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09 13:35:38|分類: |字号
教你學診脈(1)
提要:通過按觸人體不同部位的脈搏,以體察脈象變化的切診方法。又稱切脈、診脈、按脈、持脈。脈象的形成與髒腑氣血密切相關,若髒腑氣血發生病變,血脈運行就會受到影響,脈象就有變化。而脈象的變化與疾病的病位、性質和邪正盛衰相關,病位淺在表則脈浮,病位深在裡則脈沉;疾病性質屬寒則脈遲,屬熱則脈數;邪氣盛則脈實,正氣虛則脈虛。
概述:脈診在臨床上,可推斷疾病的進退預後。如久病脈緩,是胃氣漸複病情向愈之兆;久病脈洪,則多屬邪盛正衰的危候。外感熱病,熱勢漸退,脈象出現緩和,是将愈之候;若脈急數,煩躁,則病進。
脈診的方法:有3種:
①遍診法:切脈的部位有頭、手、足三部(見三部九候)。
②三部脈診法:即察人迎、寸口、趺陽三部脈。其中以寸口候十二經,以人迎、趺陽分候胃氣,也有加上足少陰(太溪穴)以候腎的。
③寸口診法:即診察腕後桡動脈所在部位。遍診法和三部脈診法已很少采用,隻在危急的病證和兩手無脈時才診察人迎、趺陽、太溪,以确定胃腎之氣的存亡。現代普遍采用寸口診法。
臨床上主要掌握脈診的時間、病人的體位,醫生的指法和指力輕重,每次按脈時間,以每側脈搏跳動不少于50次為限,同時要了解健康人脈象的變化情況,才能正确地進行脈診。
教你學診脈(2)
提要:中醫看病,以辨證施治為核心,在辨證論治中又以四診八綱為要目,四診八綱中又以四診為前提,由四診才能确識八綱。在望聞問切四診中,雖然脈診排在最後,但它是中醫診斷學中最重要的一環,起決定性作用的一環。
曆代先輩對診脈看法,清代毛祥麟說:“切脈辨證立方,為醫家三要,而脈尤重,蓋脈既明,自能辨證,而投藥不難也。”(《對山醫話》)吳鞠通也說:“四診之法,惟脈最難,亦惟脈最為可憑也。”(《增訂醫醫病書》)強調脈診的重要性。所以《内經》的162篇裡,讨論脈象的就有30餘篇,《難經》的八十一難,前二十難說的也是脈診。老百姓找中醫看病,俗呼為“看脈”,意思是“看脈”二字可以代表整個診病過程與醫生的學識技術高低,這說明一個好中醫必然精于脈診。
診脈入門
一、選擇适合脈書熟讀:
首先要說明的,是初時學習脈診,必須将脈書讀熟,王叔和的脈經,李瀕湖的脈學。所謂脈書不厭百回讀,而且不僅要熟讀,還要爛讀,必要時死記硬背,并要深刻理解。這樣,然後才可以談切脈的道理。
二、診脈以呼吸定數:
初學脈時,要仔仔細細的以呼吸定脈,後來純熟了,就不必數呼吸,而且要閉住呼吸,再細心察脈。切不要虛應故事,以為診脈隻不過是一種形式。例如以前是以一呼一吸脈來四次為正常脈象,一呼一吸脈來六次為數脈,現在多用秒表計算。
三、鍛煉診脈知病的方法
脈經雲:“切而知之謂之巧”,常言道“熟能生巧”,那就要多練習,以脈知病,不是不可能的,但要苦打苦煉。有極大部分的人,一面看脈,一面問病人:“頭痛嗎?胸痛嗎?這樣,便不會看見脈,所以學習脈診,要先要細心診脈,切莫忙着問病,慢慢的自然便能夠體會脈象所反映的病症了。
四、掌握脈像的基本概念:
對脈象的描述都是兩種相對的:有數,就有遲,有滑,就有澀,有大,也有小,有短,也有長。從相對的當中,找出它所反映的病症和疾病的機理,作為診斷和處方的依據。古人所說“切而知之謂之巧”,看這“巧”就是脈診的步驟或程式。雖有“熟能生巧”之說,但古人未說這個“巧”在何處,也許是因為每個人的技能和經驗不同,難以統一而說之,不完全是說“多摸了就知道了”!
