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上下五千年,曆代王朝中可稱“千古一帝”者,想來也隻有“秦皇漢武”了;雖說聖主明君不多見,但多數也僅為平庸而已,如“周幽王”這樣昏聩的君王也算是曆史中的一朵奇葩了。熟悉曆史的朋友或許知道,周幽王的代表之舉便是贻笑千年的“烽火戲諸侯”;但也有學者對其頗有微詞,甚至開始質疑《史記》的真實性。2007年,一位出身“清華”的校友在香港“搶”回了一批竹簡;而這批竹簡的内容就有關于“烽火戲諸侯”的真實記載,從而再次證實了《史記》的錯誤。
說起“烽火戲諸侯”,在今天看來頗有些調侃的意味,甚至成了“愛美人不愛江山”的經典橋段;世人對這段曆史的了解多出自司馬遷的《史記》,即“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說(悅)之,為數舉烽火。其後不信,諸侯益亦不至。”其内容也不難理解,簡單的解釋即為:褒姒是個“冰美人”,周幽王用盡辦法也不能博其一笑,最後竟異想天開,燃起“軍情烽火”;各路諸侯見“烽火告急”便紛紛率兵勤王,沒想到卻是一場兒戲,屢次三番後,衆諸侯再見“狼煙”也不來了,至此周王朝滅亡。
今天看來,如果站在情感的角度,周幽王倒成了“正面人物”;但站在曆史角度去看,他則是“昏君”的代表。當然,思想出發點不同,這裡對周幽王究竟是正是邪亦不多加評判;但這段曆史的真實性卻引起了諸多質疑之聲,以著名學者錢穆為首,他曾提出兩點疑問。第一點也是人之常情,千軍萬馬紛至沓來,是個人看到後都會覺得害怕,那位“冰美人”見之大笑,明顯的不正常;其二,周王朝分封諸侯與各地,這就造成突發軍情不可能馬上整軍趕到,更不可能衆諸侯同時趕到。
那麼問題來了,“烽火戲諸侯”究竟是真實存在的曆史事件,還是司馬遷杜撰出來的荒誕故事?由于先秦史料的缺失,這個問題一直不能得到有力的佐證,如今更多的仍以《史記》為準;直到2007年,趙偉國先生到香港洽談項目,偶然間發現了一批古代竹簡。為了不讓中華至寶遺失,趙偉國先生竟以個人資産“搶買”下了這批竹簡,并無償捐贈給了母校“清華大學”,這就是今天的“清華簡”了;據統計,這批竹簡共有2388枚,至于出土時間和流散過程,如今已不得而知。不過經11位專家聯合鑒定,“清華簡”應該是戰國中晚期的産物;難得的是,其記載的多為現存史料前所未見的“經、史”類内容,自殷商開始,直到戰國中晚期。
就以“烽火戲諸侯”為例,竹簡中确有記載褒姒這個人物,但西周王朝滅亡的過程卻截然不同;竹簡記載為周幽王廢原皇後,立“褒姒”為後,原皇後家族勢力龐大,對周幽王頗為不滿。周幽王聽聞後主動發兵攻打,結果竟打了敗仗,犬戎聯合諸侯一起誅殺周幽王,西周就此滅亡。過程雖然也是褒姒為誘因,但并沒有“烽火戲諸侯”這樣的荒誕;公正的說,司馬遷寫《史記》多有個人偏見,因此難免有“不可信”之處,如今專家也證實了多處類似“烽火戲諸侯”事件的不實記載。
當然,“清華簡”的珍貴不僅僅體現在證實“烽火戲諸侯”上,它還重現了《尚書》及類似典籍、澄清了一些學術史上長期争論的疑難、發現了前所未知的周代詩篇、複原了楚國曆史及地理、提供了古文字特别是楚文字研究的珍貴材料;用專家的話說“這将極大地改變中國古史研究的面貌,價值難以估計”,由于其内容繁雜深奧,這裡不再詳述,今已出版《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系列書刊,有興趣的朋友倒是可以看看。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