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參加中書協展覽,投稿作品究竟寫什麼内容最合适?

十二屆國展楷書作品入展246件,内容豐富,風格多樣,整體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是經典意識突出,對傳統古法的開掘與吸納更為自覺深入。二是取向多元,過去盲目跟風現象有所扭轉。小字楷書取法多樣、各呈其美;大字楷書入古為新,彰顯正大氣象。 三是追求藝文兼備,在文辭準确、用字規範方面有明顯進步。 四是新人新作不斷湧現,特别是具有高等書法教育背景的作者更多參與其中,顯示出新時代書法創作隊伍的蓬勃生機和充足後勁。

大家對于入展作品的關注主要集中在作品的技法、設計等方面,對于作品具體素材内容則關注相對較少。

十二屆國展隸書、楷書展開幕式現場

二、作品素材分析

本屆國展入展楷書作品素材從體裁看範圍廣泛,内容豐富。筆者主要根據體裁及功能的不同,将素材内容簡單分類為散文、詩詞、書(畫)論、題跋、楹聯和文學理論等。需要說明的是,題跋嚴格來講也屬于散文,由于其特殊性及在書法創作中的重要性,故将其單列。

本屆國展楷書作品素材内容可以概括為“五多兩少”,即 古文多(占絕大多數)、 散文多(基本是古文)、 詩詞多(基本是古詩詞)、 書(畫)論多、 蘇轼著作多, 現當代作品少、 自作詩文(包括楹聯) 少。

作品素材内容絕大部分為古文經典(包括古詩詞),比例接近95%;散文有67篇,比例為27.2%;詩詞有49篇,比例為19.9%;書(畫)論有44篇,比例為17.9%;蘇轼著作20篇,比例為8.1%。素材内容為現當代作品(不包括自作詩文)的總共才5篇,比例約2%;自作詩文11篇,比例為4.5%。

十二屆國展楷書入展作品

(一)散文

在楷書入展作品中,書寫素材内容為散文的數量最多,有67件,占比約27.2%,超過入展作品總數的四分之一。這些散文中絕大部分為古文,不少文章收錄在《古文觀止》中。

散文作品中蘇轼散文出現頻率最高,有12次。入展作品有蘇轼多篇遊記,如《放鶴亭記》(3件)、《喜雨亭記》《石鐘山記》《眉山遠景樓記》《記遊廬山》。此外還有他的其他散文作品,如《前赤壁賦》《潮州韓文公廟碑》《南安軍學記》《答秦太虛書》《東坡志林》(今人編,2件)等。楷書作品以蘇轼著作入書詳見表1。

表1 以蘇轼著作入書者一覽

楷書作品寫韓愈著作的有20件,作品提及韓愈者也多。包括其散文作品《雜說》《進學解》《送李願歸盤谷序》《張中丞傳後叙》《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等。

此外,散文作品還包括諸葛亮《前、後出師表》、王勃《滕王閣序》、王安石《遊褒禅山記》、歐陽修《梅聖俞詩集序》、蘇轍《黃州快哉亭記》、曾鞏《遊信州玉山小岩記》、姚鼐《登泰山記》等。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位作者選擇了現當代作家魯迅先生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十二屆國展楷書入展作品

(二)詩詞

入展作品中有相當比例(49件)選擇詩詞作為創作素材。且絕大部分為古詩詞,極少數為現當代詩詞。詩詞作品中絕大部分為詩,少部分為詞。詩以唐詩為主,詞是宋詞。

唐詩包括李白《蜀道難》、杜甫《詠懷古迹》和《秋興八首》、王維《韋侍郎山居》等。其中有一位書家選擇王維詩三十首作為創作素材。其他唐詩還包括韓愈《石鼓歌》《山石》、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李颀《琴歌》、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寒山子詩二十三首、顔真卿詩等。

