以10(不管商數)所得餘數,就是天幹所對應的位數;
2. 地支算法:用公元紀年數減3,除以12(不管商數)所得餘數,就是地支所對應的位數;
例如我們以題目為例: 2018年該如何算出天幹地支呢?
第一步先算天幹。用公元紀年法減3,除以10。在這裡應該是:
2018-3=2015
2015÷10=201……5
可見,餘數為5,接着在天幹之中從甲開始數,數到第5個為戊什麼是幹支紀年法,所以2018年天幹為戊。
第二步再算地支。用公元紀年法減3,除以12。在這裡應該是:
2018-3=2015
2015÷12=167……11
可見,餘數為11,接着在地支之中從子開始數,數到第11個為戌,所以2018年地支為戌。
綜上,可以看出2018年天幹為戊,地支為戌。所以2018年是戊戌年。
親愛的家長、同學們,咱們也可以算算今年的天幹地支和未來某一年的天幹地支啦!你學會了嗎?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