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方一:麥芽30、山楂片30、雞内金20、白術30、神曲20、槟榔片20。打粉内服。
驗方二:厚樸20克,炒枳實12克,生大黃8克,火麻仁30克,甘草5克。一劑,水煎服。
驗方三:辣椒籽100克。用法;放鍋内用為或炒黃,研為細末,每服5克,一日三次,飯前服。
方四驗方:烏賊骨150克、制元胡50克、黃氏50克、雞内金150克、制白術50克、豬苓50克、烏梅50克、大黃5克。買藥時在藥店加工成粉, 如果胃寒或胃涼者加良姜 50 克。
說明:良姜性極熱,有些人的胃受不了可以适當減少分量.不一定就要50克.服法:一天兩到三次,飯前一小時或半小時各服一湯勺。(6--10克)嚴重者可以每次加服 雲南白藥一粒。重者一般3到5天見效,輕者一次見效.一般1--2副藥可以根治。根治率98% 。無任何毒負作用.不要吃冷的,凍的,涼性的。不要餓過頭,也不要吃飽,保持在七八分飽就好。不要吃完飯就躺下。一天可以多次服藥,三次或四次,但一定要空腹,也可以在痛時或脹時服藥.東西不要煮爛吃,對胃沒好處,反而更難治!此方通治:各類胃炎、潰瘍、脹痛、消化不良、胃腸動力不足、腸炎等一切胃腸疾病。根治率98%以上。無毒無任何副作用。
方五:吳茱萸用姜汁浸透,文火炒幹,再加上公丁香、益智仁,三種中藥等份兒粉碎,制成藥粉,攪拌均勻,每天3次,每次5克,飯前開水送服,5天一個周期,基本上兩個周期就能康複。
方六:調養胃諸驗方:天台烏藥9g,幹百合15g,用法:上藥打粉,早晚兩次,溫開水送服。
天台烏藥散是一種中藥方劑,是由木香,茴香,青皮,良姜,各15克。槟榔兩個,川楝子10個,巴豆70粒組成。
方七獨穴見效:建裡穴。建立穴是循行人體前正中線上的任脈當中的穴位,位于人體的上腹部,臍上3寸處。此穴具有和胃健脾、通腑降氣的功效,臨床當中用于治療腹脹,具有非常顯著的療效。具體的操作手法:于 人體前正中線上,臍上3寸處定位此穴,然後進行術前消毒,接着手持毫針,以直刺的手法進針0.8~1寸,并通過提插撚轉等操作手法,待腧穴部位得氣後,留針15分鐘。同時建裡穴也是一個常用的養生保健穴,生活中通過揉按該穴,可以有效的緩解胃痛、嘔逆、厭食、胃下垂、胃潰瘍,以及腹肌痙攣等腹部的病症表現。另外,該穴位還可以通過艾灸的方法進行養生保健,其效果也較為顯著。
方七:針灸紮了二間、天樞、足三裡、公孫。左半身順時針行針,右半身逆時針行針。針灸完一個小時後可見效。
驗方八胃病驗方:白芍6g枳殼6g 廣郁金6g 川楝子4.5g 延胡4.5g台烏藥4.5g 制香附6g 甘草4.5g。主治:有和胃理氣、消脹止痛等作用。
方九:我用臍上三寸的建裡穴+右曲池穴也立效。
好可怕,是不是預示着身體有什麼重大疾病呢?
如果你去醫院,很可能也查不出什麼疾病。但你并不放心,因為你身體可能還會有下面這些症狀中的好幾條:
①大便不成形,糖稀或者幹結②頭暈沒精神,③特别疲勞,④肥胖,減肥後容易反彈,⑤浮腫,⑥眼袋下垂,⑦腰酸關節疼痛,⑧胸口悶,⑨黑眼圈,⑩睡覺打呼噜,?痰多,咳嗽,?陰部潮濕,?陰囊潮濕,?對房事不感興趣,?臉上長斑,起痘,滿臉油光,?白帶有異味,瘙癢,?口臭,口苦等等。
這究竟是為什麼?先看完再說吧!
中醫将齒痕舌或者舌苔白膩,大便溏稀不成形,滿臉油膩,嗜睡,困乏無力等等這種狀态稱為濕氣重。濕氣是風、寒、暑、濕、燥、火六種病邪之一。
體内濕氣重,導緻水濕内阻,造成舌頭胖大,舌的邊緣受到牙齒的擠壓,久而久之,就成為了齒痕舌。所以舌頭邊緣有鋸齒,說明體内長期有濕氣。
濕氣重并非僅僅引起齒痕舌這麼簡單,畢竟這沒有什麼大不了,但是身體的其他症狀會越來越加重,最終會引發一系列的疾病。
起初濕氣重的人隻是感覺舌像異常,大便糖稀不成形、皮膚起疹起痘,稍重時胸悶乏力、體态困乏、咽喉腫痛;進一步發展,會出現關節疼痛,體型肥胖;久而久之還會引發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甚至惡性腫瘤。
濕氣還會極大的影響一個人的容貌,表現在皮膚上會出現長斑長痘,全身爆發濕疹,暗黃無光;表現在體型上就是水腫肥胖,大腹便便;表現在精神氣色上就會出現無精打采,困乏無力。
值得深思的是,濕氣對人的健康危害如此之大,按理說人們會特别重視祛濕,可是為什麼濕氣還是非常普遍,甚至十人九濕呢?
真實的情況是:
濕氣為禍,常常引起全身的不适,背後的原因是濕氣會侵入五髒六腑:
濕在脾,則脾虛,濕在胃,則胃弱,濕在腎,則腎虛,濕在肺,則肺弱......
而人們祛濕的時候,隻知道利水滲濕,不知健脾健胃益腎理肺。
濕為陰邪,會傷人體陽氣,影響陽氣舒展,就好像下雪天,陰霧天,必須要有陽光照射霧氣才會消散。
但是人們在祛濕的時候往往采用清熱下火之藥,大量的寒涼藥物吃下肚子,損傷脾胃,導緻濕氣更加嚴重了,猶如雪上加霜。
以廣東為例,當地濕氣很重,但是人們卻吃下了大量的冷飲,涼茶,所以廣東沿海地區濕氣重的人特别多,而且他們采用了完全錯誤的祛濕方法。
那麼中醫是如何正确的祛除濕氣的呢?