十二屆國展楷書入展作品

其他詩作還包括屈原《離騷》、《古詩十九首》之《庭中有奇樹》、陶淵明《歸園田居》、摯虞《答伏武仲詩》、阮籍《詠懷詩》十八首、孫綽《蘭亭詩二首》、《樂府詩集·始基樂恢祚舞》、庾信《從駕觀講武詩》和《拟詠懷》二十二首、謝靈運《夜發石關亭詩》、先賢涼州詞十五首等。

亦有選擇宋詩作為書寫内容的,主要包括歐陽修詩選抄、蘇轼詩數首、秦觀詩數首等。詩作還有元吳鎮《秋嶺歸雲》、高明詩一首、明解缙《過茶陵》。清詩有施閏章《燕子矶》、魏源《行路難》、何紹基《東洲草堂詩集》。

十二屆國展楷書入展作品

陶淵明的田園詩,語言平淡自然,清新淳美,用作寫楷書非常貼切。不過入展作品陶詩不算多,僅有兩篇。

詞作則全為宋詞,數量相比于詩作要少得多。一位作者抄了東坡詞八首,另一位作者書寫東坡詞數首。此外還有張孝祥《水調歌頭·金山觀月》。

相比于其散文和題跋,選擇蘇轼詞作的作者數量比較少,僅有兩位,僅為總數(20件)的十分之一。書法創作講求内容書體合宜,蘇轼作為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其詞作入行草書可能更恰當。筆者也統計了本屆國展行書入展作品創作素材,發現以蘇轼詞入行書者有近十位。

十二屆國展楷書入展作品

(三)書(畫)論

在入展作品中,書寫素材内容為曆代書(畫)論的數量也很多,有44件,占比約17.9%。在這些書(畫)論中,出現頻率比較高的有康有為《廣藝舟雙楫》(6件)、董其昌《畫禅室随筆》(5件)、項穆《書法雅言》(4件)、劉熙載《藝概》(3件)、孫過庭《書譜》(2件)、山谷論書(2件)、趙宧光《寒山帚談》(2件)。

其他理論著作還包括張懷瓘《書斷》、虞世南《筆髓論》、張彥遠《法書要錄》、蘇轼論書、吳萊論書、李日華論書、張式《畫譚》、包世臣《藝舟雙楫》、何紹基書論、王文治論書絕句、宋曹《書法約言》。書論中還包括兩位當代作者的作品,分别是啟功先生《啟功叢稿藝論卷》和華人德等編著的《曆代筆記書論續編》。

許多題跋亦是書論,如《快雨堂題跋》等。但為方便計,沒有将其統計入書論内。

十二屆國展楷書入展作品

(四)題跋

入展作品中,書寫素材為題跋者,曆代著名書法家題跋的數量也較多,有19件,占比約7.7%。其中,出現頻率較高的有東坡題跋(4件)、山谷題跋(4件)、王文治《快雨堂題跋》(4件)。此外還有趙孟頫《松雪齋題跋》、文徵明《文待诏題跋》(2件)、王澍《虛舟題跋》、倪雲林題跋、吳昌碩論畫詩跋等。

(五)其他古文經典

司馬遷《史記》是本屆國展楷書作者最鐘愛的著作之一,有8位書家選擇以之入書。包括《史記·田單列傳》《太史公自序》《史記·管晏列傳》《孔子世家》《伯夷列傳》《史記·屈原列傳》《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史學類著作包括司馬光《資治通鑒》、吳振棫《養吉齋叢錄》、《宋史·文苑傳六·黃庭堅》等。

十二屆國展楷書入展作品

文學理論(包括詩論等)中,劉勰《文心雕龍》最受書家喜愛,有7位作者選擇以之入書。其他文學理論著作還有袁枚《随園詩話》、鐘嵘《詩品序》等。

書寫素材為美學作品的有文震亨《長物志》(2件)。政論類作品有諸葛亮《便宜十六策》、韓愈《原道》(2件)、曹元首《六代論》、王鏊《親政篇》等。文字學著作有許慎《說文解字》。

其他古文經典有曾子《禮記·大學》、《黃帝内經》、戴聖《禮記》(2件)、史遊《急就章》、曹植《洛神賦并序》、顔之推《顔氏家訓》、王勃《慈竹賦并序》、徐渭《牡丹賦》、葉德輝《書林清話》、戴望《顔氏學記》等。

