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視角:從經營思維出發

導言:人力資源工作的核心任務是為企業打造強有力的人才供應鍊,保證企業的人才供給,其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在現實中,人力資源工作卻經常遭受诟病,其工作價值無法在企業實際經營中體現出來。首要原因是,很多人力資源管理者的基本立場出現了問題,缺乏經營思維。那麼,人力資源管理者該如何建立對企業經營的整體認識?這是本文要重點回答的問題。

觀點/徐繼軍(華夏基石管理咨詢集團副總裁、高級合夥人,華沣管理研究院院長)

整理/劉琳娜(華沣管理研究院知識總監、高級咨詢師)

01

人力資源管理者的基本立場

我一直認為人力資源工作對從業者的要求很高,尤其是認知層次的要求。

現實中,很多人力資源工作者會發現,自己已經工作得很辛苦了,要做招聘、做考核、定薪酬、寫制度,人力資源工作所謂的六大模塊都在做,但還是不能令老闆滿意,甚至經常挨批評。為什麼會如此?

原因主要有兩個:

第一,認知差距。具體來說,就是人力資源工作的基本立場不對,工作時的視角距離最高決策層的視角太遠。這個問題對大部分人力資源工作者來說非常有挑戰性,它要求人力資源工作者首先需要提高自己的認知層次。

以招聘為例,我們HR在招人時,不能單純按照自己的視角去招人。很多HR都有一套自己看人的“标準”,按照這個标準開展面試工作。殊不知,隻有最後的面試官,也就是公司老闆覺得這個人可用才行。如果你的标準和老闆的标準不同,結果很可能就是你忙了很久,卻是勞而無功。

第二,能力差距。沒有将必要的人力資源工作前置,沒有做到未雨綢缪,導緻無論怎麼做都趕不上公司的發展要求。

人力資源工作有其特殊性。比如都是整合資源,如果這個“資源”是“錢”,融資的時候錢到賬了就行,後面需要的時候就能用;而“人”這個資源則不同,有其特定的時效需求。

還是以招聘為例。我們要招一個人,按照最常規的招聘推進節奏,會是一個很長的周期。首先需要發布崗位說明書,同時開展人才尋訪工作。至于這項工作多長時間能有結果,能力和運氣都很重要。常常是你想要的人并沒有在找工作機會,給你投簡曆的人又不是你想要的。就算運氣不錯,收集簡曆、篩選簡曆、完成人才尋訪這些環節一個月就搞定,接着我們還要組織多輪面試、談入職意向。一般時間也短不了,大概也需要一個月。之後還要等待這個人去走離職、入職程序,一般也得一個月。這一套流程下來,差不多就是三個月。

等人員入職後,他需要熟悉周邊環境、熟悉公司流程以及熟悉業務,這個過程又得一段時間。一般來說,從一個人進入公司到他能真正發揮作用,大概也得三個月時間。這總共就是六個月時間。如果這個人适應一段時間後覺得不合适,不幹了,那麼上面的所有程序又得重新走一遍。而對公司而言,半年時間已經過去了,這個崗位缺口卻還沒有搞定。

這種情況在企業管理實踐中并不少見。站在企業負責人的立場看,這樣的結果顯然是無法接受的。而要解決好這個問題,就需要人力資源管理者深入業務、做好人才供應鍊管理,做好内外部人才儲備,從而保證要用人的時候有合适的人可用。

所以,管理者必須從企業經營角度來看人力資源工作。這是人力資源工作的重要起點,也是人力資源從業者需要具備的基本格局

為此,我們分享三個關鍵點幫助人力資源工作者打開視野、提高認知層次:理解企業成長的基本規律、理解企業業務拓展的基本路徑、理解人力資源工作者的基本能力結構。

02

理解企業成長的基本規律

首先,人力資源管理者需要理解企業發展的基本規律。基于對企業成長規律的認知來判斷人力資源工作的重點,可以幫助人力資源工作者更有效地為企業創造價值、解決問題。

我們此前在《》這篇文章中詳細介紹了“企業成長階梯”,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企業發展的基本規律。

企業在求生存、謀發展的過程中,就像爬上一個又一個階梯,有可能成功地爬上去,也可能因為一些因素陷入停滞,甚至走向死亡。我們将企業成長規律總結為“企業成長階梯”,如下圖所示:

企業在不同的階段,面臨不同的問題,需要完成不同的任務。

第一階段:孕育期

在孕育期的企業剛剛完成創業準備,想清楚了要幹什麼,方向也基本明确,做好了開幹的準備工作。

處在這一階段的企業的核心任務包括:定位目标客戶,組建創業團隊,成立公司平台,确立商業模式、組織體制、分配機制等。此階段人力資源工作的重心是組建合适的創始團隊,并且确定有效的分配機制。

第二階段:蓄勢期

在這一階段,企業的核心定位是證明自己具備生存和發展的能力,要完善、優化自己的商業模式,同時建立起複制能力,開始和資源對接,為進一步發展做好各種資源和能力的儲備。在這個階段的企業非常脆弱,可能遇到小的波浪,比如一筆回款沒有及時收回、一個項目投資失敗,就會導緻企業夭折。

此階段的人力資源工作中的重心,是形成規範的組織機制和管理機制設計,完成教練隊伍的培養。

第三階段:發展期
在發展期,企業的核心定位是最大限度地整合資源,實現自身的快速發展。在這一階段,企業在資源(資金、人才)的加持下,快速複制、快速擴張,并能夠收編和整合行業内的專業人才隊伍,對接資本市場是重要裡程碑。

處于此階段的企業的工作任務包括:大規模融資,快速推進區域布局和投資發展,快速整合人才。其中,通過扶持公司内外精英團隊組建區域公司或者專業公司,是重要的人力資源戰略。力争通過上市與資本對接是該階段重要的裡程碑。

第四階段:平台期

當企業進入平台期時,思考的重點将從具體業務經營轉化為産業整合發展。在這一階段,企業要成為産業資本的投資平台,成為行業精英人才向往的創業平台,成為面向成員企業強有力的賦能平台。此時企業的主要任務包括:對行業戰略性資源進行投資控制,對有發展潛力的新興企業進行投資、收購或和其聯盟等。

處于平台期的企業,人力資源工作的重心主要是兩個方面:第一,整合真正的精英人才,保證公司能夠更好地面對未來;第二,形成公司強有力的人才供應鍊機制,為公司的成員企業進行人才賦能。

可以看到,在企業成長的每個階段,人力資源工作都有對應的工作需要完成。學會從企業成長的角度來看人力資源工作任務,可以讓人力資源工作者更加明确自身的關鍵任務是什麼。

03

理解企業業務拓展的基本路徑

人力資源管理者需要理解企業業務拓展的基本路徑,而其核心就是五個關鍵支點:資本、運營管理體系、核心産業(或資産)、産業組織和管理能力、人才供應鍊。

那麼,這五個支點是如何“串”起來的呢?

如上圖所示,企業業務拓展過程有内在的邏輯:

企業業務拓展的起始點是現有産業基礎。現有産業基礎是企業的示範基地、積累的經驗和培養的人才。在現有産業基礎上,企業還需要學習标杆企業,從而積攢經驗。

最初,企業的這些經驗主要都集中在骨幹員工隊伍身上。随着業務規模的發展,内部人員的增多,必須把這些經驗轉化成企業的經營管理知識體系,也就是各種模式、流程、标準、規範、IT系統,以及用于傳播這些知識的教練隊伍。隻有形成這套經營管理知識體系,企業才能快速訓練新人、迅速将經驗注入到新的區域公司或專業公司,從而實現企業的發展。

另外,在企業成長的過程中,企業需要融資,這就意味着企業需要打通資本市場,為新的産業注入資本。同時,企業還需要建設自身的人才供應鍊,為新業務發展注入人才。而用于培養人才的知識,來自于企業的運營管理知識體系。

當企業的産業規模越來越大時,如何将這麼多産業、這麼多區域公司進行有效的組織和整合,從而保證企業整體效率更優?這就需要企業高效完成産業鍊各種産業資源和能力的整合,而整合方式也對應着一套經營管理知識體系,其中也包括了模式、流程、标準、規範、IT系統、方法。通過産業鍊資源的整合,為公司現有業務注入資源、注入能力。而這也是商業模式需要回答和解決的關鍵問題。

