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當過寫作營的老師,我帶人能力是可以的,因為我不僅能自己做到,我還能将這些方法論整理出來,給你清晰得表達清楚告訴你你該怎麼做。
我這樣的人,搞自媒體就會比那種“隻會寫,不會教”的人,賺得更多一點。
下面是我以前教學員的一些“回答”,我整理了一波,希望對你們有用。
1、選題
選題小竅門:
①找冷門工具書;
比如,寫刻意練習、墨菲定律的人那麼多,爛大街了,對讀者來說就沒有信息增量。
可是你換一本書,比如我之前找了一本《暗時間》、《創始人》沒有那麼“火”卻更實用。
寫的人不多,信息增量足。
去哪些地方找書?
推薦:豆瓣(評分高的熱門書,可以先排除,肯定寫得人多)、樊登讀書、喜馬拉雅、知乎、得道;
就算找到了書,也看了書,可還是不知道要寫什麼怎麼辦?
可以先找個聽書平台,将這本書聽幾遍,因為,講書稿是将書中的關鍵内容濃縮,那麼你就在講書稿的基礎上,再濃縮,你隻要抓住其中一個有價值的關鍵點,然後講透就可以了。
聽書平台有:樊登讀書、喜馬拉雅、得道
渠道,我建議不要太多了,會擾亂思緒,我是有一段時間隻聽喜馬拉雅,現在隻聽樊登讀書
②個人職場經曆
每個人的職場經曆都是獨一無二,有大量職場新人喜歡看别人的職場經曆。
需求量大,也不太可能跟别人重合,因為是你的真實經曆。
所以,隻要你能将你的經曆整理成:可複制的、讓讀者有收獲的“增量信息”,那麼你的文章就有價值。
其實以前我們做今日頭條的時候,都是模仿來模仿去的,就是框架差不多,内容不一樣,内容是自己的故事。
打個例子:
我當時在青雲榜找了一篇《2年換了3份工作,面試30多家公司,我把面試經驗都總結在這了》(别人的文章)
于是我模仿,出了一篇《通過跳槽,2年内從月薪3000到15000,我總結了這3點面試經驗》(我的文章)
結果,我們寫作群的一個小夥伴,又模仿我,寫了一篇《一年中漲薪4次,漲幅達到50%,我總結了4點工作經驗》
這三篇,通通得獎了。
像這種文章,其實很好寫,還是那句話,因為每個人都有獨特的經驗。
讀者也喜歡看,但是你需要掌握這種文章的框架、故事場景搭建、行文結構、突出幹貨,而不是像寫個人回憶錄似的絮絮叨叨寫一堆。
③寫影評
我之前一個學員,用《中國機長》的這部電影結合《清單管理》這本書來寫,角度就非常好。機長在開飛機前,會按照清單一項項檢查,進而引出清單管理的重要性~
同一部電影,有育兒領域的寫、有娛樂領域的、有職場領域的、也有文史領域的。
我以前訓練自己的方法是:先看别人的影評,确定寫文章的選題角度,再去看電影,這樣就是帶着選題去看電影的,收獲就更大。
看完電影後,再看看别人的文章,能豐富視角。
後面覺得這樣太累了,相當于看一部電影前,我要做好多準備工作,現在就是想看就看,就享受看電影的過程,而不是為了寫文章去看電影了。
不過因為有這樣訓練過,即便現在不帶目的,結束後我也能寫一篇文章出來。
這可能就是“當你學會了一項技能,這項技能就在生活中影響到了你”的最佳诠釋吧。
寫作是一項技能。
2、掌握拆解文章的正确方式
①選擇那種寫作水平比你高點兒,你能模仿的、新作者的文章,要少選那種有雄厚寫作功底的大V的文章。
咱們拆文的目的是為了模仿,我們需要看對方的框架、破題故事的寫法、段落間的銜接、幹貨部分的展示、案例故事的搭配、甚至可以複制對方的文章到石墨裡,看看對方每個小節的字數(ta花了多少個字,把這個小标題的點給講清楚了)。
然後,你就可以知道,哦,原來我的寫法太啰嗦了、故事搭配不夠好、邏輯性表述不如他強等等,這種對比,你就知道自己的劣勢在哪裡了,接着就是模仿啦。
可如果咱們是小白水平,卻要去拆有深厚寫作功底的大V的文章,你可能可以看得出,他是通過什麼樣的架構寫的,用了什麼例子,但是你模仿不來,看完後,無法動筆寫,那就隻能拆完就拆完了。
對自己出文幫助不大。
②框架拆解案例1:“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找了一篇“為什麼、是什麼、怎麼辦”框架的青雲文,給大家拆解。
上實例:面子丢掉,爽!
