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機會主義的實踐觀的特點:一埋沒弱點,二不把握整個發展,屈服于個個事實;三沒有看穿現實的矛盾的深處之能力。
解讀:
機會主義者因為是看到了現在的利,所以要去抓這個利,這是抓的現在——也即事物的表面。但是太晚了?
2、路遙知馬力,馬力是質,路遙是量。
解讀:
質支撐量?性質是能跑?
3、分配土地這個政策的質,規定了農民積極性的提高,大量的擴大紅軍 ,發展農業經濟與合作社。
解讀:
這個質是給以利益、保衛利益、增長利益。分别對應積極性的提高、大量的擴大紅軍、發展農業經濟?
4、舊過程是新過程的準備,舊階段是新階段的準備。
解讀:
因發展無窮無盡,舊階段是為進入下一階段的?
5、任何事物、任何過程,外力是有影響的,且是嚴重的影響,然必通過内的情況才起作用。決定的東西屬于内力。
解讀:
自己内部沒有矛盾,則外力無從着手。外力是沿着自己内部的矛盾,通過——擴張這個矛盾、取消這個矛盾、縮小這個矛盾——從而使内在發生變化?
6、辯證法敵視折衷主義,給物事本質以确切肯定的答案,所以能成為行動的指導。一特性轉到另一特性——與自己相反的,這是最重要的。
解讀:
因為事物是從一特性轉到另一特性,所以這就是我們的下手點,或逆轉、或遲滞、或加速這種特性的轉化,并且在這種特性的轉化中,做好自己的準備,從而順勢獲得自己的利益?
7、在聯系中看事物。在運動中看事物。形而上學者在事物和現象的聯系以外、在它們不間斷的相互作用以外去觀察事物和現象 的。
解讀:
關注事物對發展的影響,影響是沿着聯系走的、沿着聯系相互作用的,所以要在聯系中看事物?
8、辯證邏輯:A是A,同時又不是A,一件東西和他本身同一,同時又不同一。形式邏輯隻看見同一這一方面。辯證法則不僅看見這一方面,又看見另一面(不同一) 因此他能包攝,吸收,揚棄形式邏輯。
解讀:
簡單來說,辯證法是重視未來,以未來統馭現在,所以說“A是A,同時又不是A”,因A是現在,所以說是A,因未來不是A,所以說又不是A。但未來是基于現在的A發展的?
9、形式邏輯隻看到靜止一方面,并且會誇大這方面,忘記根本的運動。
解讀:
看到靜止的這一面,要嘛是極度悲觀、要嘛是極度樂觀,極度悲觀——就使自己失去改造現在的能力,極度樂觀——就使自己缺少足夠的準備、以抓住未來,最終未來也不是屬于自己的。看到運動,才能預測之,并且使自己做出足夠的準備?
10、性質關系等問題,是發展問題的起點,雖不能把他看作發展本身,如果忠于辯證法的,至少應從裡面看出發展的動力,看出具體的矛盾。
解讀:
抓住性質,就可以對付陰謀詭計、不迷茫。所以看到一個東西,先要看它的性質、它和其他東西的關系,從性質關系就可以看出發展的動力和具體的矛盾?
11、“差别不是矛盾”的說法不對。應說一切差别的東西在一定條件下都是矛盾。
解讀:
一切差别的東西,在一定條件上都是矛盾,所以關鍵是從差别提供條件,從而生出兩者的矛盾。陰謀詭計者善于提供條件、使差别變成矛盾。某個超級大國最善于這一手。
12、外因不可忽視,卻不能決定事物的必然性,決定必然性的是内因。
解讀:
外因能起導火索的作用?作用在加量、減量上,作用在延長時間、減短時間上。比如俄烏,因為它們兩者本身有對立分離傾向,所以,可以提供更多的武器、更大的宣傳來加大這種對立,并且通過提供更多的武器、更廣泛的宣傳延長雙方對立的時間。
解決的方式在于要嘛讓其外援斷絕,要嘛讓這種矛盾消失。
13、機械有可動性,水有化汽的性質,生物有進化的性質,因此動力,熱,環境等外因才能起作用。決定事物變化的必然性的,不是外因而是内因。
解讀:
由性質,然後可以由量變到質變,加量、加時間使之發生質變?
14、辯證唯物論的特點,在于抓住事實的核心,事實的本質,事實的内部發展規律性,不在于尊重事實的表面。
解讀:
即尊重事實可能的未來,事實的現在是表面?
15、見敵人的侵略,而看不見侵略的本質,但看見不抵抗的錯誤,而看不見民衆抵抗的前途,這種對眼前事實的尊重,與唯物辯證法是完全不同的。
解讀:
前途就是未來的可能性?不抵抗會喪失選擇權,抵抗是為了保衛選擇權,有選擇權,才能選擇未來的某種更好的可能性。這是由未來統馭現在。
16、如果我來講點辯證法的話,這便是:做的事情與所得的結果相反。
解讀:
事物是走向自己的反面,所以做的事情與所得的結果相反。
17、矛盾和統一,分析和綜合,這叫做方法論,也叫做辯證法。
解讀:
以己之矛攻敵之盾,這是對立。因矛之尖,所以提升盾之堅;因盾之堅,所以提升矛之尖,這裡矛和盾都——因對方的強大、因自己的不足——而發展了,所以這是統一。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