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的衰落
作者|碧落清遙
責編|Thomas
東南亞的11國中,有5個位于中南半島。論曆史悠久程度,柬埔寨是東南亞最古老的國家。
公元9世紀,柬埔寨的吳哥王朝在中南半島率先崛起,到11世紀時已是中南半島毋庸置疑的霸主,至今仍存的吳哥窟向人們展示着那個時代柬埔寨的強大。
▲吳哥窟
然而,柬埔寨在15世紀後迅速衰落,曾臣服柬埔寨的暹羅(今泰國)不斷對其發起進攻。
▲吳哥帝國
17世紀後,柬埔寨遭到泰國、越南兩大強鄰的夾擊,被戲稱為“東南亞版的波蘭”,并在19世紀末徹底淪為歐洲列強殖民地。頂峰滑落的柬埔寨自此一蹶不振,至今發展水平仍處于東南亞落後梯隊。
2022年,柬埔寨人均GDP約1600美元,在東盟十國(東帝汶未加入東盟)中排倒數第二,僅高于常年被西方制裁以及民族戰争頻繁的緬甸。
▲東盟裡的倒數第二▲中南半島
一、高棉帝國
中南半島在地理上鄰近中國與印度,中印文化對中南半島産生了巨大影響。中華文化影響力集中在中南半島北部,而印度文化則經由海上貿易通道傳播到中南半島南部。
公元1世紀,中南半島南部沿海地區産生了一些印度化國家,柬埔寨的前身——扶南王國就是其中之一。
▲印度化諸國
鼎盛時期的扶南統治着今天柬埔寨全境、越南、老撾南部以及泰國中部,是中南半島最強大的國家。扶南多次遣使來華,《後漢書》《晉書》等都有相關記載。
5世紀末,扶南在内亂中逐步衰落,曾臣服扶南的真臘趁勢崛起。到6世紀末,扶南被真臘征服,真臘成為中南半島的新霸主。
▲扶南與真臘
穩定的政局和不斷發展的經濟促進了民族形成,柬埔寨的主體民族高棉人就是在真臘王國時期最終形成的,真臘也是柬埔寨曆史上第一個專制封建國家。
8世紀初,真臘分裂為二,北方内陸地區被稱為陸真臘,南方沿海被稱為水真臘。此時中南半島上的其他民族,諸如占族、緬族等隻建立了規模較小的國家,泰族人更是在真臘的控制下。
▲真臘王國
真臘的分裂給了他國入侵的機會,隔海相望的爪哇島也有數個封建王國。公元787年,統治爪哇島中部的夏連特拉王朝入侵水真臘,掠走王公貴族及大量平民。
真臘人的屈辱很快就被洗刷,公元802年,水真臘王子阇耶跋摩潛回故國,他在吳哥城外舉行祭祀宣布即位為王(阇耶跋摩二世),宣稱要推翻爪哇人的統治。爪哇人的暴斂早就激怒了真臘人,阇耶跋摩的歸來讓他們看到了恢複國家獨立的希望,人們紛紛前來歸附。
▲分裂的真臘
真臘地位崇高的宗教學者——濕婆伽伐利耶宣告國王阇耶跋摩是神的化身,是一切權威的來源,政教合一政體自此建立。
在宗教的包裝下,阇耶跋摩統帥着軍隊四處征戰,驅逐爪哇人後于公元849年統一真臘,結束了真臘長達一個半世紀的分裂局面。
阇耶跋摩以及他的後代将帶領高棉人書寫一段輝煌的民族史詩。阇耶跋摩的崛起以及帝國的未來都與吳哥城緊密相連,這個國家此後被稱為吳哥帝國。
▲早期的吳哥君主信奉印度教
在阇耶跋摩二世及此後幾位君主統治下,吳哥帝國實力不斷增強,控制了中南半島半數土地,面積和人口規模都超越了此前的扶南帝國。鄰近的泰人、占人等民族相繼被吳哥帝國征服。
吳哥所在的洞裡薩湖地區,有着大片的平原,适宜農業發展。
▲洞裡薩湖
吳哥帝國實行政教合一的封建專制政體,雖然設有中央及地方官僚系統,但國家實權掌握在以國王為首的王室手中。
早在6世紀,随着大乘佛教信徒的增加,佛教在中南半島的地位愈發重要。吳哥帝國早期,統治階層仍信仰印度教,但佛教文化已滲入其中。
▲佛教傳播
11世紀後,由于佛教基本盤的不斷擴大,為了維持統治,吳哥君主皈依了大乘佛教。
10世紀的幾位吳哥君主平平無常,吳哥甚至在11世紀與占城的戰争中被短暫滅國。
