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亦稱金文。先秦時期,凡有重大事件需要永久紀念,就鑄造一件青銅器,把事件用文字記錄下來,鑄刻在青銅器上。早期青銅器上的文字比較簡單,有的隻記姓名,或隻記年月。後來文字逐漸增多, 如著名的毛公鼎、散氏盤、虢季子白盤、史啬盤等,都有較長銘文。至于春秋末期鄭國、晉國鑄造的刑鼎,則簡直是古老的法典了。據容庚《金文編》記載,金文的字數共計3722個,其中可以識别的字有2420個。
商代,有銘文的青銅器大都作于盤庚遷殷以後,其銘文一般隻有1——6個字,大多僅記作器者之名(往往用族名而不用私名),正合乎“銘者,自名也”(《禮記 祭統》)的古義。在記作器者之名的同時,又記所紀念的先人族号(如“魚、父乙”“戈、祖己”);或僅記先人族号。到商晚期,出現了一些較長的銘文,内容多講述王的封賞,器主因此紀念。已發現的商代銅器銘文,篇幅幾乎沒有超過50字的,超過40字的有我鼎(《三代吉金文存》)、四祀邲其卣(《商周金文錄遺》)、小子卣(《三代》)等。
商器銘文較少
重器後母戊鼎腹内壁僅有“後母戊”三個字
“母戊”是商王武丁的後妃婦妌的廟号
商代至春秋的銘文,一般為鑄造而成,内容多記貴族祭典、訓诰,征伐功勳、賞賜策命和盟誓契約等。簡單的僅以一二字标出家族名稱,西周後常有長篇銘文。現存最長的銘文,見于西周晚期的毛公鼎,計三十二行,四百九十七字。戰國時期的銘文,大多是刻成的,内容以記載作器工名、器物所有者和使用地點為主。
“子孫永寶用”一句,約在西周康王時期出現,後來成為最常用的青銅器銘文。其含義是希望此器能夠永世流傳,後世子孫也一如既往地銘記和珍愛祖先的功德與榮耀。這也是商周時期人們“不朽”的曆史意識的體現。青銅器堅韌的特性,使其成為這種曆史意識的最佳載體。
●●●
西周 | 頌壺
西周盛酒器,因作器者為“頌”而得名。有兩件,一有蓋一無蓋,無蓋件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有蓋件收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頌壺形制莊重,紋飾瑰麗,其整體器身呈橢方形,略呈方形而帶圓,壺身頸部裝飾一周環帶紋,頸兩側各有一獸首耳銜環,腹部四面各裝飾環帶紋和浮雕雙身蛟龍紋,龍頭位于腹部正中,龍身向左右伸展,作盤旋狀,龍尾在器腹轉折處成龍首而與側面龍身相銜接,凸顯紋飾立體感,方圈足飾垂鱗紋和竊曲紋。
原文:
唯三年五月既死霸,甲戌,王在周康卲宮,旦,王格大室,即立(位)。宰弘右頌入門,立中廷,尹氏受王命書,王呼史虢生冊命頌。王曰:“頌! 令汝官司成周貯廿家, 監司新造貯,用宮禦。赤巿、朱 錫汝玄衣黻純,赤巿、朱璜、銮旗、攸勒用事。”頌拜稽首,受命冊,佩,以出,返入觐璋。頌敢對揚天子丕顯魯休,用作朕皇考龔叔、皇母龔姒寶尊壺,用追孝祈介康 、純右、通祿永令,頌其萬年眉壽,畯臣天子,靈終,子子孫孫寶用。
大意為:
三年五月甲戌日,周王在周康邵宮太室舉行冊命頌的儀式,宰弘擔任傧相,尹氏擔任記錄,史虢生傳達王的命令,周王命貴族頌管理成周的商賈,并賞賜他命服、銮旗等物品。儀式完成後,頌為了感激天子美意、榮耀先父母而造器,在祭禮上使用,表達未盡孝思,并祈求國家康樂大福、周王長命萬年。西周實行世卿世祿制,職官的任命有一套完整的冊命制度。
●●●
西周晚期 | 嘼叔奐父盨
1993年出土于河南三門峽市上村嶺。通高20.4厘米、口橫23厘米、口縱16.5厘米、腹深9.3厘米。為橢方形,口稍斂,鼓腹圈足,獸首雙耳,圈足正中有括弧形缺,蓋隆起,上有四個雲紋扉,可以卻置。蓋頂飾竊曲紋,蓋沿、器口沿均飾重環紋,圈足飾垂鱗紋,蓋上和器腹飾瓦溝紋。