其實中醫對濕氣的祛除有嚴密的邏輯和方法,早在東漢《傷寒論》中就有詳細的論述,金代更是出現了《脾胃論》這樣的經典書籍。正确的祛濕的方法一定會遵循這樣的原則:
1,濕會入侵五髒六腑,祛濕以健脾健胃+益腎理肺為主。
2,濕為陰邪,非溫不解,需以溫陽之藥和之。
濕為陰邪,非溫不解,出自吳鞠通《溫病條辨》,故治之之法,當以溫藥和之,乃曆代醫家的共識。
如果單以健脾健胃+益腎理肺為主,濕氣也可以祛除,但是數月之後才能見效,患者常常沒有信心,中途放棄,以溫陽之藥和之,猶如陽光之照雨濕,見效快,療程短。
綜上兩條,祛濕的準繩是:健脾利濕+溫藥和之。
以健脾健胃宣肺益腎之法,病程常達數十日,很多濕氣重的人半途而廢,以溫陽之藥和之,這種方法見效最快,實際中效果最佳,特别有必要。
現在來自測下自己是否有濕氣?
1,大便溏稀,不成形,小便排洩不暢。(濕在腸胃)
2,胸口悶,喉嚨有痰(濕氣在肺)。
3,困乏無力,無精打采,怎麼睡都睡不夠。頭暈犯困。(陽氣不足)
4,體重逐年增加,肥胖水腫。偏瘦的人也會有小肚腩(濕在脾)。
5,胃脹,胃難受,多吃點東西就成積食,大腹便便(濕在胃)
6,機能衰退,對房事不感興趣。(濕在腎)
看看這6條症狀,你會恍然大悟:濕氣是會入侵脾,胃,腸,腎,肺,損傷陽氣,難怪濕氣重的人會有那麼多症狀。
濕氣的判斷還有3個最簡便的方法:
1,舌頭邊緣有鋸齒,俗稱“裙邊舌”。舌苔白厚。
2,頭發愛出油、面部油亮。
3,渾身是否有黏糊糊的感覺,老感覺不清爽。
如果你符合濕氣症狀的1-2條,就要趕緊祛濕氣了,如果你符合很多條,那麼肯定說明你正在備受健康惡化的困擾,祛濕就刻不容緩。
否則難纏的濕氣會奪走你美好的生活,讓你滿身都是毛病。
我之前對這些一點不懂,大冬天常常穿着很少的衣服,經常喝冷飲,有次冬天下雨,我竟然連傘都不打去上班了,晚上回家,頭發都濕完了,當晚就感冒了,渾身怕冷,蓋幾床被子都不夠,後來去醫院輸液,感冒雖然好了,但是卻落下了鼻炎。
後來,身體明顯虛弱了,常年易感冒,經常腰酸、腰痛,我一直以為是小毛病。
到了30歲,腰痛的特别厲害,人沒有精神,灰頭灰臉的,還導緻了腎陽虛,對房事不感興趣,出現了疲軟不舉的現象。
我後來鼻炎越來越嚴重,花了三千多治療鼻炎,好轉之後很快感冒了,于是鼻炎又複發了,醫生告訴我體内濕氣嚴重,鼻炎,腰酸背痛,反複感冒都是濕氣引起的,建議先調理體内的濕氣。
我從來沒有想過濕氣這種東西會對我身體造成這麼多影響。
我最終還是把濕氣纏身這個難題給解決了。我有一個朋友,患了風濕,一直找一個中醫調理,覺得效果不錯,于是帶我去看了看。
老中醫給我開了一個食療除濕氣的方子,老中醫說:早餐吃一次,晚餐吃一次,至少堅持28天,奇迹就會出現,百試百靈。
老中醫推薦的祛濕名方叫姜芡散,姜芡散由16位配方組成:人參,雞内金,砂仁,山藥、芡實,茯苓,橘皮,赤小豆、薏苡仁,肉桂、幹姜、丁香、紫蘇、香薷、薤白、肉豆蔻。
老中醫說:你早先受了風寒,損傷了脾陽,導緻了濕氣纏身,如果當時能用喝一些姜湯,或許不會有什麼大礙,所以我給你開的方子裡面有幹姜,還有大量溫陽的配方,回去忌生冷,堅持喝一段時間就好了。
濕為陰邪,非溫不解,姜芡散配料雖然衆多,但是肉桂、幹姜、丁香、紫蘇、香薷、薤白、肉豆蔻7味配方都是溫陽的。
1,人參:人參補陽明之正,補脾益肺,生津。(補陽氣)
2,雞内金:健脾健胃,雞内金消脾胃之積,祛五髒之濕氣。(去胃之濕)
3,砂仁:化濕開胃,溫脾止瀉。(去脾之濕)
4,山藥、芡實,茯苓:補脾腎而兼能祛濕。(去腎之濕)
5,橘皮:去胸中寒邪,破滞氣,益脾胃。(祛肺之濕)
6,赤小豆、薏苡仁:利水滲濕之藥。
7,肉桂、幹姜、丁香、紫蘇、香薷、薤白、肉豆蔻:此7味藥全是補益脾腎,溫陽化濕之藥。(溫陽之藥和之,猶陽光之照濕氣)
咽喉腫痛喉嚨閉、驗方一用效無比
急性扁桃體發炎,通常有外感發生,輕則通過清熱解毒一帶而過。重則伴有發燒,雙側扁桃體同時腫大疼痛,不能進食,喉間隙似有要閉合之嫌,實乃喉科之危症也。治宜采取緊急措施,針藥并舉方可救人于危難之中,也顯得出我輩之手段。不然有性命之憂。因為此病多發生于兒童,萬不可疏忽大意。其療效憂、快于西醫不知多少倍。
驗方1.針灸治療;用三棱針點刺少商穴、天突穴、同時點刺口内雙側扁桃體,均使出血為妙。二診:藥後食欲始振,大便已通,手足心熱減,舌苔轉薄,前方已效,去制大黃、槟榔,加石斛、谷芽,守法續進7劑。爾後以理脾疏肝和胃養陰之劑鞏固之。
按:此方系陳祖臯治疳之驗方。以青黛、人中白為主藥,兩者有清肝瀉熱解毒之功效,陳祖臯常常重用青黛,一般量5~15克(包煎);輔以幹蟾皮、三棱、莪術、劉寄奴以理脾消積,佐以胡黃連、白芍、白術、雞内金之屬以柔肝健脾清虛熱,全方消補兼施,共奏瀉肝健脾消積之效。小兒疳積一證以脾虛肝旺證為多見,隻要辨證得當,靈活化裁,每獲良效。 文章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作者:侯春光 浙江省諸暨市中醫醫院 中醫捏脊 巧治疳積 捏脊是中醫兒科常用的一種治療小兒消化系統積滞類病症的推拿外治法。此法多用于小兒疳積,故又稱捏積。由于它方便、易于掌握、且副作用少,故受到廣大患兒家長的歡迎。濕氣重有N種表現,快來看看你“濕”了嗎?痰濕會導緻肥胖,很多愛美的妹紙喜歡在晚上運動出汗,保持身材。但是晚上跑步減肥,這樣真的對嗎?
