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的巴利原文是metta,pema則是愛。慈是一種特定的愛,pema則是愛的普遍用語。所以pema可分為三種,即:一、愛情;二、世俗愛;三、慈愛。
(一)愛情是男女之間的愛,是由渴愛與貪欲所引起的。(二)世俗愛是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間的執着,是由于一家人相處所引起的。愛情和世俗愛兩者,皆是不善的,前者是愛欲,後者則是貪。
(三)慈愛是無界限地希望他人幸福。這是完全無執着、不會想要時常與他人相處的愛。人們可能各處一方,然而卻在聽到住在遠方的那人生活幸福,而感到快樂。
這種分離不會令到他感到不滿足。因此,慈愛是清淨與聖潔的,所以它被稱為梵住。這即是說,培育慈心即住在梵心裡。除了慈之外,悲、喜與舍也是梵住。
所以,梵住包含了這四種美德;它們也名為四梵住。梵住的另一個名稱是無量心,因為它們是應受到培育與散播給無量衆生的内心素質。
我們必須小心地注意到,培育慈愛并非培育不淨的愛情與世俗愛,而是清淨與聖潔的慈愛。
慈與無嗔:慈是一個究竟法。然而在列舉諸究竟法時,慈并沒有被列為個别的究竟法,因為它是包括在無嗔心所之内的。
無嗔心所本身有很廣泛的含意,所以慈是無嗔心所的一部份。根據《阿毗達摩概要》,無嗔心所與五十九種美心相應。
每當這五十九個心的任何一個生起時,無嗔心所也會同時生起。無嗔的目标有許多種,然而慈卻隻能以有情生命為目标。
隻有在取有情生命為目标,心想‘願他們健康快樂’,希望他們幸福時,所生起的無嗔心所才是慈。
關于之前所提及的忍辱波羅蜜,忍辱也是無嗔心所,但不是一切的無嗔心所都是忍辱。
隻有在受到他人的惡待,而能保持不生氣時,那時生起的無嗔心所才是忍辱。同樣地,不是一切無嗔都是慈,隻有在希望衆生幸福時生起的無嗔才是慈。
五百二十八種慈愛:關于慈,有些人說慈愛有五百二十八個,但實際上并非如此。我們應該知道,人們會這麼說,是因為《無礙解道》裡列出了培育慈愛的五百二十八種方式。
在這五百二十八個方式中,五個是無限的,即:一、一切有情;二、一切有息者;三、一切生物;四、一切人;五、一切有生命者。
當禅修者采用這五個方式的任何一個,去散播慈愛給三十一界的一切衆生時,一切衆生都毫無遺漏地被包括在内。
由于沒有任何衆生是不被這五個方式包括在内的,所以它們被稱為無限,也稱為五無限衆生。
散播慈愛給有限衆生時,其分類法如下:一、一切女衆;二、一切男衆;三、一切聖者;四、一切凡夫;五、一切天人;
六、一切人類;七、一切惡道衆生。以上每一個皆是屬于個别種類的衆生,所以他們被稱為有限衆生,也被稱為七有限衆生。
如此,我們應該散播慈愛給這十二種衆生,五無限的與七有限的。我們應以下列的方法,散播慈愛給這十二種衆生:
一、願他們得以脫離仇敵;二、願他們得以脫離身體的痛苦;三、願他們得以脫離内心的痛苦;四、願他們生活快樂。
當以這四個方式散播慈愛給每一組的衆生時,散播慈愛的方式一共有了四十八個。在這四十八個方式裡,是沒有方向的分别的。
在這四十八個方式裡,若再依東、西、南、北、東南、西北、東北、西南、下方和上方十個方向分别時,一共再有另外四百八十個方式。
譬如:“願東方的一切有情得以脫離仇敵、得以脫離身體的痛苦、得以脫離内心的痛苦、生活快樂。”
“願西北方的一切有情得以脫離仇敵、得以脫離身體的痛苦、得以脫離内心的痛苦、生活快樂。”也應該此地散播慈愛,給其它方向的衆生。
若把沒有分别方向的,四十八個散播慈愛的方式,跟有分别方向的四百八十個方式加起來,那麼就一共有五百二十八個方式。
這五百二十八個為人們所熟悉的培育慈愛的方式,是《巴利經藏》的《小部.無礙解道》裡所教的。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