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邁步如貓行”之淺識

《和美太極》中國專業太極微刊

常聽一些太極拳愛好者/老師說:要學太極拳,先學走貓步。太極拳《十三勢行功心解》中有這樣一句話:“邁步如貓行”,想必廣大太極拳愛好者都知道,但對這一要求的理解和應用也許各有所見。有些人認為,在練拳中,隻要有像貓那樣邁步的輕靈意識就行。而有些人則認為,不但在邁步時要有像貓那樣邁步的輕靈意識,而且,邁步的動作也應盡量模仿貓的樣子。那麼,究竟哪種觀點更符合拳論要求?下面筆者想結合自己多年習練太極拳的感受,談談對“邁步如貓行”的體會和認識。

《十三勢行功心解》為何獨以貓為喻,而不借喻其它動物,或者是否可以直白地說:“邁步須輕靈”呢?筆者認為作者不隻是為了文飾,而是有其内在的涵義,如同另兩句的借喻:“形如搏兔之鹘,神似捕鼠之貓”一樣,不但要神似,而且還得形象。果真如此的話,我們就應先來觀察一下貓行走時的姿勢,以找出與我們在練太極拳中肢體動作上有關聯,并可借鑒之處。衆所周知,在自然界中,動作最輕靈敏捷的動物非貓莫屬了。貓在邁步行走或縱躍奔跑時,全身的協調性相當好:跨步前,弓背、收胯、提腿,腳跟先起,然後腳尖離地;落步時,伸背、落胯、出腿,腳尖先着地,然後腳跟踏實,一連串動作一氣呵成,連貫協調,邁步悄無聲息。尤其是在縱躍奔跑時,這種現象尤為明顯。

筆者孩提時代非常頑皮,聽人說貓摔不死,很好奇。于是,有一天逮了一隻貓,帶到三樓,從窗口用力将這隻貓往樓下扔去。見證奇迹的時刻到了,隻見貓在空中翻滾了一下,身子一弓,然後前腳先着地,愣了片刻,突然一溜煙地竄走了。除了受了驚吓,無絲毫損傷,真神了!确實沒摔死,這是咋回事兒?令我百思不得其解。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人類是否也有某種邁步的動作和貓很相像呢?有的,最像的應該是潛行了。當蹑手蹑腳地邁步時,全身的配合和落腳時的動作非常像貓接近獵物時的樣子----弓背、貓腰、收胯、提腿、腳前掌先落地,然後整腳踏實,悄悄地來,悄悄地去。也有人用“如履薄冰”來形容。還有一種比較形象的比喻:當一個人的腳陷在泥潭裡時,如何解脫?如果直接屈膝提腳,則不易拔出,反而很費力。此時如果先把身體重心移到另一腿上,完全站穩後,用腰胯上抽的方法帶動整條腿的上提,才能不太費力地把深陷泥潭的腳拔出。

筆者在自己的《練習太極拳心得體會》中記錄着這樣一件事:1994年4月的一天,我拜訪了王成傑師叔,他就如何做到“邁步如貓行”對我進行了言傳身教。他說:提腿跨步,應以腰背為主宰,并非簡單的曲伸腿。收腿時,應弓背、收腰、收胯;伸腿時,需伸背、放腰、放胯,就像貓行走時的樣子。貓就是通過伸縮背來帶動四肢運動的,故輕靈、敏捷且灑脫。他還建議我上樓梯時,不妨用上述方法有意識地練習提腿邁步時的整體配合。

我們在習拳中,師父田穎嘉(田兆麟之次子)同樣也解說過《行功心解》中“邁步如貓行”的要求,目的是在交手、轉身換步中起到輕靈穩捷、變幻莫測、人不知我,我獨知人的作用。所以在田師父教的太極拳中,凡是暗(偷)步一定要求上步的腳前掌先着地,然後踏實。這樣出腳既顯輕靈,在實戰中又可探虛實,對方不宜察覺,應敵變化反應更快,遊刃有餘。初學時,做不到,沒關系,慢慢來。等腿部有了一定力量,拳架熟練後,再注重貓行的要求。因為,要做到邁步如貓行,沒有一定的腿部支撐力是不行的。

在兩位前輩的言傳身教下,通過多年習練,認識漸深,逐漸掌握了邁步如貓行的方法和要求。現舉傳統楊氏太極拳中的摟膝拗步一式為例予以說明之。之所以選該式為例,是因為其有左右式,可連續反複練習。再者,該式為整套拳架中,步幅最大的前弓步之一。如按楊家早期“四平架”的要求演練的話,沒有相當的下盤功底的人,很難做好該式,收腿和出腿大有力不從心之感,更不用說邁步如貓行了。換言之,如果練好該式,則演練整套拳架,會給人以穩健而又輕靈的美感。