(智象醫療-傳承中醫針灸傳統文化,智象醫療-中醫醫療産品供應商)
痰濕型肥胖,别在晚上運動減肥
肥胖主要原因是脾虛濕盛導緻的(當然也有腎陽虧虛、肺氣虛弱等原因),有先因濕或寒而後脾虛的;有先脾虛而後濕聚的。
先濕後脾虛:如久處濕地(工作環境或居住環境);或經常吃生冷寒物及過油膩;或孕期和産後過度進補滋陰品;或經常衣着單薄受寒等等,這些都會損傷脾陽而導緻脾虛,脾虛後運化水谷的功能大大減弱而水濕更易聚集變生痰濕,進而肥胖......
先脾虛後濕:如體弱多病(特别是偏陽虛的);或腎陽虧虛、肺氣虛弱日久;或大病之後;或勞累過度(勞心或勞力)等等,這些都有脾虛,脾虛則運化水谷的功能大大減弱而水濕更易聚集變生痰濕,進而肥胖......
肥胖原因已明,解除原因肥胖自然消減!運動是養陽氣的一種方法,《黃帝内經》言“動則養陽,靜則養陰......”,陽氣相對充足,脾陽不虛則運化水谷之功複健而痰濕減(肥胖改善)。但運動要合适(時間和強度),《黃帝内經》曰:“故陽氣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已虛,氣門乃閉。是故暮而收拒,無擾筋骨,無見霧露,反次三時,形乃困薄。”也就是強調想養生(健康長壽)的人一定要遵從大自然的規律,如:太陽落山後就不要運動了(無擾筋骨)等等,反之則“形乃困薄”(陽氣耗而陰陽失調,氣血虧虛而瘦弱。)
故告誡朋友們:想運動減肥的朋友,最好晚上早點休息(養陽氣滋陰精),早上或午後運動。晚上不要運動,特别是劇烈的運動!如果想借晚上運動減肥,這個代價太高了(損耗了你的氣血,有可能會導緻許多疾病......)
蓮藕:蓮藕脆嫩多汁,易消化,且營養豐富,可補益氣血、增強人體免疫力,特别适合脾胃虛弱的人食用。日常可煲蓮藕綠豆湯、海帶排骨蓮藕湯等,也可以做涼拌蓮藕。
白蘿蔔:春季肝火旺盛,适當食用蘿蔔,可緩解消化不良、感冒、扁桃體炎、脾胃燥熱不适等症狀。如煲一鍋骨頭炖蘿蔔湯,既美味又健康。
山藥:山藥可補脾養胃、補肺益腎、固腸止瀉。将其和紅棗、小米等煮粥服用,可健脾。
1、按摩“足三裡”可健脾
足三裡穴位于我們的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側約1寸筋間之處。按摩的具體方法是:以兩手拇指端部點按足三裡穴,平時36次,痛時可揉200次左右。手法可略重些。
2、穴位艾灸暖胃健脾
中脘穴:用艾條灸中脘穴10-15分鐘,或用艾罐灸20-30分鐘。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處,相當于五指的寬度。中脘穴有調胃補氣、化濕和中、降逆止嘔的作用,灸療可改善胃疾。
足三裡穴:外膝下3寸,胫骨外側月一橫指處,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20-30分鐘。經常用此法施灸,具有補益脾胃、扶正培元、調和氣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一 立春助陽生發(2月3-5日)
東風解凍 蟄蟲始振 魚陟負冰
宜:多梳頭,清熱解毒,補陽氣;
忌:吹風,刺激性食物
陽氣郁積易上火,立春養陽助生發。補陽氣的蔥,蒜,芽菜(豆芽,香椿,姜芽),韭菜(補肝陽)等生發性食物。立春吃芽菜少放醋或不放醋,少放肉或不放肉。果汁等酸味具有抑制收斂作用的少吃。芽菜中可放一些姜絲中和其寒性,宜涼拌,煮湯為佳。豬血是養血的,韭菜炒雞蛋是補肝腎,益氣血的美食。韭菜炒豬肝,氣血不足,健忘失眠的人宜多吃。陰虛有熱,患瘡瘍的人最好不要吃。還可以多吃芥菜,雞肝,鴨血,紅棗等溫性食物。青色主肝,可以多吃菠菜,芹菜。酸味入肝,會導緻肝功能偏亢,損傷脾胃。不吃油膩及刺激性食物。适量運動有好處。
頭痛發熱傷于風,按摩食療得健康。在六淫病邪中,風是緻病的首要因素。防風食物——天麻,可制作天麻(20克)炖魚頭。梳頭也将風邪拒之門外。風池穴,風府穴。
春來痔不來,春去痔無蹤。痔瘡是腸胃内熱蓄積而成。多吃時令菜。菠菜泡紅酒,田螺水汁,提肛運動三法可治痔瘡。
立春水痘發病高,清熱解毒是關鍵。“百草回芽,百病發作”。可選用金銀花甘蔗汁。甘蔗,入肺經,胃經,有清熱解毒,滋陰潤燥,生津止渴的功能。解毒祛濕方:新鮮馬齒苋30克搗爛成汁,荸荠粉20克,加入适量冰糖,倒入開水攪拌均勻。荸荠,性寒味甘,入脾,胃經,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生津止渴,利尿化濕的功效。多吃稀粥,米湯,面條,白菜,芹菜,菠菜,胡蘿蔔汁,綠豆海帶湯,新鮮水果。
是月食地黃粥以補虛。
正月腎氣受病,肺髒氣微。宜減鹹酸增辛味,助腎補肺,安養胃氣。勿冒冰凍,勿極溫暖。早起夜卧,以緩形神。勿食生蔥,損人津血。勿食生蓼,必為症痼,面起遊風。勿食蟄藏之物,減折人壽。勿食虎豹狸肉,令人神魂不安。此月四日,宜拔白發,七日宜靜念思真,齋戒增福,八日宜沐浴,其日忌遠行。