公元1112年,蘇利耶跋摩二世登基。他是柬埔寨曆史上三大神王之一,是一位政治、軍事能力都頗為出色的國王。
▲蘇利耶跋摩二世
在他的統治下,吳哥帝國的疆域擴展到整個湄南河流域(今泰國核心區)及馬來半島,蘇利耶跋摩二世甚至率軍遠征10世紀剛從中國獨立的越南,聲震中南半島。
蘇利耶跋摩二世統治下的吳哥帝國,是當時東南亞最強大的國家。好大喜功的國王征集大批勞工開始修建吳哥窟,這為柬埔寨留下了一份不可估量的文明财富。
▲營建吳哥窟
二、堕入黑暗
1201年,宏偉的吳哥窟在阇耶跋摩七世統治時期完工。阇耶跋摩七世是柬埔寨曆史上的又一位明君,他延續前任政策,繼續修建佛寺、對外用兵。
阇耶跋摩七世去世後,吳哥帝國逐步衰落。吳哥帝國衰落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吳哥帝國先天的制度缺陷。
政教合一政體讓吳哥君主亦神亦人,但帝國從未建立起強有力的中央集權,地方管理者權力甚大。吳哥也沒有固定的王位繼承規則,大批王族成員垂涎王位。
▲吳哥帝國
君主的統治有賴于個人魄力,一旦幼主登基或者是君主自身軍事實力不足,就不可避免産生動亂。持續不斷的對外戰争更像是一個放血槽,不斷削弱吳哥的國力。
對佛教的宗教狂熱,也是促成吳哥衰落的重要原因。自11世紀從印度教跳槽到佛教後,幾乎每一位吳哥君主都大肆修建廟宇。
▲吳哥窟
且不說耗錢無數的吳哥窟,僅以阇耶跋摩七世為其母親修建的塔普羅姆寺為例。該寺裝飾着4500顆寶石、42600顆珍珠。寺廟周邊居住着包括僧侶在内的1.2萬人,而為了供養這些人,6.6萬名平民要無償提供勞力,并每年提供2512噸糧食。
統治者的窮奢極欲以及對宗教的狂熱,與民衆的沉重負擔是一對無法調和的矛盾,吳哥帝國的财富不斷消耗。内亂、戰争與無休止的财富揮霍讓吳哥不斷衰落,曾經被吳哥帝國統治的民族紛紛造反。
▲吳哥帝國四處征伐
1238年,帝國西北部的泰族人建立素可泰王國。素可泰被視為泰國形成統一國家的開端,但這也是吳哥帝國與高棉人苦難的開始。素可泰不斷入侵吳哥帝國,甚至在1296年縱兵劫掠了吳哥城。
1350年,湄南河流域的泰族人建立暹羅王國(泰國的前身),定都阿瑜陀耶。1353至1431年,暹羅軍隊接連三次攻占吳哥城。偌大的城市慘遭兵燹,精美的廟宇遭到劫掠,恢宏的帝都淪為人間地獄。
▲泰族建立政權
暹羅擊敗吳哥是可以理解的,早年泰族臣服于吳哥,内心集聚的反抗能量在獨立時噴薄而出,同時期的吳哥軍隊卻在連綿不斷的戰争中磨盡了銳氣。
為了加重對吳哥帝國的打擊,暹羅軍隊在吳哥城及周邊的洞裡薩湖平原一帶大肆破壞,曾經規模龐大的水利系統被人為破壞,緻使這片魚米之鄉變成了旱澇不斷的破敗之地。暹羅掠走大量人口,讓遭到破壞的農田難以恢複。
▲中南半島的農業發展需要人工設施
農業設施的破壞和人口的減少加速了吳哥帝國的衰落,西部大片領土淪于暹羅,吳哥帝國被迫将首都向東遷到洛韋。
肥沃的湄公河三角洲成為吳哥帝國最重要的領地,該地産出的稻米占吳哥帝國的半數以上,湄公河也是吳哥帝國重要的貿易交通水道。
14世紀後,連綿不斷的戰争讓人們失去了對吳哥君主的信任,不斷加強的盤剝引燃了民衆對吳哥統治階層的不滿,強調身份等級,要求平民倚靠王族的印度教被人們擯棄。
▲印度教讓人難以擺脫等級束縛
大乘佛教也強調佛的神性,将吳哥國王塑造成佛教的神祇。随着吳哥王室權威的喪失,大乘佛教也遭排斥,主張生死輪回、自我解脫的小乘佛教成為柬埔寨的主要信仰,君主依靠宗教凝聚力量的平台喪失了,吳哥帝國更加衰落。
放棄吳哥城後,暹羅并沒有停止入侵柬埔寨。柬埔寨的吳哥王族為争奪權利,不斷引入暹羅等外部勢力,讓本就混濁的政局更加混亂。