十二屆國展楷書入展作品

(六)現當代作品

本屆國展楷書作品,選擇以現當代著作(不包括自作詩文)入書的作品數量極少,僅有5件。從體裁看,現當代作品已經包含在前面的類别中,但為說明問題仍單列。現當代作品有朱德元帥詩一首、啟功先生《啟功叢稿藝論卷》、華人德等編著的《曆代筆記書論續編》、魯迅先生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和齊白石詩。

十二屆國展楷書入展作品

(七)自作詩文

本屆國展楷書作品,自作詩文數量非常少,隻有11件,占比4.5%。體裁有散文、詩詞、楹聯等,具體内容有學書體會、感想、遊記、書論等。

具體看,有6篇散文(其中1篇遊記——記夜宿無染寺、3篇學書心得體會、2篇雜記)、1篇自撰詩、2篇書論、2件自撰楹聯。自作詩文入書具體内容列于表2。

表2 以自作詩文入書者一覽

其中一位書家所寫《融齋雜記》十一則,内容是作者日常學書交友中所見所想所感,以古人随筆形式記之,形式新穎。

三、引起思考的幾個問題

(一)書法創作素材重要嗎?

熊秉明說“書法是中國文化核心的核心”,韓玉濤認為“書法是寫意的哲學藝術”。在我看來,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最精華的部分——書法中既有中國的哲學,也有中國的文學。

傳世書法珍品《蘭亭序》《書譜》《黃州寒食帖》等之所以能夠成為千古絕唱,不僅僅是因為其拍案叫絕的筆法、技法,也因為其精彩絕倫的内容。黃庭堅在《黃州寒食帖》後跋曰:“東坡此詩似李太白,猶恐太白有未到處。此書兼顔魯公、楊少師、李西台筆意。試使東坡複為之,未必及此。”當代書法人都知道于右任先生“小處不可随便”的逸事,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書法創作中具體書寫内容的重要性。

相較于行草書、篆書、隸書,楷書創作的素材可能更重要一些。楷書作品容易辨認,寫什麼内容,小學生都能辨别。所以從作品内容對觀者的影響來看,楷書作品的影響力無疑更大。當然,其他書體書法作品的素材同樣重要,尤其是在展廳時代。

十二屆國展楷書入展作品

(二)書法創作寫什麼?

從本次國展楷書看,作者絕大部分選擇古文經典(包括書論、題跋)、唐詩宋詞作為書法創作的素材,這無可厚非。古文經典(包括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本身就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在具體創作中還要考慮内容與書體和諧匹配問題。楷書作品選擇書論、唐詩、散文等作為素材可能很合适。

當前提出“文藝當服務人民,書寫時代”,書法如何服務人民、書寫時代?服務人民尚好實踐,如何書寫時代則是需要認真思考的課題。

此外,有關書法時代性的問題,什麼樣的作品能夠反映我們當前的時代,什麼樣的素材能夠反映我們的時代?這些問題同樣值得書法人思考。

十二屆國展楷書入展作品

本屆國展楷書以現當代著作入書者僅5件,數量尚不及自作詩文入書的數量。這的确是個很有趣也值得思考的現象。寇克讓認為,書法創作以現代漢語入書很困難。他舉例,在現代漢語中經常反複出現的“的”字,較古文中對應的“之”字,在書法創作的時候就非常難處理。

這裡我覺得還有必要讨論作品中什麼樣的内容不太合适的問題。比如本屆國展中數次出現介紹蘇轼的内容:“東坡,字子瞻,号東坡居士。”從内容來看,毫無問題,但筆者認為像這種基本常識大量出現在國展作品中,是值得商榷的。

十二屆國展楷書入展作品

(三)怎樣的作品稱得上是優秀作品?