宜食韭菜,香椿,百合,茼蒿,荠菜,豌豆苗,春筍,山藥,藕,蘿蔔,荸荠,甘蔗,芋頭等。——孫真人十二月修養法
二 雨水謹防濕邪(2月18-20日)
獺祭魚 鴻雁來 草木萌動
宜:喝粥,補腎健脾;
忌:立即收起冬衣
雨水來臨濕氣重,當心脾胃受傷害。“反了春,凍斷筋”,“春天喝粥,勝似補藥”,推薦薏苡仁黨參粥。還有茯苓,芡實,小米,胡蘿蔔,冬瓜,莴筍,扁豆,蠶豆,鲫魚等,亦可以加一些花椒。
早春“捂一捂”,有量也有度。春捂的重點是腿和腳,穿衣宜下厚上薄。“寒從腳起,濕從下入”。足踝以下雙腳共有66個穴位,占10分之一。常敲風市穴。脫衣以15度為度。
肝脾相利,養肝莫忘調脾胃。“脾胃作則元氣衰,元氣衰則人折壽”。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調肝養脾的食物有,糯米,燕麥,高梁,南瓜,茼蒿,四季豆,闆栗,紅棗,山藥等。其中茼蒿是時令蔬菜,最适宜。對老年人來說,按摩腹部也可調養脾胃。
補腎兼健脾,五更不再瀉。多因腎陽虛引起,宜補腎健脾。推薦荔枝大棗粳米粥。荔枝,補脾益血,壯陽益氣。配山藥,蓮子更佳。平時多鍛煉,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
三 驚蟄順時養陽(3月5-7日)
桃始花 倉庚(黃鹂)鳴 鷹化為鸠
宜:養護陽氣,較緩和地運動;
忌:過度操勞。
二月二,龍擡頭。
春天肝當令,驚蟄護肝正當時。肝區疼痛,眼睛幹澀,困倦,頭頂痛,咽幹口苦,打嗝,腹瀉,手腳抽筋等都與肝相關。零食吃點話梅,杏脯等,不吃甜味夾心餅幹,多吃白菜,包心菜和菠菜,幫助排毒。女貞子的中藥,具有補腎滋陰的功效。滋陰清肝火,最常用的莫過于菊花了,有克制燥氣的功效。
背痛腳涼者,補足陽氣以健身。多吃精白面,吃一些偏陽性的青椒,韭菜,蒜苗,蔥頭,豆芽等來養護我們的陽氣。另外,還可以喝點酒,最好是高梁酒。氣不虛,血熱之人是不能喝酒的。補氣穴位:足三裡和關元穴。“常按足三裡,勝吃老母雞”。
驚蟄到,防蟲擾。賠補正氣,正氣内存,邪不可幹。闆藍根,永不過期的中藥抗生素,功效隻有清熱,涼血。還有薄荷,菊花,牛蒡子等清熱藥物。春季蔬菜莼菜,也是預防各種病毒和細菌的佳品之一。
春練宜從驚蟄始,緩和運動最健康。如走路,登山,慢跑,打太極等。推薦放風筝,具有清目,瀉内熱,解憂,健身的作用,“風筝療法”。
二月腎氣微,肝當正王。宜戒酸增辛,助腎補肝,宜靜膈去痰水,小洩皮膚微汗,以散玄冬蘊伏之氣。勿食黃花菜,陳醋,菹,發痼疾。勿食大小蒜,令人氣壅,關膈不通。勿食葵及雞子,滞人血氣,冱精。勿食兔及狐貉肉,令人神魂不安。仲春氣正,宜節酒保全真性。——《孫真人十二月修養法》
四 春分要防舊疾發(3月20-21日)
玄鳥(燕子)至 雷乃發聲 始電
宜:清補,養肝;
忌:房事過度,七情太過。
百草發芽,百病發作——春分防故疾複發。肝主青色,多吃青色食物。“久視傷血,久卧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重點按摩指尖和小腹。
春季眼病高發,調補肝腎是關鍵。春季少吃羊肉,牛肉,火鍋。“腎為肝之母,肝腎同源。”内熱損耗肝血。推薦枸杞黑豆排骨湯。枸杞20克,黑豆30克,豬骨300克,姜片,蔥段,精鹽,黃酒适量。黑豆能強肝,解毒,明目,補腎。按壓四白穴,為美白穴。
春分時節,如何鏟除精神分裂這個惡魔。“菜花黃,癡子忙”。與肝髒疏洩功能失調有關。常按合谷,太沖兩穴。
春分性欲旺,房事當有度。房中之事,能生人,能殺人。
五 清明當防高血壓(4月4-6日)
桐始華 田鼠化為如(鳥) 虹始見
宜:保暖,戶外運動;
忌:辛辣,甜膩性食物,“發物”。
各種慢性疾病易複發,忌食易動風生痰,發毒助火助邪之品,如海魚,海蝦,海蟹,鹹菜,竹筍,毛筍,羊肉,公雞等發物。
陽春三月好踏青,過敏也來湊熱鬧。鼻炎多是由于肺氣不足,寒氣不出所緻。腎陽不足,不會打很多噴嚏。脾為肺之母。脾肺虛弱,易緻鼻炎,過敏。祛寒可按摩神阙穴。可用鵝不食草來治療。要多吃一些散寒的食物,如大蔥,大蒜,洋蔥,生姜,紫蘇等。推薦茉莉花茶,去寒邪,助理郁。
清明高血壓高發,調暢肝髒可減壓。春氣者,諸病在頭。吃荠菜可養肝降血壓。按摩湧泉穴可降血壓。'百病生于氣也,怒則氣上’,适量運動,如放風筝,踏青。
女人味上身,提醒您該清熱去火了。是肝經郁熱引起的,可用鮮雞冠花煎熬。按摩隐白穴,神阙穴,三陰交,關元穴,氣海穴,太沖穴。少吃動物海鮮,多吃利濕的冬瓜,紅豆,扁豆等。勤換内褲。
春來困不醒,提神有妙招。春困是肝氣旺和脾濕造成的。推薦養生祛困粥——扁豆蓮子粥。白扁豆20克,蓮子15克,銀耳10克,粳米100克。蓮子,性平味甘,入心脾,腎經,能清心安神,醒脾開胃,益腎固精。祛脾胃濕氣最好的穴位是足三裡。茉莉花茶也不錯。
三月腎氣已息,心氣漸臨,木氣正王。宜減甘增辛,補精益氣,慎避西風,散體緩形,便性安泰。勿專殺伐,以順天道。勿吃黃花菜,陳醋,菹發症痼,起瘟疫。勿食生葵,令人氣脹,化為水疾。勿食諸脾,脾神當王。勿食雞子,令人終身昏亂。此月三日,忌食五髒及百草心,食之天地遺殃。六日宜沐浴,十二日宜拔白發,二十七日忌遠行,宜齋戒,念靜思真。——《孫真人十二月修養法》