銘文:嘼弔(叔)奐父乍(作)孟姞旅須(盨),用(稻)需(穛糯粱),加(嘉)賓用鄉(饗),有飤,邁人(則萬年)無彊(疆),子子孫孫永寶用。
●●●
西周 | 應公鼎
屬淺腹盆鼎,高26.6厘米,口徑26.3厘米。從形制、紋飾等判斷,該鼎屬西周晚期祭祀用器。
鼎腹内壁一側鑄有銘文16個字:“公作彜簟鼎武帝日丁子子孫孫永寶”。“公”即“應公”,為兩周之際應國某代諸侯之自稱。整篇銘文的大意為:應國國君做了一件禮器,用來祭祀日名為丁的周武王,并祈求自己的子孫後代能夠永世珍視。
●●●
春秋 | 上鄀大子平侯銅匜
圖片來自新浪微博:@動脈影
河南省南陽出土,南陽市博物館藏。鄀國有上鄀、下鄀之分。上鄀在今湖北宜城市東南,都城商密。春秋時遷到河南省淅川南邊内鄉縣境,稱為下鄀,後滅于楚。
此匜器内底鑄銘文:“上鄀大子平侯作盥匜,子子孫孫永寶用”。
●●●
西周 | 杜伯鬲
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高13.2cm,寬17.5cm,重1.58kg。此鬲寬平緣外折,束頸,圓肩,底部近平,足呈獸蹄形,器身三面出戟。肩部飾重環紋。
鬲口沿有銘文2行17字:杜伯作叔祁尊鬲,其萬年子子孫孫永寶用。
●●●
西周 | 杜伯盨
通高36.8cm,寬37.3cm,重5.66kg。此盨為長圓形,有二獸首耳,斂口,有蓋,蓋上有扁足。蓋打開後可以卻置。器頸與蓋沿各飾竊曲紋帶,蓋面與器腹均飾瓦棱紋。
蓋器同銘,4行30字:杜伯作寶盨,其用享孝于皇神祖考,于好朋友。用壽,介永命,其萬年永寶用。大意是:杜伯自做此寶盨,用來祭奠死去的父祖與朋友的光輝神靈,用來祈求長壽,萬年永寶用。
●●●
西周 | 師趛鬲
故宮藏器。高50.8cm,口徑47cm,重48.8kg。此鬲是傳世品,表面經打磨上臘,顔色黑中透亮,器極精緻美觀。本器侈口,折沿,束頸,附耳,分檔袋形腹有扉,蹄形足。全器紋飾由三種紋樣組成,腹部以回形紋為地,上以凸起的六隻巨大的回首夔龍紋為主體紋飾;頸部飾雙首夔龍回曲紋帶;附耳内外兩側均飾以重環紋。
師趛鬲造型雄偉,作為祭祀重器,寓動于靜,莊嚴肅穆。同時,其也是迄今為止所知鬲中最大且最華麗的一件。
器内壁鑄銘文5行29字:唯九月初吉庚寅,師趛(音甘)作文考聖公、文母聖姬尊趛。其萬年子孫永寶用。趛。
銘文大意:在九月第一個吉日庚寅這天,師趛為其已故的父母鑄造了這件大鬲鼎。願其子孫萬代永遠寶用(銘末一字是師趛家族的族名号)。
●●●
春秋 | 邾公華鐘
春秋時期傳山東省鄒縣出土,高36.4厘米、口寬18.1厘米,器上有銘文75字,作器者為邾宣公之父邾悼公,即邾公華。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銘文:唯王正月初吉,乙亥,邾公華擇厥吉金,玄鏐赤鋗,用鑄厥和鐘。以作其皇祖皇考,曰餘畢龔(女弋)弋,忌惄穆,不×于厥身。鑄其和鐘,以恤其祭祀盟祀,以樂大夫,以宴士庶。子眘(慎)為之肔,元器其舊哉。公眉壽邾邦,是保其萬年無疆,子子孫孫永寶用享。
●●●
西周 | 史頌簋(乙)
西周晚期器。弇口鼓腹,圈足沿外侈,獸首雙耳,下有方垂珥,蓋面隆起,上有圈狀捉手。蓋沿和口下飾竊曲紋,蓋上和器腹飾瓦紋,圈足飾垂鱗紋和小獸面紋。
銘文:隹(唯)三年五月丁子(巳),王才(在)宗周,令史頌(省蘇姻)友、裡君、百生(姓),帥(偶)盩于成周,休又(有)成事,賓章(蘇儐璋)、馬(四)匹、吉金,用乍彜,頌(其)萬年無彊(疆),日(揚)天子 令(景命),子子孫孫永寶用。
●●●
西周 | 伯公父簠
