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記住六十四卦,除了方圓圖外,可以先從十二辟卦開始,如下面這張圖,就把十二辟卦,十二地支,十二律呂,二十四節氣全部聯系起來了。
一歲十二月六陰六陽之象
十二辟卦,又叫十二侯卦,意思是諸侯之卦,以前蔔到這種卦,認為命運了不起,其實侯卦隻是一個代号。從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政治制度來看,用侯卦比如十二方諸侯鎮守在天子周圍,隻是代表這十二個卦的位置和性質,并不是要成為諸侯。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十二辟卦其實很簡單,就是從乾坤兩卦一步步變出來的。
這個圖中間是空的,代表無極生太極,是陰陽八卦的基礎。由内向外第二圈,是十二辟卦的名字,第三圈畫的是十二辟卦的符号,第四圈是十二地支和十二個月份,第五圈是十二律呂,第六圈是二十四節氣,第七圈最後一圈标注了由陰轉陽和由陽轉陰的時間點。
這個圖裡蘊含着陰陽彼此消長的規律,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每個時辰都包含陰陽。比方說,一年十二個月,一半是陰,一半是陽;十二個月,一半是陰,一半是陽;每天子醜寅卯辰巳六個時辰是陽,午未申酉戌亥六個時辰是陰。二十四個節氣中分布在十二個月中,每個月一個節,一個氣,比如立春是節,雨水是氣。
這個圖裡的律呂是中國人的特殊發明,既是音樂的名詞,也是氣候的名詞,律呂在這個圖裡代表氣候。古書上常常把五音和六律并舉,宮、商、角、徵、羽按音的高低排列起來稱為五音,律和音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律本來是定音的竹管,後來用銅管定音,也有用鐘弦定音,所以有管律、鐘律、弦律等。古人用十二個長度不同的律管,吹出十二個高度不同的标準音,就叫做十二律,十二律分陰陽兩類,陰陽各六律,陽律叫做六律,陰律叫六呂。律呂的發明,據說是陝西、河南邊界,有一種呂管,形狀據說像竹子又不是竹子,長短粗細有一定的标準,共有十二種,埋在地下。由于這十二種管子長短不一,深入地下的長短了不同,而上端則是齊平的,管中充滿了蘆灰,管口用竹子内的薄膜輕輕貼上,到了冬至一陽生的時候,最長管子中的灰,首先受到地下陽氣上升的影響,便噴出管外,同時發出“嗡”的聲音,這就是黃鐘之音。然後每一個月有一根管子的灰噴出來,也發出不同的聲音,這樣依次的聲音是黃鐘、大呂、太簇、夾鐘、姑洗、中呂,屬于六陽,然後是蕤(rui)賓、林鐘、夷則、南宮、無射、應鐘,屬于六陰。
在本圖中,我們可以從十一月份開始觀察,黃鐘對應的是十一月,也是子月,子月是一陽初生的時節,對應的卦是複卦。複卦是從坤卦變化來的,坤卦最下面的陰爻變為陽爻就變成複卦,到了十二月份,陽氣又上升了些,初爻和第二爻都變為陽爻了,就變成臨卦,内卦為兌,外卦為坤,地上澤下,就是地澤臨卦。正月是寅月,是地天泰卦,内卦變成三個陽爻了,就是所謂的“三陽開泰”。二月是卯月,内卦是乾卦,外卦變成震卦,就是雷天大壯卦,大壯卦的第一聲春雷,叫醒蟄伏的蛇蟲,正是驚蟄節氣。三月的卦,外卦變為兌卦,内卦為乾卦,合起來就是澤天夬卦,這時陽氣快要上升完了。四月份是乾卦,陽能到了極點。從五月開始,陽能開始減少,夏至一陰生,變為天風姤卦,因為陰氣來了,這時人的身體保養要注意,如果不注意調理,就容易生病。六月是小暑、大暑的節氣,是所謂三伏天,陽氣慢慢要退伏了,所以名為伏。夏天我們感到體外很熱,這是因為身上的陽能向外放射,而身體内部還是寒的,所以夏天消化力,反而沒有冬天好。依照地支的順序,一個月一個月過去,最後是亥月,農曆十月,在卦上為坤卦,是純陰的境界,陰極則陽生,十月也有小陽春,李清照寫的《聲聲慢》中“乍暖還寒時候”,就是小陽春天氣,諸葛孔明借東風,也是利用這個氣候。
總之,通過這張圖,我們可以了解《易經》十二辟卦是由乾坤兩卦陰陽消長逐漸變化而來,古人把卦象和地支節氣聯系在一起,形成了一套預測氣象,指導農業,推演人事曆史的學問。我們了解這些名詞知識,要知其所然,更知其所以然,才是真正的科學态度。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