六 谷雨适時調情志(4月19-21日)
萍始生 鳴鸠指其羽 戴勝降于桑
宜:清肺熱,常按摩;
忌:暴飲暴食。
三月百蟲生,風熱感冒也流行。感冒要辛涼解表,常用薄荷,菊花,還有牛蒡的時令菜。按摩大椎穴,風池穴,曲池,魚際,合谷。
肝郁兩肋痛,推搓兩肋養護肝。按摩兩肋,加上大椎,肩井,合谷,揉曲池穴。
莫走桃花運,謹防桃花癬傷身。“消風玉蓉散”藥方。按摩魚際,少商穴。
走出情緒低谷,與春季抑郁說再見。遠眺,梳頭,按摩十宣穴法。
七 立夏養心正當時(5月5-7日)
蝼蝈鳴 蚯蚓出 王瓜生
宜:保持良好情緒,養心入靜;
忌:心火過旺,飲食沒有節制。
夏季心火旺,養心敗火最安全。“使志無怒”。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挂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夏季食苦,苦味入心,可瀉心火。可吃苦瓜,芥藍,荞麥,奶油生菜來防治。蓮子心,有寒性而不損傷陽氣。蓮須(幹燥花蕊)有固腎澀精的作用。宜吃高梁粥。按摩神庭,百會和太陽穴,合谷。多拍腋窩,腘窩,肘窩,肚臍,腰骶窩等。
三豆苡仁粥防疰夏,會吃保養精神足。防暑期綜合征。髒腑氣血虛弱。蘇州人立夏吃烏米飯或烏米糕,杭州人吃三燒(燒餅,燒雞,燒酒)或九時新,即櫻桃,梅子,蠶豆,筍豆,鍘魚,玫瑰花,葛芭,菇菜和烏米飯。上海人吃茶葉蛋。三豆苡仁粥,即綠豆,赤豆,黑大豆,加苡仁米,加少許粳米。藿香正氣水也有療效。
螞蟻窩癢上手,立夏注意濕熱。按摩勞宮穴,合谷穴,魚際穴。
立夏起居養生,湯水先行防上火。“朝朝鹽水,晚晚蜜湯”。上火的症狀為面部潮紅,煩躁不安,大便幹燥,小便色黃,牙龈腫痛等。可喝酸梅湯,菊花茶。
西南端坐,叩齒九通,漱玉泉三次。夏氣熱,宜食菽(豆類)以寒之,不可一于熱也。(《遵生八箋》)
四月肝髒已病,心髒漸壯。宜增酸減苦,補腎助肝,調胃氣。勿暴露星宿,避西北二方風。勿食大蒜,傷神魂,損膽氣。勿食生薤,令人多涕唾,發痰水。勿食雞雉肉,令人生癰疽。鳝魚不能吃。——《孫真人十二月修養法》
八 小滿除濕正當時(5月20-22日)
苦菜秀 靡草死 麥秋至
宜:除内熱,除淫邪;
忌:情緒波動過大。
小滿,麥類飽滿而不成熟。
小滿濕熱重,當心風疹找上門。止癢(一時)辦法:一勺白酒二勺醋,擦洗患處。祛風止癢粥“五寶粥”:生地20克,竹葉卷心6克,金銀花10克,水牛角6克,粳米100克。
夏季人體多内熱,千金難買六月瀉。内熱是陰陽失衡,并非真的有熱,分實熱和虛熱。“陰虛則内熱”。平時多吃一些西瓜,梨,橙子,香蕉等寒性食物。夏天多喝一些大麥粥,可以起到清除内熱的效果。
紅豆薏米粥,除濕好幫手。濕分痰濕,寒濕,濕熱。四川人不怕辣,貴州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濕氣重否的測試:每次排完便後看一看馬桶,如果尚有一些糞便沾在馬桶上沒有沖下去,這就證明您體内濕氣重,需要祛濕了。
情緒中暑的防治:心病還需心藥醫。心火大,愛發脾氣。打坐調息,多聆聽天籁之音。
五枝湯洗浴(槐,桃,柳,桑枝,麻葉)。
九 芒種謹防梅雨傷(6月5-7日)
螳螂生 鳥始鳴 反舌無聲
宜:午睡,勤消毒,注意衛生;
忌:物品發黴,疾病傳染。
“芒種忙忙種,一過白白種”。
黃梅時節家家雨,不妨借用五枝湯。“汗出見濕,乃生痤瘡”,即出汗後不能立即洗澡。多吃黃瓜,絲瓜,南瓜,西瓜等涼性食物。推薦五枝湯全身浴。麻葉250克。
中午眯一會,不怕“夏打盹”。20分鐘到1小時。健脾祛濕的食物,有山藥薏米粥,蓮子粥,扁豆,荷葉茶等。
防治空調病,多備藿香正氣水。感冒了可用生姜紅糖水發汗,空調病也可用。姜,辛而不勞,可蔬,可和,可果,可藥。胃部不适,可喝一碗姜棗茶。
芒種時節,防止傳染病。五月為百毒之月,其中最毒的五種動物為毒蛇,蠍子,蜈蚣,守宮(壁虎),蛤蟆。少吃老鼠,蛇等野味。經常洗澡。多吃山藥,薏米,茯苓等祛濕食物。
五月肝髒氣休,心正王。宜減酸增苦,益肝補腎,固密精氣,卧起俱早。每發洩,勿露體星宿下,慎避北風。勿處濕地,以招邪氣。勿食薤韭,以為症痼,傷神損氣。勿食馬肉及獐鹿肉,令人神氣不安。此月五日,宜齋戒,清靜。此日忌見一切生血,勿食一切菜。十六日切忌嗜欲,犯之夭壽,傷神。其日忌遠行。二十七日宜沐浴,拔白發。
苦味入心,可瀉心火,如苦瓜,莴筍,絲瓜,苦菜,芹菜,菊花,百合,地膽草,荷葉等,另外,咖啡,巧克力,可可等,也比較适合在這個季節吃。
——《孫真人十二月修養法》
十 夏至日吃補(6月21-22日)
鹿角解 蟬始鳴 半夏生木槿榮
宜:調理脾胃,睡好子午睡覺,消暑利濕;
忌:熱中風。
宋朝百官放假三天。
夏季氣溫高,三高老人警惕熱中風來鬧。“不會吃的吃肉,會吃的喝湯”清熱解暑的靓湯——冬瓜荷葉湯。冬瓜500克,新鮮荷葉一張。可以吃些綠豆湯,新鮮蔬菜,水果,魚,豆類,醋,山楂。穴位:中沖穴,内關穴,水溝穴,中沖穴是心包經上的井穴。對于中風,虛脫導緻昏厥的,可掐合谷穴,百會穴和湧泉穴。
