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财經 > 正文

設備檢修精細化管理

以設備檢查、維護工作由傳承式管理向精細化管理轉型為背景,介紹了精細化管理與傳統管理的區别,結合現場實際情況提出了精細化管理的3個實施建議,細緻分析了精細化管理的5個特點。

關鍵詞:檢修精細化管理 檢修标準 數據利用 探讨

随着企業之間的競争日益加劇,市場和社會對企業素質、服務的需求日漸提高,企業為了提高自身競争力,開展形式多樣的變革。涉及設備檢修、設備服務在内的行業,以提高設備技術管理程度為目标,其中就包含有精細化管理的理念。企業通過重新構築内部技術管理體系,從一個有别于傳統授業式指導的角度進行技術管理,從而形成一種更系統、更細緻、更具執行力的新型管理體系。我們一般稱之為精細化管理。

現代管理學認為,科學化管理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規範化,第二層次是精細化,第三個層次是個性化[1]。目前較多機電設備檢修企業,在檢修技術管理上,采用檢修内容指導手冊等規範化文件,但這類規範化文件往往隻簡單描述了待檢修的工位,而缺少細緻的檢修标準、手段、工藝要求;在檢修人員培養上,采用傳統的師徒授業的形式,即由在本崗位擔當多年的檢修人員作為師傅,幫帶學徒成長,但這種單一的培養方式周期較長,且學徒掌握技能的渠道也是單一的。精細化管理講究的不僅是一種管理訴求,還是一種企業文化、一種工作習慣,即始終與企業的生産實際、人材培養緊密結合在一起。

1.精細化管理的3個實施建議

前面介紹了精細化管理,下面從指引、标準、數據等幾個方面論述精細化管理的實施。

1.1 指引

開展精細化管理的第一步,首先必須形成生産所需的指引性文件。

傳統的規範化文件一般是這樣書寫的(僅作舉例,見原文網站PDF版表1)。

可見傳統的描述隻反映了工位和定性的基本要求,對現場操作者來說,定性的檢修要求是依據個人工作經驗來判定的,倘若本次的操作者經驗不足,那隻能憑主觀感受來判定是否松動,這種粗放式的管理往往給企業和設備帶來不小的風險。因此在編制或修訂指引性文件時盡可能使用定量的檢修要求,避免使用定性的檢修要求。

我們精細化檢修期望的指引性文件是這樣書寫的(僅作參考,見原文網站PDF版表2)。

另外一個角度來說,由于基本要求變得更細緻,進行本項任務所需的資源必然增加了,如工器具配備、檢修工技能、檢修工時等,而企業的生存往往與利潤息息相關,所以這一對矛盾必須結合企業所處的階段、掌控的資源來取得階段性的平衡,否則難免會出現一味細緻要求但犧牲了價格優勢、失去大量的客戶群體,或保持價格低廉但市場競争力下降、最終被淘汰。這裡提出一個可行的建議,對于指引性文件,縱向可按時間維度分類,如月度檢修、年度檢修等,橫向可按重要程度分類,如較重要的電機,較不重要的衛生等,在推行精細化之前,可以按照時間跨度大、重要程度高的原則,優先對這部分内容進行細化,這樣不僅給企業輸入新鮮血液、保持市場活力,還能夠避免将重要的資源和精力分散到收效不大的項目中。

1.2 标準

如果指引文件是總的綱領,那麼标準就是綱領完成情況的反映。可以說,沒有标準的指引文件是空洞的、不具備可執行性的。這裡的标準應包含定量數據、工序要求、技能要求、驗證手段等内容,(見原文網站PDF版圖1)。

其中定量數據可以有更多的表現形式,如運行速度與正常速度0.5 m/s偏差不超過2%、壓力不大于0.2 MPa、某一位置的噪音不大于50 dB、某一點的溫度不大于70攝氏度等。工序要求也就是實施的要點,包括順序要求、工藝要求等,如實施的先後次序、使用何種類型的焊接、工件需在何時進行何種熱處理或表面處理等。

