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小兒推拿手法

優勢特點

①小兒推拿是一種良性的、有序的和具有雙向調節性的物理刺激,易被小兒内髒或形體感知,從而産生功效。小兒髒腑嬌嫩,形氣未充,具體表現為肌膚柔嫩,腸胃柔弱,筋骨不強,血脈不充,免疫能力低下。生理上的稚弱決定了小兒對外界環境的被動适應性和依賴性。小兒又稱為純陽之體,生長發育最為旺盛,代謝快、吸收快、排洩快、生長也快,極易受外界因素影響。所以,小兒對推拿治療更為敏感。

②小兒推拿在兒科病的治療中療效快,無副作用,同時可避免小兒服藥困難問題。小兒的生理特點決定了其發病容易,傳變迅速。在外易受風寒濕熱等外邪侵襲,在内又易被乳食不節所傷,從而易導緻感冒、咳嗽、哮喘等肺系病症及厭食、洩瀉、便秘、腹痛等脾胃系病症。有臨床研究表明,推拿通過穴位補瀉及脘腹部的直接操作,能調節胃腸蠕動,改善胃腸道血液循環和淋巴回流,加速消化液分泌,促使炎症消散,從而有利于組織恢複。

小兒推拿有很多優點,也有嚴格的适應證,主要适用的對象一般是6個月以上、9歲以下的小兒,尤其适用于半歲至3歲的嬰幼兒。9歲以上的孩子也可以應用此法,但因為随着年齡的增長,機體對按摩的感知力下降,所以療程相對要長一些。小兒推拿治療範圍廣泛,可治腹瀉、嘔吐、疳積、便秘、腹痛、脫肛、發熱、咳嗽、驚風、遺尿、肌性斜頸、斜視、小兒癱瘓等病症。

小兒推拿的禁忌證主要包括重大疾病:心髒病、腫瘤、皮膚感染性疾病以及肌膚破損、燙傷、正在出血的部位等不宜采用推拿療法。

小兒單式手法

小兒推拿手法與成人手法雖然有些在名稱上相同,但操作要求和方法卻有很大的區别,甚至有些手法隻用于兒童而不适用于成人。小兒推拿具有明顯操作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因小兒髒腑嬌嫩、行氣未充、肌膚柔弱,所以操作時強調輕快柔和、平穩着實,切不可攻伐太過。

②小兒皮膚柔嫩,在操作時常需推拿介質如滑石粉、潤膚露、薄荷汁等,以減少對皮膚的損傷。

③小兒推拿手法的名稱常與小兒穴位結合一起聯合命名,如清大腸、補腎經、補脾經等。并把操作方法蘊含在名稱之中,如補肺經是指向指根方向直推,清肺經是指向指尖方向直推。

④小兒推拿重視辨證,特别是虛實、寒熱的辨證尤為重要,否則将會使病情加重。例如,一便秘患兒(實證)需用清大腸,而絕不能用補大腸,雖然操作部位相同,但推拿手法(方向相反)迥異,臨證時必須重視。

⑤對于刺激較強的手法如掐、捏一般放在推拿結束時操作,以免因刺激太強,造成小兒的不配合,影響療效。

小兒搓法

(1)定義用雙手的掌面夾住或貼附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相對用力做快速搓轉或搓摩的動作,同時邊搓摩邊做上下往返移動的手法稱為搓法。

搓法可分為單手搓和雙手搓操作,單手搓一般用單掌貼于一定部位做單摩挲。另外,用手指的指面在小兒的穴位上來回摩挲亦稱搓法。

(2)動作要領:

①操作時肩、肘、腕關節均要放松,要對着用力;搓動時沿肢體或軀幹一定方向往返移動,搓動要輕快,移動要慢。

②單指(如用拇指)搓時,常以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相對用力,起到協助固定的作用。

③搓法在上肢操作時,要使上肢随手法略微轉動;搓腰背胸脅時,主要進行搓摩動作;在臍部搓動時,主要進行摩挲動作,稱為搓臍。

(3)臨床運用本法具有調和氣血、舒通經絡、放松肌肉的作用。本法主要在推拿(手法)結束時使用,常用于腰背、四肢、胸脅等部位。

小兒搗法

(1)定義 用中指指端或食指屈曲的指間關節做有節奏的叩擊穴位,或向上、向外快速擠壓、推擠穴位的操作手法稱為搗法小兒推拿手法

(2)動作要領:

①指間關節自然放松,以腕關節屈伸為主動。

②搗擊時位置要準确,用力要有彈性。

(3)臨床運用本法常用于點狀穴,如搗小天心等以安神甯志。

小兒捏脊法

(1)定義 用食指中節桡側緣頂住皮膚,拇指前按,兩指同時用力提拿皮膚,雙手交替撚動向前推行,或用拇指桡側緣頂住皮膚,食、中兩指前按,三指同時用力提拿肌膚,雙手交替撚動向前推行的方法稱為捏脊法。捏脊法俗稱“轉皮兒”或“翻皮兒”,又稱捏癪。