西周晚期器,為祭祀時盛稻粱之器。1977年陝西省扶風出土,陝西省周原博物館藏。通高19.8厘米,口長23厘米,寬28.3厘米,腹深6.4厘米,重5750克。蓋器相對,造型基本相同,長方口,腹斜收,兩側有環耳,蓋與器合口處有牛首卡。口沿飾鱗紋,腹飾波曲紋,圈足飾垂鱗紋。
簠是祭祀和宴飨時盛放黍、稷、稻、梁等飯食的器具。簠基本形制為對扣着的一對梯形台狀盛器,分開則成為兩個一樣的器皿。簠出現在西周早期後段,盛行于西周末春秋初,到戰國晚期後消失。伯公父簠蓋器同銘61字,記伯公父擇吉金造器銅辟王,滿孝諸兄,祈長壽多福,子孫永寶用。
●●●
西周 | 虎叔作倗姒簋
西周器。保利藝術博物館收藏。口徑18厘米,通高19.6厘米,重約4.08千克。
斂口,鼓腹,圈足,腹略下垂,肩兩側飾半環形獸首耳一對,有珥。蓋近口部作斜直狀,與頂部形成折棱。蓋上有圈形捉方。蓋緣和器口飾分解帶目紋的竊曲紋,器身飾瓦紋。圈足飾三角形雲紋,附有三獸首小足。蓋内和器底有銘文:“虎叔作倗姒媵簋,萬年子子孫孫永寶用”。說明此器是虎叔為嫁到倗國的女兒所制的陪嫁品。
●●●
西周 | 孝王大克鼎
大克鼎高93.1厘米,重201.5公斤,口徑75.6厘米,是僅次于大盂鼎的西周第二大青銅器,現藏于上海博物館。是貴族膳夫克為頌揚周王的封賞、追念祖父的勳業所鑄。
大克鼎的主體紋飾采用竊曲紋,連續呈波狀展開。鼎腹内壁鑄有銘文2段,28行,共290字,筆意典雅,筆勢溫潤,是青銅器銘文典範之作。
克曰:穆穆朕文且師華父,悤襄(譲)氒心,甯靜于猷,淑哲氒德。肆克龏(恭)保氒辟龏(恭)王,谏(敕)辪(乂)王家,叀(惠)于萬民。(柔)遠能(迩),肆克□于皇天,瑣于上下,得屯亡敃(泯),易(釐)無疆,永念于氒孫辟天子,天子明(哲),顯孝于申(神),巠(經)念氒聖保且師華父,(龠+力)克王服,出内(納)王令,多易寶休。不顯天子,天子其萬年無強,保辥(乂)周邦,(田+允)尹四方。
王才宗周,旦,王各(格)穆廟,即立(位),?季右(佑)善夫克,入門,立中廷,北嚮,王乎尹氏冊令善夫克。王若曰:“克,昔餘既令女出内朕令,今餘唯(緟就)乃令,易女叔巿、參冋(絅)中悤。易女田于野,易女田于渒,易女井家?田于(田+允+山),以氒臣妾,易女田于康,易女田于匽,易女田于溥原,易女田于寒山,易女史小臣、霝、籥、鼓、鐘,易女井、微、(勹+累)人, (收取之意)。易女丼人奔于(日+東),敬夙夜用事,勿法朕令,”克拜稽首,敢對揚天子不顯魯休,用乍文且師華父寶彜,克其萬年無疆,子子孫孫永寶用。
前段是克歌頌祖先師華父謙遜的品格和美好的德行,能夠輔弼王室,靖遠安内,周王追念其功績,任命師華父的孫子克擔任宮廷大臣,出傳王命,入達下情;後段記載了周王對克的冊命辭,重申對其官職的任命,并賞賜禮服、土地和奴隸,于是克叩拜謝恩,稱頌天子的美德,并鑄造大鼎來祭祀師華父。
●●●
西周 | 追簋
西周盛食器。清宮舊物,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高38.6厘米,寬44.5厘米,重約18.9千克。
該器體較大,隆蓋,頂有圓形捉手,侈口,鼓腹,圈足,下附方座,腹部兩側以回顧龍為耳。蓋緣、口沿下飾竊曲紋,腹部飾連體龍紋,方座飾卷體龍紋。蓋器同銘,各鑄7行60字:
追虔夙夕厥死事,天子多賜追休。追敢對天子揚,用作朕皇祖考尊簋。用享孝于前文人,用祈介眉壽永令,畯臣天子,霝終。追其萬年子子孫孫永寶用。
銘文大意:追虔敬地日夜不息地做他的職事,周天子多次給他獎賞鼓勵。追為答謝和宣揚天子的美意,因而做了紀念他死去的文祖的簋。用來祭奠死去的祖先們,以祈求老壽、長命、善終,永作天子之臣。追的子孫後代萬年永寶用。
●●●
西周 | 邾君慶壺