在檢修作業中必須特别注意對人員安排、工具及備件材料的準備、圖形标注及說明、檢修前的工作準備、施工過程及注意事項、施工時間節點、安全措施等内容進行詳細叙述,使檢修過程标準化[2]。

1.3 數據

現在互聯網、物聯網發展迅猛,社會的方方面面都進入了大數據時代。結合精細化管理的實施,設備技術管理也可以順利進入數據系統管理時代。傳統是使用紙質材料作為記錄媒介,而目前已開始逐步向無紙化變革,轉而使用現場手持終端等電子媒體記錄現場數據。因而在實現了電子代替紙質材料後将呈現這樣一種境況(見圖2原文網站PDF版)。

借助電子媒體記錄具有便于統計、分析的特點,現在無須再耗費大量的人力将紙質記錄數據轉化為電子記錄,而是在中央系統查找需要的數據,直接進行利用,令過程、磨耗分析變得便捷、簡單,從而最大可能地促進生産。

2.精細化管理的特點   在現階段,精細化管理的推行存在以下五個特點:

第一,簡化管理,關注細節。

管理追求的目标應該是化繁為簡,但是任何時候,都不應該忘記管理是為了指明未來正确的方向、提高員工辦事效率、提高員工積極性而存在的。因此精簡管理必須同時關注細節,細節決定成敗,隻有準确把握細節,才能形成有效控制,使企業向預期的方面發展。

流程化管理,把控細節。

流程管理給予企業最大的得益在于讓管理者減少“臨陣救火”的機會,讓員工清楚應該如何工作。流程化管理應能使各項生産任務、各項配合工作的網絡系統化、清晰化,并對涉及的人和物的具體職能、權利、義務作出界定。設備檢修在實施精細化管理後,能夠有效降低設備故障率的發生,平均可減少原發生數量的1/3。

第二,優化技能傳授模式,由以個人經驗為主導轉變為以指引标準為主導。

人材是企業重要的競争資源之一,但是每一年企業都會有一批人離開,又引入一批人,而且考慮到“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傅”的慣性思維,培養人才不能單靠以老帶新的模式,應以指引标準、規範流程為主導,結合優秀員工的經驗分享,進一步降低人材流失對企業造成的影響。

第三,重新審視檢修标準,豐富檢修手段和驗證标準。

随着精細化管理在檢修指引、檢修标準方面的推進,對企業技術能力挖潛拓能,采用多樣豐富的檢修手段暴露設備隐性問題,提前察覺、提前預防;采用可靠、有效的驗證标準降低主觀因素、人為失誤造成影響的機會,重點工序有數據、有标準。

第四,對檢修人員自身素質要求高,且必須具備一定程度的綜合能力。

精确的指引和量化的标準,需要檢修人員對現場設備、對基礎技能均有一定程度的知識,相較傳統的功能性判斷,要求檢修人員懂得使用具體的測量工具,以及掌握量化指标的測量和調整方法。另外由于可能需要使用現代化的計算機或終端設備,檢修人員還需具備操作此類設備的知識。

第五,精細化管理後時代需重新審定生産或檢修工時,避免配員過多的情況。

由于精細化管理變革後,生産流程、檢驗标準将發生較大的變化,因此需要做好資源消耗(含人力成本和物料成本)的準備,防止一系列降低生産效率的問題出現。檢修精細化系統穩定推行後,與使用大量人力堆砌的粗放型方式相比,所需人力資源降至1/2。

3.結語

精細化管理不僅是市場激烈競争環境的産物,也是企業保持青春活力的選擇。正如日本豐田汽車公司提出的精細化管理,在我們的實際工作中無處不在,精細化的結果就是促使自身提供的産品或服務更具競争力,通過市場淘汰機制提升顧客的産品或服務的質量。

檢修精細化也是同樣的理念,設備能否提供穩定、優質的服務,全賴檢修水平和質量。精細化管理恰恰為檢修提供了更細緻的指引和要求,精細化管理在設備檢修的實踐中發現傳統檢修存在的漏洞與不足,逐漸填平坑洞才能使設備檢修真正執行到位,設備運行才能平穩順暢。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