三指捏:用拇指指端或桡側緣頂住皮膚,食中二指前按,三指同時用力捏拿皮膚,雙手交替撚動向前将患兒皮膚用力提起,作連續不斷的靈活動作的手法。

二指捏:食指屈曲,用食指中節桡側頂住皮膚,拇指前按,兩指同時用力提拿皮膚,雙手交替撚動向前将患兒皮膚用力提起,作連續不斷地靈活動作的手法。

小兒推拿手法

(2)動作要領:

①捏拿肌膚多少要适當,過多則不易向前推動,過少可引起疼痛或滑脫。

②撚動向前時,應做直線前進,不可歪斜。

③捏拿手法輕重要适宜,過輕不易“得氣”,過重則造成手法不連貫而失去靈活性。

④捏脊時,應先捏肌膚,再撚動,再推動,動作要連貫、協調。

⑤為增強療效,在捏脊時,每捏35遍後,進行“捏三提一”的操作,即每捏3次,将肌膚捏住向上提拉1次。最後按揉相關的背俞穴。

(3)臨床運用本法具有調和陰陽、通調髒腑、健脾和胃、疏通經絡、行氣活血、強健身體和防治多種疾病的功效。臨床主要用于小兒積滞、疳積、厭食、腹瀉、嘔吐的治療,也可用于發育遲緩、抵抗力下降、小兒腦癱脊柱無力及擡頭無力的治療。

小兒拿法

(1)定義以大拇指和食、中兩指或大拇指與其餘四指對稱用力,提拿一定部位或穴位,進行一緊一松的拿捏動作的方法稱為拿法。簡而言之,“捏而提起謂之拿”。

拿法操作方法多樣,如五指拿、三指拿等,另外,用中指指端扣撥穴位或雙手拇指指端對稱用力按壓穴位,或用一手拇指、食指指端對稱用力按壓穴位的方法都稱為拿法。小兒推拿手法

(2)動作要領:

①提捏應沿垂直筋肉紋理的方向進行。

②施力應由輕而重,不能突發用力。

③腕部要放松,動作要和緩而有連貫性,做到“活而有力,重而不滞”。

小兒揉法

(1)定義用中指或拇指指面,或掌根、大魚際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做輕柔和緩的回旋揉動的手法稱為揉法。揉法分為掌根揉法、大魚際揉法、指揉法。指揉法分為單指揉法、雙指揉法、三指揉法小兒推拿手法

(2)動作要領:

①肘關節微屈,腕關節放松,以腕關節連同前臂做環旋轉動帶動指、掌的着力部位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揉動,腕關節的活動幅度可随病變部位的範圍而逐步擴大。

②動作要協調而有節奏,用力要輕柔。

③揉動時要帶動皮下組織,不同于摩法。

④揉動的頻率一般在200次/分。

(3)臨床運用本法具有寬胸理氣、通調經脈、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祛風散熱的功效。因本法輕柔和緩,刺激較小,适用範圍較廣,故常用于脘腹脹痛、胸脅悶痛、便秘、洩瀉等胃腸道疾病,也可用于外傷引起的紅腫疼痛等症。其中:魚際揉法用于面部;單指揉法用于全身“點”狀穴;雙指揉法和三指揉法用于胸腹部、腰背部(如揉膻中、揉乳根、揉龜尾等);掌根揉法用于脘腹部(如揉中脘、揉臍)

小兒摩法

(1)定義 用手掌掌面或食、中、無名指指面附着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以腕關節連同前臂做順時針環形有節律的、撫摩的手法稱為摩法。小兒推拿手法

(2)動作要領:

①肘關節微屈,腕部放松,手掌自然伸直。

②手掌着力部位應随着腕關節連同前臂做環形撫摩動作。

③摩動時要輕柔,速度均勻協調,壓力大小适當。頻率為120次/分。

④摩法操作時指摩稍輕快,掌摩稍重緩。

(3)臨床運用本法多用于頭面部、胸腹部等“面”狀穴位,如摩腹等。摩法用以治療脘腹疼痛、食積腹滿、氣滞及胸脅悶脹等症,具有理氣活血、和中理氣、消積導滞、通調腸胃等功效。

附:擦法 用大魚際或小魚際着力于體表部位,作較快速的直線來回摩擦,叫做擦法。

小兒掐法

(1)定義 治療師用拇指指甲或指面重切穴位的方法稱為掐法。

(2)動作要領:

①掐法操作時拇指應與穴位平面垂直,不宜偏斜。

②掐時應逐漸用力,以深透為止,注意勿掐破皮膚。

③掐後配以揉法,揉法範圍應大于掐法操作範圍。

(3)臨床運用主要用于頭面部、手足部點狀穴位,如掐人中、掐四縫等。掐法具有定驚安神、通關開竅、醒脾的功效。

小兒推法(單式)