通高46.4厘米,口徑14.9厘米,腹頸25.1厘米,重11.8千克。直口長頸,圓腹下垂,圈足。頸部兩側有獸環耳。蓋及頸飾竊曲紋,腹飾曲波紋,圈足飾鱗紋。蓋器對銘,16字銘文:“邾君慶作秦妊禮壺,其萬年眉壽,永寶用”。出土為一對,形制、紋飾及銘文相同。邾國是今天山東省境内的一個先秦古國,故址在今鄒城市、棗莊市境内。
●●●
西周 | 毛公鼎
西周晚期毛公所鑄青銅器,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出土于陝西岐山,收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鼎高53.8厘米,口徑47.9厘米。圓形,二立耳,深腹外鼓,三蹄足,口沿飾環帶狀的重環紋,造型端莊穩重。
鼎内銘文長達四百九十九字,記載了毛公衷心向周宣王為國獻策之事,被譽為“抵得一篇尚書”。其書法乃成熟的西周金文風格,奇逸飛動,氣象渾穆,筆意圓勁茂隽,結體方長。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
西周 | 逨盤
逨盤通高20.4厘米,口徑53.6厘米,圈足直徑41厘米,腹深10.4厘米,獸足高4.2厘米。盤為盛水器,一般與匜配套使用。為方唇,折沿、淺腹、附耳、鋪首,圈足下附四獸足。腹及圈足裝飾竊曲紋,輔首為獸銜環。2003年1月19日陝西省寶雞市眉縣常興鎮楊家村出土,收藏于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盤内底鑄銘文21行,約360字,記載了單氏家族8代人輔佐西周12位王(周文王至周宣王)征戰、理政、管治林澤的曆史。中國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被稱為中國第一盤。
銘文為
逨曰:丕顯朕皇高祖單公,桓桓克明慎厥德,夾召文王武王達殷,膺受天魯命,匍有四方,竝(并)宅厥堇疆土,用配上帝。雩朕皇高祖公叔,克逨匹成王,成受大命,方狄(逖)不享,用奠四國萬邦。雩朕皇高祖新室中,克幽明厥心,柔遠能迩,會召康王,方懷不廷。雩朕皇高祖惠(蠡)父,盭(戾)龢于政,有成于猷,用會昭王穆王,盜政四方,撲伐楚荊。雩朕皇高祖零白,粦明厥心,不惰□服,用辟龏王懿王。雩朕皇亞祖懿中(設),谏谏克匍保厥辟考(孝)王夷王,有成于周邦。雩朕皇考龏叔,穆穆趩趩,龢詢(均)于政,明濟于德,享辟 厲王。逨肇纘朕皇祖考服,虔夙夕,敬朕死事,肆天子多賜逨休,天子其萬年無疆,耆(?)黃耈,保奠周邦,谏乂四方。王若曰:逨,丕顯文武,膺受大命,匍有四方,則繇唯乃先聖祖考夾召先王,勞堇大命。今餘唯經乃先聖祖考,申就乃令,令汝胥榮兌,冢(攝?)司四方虞林,用宮禦。賜汝赤巿、幽黃、攸勒。逨敢對天子丕顯魯休揚,用作朕皇祖考寳尊盤,用追享孝于前文人,前文人嚴在上,廙在下,豐豐勃勃,降逨魯多福,眉壽綽绾,授餘康娛、純右、通祿、永命、霝終,逨畯臣天子,子子孫孫永寳用享。
●●●
墨子總結道:
古者聖王必以鬼神為,其務鬼神厚矣。又恐後世子孫不能知也,故書之竹帛,傳遺後世子孫。鹹恐其腐蠹絕滅,後世子孫不得而記,故琢之盤盂、镂之金石以重之。
商周青銅器銘文末尾的“子孫永寶用”、“子子孫孫永寶用”、“永寶用”等結語,其用意是實現“先祖之德善、功烈、勳勞、慶賞、聲名”之不朽。時至今日,曆曆金文仍然躍動着無與倫比的曆史之光,寄托着一代代人對永恒的追索。而唯獨隻有青銅,才能承載起這種縱貫曆史、永世不竭的寄托。器物永不朽。
●●●
雖然我們并不從事古董鑒定和交易
不過如果您對青銅藝術感興趣的話,也可以聊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