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新冠後遺症專家推薦共識處方來了!

1月17日,《中醫藥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核酸/抗原轉陰後常見症專家共識》(全文見後)發布及解讀會在京召開。《共識》提出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核酸/抗原轉陰後常見症的概念、病因病機、臨床表現、中醫治療及注意事項等内容,明确生脈散合平胃散加減(清金益氣方)為通用方藥。

《共識》由中華中醫藥學會組織立項,張伯禮、國醫大師晁恩祥牽頭制定。

中醫藥部分:

通用方藥

證候:氣陰兩虛,脾虛失運,餘邪未盡。

症狀:倦怠乏力,動後氣短,幹咳少痰,咽喉不利,胃脘痞悶,納呆便溏,舌淡或紅,少津,脈細數。

治法:益氣養陰,健脾和中,清熱祛濕。

方劑:生脈散合平胃散加減(清金益氣方)。

藥味:人參、麥冬、五味子、茯苓、清半夏、麸炒蒼術、陳皮、柴胡、升麻、薏苡仁、黃芩、玄參、蘆根、馬鞭草、淡竹葉、甘草。

服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溫服。療程14天或遵醫囑。

除上述臨床綜合表現外,其他明顯不适單項症狀可參照以下對症治療方案。

青龍按:本人曾推薦李東垣清暑益氣湯治療新冠後遺症這種既有氣血陰虧,中氣下陷,濕熱未盡類型。專家共識以生脈飲平胃散加柴胡升麻等跟李氏處方有異曲同工之妙。

對症治療

5.3.1 咳嗽

5.3.1.1 餘邪戀肺

症狀:咳嗽,咽癢,或遇異味、冷風等因素突發陣咳或嗆咳,時有咯痰,舌淡紅或偏紅,脈細。

治法:宣肺散邪,化痰止咳。

方劑:止嗽散合桑杏湯加減。

藥味:荊芥、紫菀、百部、白前、桔梗、桑葉、杏仁、浙貝母、陳皮、炙甘草。

加減:咯痰黏稠,加橘紅、冬瓜子、魚腥草;咽癢甚,加牛蒡子、射幹、蟬蛻。

5.3.1.2 肺陰虧耗

症狀:幹咳,咳聲短促,痰少質黏,口燥咽幹,潮熱,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養陰清熱,潤肺止咳。

方劑:沙參麥冬湯加減。

藥味:沙參、玉竹、桑葉、麥冬、天花粉、紫菀、款冬花、枇杷葉、甘草。

加減:潮熱甚,加銀柴胡、青蒿;盜汗多,加煅牡蛎、浮小麥。

推薦中成藥:蘇黃止咳膠囊;咯黃痰甚者,可選用治咳川貝枇杷滴丸、急支糖漿、連花清咳片、杏貝止咳顆粒等;咯痰黏稠者,可選用橘紅化痰丸、宣肺止嗽合劑、橘紅痰咳顆粒(液)、橘紅丸(顆粒、片)等;咯痰清稀者,可選用通宣理肺丸(顆粒、口服液)、杏蘇止咳顆粒(糖漿)、感冒止咳顆粒(糖漿)、玉屏風顆粒等;咳嗽伴氣喘者,可選用止嗽定喘丸(片)、咳喘甯、消炎止咳片、咳速停糖漿、潤肺膏、丹龍口服液、複元止咳顆粒等。

5.3.2 心悸

5.3.2.1 氣陰兩虛

症狀:心悸易驚,乏力氣短,自汗盜汗,五心煩熱,口幹舌燥,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益氣養陰,斂汗生脈。

方劑:生脈散加減。

藥味:人參、麥冬、五味子、酸棗仁、生龍齒。

加減:陰虛有熱,加青蒿、牡丹皮;汗出明顯,加煅牡蛎、浮小麥。

5.3.2.2  心氣不足

症狀:心悸氣短,頭暈目眩,倦怠乏力,舌淡紅,苔白,脈細弱或結代。

治法:補益心氣,養心安神。

方劑:炙甘草湯加減。

藥味:炙甘草、人參、生地黃、桂枝、阿膠、麥冬、遠志、生龍齒。

加減:伴血虛,加黃芪、當歸;伴血瘀,加丹參、川芎。

推薦中成藥:動後心慌明顯者,可選用生脈飲(顆粒、膠囊、片)、芪參益氣滴丸、芪參補氣膠囊、參松養心膠囊、通脈養心丸、養心氏片、穩心顆粒、養心定悸膠囊、參芪口服液、潞黨參口服液、振源膠囊等;胸悶伴舌紫暗者,可選用複方丹參滴丸(片)、冠心甯片、冠心靜片(膠囊)、心速甯膠囊等。