以上是企業業務發展的路徑,我們把它抽象一下,就可以形成五個關鍵點:

其中,産業組織能力(商業模式)決定企業是什麼樣的“物種”;資本形成了企業的“血液”;人才供應鍊支撐了企業的組織架構,形成了企業的“骨架”;具體業務的運營管理能力形成了企業的“肌肉”和“神經”,決定了企業運行的力量、反應的速度。最終,把這些要素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個公司。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到,人力資源工作的任務就是打造人才供應鍊,保證企業的人才供給,保證公司不缺人、不缺合适的人。如果偏離了這個方向和目标,人力資源工作必然會陷入誤區。

04

成為“行家”+“專家”

對企業來講,真正能引領企業前進的人力資源管理者必須是“行家”和“專家”的組合。

什麼是“行家”?行家要能夠透徹理解行業運行規律,懂得企業是如何賺錢的、知道什麼事是正确的事。比如,人力資源部門招聘一個項目經理,應該跟對方聊什麼?如何判斷這個項目經理是合格的項目經理、能在我們的公司把事情做好?這就是人力資源崗位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如果不深入了解業務,顯然是做不好這件事的。

而且,每個公司的運營體系不一樣、企業文化不一樣、領導風格不一樣、工作方式不一樣,一個人在一家公司能幹好,換一個公司可能就幹不好。那麼,人力資源管理者是否具備這樣的鑒别能力?

如果人力資源管理者連公司本身的業務特點都不清楚,就沒法保證能招到對的人,也談不上為公司打造強有力的人才供應鍊。因此,人力資源管理者必須先得懂行、成為行家。

什麼是“專家”?專家就是要熟悉人力資源管理領域的底層邏輯、理論方法,并且在解決各類人力資源問題方面,擁有紮實的經驗積累,能夠快速解決問題。專家知道該如何正确地做事。

還是以招聘為例,怎麼寫崗位說明書、怎麼獲取簡曆、怎麼面試、怎麼溝通、怎麼說服、怎麼對招聘過程進行有效管控,這些工作都涉及很多方法,需要人力資源管理者熟練掌握。

因此,人力資源管理需要非常寬泛的知識和經驗積累,需要視野開拓、善于學習。我們很難想象,不懂業務的人能夠真正做好人力資源工作;我們也很難想象,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人員,缺乏人力資源管理的知識體系和相對應的專業經驗,能夠真正做好這件事情。

這其中要特别注意兩個誤區:一種誤區是,人力資源管理者故步自封于自己的知識經驗體系,或者迷信于自己所謂的“科班出身”,對于公司業務和其他條線的知識缺乏足夠的理解。這種誤區經常出現在比較初級的人力資源管理人員身上;另一種誤區就是對人力資源管理領域的理論方法缺乏敬畏,想當然的認為隻要懂業務,就能幹好人力資源工作,經常會導緻遇到具體工作做不到位,影響人才供應鍊打造的效果。這種誤區經常出現在那些缺乏人力資源管理經驗的企業高層身上。

當然,要成為“行業+專家”,确實對人力資源管理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這的确又是做好人力資源工作所必須的。那該怎麼辦呢?比較成功的經驗,是采取“組合團隊”的做法,用“行家”和“專家”進行組合,各自有優勢,同時對自己不專長的領域進行必要的學習,遇到事情的時候,相互緊密配合。通常的做法就是“行家”來帶領“專家”,行家指方向、專家幹活。

05

寫在最後

保證人才供應鍊,是人力資源工作的核心價值所在。而要打造人才供應鍊,就要站在企業經營的高度上去思考。但是,對人力資源管理者而言,業務管理工作方面的經驗非常難得,往往隻有少數人員才有在業務條線鍛煉過的機會。

因此,我們建議可以從三個角度出發:理解企業發展的基本規律、理解企業業務拓展的基本路徑,理解人力資源工作者的基本能力結構。從這三點出發,建立起人力資源管理者最基礎的企業經營整體邏輯框架,才能更好地完成與企業高層、業務條線的對接。

至于人才供應鍊如何建設,有其對應的邏輯和方法體系,我們将會在“人才供應鍊”這個專題中陸續進行介紹說明。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