痱子惱人,消除暑熱痱毒。用艾葉洗澡,用艾葉煮蛋。用食鹽和苦瓜擦拭也有效果。
夏季清補:先清解,後補益。北方有“冬至馄饨夏至面”,南方有夏季秤人的習慣。夏季宜選用清補法養生,可以多吃點綠豆,薏米,小米等,消除濕熱,補氣生津。清補以鴨肉為上,可加入海帶,或竹筍,或芡實,意苡仁,冬瓜,蓮藕。推薦冬瓜水鴨湯。“心火過旺則克肺金”,《金匮要略》有“夏不食心”的說法,而味苦之物能助心氣而制肺氣。苦瓜是敗火能力,還有苦筍,苦丁茶。當然,為營養均衡,也适量吃些魚,肉,蛋類,海鮮等食物。
睡覺一樣有學問,夏日提倡“子午覺”。“三寒兩倒七分飽”。
十一 小暑避暑濕(7月6-8日)
溫風至 蟋蟀居宇 鷹始鸷
宜:養心,保持樂觀心态;
忌:過分貪涼及攝入過多冷食。
“冬不坐石,夏不坐木”。
謹防暑濕緻水腫,健脾祛濕是關鍵。按摩豐隆穴祛痰和承山穴祛濕。祛濕食物,薏米,冬瓜,黑芝麻。推薦薏米紅豆湯。治療一切慢性病的關鍵,是讓脾強壯起來。
減苦增辛,夏季也要養肺氣。苦瓜可以多吃,蔥蒜等辛辣菜品可以多吃。還有香菜,韭菜,生姜,白蘿蔔,洋蔥,油菜,芹菜,茴香,陳皮等。推薦青紅蘿蔔豬肉湯消暑,加蜜棗。梨,葡萄,石榴可以補肺。笑也一種養肺的辦法。适當吃一些酸味食物,取其收斂固澀之功,如番茄,草莓,檸檬,猕猴桃,烏梅,葡萄,山楂,菠蘿,芒果等。菜肴中還可以加些醋,防止胃腸道疾病。
夏季多汗不正常,找心腎來幫忙。經常盜汗,心腎功能必出問題。按摩陰谷穴和腎俞穴。立夏之後可适當喝點酒,晚飯後5-7酉時。“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
避免宮寒對女性的傷害,切記夏天勿貪涼。少吃冷食,喝些紅糖姜茶可以化解寒氣。
西瓜為“天然白虎湯”,性寒,脾胃虛弱者不宜多吃。
六月肝氣微,脾髒獨王。宜減苦增鹹,節約肥濃,補肝助腎,益筋骨,慎東風,犯之令人手足癱瘓。勿用冷水浸手足。勿食葵,必成水癖。勿食茱萸,令人氣壅。——《孫真人十二月修養法》
十二 大暑防中暑(7月22-24日)
腐草為螢 土潤溽暑 大雨時行
宜:清熱補氣,冬病夏治;
忌:食欲不振,暑濕。
大暑來臨,如何打開您的胃口。厭食,多為脾胃受涼。“晨起三片姜,百病消災殃”。姜,能殺菌,可祛寒,可做姜湯,做姜粥。推薦生姜紅棗粥。暖胃食物還有山藥,大米,小米,糯米,高梁,薏米,豇豆,扁豆,黃豆,香菇,桂圓等。
常按摩足三裡穴。“三裡常不幹”。夏天也不要讓腹部着涼。
大暑,怎樣遠離陽暑。綠豆是清熱的佳品。而馬鈴薯,紅薯,香菇,山藥可起到益氣的作用。補水也是關鍵。多吃一些涼性蔬菜,如苦瓜,絲瓜,黃瓜,菜瓜,番茄,茄子,芹菜,生菜,蘆筍,豆瓣菜等;多吃一些水果,如西瓜,蘋果,桃子,香蕉等。刮痧是防治陽暑的方法。揉掐風池和太陽穴也可治療中暑。
大暑,冬病夏治的好時機。推薦山藥羊肉粥。艾炙關元穴、足三裡、背俞穴可外散風寒。
暑期濕氣重,當心起腳癬。腳濕氣與五髒有關,與濕邪有關。成年人腳癬濕氣大,有腳臭,但陽氣也充足,有能力将濕氣排出體外。多吃一些排毒又祛濕的食物,如黑豆,木瓜粥,豇豆赤豆粥,忌辛辣食物和煙酒。外治,可用醋水泡腳。大蒜汁擦拭也可。
十三 立秋養脾胃(8月7-8日)
涼風至 白露生 寒蟬鳴
宜:祛濕養脾胃,食補;
忌:陰暑,秋老虎。
秋來伏不去,祛濕養脾胃。“諸濕腫滿,比屬于脾。”“秋傷于濕,冬生咳嗽。”多吃一些祛濕熱的食物或藥物。莫過于香薷了,可見《清明上河圖》。香薷飲由厚樸、扁豆和香薷三味藥組成。推薦健脾藥食——茯苓,但陰虛火旺、口幹咽燥者、小便過多者不宜食用。芡實、山藥、豇豆、小米也有健脾益胃的功效,也可多吃。“立秋後十日,瓜宜少食。”常按摩豐隆、足三裡、脾俞穴。總之,從立秋到白露,以養護脾胃為主。
立秋胃口開,食補要講究。貼秋膘。根據中醫四季五補原則,春要升補、夏要清補、長夏要淡補、秋要平補、冬要溫補。淡補,是補而不膩,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熱、利濕的食物,如鴨肉、兔肉、甲魚、海參等涼性食物,還有茄子、鮮藕、綠豆芽、絲瓜、黃瓜、冬瓜、西瓜、苦瓜等清淡食物。生藕能清熱生津止渴,防治秋燥,熟藕能健脾開胃益血。在藕孔中塞入糯米,具有補心脾、治陰虛、去内熱的功效。蓮子不能生吃,《本草綱目拾遺》說“生則脹人腹”。立秋開始每天早晨吃粥。
立秋遭遇秋老虎,體弱須防中陰暑。暑熱傷人,耗氣傷陰。首先不要貪圖寒涼,其次不能吃寒涼食物,常喝稀飯、淡茶,菜湯、豆漿、果汁等,養陰的食物,如蘿蔔、茅根、荸荠、番茄等。此外,刮痧也是中暑的克星之一。對于陰暑的治療,首推香薷飲和藿香正氣水。
立秋養收,以順應天地之氣。控制自己的感情,以應秋之容平。兒童保健中要“常帶三分饑與寒”。當然秋凍還要因人、因天氣而異。飲食上以養肺為主,少吃蔥姜等辛味之品,多吃清熱生津、養陰潤肺的酸味食物。