注意第2段和第3段的結構:
①找權威背書,這個概念出自《暗時間》這本書;
②通過一個實例來解釋,這段背書;
③總結實例中的邏輯關系;
④得出“好面子”是什麼(是大腦情緒模塊戰勝了理智模塊導緻的結果);
接下來,寫“怎麼辦”,也就是如何控制控制情緒,一共分成了3個小标題,其中2個小标題找了背書,然後就是根據自己的理解,講小故事來解釋這些權威背書。
所以,這篇文章,就是典型的:為什麼、是什麼、怎麼辦的文章,寫這類文章,要縮小為什麼和是什麼的篇幅,加大怎麼辦的篇幅,
因為重點在于:告訴讀者要怎麼做,需要有具體的建議,且對建議進行拆解,不要寫大而空的理論。
所以找了權威背書後,要用例子來對你找的理論進行解釋,告訴讀者,這個理論要如何使用,要把一個事情講透,要讓讀者好理解。
③框架拆解案例2:怎麼辦、怎麼辦、怎麼辦
這個公式是:“怎麼辦、怎麼辦、怎麼辦”,老規矩,我們依舊用拆解案例文章的方式,來理解這個公式。
這種類型的文章,一定不要太啰嗦,可以在标題中抛出結論,接下來就是對結論進行進一步的舉例解釋,比如文章小标題說“求職先确定目标”,這是很空的一句話,所以,接下來就要寫,目标是怎麼定的,你需要問自己一些什麼問題。
這一段,回答了小标題的:怎麼搜集信息,通過兩個渠道,一個上網、一個是聯系“人脈”。
而,聯系“人脈”又引出一個“怎麼辦”,怎麼樣善用“人脈”,在這裡做一番描述。
02的小标題介紹面試技巧,面試技巧又分3個次來說,每個次标題介紹單獨羅列出來,就是小标題的框架,而在次标題中填入“怎麼辦”的内容場景,就可以豐富這個小标題的内容了。
比如上面這個次标題,内容就是回答:
如果你說“你要根據招聘信息的内容來寫簡曆,不要一份簡曆投100個崗位”,這樣的話,大而空,讀者們看完文章後,可以理解你說的,但是不知道怎麼做。
而,如果你舉個實際的例子,比如上圖的文章一樣,就形象多了,讀者有了具體的執行方法可以參考,你文章的幹貨指數就上升了幾個級别。
這段寫法,跟剛剛說的一樣,用具體的例子讓讀者有參考的指标。還有最後一段也是一樣的原理,
這一整篇文章沒有任何權威背書,但這類幹貨文,讀者更容易看懂,一步步的詳實案例,也吸引了讀者從頭看到尾,跳出率低。
3、框架解析
通過剛剛的案例,相信大家已經知道,已經有點感覺了,為了增強大家的動手能力,可以動筆寫。
我将文章的框架羅列出來,供大家參考,我建議,寫文章之前先寫框架,框架列好後,再找素材,填内容,這樣的文章,邏輯性更強。
月薪15000+,面試攻略
這篇文章,它設定了一個找工作的大場景,其實就是一個大的框架:
人在老家,來大城市,怎麼找工作?
工資太低,想要跳槽,怎麼找工作?
當月薪已過萬,想要跳槽,而過萬的月薪崗位競争又大的時候,怎麼找工作?
這是文章描述的大場景,而這個大場景的框架也是一個職場新人逐步進入到職場老鳥的成長曆程,讀者在閱讀的時候,會産生共鳴。
接下來,在每個大場景下,都有若幹個小場景,比如:
1)人在老家,來大城市發展,怎麼找工作?
網上找資料;
咨詢“人脈”;
2)工資太低,想要跳槽,怎麼找工作?
明确自己的跳槽目的;
不要裸辭;
3)當月薪已過萬,想要跳槽,而過萬的月薪崗位競争又大的時候,怎麼找工作
根據崗位職責,優化簡曆;
面試技巧;
薪資談判;
怎麼樣,這樣一個框架列下來,是不是邏輯清晰很多?
接下來,隻要往每個小标題裡填素材和案例就可以寫成一篇不錯的文章。
最後需要注意的是“怎麼辦、怎麼辦、怎麼辦”類型的文章,觀點一定不能模拟兩可。
就像“到底要不要裸辭找工作”這本來就是一個有争議的話題,沒有對和錯。
那麼你不能寫:裸辭有裸辭的好,不裸辭也有不裸辭的好。
這種“兩邊讨好”的寫法是無法獲得讀者的青睐的,因為你“觀點不明确”,講的就是廢話。
所以,當你寫有争議、話題本身沒有對錯的文章時,你要明确你的觀點,到底是正還是反,不要當“和事老、和稀泥”。
比如,我這篇文章中明确的寫出我認為裸辭不好。
不要裸辭!
我寫了我不建議裸辭的觀點,這中文章隻要閱讀量一大,就會有很多争議,但是沒有關系,争議,可以帶來新的話題。
你就永遠也不缺素材。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