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脈診脈法精微唯脈無症之脈性脈位脈證--脈治秘要很多

唯脈無症之脈性脈位脈證--脈治秘要 ...23
唯脈無症之脈性脈位脈證--脈治秘要 ...23
唯脈無症之脈性脈位脈證--脈治秘要 ...23

脈法精微 (1)

脈法精微 (1)

脈法精微 (1)

脈法精微 (1)

唯脈無症之脈性脈位脈證--脈治秘要 ...23 脈診【為我所用】 唯脈無症之脈性脈位脈證--脈治秘要
憑脈治病,首先搞清脈性,再理清脈位,以脈性結合脈位定出脈證,根據脈證治療才能取得好的療效,脈性首分陰陽脈再分氣脈血脈液脈。脈位分左右位,陰陽位,升降位及中位。
先講脈性,反應病性。
脈分陰陽,陽脈屬氣旺脈,脈必有力。大而有力,數而有力,滑而有力,都是陽脈。陰脈屬氣衰脈,脈必無力。小而無力,遲而無力,澀而無力為陰脈,同樣大而無力,滑而無力數而無力都歸陰脈。陽脈陽證要想到陰傷,陰脈陰證要想到陽損,陰虛必有陽虛,陽虛必有陰虛,隻是偏重而以,陰虛脈有熱感,陽虛脈有寒感,治療上陽脈宜清,陰脈宜溫,陰虛者陰中求陽,陽
虛者陽中求陰。
脈不但要分陰陽,還要弄清形成脈的基本要素---氣,血,液。氣為脈的原動力,血與液為脈中物質基礎。氣血液形成脈。
氣脈屬氣性的,是以力及力産生的脈勢作為辨别點。氣旺脈屬陽脈,有力勢強,氣衰脈屬陰脈,無力勢弱。氣郁脈是氣受内外邪郁的脈,也是要重點搞清的脈,氣受外邪郁滞表現脈脈管收縮,繃緊出現脈邊清,硬度增加,如弦緊脈邊脈,氣受内因如情志因素影響表現脈體縮小,脈位低沉,或脈體聚中,或曲折中斷不平等。氣郁脈在治療上要疏散解郁行氣。
血脈液脈反應脈中的有形成份,
血脈屬固性的。是以血的固體成分作為辨别點。血旺表現脈内充實圓滑,如滑脈,血虛脈内空虛或脈體小,如芤細或澀脈。但革脈是血虛加寒郁屬虛寒脈,血旺脈血虛脈歸于陰脈陽脈中
,這裡重點談血瘀脈,血瘀脈是血行不利的脈,因血行受阻,氣不行血,血虛通過血少,血多通過不暢,表現脈中存在靜态的有形的不流暢的成分,如脈形态大小,脈來時差,脈的力量不等,或沉取脈底有粒感,沉按至指腹感覺脈無博動時,腹兩邊有彈手感,或出現點脈,針狀脈,,血瘀脈也包括在陰陽脈中,但治療要用化瘀藥。
液脈屬液性的。是以脈中液體成分作為辨别點。液旺脈脈内充實滑利如濕熱脈濡滑脈,液虛脈屬陰脈,脈中空,液旺脈液虛脈也歸于陰脈陽脈中,這裡重點淡液滞脈,是液行不利脈,液行不利滞留體内,脈感形濡如棉,如濡脈,液停體内,脈感無形如水,如飲脈,液聚成痰,則脈行如漆,脈行沾滞如濁脈,為方便把液脈分為痰脈,濕脈,飲脈。治療上化痰,利濕,行水。
綜上述脈診重點在分清陰脈陽脈郁脈瘀脈及痰濕飲脈,即陰陽氣血液。

再說脈位,脈位分左右陰陽升降中位。反應病位,更反應氣的升降出入情況。
陽位:有兩層意思,一是浮位,二是寸位。都反應病位在肌表,經絡,心肺胸等,屬氣出散位。
陰位:有兩層意思,一是沉位,二是尺位。都反應病位在裡,雙腎腸道,屬氣入位。
中位:有兩層意思,一是中位,二是關位。都反應病位在半表半裡,脾胃及肝膽,屬氣郁中位。
升位:有兩層意思,一是過浮位,二是寸上位,都反應氣升過度,濁氣不降,頭腦部,表部重證或虛衰證。屬氣升氣浮位。
降位:有兩層意思,一是過沉位,二是尺下位,都反應氣降過度,清氣不升,雙腿部以下,骨及厥證,屬氣降氣沉位。
左位:左手脈,左邊寸關尺心腦肝腎之位,陰血位,旺則宜升發。虛則宜滋補
右位:右手脈,右邊寸關尺主肺脾命門,陽氣位,旺則宜降下。虛則宜溫補

最後談脈證,脈證是治病的根據,脈性結合脈位定出脈證,如:
陽位脈證:陽位陽脈證,陽盛有陰傷,瀉火堅陰;陽位陰脈證,陽氣虛,溫陽益氣;陽位郁脈證,表郁證,包括陽位陽郁脈證,清熱疏表。陽位陰郁脈證,溫陽散表。
左位脈證:左陽脈證,陰血旺陽氣虛,用藥禁通下傷陽,若左陰脈則陰血不足,用藥禁發汗利尿。左陽郁脈證,辛溫發汗解表。
升位脈證:升陽脈證,陽亢火旺有陰傷,清熱降火或兼養陰,升陽郁脈,陽亢火旺陽升受陽,先疏通後清降。

總之,陽位陽脈陽盛,陽位陰脈陽虛,陽位郁脈表郁,陰位陽脈陰虛,陰位陰脈陰盛,陰位郁脈氣郁。中位陽脈,木土火旺,中位陰脈,木郁土衰, 中位郁脈,肝郁脾滞,半表半裡少陽證;陽位證為标,陰位證為本,中位證為樞,急則治标,緩則治本,陽中位治中,中陰位還治中,升位證宜降可治中,降位宜升也可治中;陽證宜清,陰證宜溫,氣郁行氣,血瘀活血,痰則化痰,濕則健脾燥濕,飲則治脾腎行水。
舉例:病男,24歲,左下腿疼痛,起竄狀疱疹,病為蛇竄瘡,憑脈左寸無,左關弦尺及尺下脈弦緊有力,右脈略弦,屬左降位陽郁脈,治則宜升清發散解毒,藥用麻黃10,g桂枝10g蒼術10g白芷10g細辛10g玄參15g玉竹15g柴胡15g升麻10g闆蘭根30g甘草6g蜈蚣1條研末沖服,五劑水煎服,外用紫草油,二劑痛若失,疱變幹,服完五劑,藥油用至10天皮損基本脫落。
病男,12歲,西醫診為紫癜性腎炎,面及四肢浮腫,西醫住院及中醫治療半年無效,檢查尿蛋白++,紅細胞+++潛血++++,有管形,白細胞少,查脈浮無力細弦脈動有形力不等沉取有細顆粒物感。屬陽位陰郁血瘀脈,證屬陽氣虛表郁血瘀,治以溫陽益氣解表活血止血,藥用烏附6g黃芪15g黨參10g白術10g白芍10g桂枝10g荊芥10g澤瀉10g茯苓10g生姜10g紅花10g茜草15g三七粉6g沖服琥珀粉6g沖服為主方服用一年半,尿檢多次正常,服藥中根據脈加過二花,炒山楂,減過琥珀荊芥桂枝,在服藥半年後尿檢好轉,服一年後時好時壞,用藥一年半愈。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