七月七日采蓮花七分,八月八日采藕根八分,九月九日采蓮實九分,陰幹搗細,煉蜜為丸,服之令人不老。千葉蓮服之,令人羽化。《遵生八箋》
七月肝、心少氣,肺髒獨王。宜安甯情性,增鹹減辛,助氣補筋,以養脾胃。無冒極熱,勿恣涼冷,無發大汗。勿食茱萸,無人氣壅。勿食豬肉,損人神氣。此月勿思惡事,仙家大忌。五日宜沐浴,七日宜絕慮,齋戒。九日謝前僭,求祈新慶。二十八日宜拔白發。二十九忌遠行。——《孫真人十二月修養法》
十四 處暑防溫燥(8月22-24日)
鷹乃祭鳥 天地始肅 禾乃登
宜:早睡早起;
忌:秋燥,辛辣食物。
人體最舒适的空氣相對濕度為40-60%,而秋天一般為30%。
早卧早起,也雞俱興,科學睡眠防秋困。早點休息可以多藏精。晚上睡覺應關好門窗,腹部蓋薄被,防止脾胃受涼。
處暑至,秋燥來,少辛增酸防秋燥。多吃一些滋陰潤燥的食物,如銀耳、藕、菠菜、鴨蛋、蜂蜜等。多吃一些酸味水果,緩解身體的旱情,像西瓜之類大寒的瓜果,就不要吃了。少辛是為了減少肺氣的耗散。味辛的東西如辣椒、花椒、生姜等。處暑時節,除稍晚一些的山楂,最常見的莫過于葡萄了。但葡萄為寒性水果,成人每天不宜超過200克,孩子不超過50克。吃葡萄後立即喝水,會腹瀉。其他一些時令果蔬,如黃瓜、西紅柿、冬瓜、梨、荸荠、甘蔗、大棗、銀耳、百合、蜂蜜、和湯、粥等,可以多吃。“朝朝鹽水、晚晚蜜湯”,說的就是秋季養生之道。
口幹舌燥,叩齒生津以去燥。“人若能每天不吐唾液,則精氣常留,眼明耳靈。”李時珍倡導,常含棗核令口行津液,咽之佳。如果秋氣肅殺犯肺引起咳嗽,可用幹銀耳加雞蛋,加糖服用,宜于幹咳無痰;鴨梨粥,有清心、降火功效,适用于肺熱咳嗽。
處暑,孕育健康寶寶的有利時機。
十五 白露當養陰(9月7-9日)
鴻雁來 玄鳥歸 群鳥養羞
宜:養陰;
忌:貪食寒涼,穿過于暴露的衣服。
“過了白露節,夜寒日裡熱。”
白露身不露,着涼易瀉肚。好漢經不住三泡稀。防止脾胃受涼,秋瓜壞肚。蘋果味酸甘,性涼,吃多了也會腹瀉。但少吃一些蘋果,可以止瀉。冷菜是為了平衡酒的熱性。“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這個季節應當穿襪子防寒。
秋天到,鼻炎鬧,健鼻方法早知道。經常按摩鼻部。
薄衣禦寒有講究,秋凍應除足和頭。“秋八月,亂穿衣”。春捂秋凍是經典的養生保健要訣,就是不要過快的加衣服。身熱汗出,陰津傷耗。秋凍要有度,溫度是非常重要的考量指标,通過低于10度時要添加衣服。頭腳,肚臍等也應排除在秋凍之外。“寒從腳起,熱從頭散”。“腳暖腿不涼,腿暖身不寒。”雙腳受涼,是引發感冒,氣管炎,消化不良,失眠的元兇。
莫讓寒流梗住了血管,白露當防心血管病。出門注意保暖,推薦黃芪三七雞。“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多按摩血海穴,它是化瘀的穴位。多按摩内關穴,減輕心髒的壓力。
八月心髒氣微,肺金用事。宜減苦增辛,助筋補血,以養心肝。無犯邪風,令人骨肉生瘡,以為疬痢。勿食小蒜,傷人神氣,魂魄不安。勿食豬肚,冬成嗽疾,經年不差。勿食雞雉肉,損人神氣。——《孫真人十二月修養法》
十六 秋分防燥涼(9月22-24日)
雷始收聲 蟄蟲坯戶 水始涸
宜:保養肺陰,護肺;
忌:秋燥,寒涼。
秋燥分溫涼,療法大不同。從秋分開始,多屬涼燥。介紹兩種食物:梨子,生食,可清六腑之熱;熟食,可滋五髒之陰。熟食去皮後蒸煮均可,也可與紅棗,蘿蔔,綠豆一起熬湯。還有白蘿蔔,可克制深秋涼燥。但脾胃虛寒,體質虛弱者少食蘿蔔。菠菜和山藥也有防燥功效。
燥咳來襲,如何讓它客客氣氣走開。也分溫燥和涼燥。舌苔是白的,說明體内寒重,應吃一些溫熱,化痰止咳的食物;舌苔發黃,舌質紅,說明内熱較大,并有咽痛,應吃一些清肺,化痰止咳作用的食物。可吃蒸大蒜水進行治療。也可按摩太淵穴。
秋季大便“不便”,調肺即可治療。介紹治療便秘的潤肺美食——銀耳。還有梨,蜂蜜,冰糖,大米,蓮子,百合等都具有調肺通便的功能。這些食物大多數是白色的。按摩腹部也是緩解便秘的有效方法之一。腹部的穴位有氣海,中脘(募穴為髒腑之氣集中的地方),關元,天樞。
皮膚幹燥瘙癢,從護肺開始。皮膚病當從肺治。補水不一定解燥,還有氣化的功能。選擇一些具有潤肺功能的食物,如梨,蜂蜜,冰糖,大米,蓮子,百合。還有鼻吸蒸汽法來潤肺。還要勤洗澡。按摩曲池穴,三陰交,合谷穴,迎香。
十七 寒露防寒涼(10月8-9日)
鴻雁來賓 雀入大水為蛤 菊有黃花
宜:熱水泡腳,保養頭發,出遊;
忌:運動過度,過度悲傷,情緒過激。
寒露不小心,寒從足下生——泡熱水腳以暖足。“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熱水泡腳,勝吃補藥”。晚飯後一小時後可以泡腳,不宜過早,水溫42度左右。經常艾灸足三裡和湧泉穴。
肩周炎來襲,如何給肩膀松綁。内因是肝腎虧損,氣血衰落,外因是風寒入侵。多吃羊肉,木瓜,絲瓜,韭菜,山楂,當歸等理氣,活血,通絡,強筋作用的食物。可多吃蔥姜蒜,辣椒,牛肉,羊肉等驅寒功效的食物。秋季補血佳品——桂圓。還可喝一點酒,行氣活血。可按摩合谷穴,肩井穴。