用單手或雙手拇指或食、中兩指在小兒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推動的手法稱小兒推法。臨床上可分為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合推法、運推法及一指禅推法六種方法。

一指禅推法

本法同于成人手法,僅是力度不同。用拇指指端、羅紋面或偏峰着力于一定位或經絡穴位上,沉肩垂肘,以腕關節懸屈,運用腕間的擺動帶動拇指關節的屈伸活動,以使之産生的功力輕重交替、持續不斷地作用于經絡穴位上,稱為一指禅推法。

動作要領:

上肢肌肉放松,不可有蠻勁,手掌虛握拳。主要要領為沉肩,垂肘,懸腕,掌虛,指實,緊推慢移,蓄力于掌,處力于指,着力于螺紋面。

①沉肩:即放松,不要聳起,不要外展。

②垂肘:肘部自然下垂。

③懸腕:腕關節自然屈曲。
④掌虛:半握拳,拇指指間關節的掌側與食指遠節的桡側輕輕接觸。
⑤指實:拇指的指端或指腹吸定于一點,不可跳躍或與體表産生摩擦。
⑥緊推慢移:緊推是指擺動的頻率略快,一般每分鐘140次左右;慢移是指從一個治療點到另一個治療點時應緩慢移動。

⑦蓄力于掌,處力于指,着力于螺紋面:即本法産生的力應從掌而發,通過手指,傳達至螺紋面并作用于患者體表,如此使力含而不露。

臨床運用 本法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常用于頭面部、頸項部、胸腹部、肩背部、腰骶部及四肢關節處。本法刺激量中等,屬于平補平瀉手法,接觸面積較小,作用深透。

運推法

(1)定義 用拇指或中指的指面,從此穴位向彼穴位或在穴位周圍做弧形或環形推動的手法稱運推法。

(2)動作要領:

①運推法宜緩不宜急,頻率約80次/分。

②運推法作用于皮膚,不帶動皮下組織。

(3)臨床運用主要用于固定手法操作或複式手法操作,如運太陽、運内勞宮、運水入土、運土入水,具有疏通氣血的功效。

合推法

(1)定義 用兩拇指指面從穴位兩旁向穴位中央推動合攏的旋推法手法稱為合推法,亦稱為和法、合法。

小兒推拿手法

(2)動作要領:

①合推法操作幅度較小,推動時勿向中間擠攏皮膚。

②用力均勻,輕快柔和,平穩着力于皮膚。

③合推法用力方向與分推法相反,但合推法僅有橫向(直線)合推,而無弧線合推。

(3)臨床運用 主要用于大橫紋的操作,稱合推大橫紋,具有通和陰陽、行痰散結的功效。

旋推法

(1)定義用拇指指面在穴位上做順時針方向旋動推摩的手法稱旋推法。

小兒推拿手法


(2)動作要領:

①操作時僅靠拇指做小幅度的運動。

②旋推頻率較直推要慢,約200次/分。

③旋推時用力較輕,僅在表皮做摩法,不可帶動皮下組織。

(3)臨床運用主要用于手部面狀穴位的推拿,如旋推脾經、腎經等,具有通和髒腑的功效。

分推法

(1)定義 用雙手拇指桡側面或指面,或食、中兩指的指面從穴位中間向兩旁做分向推動的方法稱為分推法。

小兒推拿手法

(2)動作要領:

①分向推動時,兩手用力要均勻一緻,不可忽大忽小。

②分推時動作應輕快,勿像抹法重推,亦不要像捺法重按。

③向兩旁分推時可直線分推也可弧線分推。

④向兩旁分推直線行走時要求速度宜快,幅度要小,一般頻率為300次/分;分推做弧線行走時幅度較大,頻率較慢,一般頻率為200次/分。

(3)臨床運用主要用于線、面穴位操作,如推坎宮、分推大橫紋、分推膻中等,具有調和陰陽、宣肺解表、和脾健胃的功效。

直推法

(1)定義 用拇指的桡側面或指面,或食、中兩指的螺紋面在穴位上做單方向的直線推動稱為直推法。

小兒推拿手法(2)動作要領:

①操作時伸直拇指或食、中兩指。

②操作時肩、肘、腕關節放松,用拇指直推時以拇指的外展和内收來完成。

③直推法要求做直線推動,不能歪斜,推動時要有節律,頻率應為200300次/分。

④直推時需塗抹介質,用力要均勻,始終如一。

⑤直推用力較揉法輕,應在表皮操作,不可推擠皮下組織。

(3)臨床運用 直推法主要運用于小兒面、線狀穴位的推拿,如補腎經、補肺經、開天門、推三關等。直推法具有通散功效,主要用于調陰陽、理脾胃、和髒腑。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