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分部位與症候,咱老百姓均有應對措施
頭痛各部位必用的一藥味可參考以下:
前額頭痛,屬陽明胃經,白芷;
側頭痛,屬少陽經,柴胡;
後頭痛連脖子,屬太陽經,羌活
全頭重痛,屬太陰脾經,蒼術;
腦中痛連齒,屬少陰腎經,細辛,獨活;
颠頂頭痛:
1厥陰肝經頭痛,吳茱萸
2足太陽膀胱經,藁本
頭痛按症候用方可參考以下:
1、王永炎經驗方
(1)風寒證一一川芎茶調散。
(2)風熱證一一芎芷石膏湯。
(3)風濕證一一羌活勝濕湯。
(4)肝陽證-一天麻勾藤飲。
(5)腎虛證一一大補元煎。
(6)氣血虛證一一八珍湯。
(7)痰濁證-一半夏白術天麻湯。
(8)瘀血證-一通竅活血湯。
2、陳寶田經驗方
(1)風寒型-一桃仁四物湯合麻黃附子細辛湯。
(2)風熱型-桃仁四物湯加黃芩、生石膏、柴胡、防風。
(3)痰濕型-一一桃仁四物湯加二陳湯或五苓散。
(4)肝腎陰虛型-一桃仁四物湯合杞菊地黃丸。
(5)瘀血型-一血府逐瘀湯加雞血藤、羌活、獨活、白芷。
中醫按經脈來劃分各部分的頭痛
1.後頭痛屬于太陽膀胱頭痛
包括腦後邊的頭痛,還有整個的頸項痛,會出現發熱、惡寒、惡風這些現象。
脈象如果浮緩一一“桂枝湯”。要是脈緊無汗-一“麻黃湯”。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桂枝湯
【處方】桂枝(去皮)、芍藥,各一兩半。甘草一兩。
《傷寒論》:麻黃湯
【處方】麻黃(去節)6g 桂枝4g 杏仁(去皮尖)9g 甘草(炙)3g
2.前額頭痛屬于陽明胃頭痛-葛根湯加減
像前額痛、眉棱骨疼、眼眶發脹等症狀,都是胃經頭痛。
《傷寒論》:葛根湯
【處方】葛根12克 麻黃9克(去節)桂枝6克(去皮)生姜9克(切)甘草6克(炙)芍藥6克 大棗12枚(擘)。
3.兩側頭痛為少陽膽經頭痛一一小柴胡湯加減
《傷寒論》小柴胡湯
【處方】柴胡12克黃芩9克人參6克半夏(洗)9克甘草(炙)5克生姜(切)9克大棗(擘)4枚
症狀有眼花,口苦等,左邊的偏頭痛是肝血不足(加養血當歸顆粒) (現有中成藥),右邊的偏頭痛是肺氣不降(加辛芩顆粒)(現有中成藥)
4.頭痛而重為太陰脾濕頭痛一一羌活勝濕湯加減
《内外傷辨》卷中:羌活勝濕湯
【别名】通氣防風湯(《醫學發明》卷五)。
【處方】羌活 獨活各3克 藁本 防風 甘草(炙)川芎各1.5克 蔓荊子0.9克
頭如裹,就像頭上裹着一頂濕帽子一樣,頭重擡不起來。同時還伴有四肢酸疼且體感冷,出現嘔吐、食不下的問題。
5.頭痛而咽喉幹痛為少陰心腎頭痛一一黃連阿膠雞子黃湯
小便發紅、少氣懶言、皮膚幹燥等症狀。
《重訂通俗傷寒論》:阿膠雞子黃湯
【處方】陳阿膠6克(烊沖)生白芍9克 石決明15克(杵)雙鈎藤6克 大生地12克 清炙草1.8克 生牡蛎12克(杵)絡石藤9克 茯神木12克 雞子黃2枚(先煎代水)
6.頭頂痛為厥陰肝頭痛-吳茱萸湯加減
《傷寒論》:吳茱萸湯
【處方】吳茱萸6克(湯洗七遍)人參4克 生姜8克 大棗12枚(擘)
症狀為幹嘔吐、手指甲和嘴唇發青紫色、四肢冰冷、腹痛等,這病多與年輕時縱欲過度有關。
7.血虛頭痛,症狀是習慣性搖頭一一當歸補血湯。
《萬病回春》卷五:當歸補血湯
【處方】當歸香附(酒炒)生地黃川芎 白芍 黃芩(酒炒)各3克 防風 柴胡 蔓荊子各1.5克 荊芥 藁本各1.2克
8.淤血頭痛一一通竅活血湯
《弘醫林改錯》:通竅活血湯
【處方】赤芍3克川芎3克桃仁9克(研泥)紅棗7個(去核)紅花9克老蔥3根(切碎)鮮姜9克(切碎)麝香0.15克(絹包)
頭部内有淤血會頭痛。嚴重可造成癫痫。主要症狀是嘔吐。
圖文演繹養生、健身、治未病知識,往下戳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