5.3.3 失眠

5.3.3.1 虛熱擾神

症狀:不易入睡,五心煩熱,自汗盜汗,心悸不安,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補心安神,滋陰清熱。

方劑:酸棗仁湯加減。

藥味:酸棗仁、知母、茯苓、川芎、牡丹皮、甘草。

加減:心煩不甯,加合歡花、栀子;潮熱盜汗甚,加煅牡蛎、浮小麥;徹夜不眠,加磁石、生龍骨。

5.3.3.2 心脾兩虛

症狀:寐不安,多夢易醒,神疲食少,頭暈目眩,四肢乏力,腹脹便溏,舌淡苔薄,脈細無力。

治法:益氣補血,健脾養心。

方劑:歸脾湯加減。

藥味:人參、白術、當歸、茯苓、黃芪、龍眼肉、遠志、酸棗仁、佛手、炙甘草。

加減:脘悶納呆,加藿香、半夏、陳皮。

推薦中成藥:五心煩熱者,可選用百樂眠膠囊、天王補心丹等;乏力心悸者,可選用柏子養心丸、人參歸脾丸、棗仁安神膠囊(顆粒、口服液)、安神補腦液等;情緒煩躁者,可選用加味逍遙丸、舒肝解郁膠囊等。

5.3.4 嗅味覺減退

5.3.4.1 餘邪閉竅

症狀:嗅覺減退,鼻塞,胸悶氣短,舌淡紅,脈細。

治法:宣肺開竅。

方劑:辛夷散加減。

藥味:辛夷、薄荷、藁本、白芷、升麻、川芎、通草、防風、羌活、炙甘草。

加減:鼻塞流涕,加荊芥、蒼耳子;鼻腔幹燥,加麥冬、百合、菊花。

5.3.4.2 脾虛濕阻

症狀:味覺減退,乏力倦怠,少氣懶言,納少便溏,舌淡胖,苔白膩,脈濡或滑。

治法:健脾祛濕。

方劑:不換金正氣散加減

藥味:厚樸、蒼術、陳皮、半夏、藿香、草果、石菖蒲、炙甘草。

加減:納呆,加焦三仙、太子參;腹脹痞滿,加木香、佛手。

推薦中成藥:嗅覺減退者,可選用散風通竅滴丸、通竅鼻炎片(丸、顆粒)、辛芷通竅丸(顆粒)、香菊膠囊、鼻淵通竅顆粒等;味覺減退者,可選用藿香正氣膠囊(丸、水、口服液)、參苓白術散(片、口服液)、補中益氣丸(片)、香砂六君丸等。

5.3.5 腦霧

5.3.5.1 濕濁上蒙

症狀:頭重昏蒙,善忘,胸悶,食少多寐,舌淡胖,苔白膩,脈弦滑。

治法:健脾燥濕,化濁開竅。

方劑:益氣聰明湯合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

藥味:黃芪、白芍、黃柏、升麻、葛根、蔓荊子、半夏、白術、天麻、炙甘草。

加減:頭暈頭脹,加白芷、藁本、石菖蒲;脘悶納呆,加藿香、白豆蔻、厚樸。

5.3.5.2 腦絡失養

症狀:善忘耳鳴,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舌紅少津,脈細。

治法:益氣填精,健腦開竅。

方劑:孔聖枕中丹合開心散加減。

藥味:遠志、石菖蒲、龜闆、龍骨、人參、茯苓、當歸、川芎。

加減:耳鳴甚,加山茱萸、鈎藤、珍珠母;腰膝酸軟,加杜仲、熟地黃。

推薦中成藥:頭重昏蒙者,可選用半夏天麻丸、牛黃清心丸等;頭痛舌紫者,可選用養血清腦顆粒、舒腦欣滴丸、銀杏酮酯滴丸(顆粒、膠囊、分散片)、銀杏葉片(顆粒、膠囊、片)、銀杏葉片(顆粒、膠囊、分散片、滴丸)等;腰膝酸軟者,可選用六味地黃丸(口服液、片、膠囊)、金匮腎氣丸(片)、百令膠囊、金水寶膠囊等。

6 注意事項

6.1 以上中藥處方,建議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6.2 以上推薦中成藥,建議參照藥品說明書使用;各省市可結合藥品可及性選用地産中成藥。

6.3 嗅覺減退者可使用中藥香囊、精油進行嗅覺訓練。

6.4 患者應均衡飲食,合理膳食;起居有常,避免過度熬夜;适量運動,避免劇烈運動;調暢情緒,避免憂思過度;重視防護,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少聚集。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