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由10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内的科學家們,将位于芝加哥大學的“世界末日時鐘”再次調快10秒,進到了離午夜隻有90秒的位置。
而午夜0點,就是全球核大戰爆發,人類文明清零的時刻。
這是末日時鐘設置76年來,人類命運離午夜0點最近的一次。
不過我感覺這個調整極不科學,難道現在不應該已是倒計時了嗎?
10、9、8、7……
有誰能在0點到來之前,終止這個倒計時嗎?
末日時鐘(Doomsday Clock),又叫世界末日鐘,是1947年由美國芝加哥大學《原子科學家公報》設立的一個虛拟時鐘,以形象化地向全世界展示不受限制的科技發展對人類文明産生的威脅。
時鐘設立的1947年正是美國用兩顆原子彈轟炸廣島、長崎,最終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兩年,冷戰已經開始,科學家們将時鐘設置為距午夜0點還有7分鐘。
這面時鐘的調整由一個包括10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内的原子科學家科學與安全委員會進行,每年1月進行評估。
調整的依據不光是核戰争,還包括氣候危機、生物危機、先進技術帶來的威脅等,科學家們會評估一年來各種因素的影響,做出撥快或撥慢時鐘的決定。
末日時鐘設立之後,美國和蘇聯不斷加快熱核武器的試驗,終于爆炸了威力極大的氫彈,末日時鐘也在1953年快進到距午夜0點僅2分鐘的位置。
之後美蘇意識到核大戰沒有赢家,開始談判部分禁止核武器試驗條約,并在1963年簽署,這一年時鐘倒退到距午夜0點12分鐘。
1983年美國裡根上台後,開始星球大戰計劃,軍備競賽再度升級,末日時鐘再次快進到距午夜0點3分鐘。
1991年東歐劇變,柏林牆倒塌,蘇聯解體,冷戰結束,美國俄羅斯簽署削減核武器條約,世界一片祥和,末日時鐘倒退到迄今距午夜0點最遠的一次,17分鐘。
但好景不長,印巴先後發展出核武器,削減核武器努力一再受挫,全球氣候變暖不斷加劇,讓末日時鐘不斷加快。
2015年,距午夜0點3分鐘。
2017年,2分半鐘。
2018年,2分鐘。
2020年,100秒。
今年,90秒。
今年調整的主因是2022年俄烏戰争的爆炸,使用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的威脅不斷加劇,以及核軍備競賽可能或正在重啟的擔憂。
其他原因包括氣候危機的不斷加劇,極端天氣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全球各地,最高和最低氣溫不斷被刷新。
新冠肺炎疫情的大爆發則讓生物威脅不再是罕見的、百年一遇的事件,而是迫在眉睫的現實威脅,俄烏戰争的爆發,也讓人們看到生物戰威脅的風險在不斷增加。
虛假信息和颠覆性技術帶來的威脅也日漸顯現,例如美國的選舉否認、互聯網上虛假信息的泛濫等,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的快速發展,也讓人們開始擔憂其對人類文明可能導緻的巨大風險。
我之所以認為末日時鐘現在已經開始倒計時,而不是還有90秒,是因為和2020年的100秒相比,去年以來人類文明面臨的威脅已遠遠不是10秒鐘所能體現的了。
使用核武器的威脅從來沒有像現在一樣更加真實,已經到了一觸即發,随時可能走火的地步。
氣候崩潰也從來沒有像現在一樣變得真實,去年夏天到這個冬天,全球各地從美國到中國,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都被不斷刷新,這難道不是氣候變化日益惡劣的标志嗎?
虛假信息和颠覆性技術帶給人類的威脅也從沒像今天這樣,真切實在地擺在我們面前,極端分子利用互聯網傳播的暴戾言論正在侵蝕越來越多的人,逼迫更多理智溫和的聲音沉默,進而影響到社會的進步、國家的決策。
從來沒有經濟是在動亂中發展的,從來沒有成就是在戰争中取得的,人類所有的知識和财富,都是在和平穩定的時代獲得的,這一次,末日時鐘還能再往後退嗎?人類文明還有機會嗎?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