▲地緣劇變
1474年,柬埔寨王子達摩羅奢在暹羅幫助下擊敗對手登上王座,而代價卻是柬埔寨淪為暹羅的附庸,甚至任命主要大臣都要被暹羅過問。此後的柬埔寨國王也試圖抗争,但總會引來暹羅的入侵。
1594年,暹羅攻占柬埔寨新都洛韋。柬埔寨此時急需盟友,越南在此時進入柬埔寨的視野。
自10世紀從中國中原王朝取得獨立後,由于東西山海相阻,越南以紅河三角洲為基本盤不斷南進。
▲越南南進
至16世紀末,統治越南的後黎朝已被架空,鄭氏權臣掌控了中樞。越南另一權臣阮氏家族為避禍而割據自立(今越南中部),南方的阮氏政權(阮主)實力弱于北方的鄭氏政權,阮主隻得拼命向南擴張以求增強實力。在此背景下,阮主疆域抵達湄公河三角洲北側與柬埔寨接壤。
柬埔寨與阮主聯姻,取得了阮主的支援以抵抗暹羅的入侵。阮主獲得了豐厚的回報,得以向柬埔寨統治下的富饒的湄公河三角洲大規模移民。柬埔寨沒高興太久,很快他們就會發現,越南人的貪婪絲毫不亞于暹羅。
▲阮鄭紛争
三、東南亞版波蘭
柬埔寨的命運與波蘭頗有幾分相似,波蘭曾是東歐強國,但在衰落後遭到鄰近的俄奧普等國的瓜分。
在東南亞,瓜分者的角色由越南和暹羅扮演。自17世紀初協助柬埔寨抗擊暹羅後,越南阮主不斷向柬埔寨滲透。通過移民和駐軍實控了物産豐饒的湄公河三角洲。阮主和暹羅還在柬埔寨扶持代理人,不斷引燃柬埔寨内戰。
▲被夾在中間的柬埔寨
1717至1778年,越南阮主與暹羅為争奪柬國控制權爆發了兩次全面戰争。暹羅在西部與緬甸交戰不斷,無法全力與越南争奪柬埔寨。阮主隻控制越南半壁江山,為了生存也不可能全力投向柬埔寨。
越暹誰也無法取得決定性勝利,柬埔寨未被徹底瓜分。
18世紀中葉,暹羅短暫被緬甸吞并,此後卻裡克王朝複興了暹羅,該王朝至今仍統治着泰國。卻裡克王朝建立的同時,越南爆發西山農民起義,大浪淘沙,越南政治版圖發生變化,至1802年,阮主後裔阮福映建立阮朝并統一越南。
▲夾在越南與暹羅之間的國家都不好受
進入19世紀,越暹兩國在柬埔寨角力更為激烈。越南在1811年和1833年的兩次越暹戰争中獲勝,柬埔寨作為“戰利品”成為了越南的保護國。
越南為徹底吞并柬埔寨在其境内強行改土歸流,強迫當地民衆取越南名字采用越南生活方式,這種高壓推行的“越南化”統治政策引發了柬埔寨民族起義。
▲1840年的越南,已吞并柬埔寨
暹羅趁機派軍支持柬埔寨的反越起義。越南所立的傀儡女王安眉被推翻,安眉的叔叔——長期流亡暹羅的安東被推上了王位,安東國王就是如今柬埔寨王室的祖先。
除了在柬埔寨,暹羅與越南為争奪老撾博弈不斷,暹羅與西側的緬甸的戰事也時斷時續,這樣的政治生态在中南半島已維持了數百年。可歐洲殖民者的到來打破了東南亞原有的政治環境。
▲殖民者到來
19世紀20年代,英國以印度為跳闆入侵緬甸,率先侵入中南半島。法國則在1859年入侵越南,割占湄公河三角洲。
同年柬埔寨國王安東去世,法國随即派遣軍艦恫吓其子諾羅敦,強迫其簽訂《法柬條約》,柬埔寨逐步淪為法國保護國。
至19世紀末,法國控制了越南、老撾、柬埔寨,将其合并為法屬印度支那。暹羅成為英法勢力的緩沖區。
▲20世紀初的東南亞
柬埔寨國王雖然保留,但沒有實權。在法國的操作下,安東國王的兩個兒子——諾羅敦、西索瓦先後出任國王,他們各自的後代演變成如今柬埔寨的兩大王室。
法國規定兩大王室的成年男子都有權被最高王庭會議選為國王,柬埔寨的兩大王室和選王制延續至今。
▲諾羅敦與西索瓦
四、涅槃之路
1941年,西索瓦家族的莫尼旺國王去世,法國推選其外孫,來自諾羅敦家族的西哈努克出任新國王。
法國人錯看了這個19歲的少年,西哈努克不甘心做傀儡,他利用二戰期間日軍進駐法屬印度支那,法國殖民勢力被削弱的有利條件,同法國人展開談判。