戴小京先生認為,一件優秀的作品一定是技法、形式、精神合而為一、綜合在一起的。詳論之,優秀作品筆法運用熟練得當、單字結構合理、筆畫質感優良、書寫法度嚴謹、品位高古、章法恰當、内容書體合宜、融入作者情感等等。簡言之,一件優秀的書法作品應該是形式和内涵俱美、和諧統一的作品,即如古人所謂的“文質彬彬”。書法作品素材内容應該是其内涵的重要組成要素之一。

十一屆國展時提出“植根傳統、藝文兼備、鼓勵創新、多樣包容”的十六字方針。其中的“藝文兼備”無疑強調的就是書法作品的素材問題,這十六字方針應該是以後書法創作的總的指針和方向。

魯迅說:“文藝是國民精神所發的火光,同時也是引導國民精神的前途的燈火。”書法是技術、是藝術,更是文化。書法作品具有教化功能,這種教化功能包括諸多方面,比如提升觀者的藝術品位、文學修養乃至思想境界。

十二屆國展楷書入展作品

(四)怎樣才是一位優秀的書法家?

劉恒先生認為,我們理想中的書法家應該是修養紮實、風格獨特、藝文兼備,總結得非常到位。不妨在前面加上一條“品德高尚”,這樣似乎更加全面。潘善助先生則提倡要做有修養的書法家。的确,書法要健康發展,首要的是書法家的健康發展。

反觀現實情況,書家對于技法的重視遠超其他。重藝輕文似乎是書家普遍存在的問題。重視技法層面的東西,因其見效相對較快;忽視文化層面的東西,因其見效相對較慢。

盡管中國書協一直鼓勵書家在創作時以自作詩文入書,但是本屆國展楷書作品中自作詩文僅有11篇。當然,筆者并不否定書法創作可以書寫古人的優秀著作,況且書寫古人的經典著作也不是當代書壇獨有。前賢的經典書法作品也不乏大量書寫古人著作者。

十二屆國展楷書入展作品

但是入展作品中抄錄經典之衆而自作詩文之寡,這種鮮明對比,令人遺憾。當今書家文化素養普遍不足,也是無法回避的事實。時代不同,現在的人們不可能具備古代或者近現代人的國學基礎。作詩填詞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都是難事,更何況普通人?盡管如此,當代書家還是應該重視自我修養,尤其是文化素養。楊耀揚先生認為,中國書協提出“藝文兼備”,這“文”的事情,惟讀書養我浩然之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舍此别無他途。另一方面,各級書協等相關部門,也要注重書家在文化修養方面的培養。

在入展楷書作品中,還存在個别書寫内容有小錯誤或不太嚴謹處。如,将張懷瓘的《書斷》寫為《斷書》。班固《漢書·宣元六王傳第五十》誤為《漢書·宣元六王傳弟五十》。楹聯“葦缫千頃雪,荷卷一湖天”,應為“葦缫千頃雪,荷卷一湖雲”。《古詩十九首》中《庭中有奇樹》,誤為《庭前有奇樹》等。盡管這都是細微的錯誤,但對于有追求、優秀的書家,在國展作品中出現這樣的瑕疵也是令人感到遺憾的。

十二屆國展楷書入展作品

四、結語

楊耀揚先生認為“楷書興則書法興”,筆者非常贊同他的觀點。在國展諸書體中,筆者尤其關注楷書作品的素材,原因如前所述,即易識别、影響大。所以,無論從書家、作品本身考慮,還是從欣賞者角度考慮,書家在進行書法創作的時候,素材的選擇不可不慎重,必須仔細考慮周全。

當然,這裡強調楷書作品具體素材的重要性,并不是說,行草書、篆書、隸書書家對待其創作素材就可以敷衍了事。

近千年以來,蘇轼一直是文人騷客的偶像。人們仰慕其人品、才華、胸懷,其後曆代書家也多以其為榜樣。當前,國家提倡全面複興優秀傳統文化,書法事業迎來大繁榮大發展的好時機,期待新時期能夠早日湧現像蘇轼這樣全面、完美的書法大家、文化大家。

歡迎書法藝術愛好者關注“福山書法”微信公衆号。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