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李慧英 王日成)洗果兒、挖核兒、穿串兒、熬糖,一蘸、一轉、一提、一放,一串晶瑩剔透的糖葫蘆就完成了。1月11日,保定老字号滿族何記糖葫蘆第七代傳人何平安,早早來到位于西大街的小店裡,忙着蘸糖葫蘆,招呼客人。
這邊,何平安的糖葫蘆飄出香甜的味道,那邊,保定老字号稻香村的櫃台裡也擺滿了各式點心,有棗花餅、牛舌餅、墨子酥、山楂餅等,都是傳承多年的招牌。兩名女士一邊精心挑選點心一邊說:“快過年了,選幾個點心禮盒,送給親朋好友。”
不遠處,國家級非遺易水硯、古城香業,省級非遺崔公陶,保定老字号萬寶堂等紛紛開門,迎來了一批又一批遊客。
一條長約846米的大街,為什麼能吸引這麼多非遺項目和老字号?帶着疑問,記者走進這條擁有千年曆史的古街。
仔細觀察,西大街的建築風格可謂“中西合璧、南北交融”。原來,曆史上的西大街,不僅是一條曆史文化街區,聚集了賢良祠、第一客棧、協生印書局等文物保護單位,還稱得上古城CBD,聚集了第一樓、萬寶堂、稻香村、槐茂醬園等上百家知名老字号,因此又被譽為“直隸第一街”,是保定的标志性符号。
據說,這條不足一公裡的古街還是紅色文化承載地,西段路北的賢良祠,曾是中共保定地方執行委員會機關駐地,中段路北的協生印書局,曾是印刷革命進步書刊的場所。所以,著名的老電影《野火春風鬥古城》裡就出現了好多西大街的特寫鏡頭。
随着時間的推移,西大街失去了往日繁華。2021年,保定着手啟動古城保護修繕,在“修舊如舊”的原則上,以傳統工藝修複、整治街容街貌、兩旁建築,并對市政管網、道路交通等配套設施進行梳理,全街增設信息化系統,實現無線網絡、24小時監控全覆蓋,将西大街打造成一條既古樸厚重又具現代化氣息的時尚街區。
看完重修後的西大街,市民王新感慨道:“建築風格沒變,還是記憶中的老樣子。好多老字号都回來了,像萬寶堂、稻香村、何記糖葫蘆,還有一塊錢一碗茶的穿行樓棗葉茶,軟糯香甜的慶豐和綠豆糕,這都是咱老百姓兒時的回憶。”
沿街走了一圈,記者發現不僅老字号回來了,好多有代表性的非遺項目,像曲陽定瓷、易水硯、古城香業,也在西大街落了腳。“之所以選擇落戶西大街,是因為這兒曆史文化氣息濃厚,希望讓非遺文化通過旅遊市場走進千家萬戶。”省級非遺崔公陶的傳承人崔立強說。
節假日期間,西大街還辦起了樂購市集,市集上有糖葫蘆、切糕、手作、面塑、糖畫、皮影戲、燈籠、風車等各種吃的、玩的、看的,但不管是傳統的還是新潮的,都透着一股文化氣兒,大夥兒在這逛市集、看表演、賞非遺,一夜之間,微信朋友圈、抖音小視頻裡,西大街火爆“出圈”。
借助一條古街,保定“借題發揮”,用傳統節慶找到了文化融合“破圈”的突破口,不僅拉高了人氣、刺激了消費,也留住了鄉愁、留下了回味。
春節期間,西大街還有新春廟會,到時候大家就可以在這條千年古街上,體驗鑼鼓喧天過大年的氛圍。
上一篇
搜狐網
下一篇
人間清醒是什麼樣子?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