▲西哈努克
二戰中超過10萬柬埔寨人加入法軍,許多人為此獻出了生命。西哈努克原以為這樣的付出能換來法國承認柬埔寨獨立,沒想到二戰結束後法國卷土重來。
1946年1月,法國與西哈努克政府簽署臨時協定,承認柬埔寨是法蘭西聯邦内的一個自治國,但國王簽署的一切文件仍須征得法國駐柬高級專員的同意。柬埔寨人對這種有名無實的自治大為不滿,在全國各地發起鬥争。
▲法國卷土重來
1949年11月,法國被迫在法律上承認柬埔寨獨立,但司法、警察、軍隊、外交、财政權限仍由法國控制。柬埔寨的抗争沒有停息,西哈努克于1953年親自前往法國,同法國總統談判。
越南是法屬印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1953年,重返越南的法軍被北越軍隊打的狼狽不堪,這促進了柬埔寨的獨立事業,1954年柬埔寨獨立并獲得國際社會承認。
▲越南抗擊法國
從14世紀吳哥帝國衰落,柬埔寨人經曆了600年的跌宕滄桑,最終在二戰後赢得獨立,但苦難的命運似乎并未徹底離開。
冷戰中柬埔寨拒絕加入美國陣營,遭到美國的經濟絞殺。1970年,趁西哈努克出訪之際,親美的朗諾發動政變,推翻君主立憲制建立高棉共和國。
▲朗諾
朗諾的統治僅維持了五年,1975年,他就被紅色高棉運動推翻,該組織執政并建立民主柬埔寨。紅色高棉不斷向湄公河三角洲滲透,試圖奪回曾經的柬埔寨領土。
剛剛戰勝美國并完成統一的越南國内民族主義高漲,自比全球第三軍事強國。此前紅色高棉政權就拒絕與越南建立“特殊關系”,不承認越南的地區霸權。紅色高棉向湄公河三角洲滲透的行為給越南提供了借口,越柬邊境沖突最終演變成戰争。
▲越柬戰争
1979年,20萬越軍入侵柬埔寨,扶持了親越的“柬埔寨人民共和國”。越南的入侵讓柬埔寨局勢更加混亂,柬埔寨各方勢力混戰在一起。
直到1989年,在國際社會的巨大壓力和龐大軍費開銷下,越南從柬埔寨撤軍,柬埔寨各方勢力經多輪談判最終達成妥協,柬埔寨恢複君主立憲制,西哈努克再度成為國王。
▲柬埔寨政局動蕩
《巴黎協定》沒能夠解決柬埔寨的深層次矛盾,新政府是各派勉強合作的大篷車,内鬥依舊,嚴重阻礙了柬埔寨的進一步發展。
落後于地區鄰國的教育體系,讓柬埔寨缺乏人才。經濟基礎薄弱、基礎設施落後,使柬埔寨無法赢得外國投資者的青睐。戰争遺留的巨量地雷也制約着柬埔寨旅遊業發展。
▲柬埔寨鄉村
常年的戰亂讓柬埔寨錯失發展機遇,沒能像泰國、越南那樣在冷戰、20世紀末承接西方工業轉移。
即便2010年後柬埔寨經濟有較大起色,但截至2022年,柬埔寨人均GDP1600美元,僅為越南的43%、泰國的22%,位居東南亞11國的倒數第三位。
而作為經濟發展的基礎,柬埔寨人口為1700萬,泰國人口則超過7000萬,越南人口即将突破1億。
▲湄公河三角洲,如今是越南人口最密集的地區
柬埔寨與泰國仍存在領土争議,邊境沖突時有發生。而對于越南,柬埔寨人的态度也非常矛盾,經濟發展需要越南的合作,但湄公河等土地的喪失讓柬埔寨人難以釋懷。
如今泰國、越南憑借國力優勢,仍試圖加強對柬埔寨的影響,以擴大本國的地區話語權。
柬埔寨,中南半島最先崛起的國家、曾經的地區霸主,如今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人口規模都是東南亞倒數。隻有雨林中的吳哥遺迹,還能讓人緬懷柬埔寨曾經的“帝國輝煌”。
▲從吳哥到金邊,是柬埔寨回不到的過去
—(全文完)—
本文系「環球情報員」原創内容
未經授權,禁止随意轉載
歡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