秋季燥氣旺,莫讓秀發去無蹤。多吃雞肝,豬肝,鯉魚,桑椹等具有補肝腎,益精血的食物。治療脫發有“寒露吃芝麻”的習俗。
重陽登高解秋郁,秋風送爽宜出遊。按摩神門穴,太沖穴,内關穴。
取枸杞浸酒,飲令人耐老。(《四時纂》)
茭白,南瓜,蓮子,桂圓,黑芝麻,紅棗,核桃,都是九月宜食。
九月陽氣已衰,陰氣大盛,暴風數起,切忌賊邪之風。宜減苦增鹹,補肝益腎,助脾資胃。勿冒風霜,無恣醉飽。勿食莼菜,有蟲不見(因其中有蟲)。勿食姜蒜,損人神氣。勿食經霜生菜及瓜,令人心痛。勿食葵,化為水病。——孫真人十二月修養法
十八 霜降宜進補(10月23-24日)
豺乃祭獸 草木黃落 蟄蟲鹹俯
宜;進補,防寒保暖;
忌:着涼,氣喘發作。
霜降時期,脾胃功能處于旺盛,易導緻胃病發生。血熱的人要經常吃些海帶。
霜降進補,調養脾胃是關鍵。秋補是打底補,“一年補透透,不如霜降補”。古人秋補一般既吃羊肉也吃兔肉。中醫認為,健脾最快的是山藥,薏米粥,紅棗,牛肉,四季豆,可常食這些東西。還有“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芡實。蘇東坡一個養生之道就是日日含吃芡實。芡實即可炒又可煮,比如蝦仁炒芡實,也可煮粥(30-50克,至爛熟)。可以多吃一些性溫熱而不偏燥的食物,如核桃仁,黑豆等。
哮喘“拉風箱”,禦寒得健康。感冒的穴位預防法,就是按摩風池穴。少吃寒性食物,如冰水,冰啤酒,牛奶,生梨,西瓜,香蕉,菠菜等。平時多吃一些兼補三髒(脾肺腎)的食物,如山藥,栗子,核桃等。山藥是三髒同補第一藥食。張錫純所創的“山藥芡實薏米粥”,是保健藥膳。
霜降寒邪盛,驅寒保暖有講究。“春捂秋凍,不生雜病”。中醫講,寒冷是百病之源。步行是很好的運動,每天散步半小左右最好,每分鐘70步左右。在氣候寒冷的深秋季節,早起外出前宜進姜湯或牛奶,豆漿,紅棗粥等熱飲,以暖和身體。多吃蔬菜,适當增加動物内髒,雞,羊肉等。五大部位須謹慎照料:一是腳部“上病取下,百病治足”。二是肩膀;三是腹部;四是脖子;五是膝關節。
霜降多胃病,暖胃散寒方法多。暖胃食物,如南瓜,胡蘿蔔,甘藍,紅薯等。還有花生,是十大長壽食物之一,每天食用不超過50克,帶皮吃。經常按摩中脘穴,天樞穴,足三裡。
此月後宜野鴨(《食療本草》),宜進地黃湯(《千金月令》)。
十九 立冬養陽補腎精(11月7-8日)
水始冰 地始凍 雉入大水為蜃
宜:進補,養陰護陽,補腎精;
忌:腸道傳染病,瘧疾,乙腦的發生,舊病複發。
連續五日平均氣溫低于10度為入冬。“冬季進補,來年打虎”。北方素有吃餃子的習俗,羊肉大蒜餡為上,但不能多吃,以防内熱而外寒易感冒。
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立冬補冬,南北進補各不同。先健脾胃,以防“虛不受補”。如淮山芡實瘦肉湯,花生黃豆煲豬腳。引補可在冬至前一個月進行,可選用芡實炖牛肉,紅棗加花生仁加紅糖炖服。滋補可分四類:一是補氣是針對氣虛體質。如行動後冒虛汗,說話無力,精神疲乏,子宮脫垂等,補氣食物如大米,糯米,花生,山藥,紅棗,胡蘿蔔,豆漿,雞肉等。二是補血是針對血虛體質,如頭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黃,嘴唇蒼白,月經量少色淡等,補血食物有動物肝髒,血制品,龍眼肉,荔枝肉,桑椹,黑木耳,菠菜,胡蘿蔔,豬肉,海參,魚類等。三補陽是針對陽虛體質。如手足冰涼,怕冷,腰酸,性機能胝下等,可食用補陽助火,溫腎助陽的食物,如狗肉,羊肉,蝦類,鹿肉等,還有核桃仁,韭菜,枸杞子,鴿蛋,鳝魚等。四補陰是針對陰虛體質,像兩頰潮紅,手足心熱,夜間盜汗,午後低熱,白帶增多等,可食用如銀耳,木耳,梨,牛奶,雞蛋,葡萄,白菜等。
進補是對虛證的治療方法,現代人真正的虛不多,失調更為嚴重。冬季應該多吃大白菜,适當吃些薯類,還有圓白菜,白蘿蔔,胡蘿蔔,黃豆芽,綠豆芽,油菜等,這些菜維生素含量豐富。長江以南地區以平補為主,北方以溫補為主。平補如粳米,玉米,水果,蔬菜,适當增加禽,蛋,肉,乳類,扁豆,白菜,鹌鹑,豬肉,牛奶等。還有即補氣又補陰的山藥,蜂蜜,既補陽又補陰的枸杞子。溫補如核桃仁,大棗,龍眼肉,豬肝,鳝魚,海蝦,或大溫的牛羊狗肉。高原地區偏燥宜清補,如蘿蔔,冬瓜,西瓜,小米,蘋果,梨,黃花菜等。
膏方是最好的進補藥:慢性病要量身定做滋補膏。
立冬後老年人要養陽護陽,預防突發病。室内外溫差不宜過大,立冬過後暖背尤其重要,背不寒則全身不寒。
冬夜伸足卧,則一身俱暖(《金匮要略》)。
十月宜食丹參,山楂,黑木耳,芹菜,紅心蘿蔔,苦瓜,玉米,荞麥,羊肉,牛肉,雞肉,狗肉,鹿茸。
十月心肺氣弱,腎氣強盛。宜減辛增苦,以養腎髒。勿傷筋骨,勿洩皮膚。勿妄針灸,以其血澀,津液不行。勿食生椒,損人血脈。勿食生薤,以增痰水。勿食熊,豬肉,莼菜,衰人顔色。——孫真人十二月修養法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