由于楊氏太極拳的特點為宜慢不宜快,故做此式的難點在于收腿和出腿。筆者在多年的教拳中,發現在做左摟膝拗步到右摟膝拗步的轉換過程中,常易犯的身法和步法上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收腿時:

1、身子先向左前傾斜,以便借力收回後腿,有失中正;

2、臀部外凸,有失尾闾内收,斂臀提肛的要求;

3、身體重心尚未完全移到左腿上落實坐穩,便急于收右腿,以至于立身不穩;

4、收回右後腿時,右腳蹬地,有借力之嫌;

5、僅以腿部的力量曲膝收回右腿;

6、右腿收回途中,右足前部幾近地面,有拖地之狀;

7、收腿前及收腿時,右膝内扣(即往左前下彎曲),以緻産生夾裆(或謂尖裆)之形。

邁步時,除上述1和2項的現象外,還有:

1、出腿速度偏快,腳跟落地也偏快,有往前跌出的感覺;

2、右腳跟剛着地,便有部分身體重心移于其上,這體現在腳跟落地後右膝即刻向前彎曲上;

3、出腿時,左膝蓋内扣了(往右前下彎曲);

4、沒開胯,就提腿出步了。

以上這些現象是導緻不能正确做好邁步如貓行的主要症結所在,找出了問題,就得對症下藥,以解決之。針對上述現象,有以下一些規避方法可供參考:

1、行拳盤架子時,首先須時刻留意太極拳的各個要領,在收腿和出腿時,尤須注重虛領頂勁、松腰松胯、斂臀提肛、尾闾中正等要領;

2、收腿和出腿時均須保持開胯圓裆、松腰坐胯,而不可出現夾裆的毛病,因為開胯圓裆有助于氣沉丹田,裆勁下沉,能加強單腿支撐的穩定性,使身子不至于偏倚搖晃;

3、收腿和出腿的肢體運動順序是:收腿時,以腰帶胯、以胯帶膝、以膝帶腳,腳跟先擡起,最後腳尖離地;出腿時,松腰、落胯、伸腿、腳跟着地,最後腳掌踏平。身體不應有明顯的起伏,即不應借身體的上升和下蹲之勢來收腿和出腿;

4、在提收右腿前,先将重心緩慢勻速地移到左腿上,等感覺左腿支撐穩定了,再提收右腿,不應借助後腳的蹬力收腿,要做到慢、勻、穩地轉換重心;

5、收腿時,仍須保持左右膝尖與左右腳尖的朝向一緻;

6、出腿時,也應保持兩膝尖與兩腳尖的朝向一緻;

7、出腿前身體重心應坐穩于左腿上,切勿随着右腿的前伸而向前偏移,即出腿時不應牽動重心,否則會有向前跌出的感覺和樣子,右腳則會快速着地,而顯得滞重;

8、前腳落地後,重心的中垂線随着支撐腳的下蹬緩慢勻速地往前腿轉移,直到完成前弓步;

9、提起後腿時,腳尖不可耷拉着拖地,而應與地面保持一定的高度,這不但是練武時對腿形和腳形的要求之一,也是應敵時體現精氣神的一個部分。

然而,要想真正做到邁步如貓行,還得加強腿力訓練,這是關鍵。好比造樓房,樓層越高,樁基必須打得越深越紮實。如果練拳時間充裕的話,可練習站靜樁,單雙腿樁都得輪換站,站姿高低、持續時間長短,視腿力而定。雙腿樁主要為馬步蹲裆式。單腿樁的動作可用拳架中的某些定勢來練,比如:提手上勢、手揮琵琶、白鶴亮翅、退步跨虎等川字步式子(站樁的具體要求在此恕不詳述)。

凡習楊氏太極拳者都知道“如封似閉”這個式子,該式在田兆麟大師所傳的中架子太極拳中,在完成搬攔捶後,右腳往前跟上半步,兩手前按前,左腳再往前跨出一小步,我們稱之為暗步或偷步。如果能用“邁步如貓行”的意識來做,此式就會顯得更輕靈完美。在對“如封似閉”一式如何應用的交流中,我曾用過這種步子,配合上體的動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們不但在盤架子中,而且在活步推手、大捋中始終貫穿這一意識,盡可能地做到邁步如貓行,并獲得了一定的體會,确實有一種輕靈、進退自如的感覺。

一管之見,不足為新,惟願抛磚引玉,與同好攜手共進。

評論處大家可以補充文章解釋不對或欠缺的部分,請勿謾罵。這樣下一個看到的人會學到更多,你知道的正是大家需要的……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