第一步“首先浮沉分表裡”:測得脈位為“浮”;例如陳飛霞曰:指紋何故乍然浮,邪在皮膚未足愁。腠理不通名表症,急行疏解汗之投。忽而關紋漸漸沉,已知入裡病方深。莫将風藥輕相試,須向陽明裡證尋。
第二步“有力無力辨虛實”:測得脈勢是“虛、軟”;看脈先辨虛實,滑利力薄無神則為虛,澀滞力濃有神則為實,實則損之一定之法,又必損其子,若母令有餘之勢易殺,虛者益之,必然之理。
第三步“診脈去長短”:三去長短測得脈位在“寸、關、尺三部皆有”;長脈與短脈是兩類在脈形上有十分明顯特征的脈象,手指觸及脈管即可區别是長或是短。首先區别出脈象的長脈、短脈,然後才能進一步探測寸、關、尺的脈象。
第四步“腿算疾遲”:測得脈律、脈率為“正常”;在确定好脈的脈位(脈位者左右辨長短弦細,上下看浮沉)和脈勢(脈勢者虛實也)後,接着就是脈搏的頻率和節律問題。脈率——數脈、疾脈、遲脈、緩脈;脈律——促脈、結脈、代脈、散脈。
第五步“診察脈形”:測得脈形如絲線(細);是以脈形為主要特征的4種脈象,它們是:洪、滑、澀、緊。
五、知常達變,掌握平人脈和病時脈:
知道正常脈理,才能夠根據實際診脈情況辨别病脈。常脈和病脈不同,以緩為平,以獨為病。這在張景嶽已經有較詳的論述。獨是什麼?獨就是不同。脈有三部,兩手六部;如五部同等,一部不同,那便是病,再看本部所屬髒腑。所謂不同,是獨大、獨小、獨虛、獨實。
六、脈象可以辨生死和測壽夭性情:
不但平人有平人的脈,病人有病人的脈,而且據脈斷病,可知生死。七怪脈如出現,那多數是死脈,不能得生。久病的脈,有胃氣則生。所謂胃氣的脈,就是所謂 “隻有胃氣充足,才能正常腐熟水谷。充足的水谷精微被輸送到全身,使各方面出現正常的生理功能,其表現于脈的,叫做脈有胃氣,如“春胃微弦”、“夏胃微鈎”、“長夏胃微軟弱”、“秋胃微毛”、“冬胃微石”。”,善狀胃狀者也。六部俱如是象,則俱有胃氣”。此外,尺為生命之根,尺部無力細微,病狀雖輕,而脈象所指示的真實病情,是岌岌可危的。若是兩尺無力,而又浮散,那麼生命不能超過三天。據脈還可以知道情緒的起伏,定其喜怒:心脈浮大,主心有喜,六脈沉伏,主憂思失志,無精打采,胃納欠佳。
同時,還能從脈上征驗一個人的性格:脈數疾的,則性情急躁,脈柔順和緩的,則人亦和藹。脈象不但可以察知平人的性情,而且能夠看出壽命的長短。例如人長脈短,為大損,壽命隻能有30歲。人短脈長,也是一種大損,壽命隻能有40歲,平人脈長,為長壽之征。看脈既可以知壽夭,那麼脈象表征病情的順逆,不是不可能測驗的。症實脈實為順,廟虛脈虛為順;症實脈虛為逆,症虛脈實為逆。這固然是大家所熟知的,不必贅述。
七、從脈象任何診察所表示的病症:
臨床實踐中有好多種脈象,表現病症很明顯。這裡舉例說明:例如中央空兩旁有的芤脈,出血太多的病,常常見此。肺脈出現病脈而見此,則為肺出血。如芤見于胃關,則為胃潰瘍。芤在中下焦部分,那就指示着中下焦有出血,男子則為大腸出血(腸風),女子則為子宮出血;如這次未見出血,那次定不免要出血的。洪大數的脈象,見于寸部,其脈波的來勢,有如鐵錘的打擊,血壓太高會有此脈。有的高血壓其尺部卻無力。高血壓的脈象是多種多樣的,但也可以察脈而知其病情。風濕性關節炎,脈有多少弦硬。所謂弦硬,即是弦中帶些堅象,因為有風則脈狀似乎拉緊了。不緊的也有,那便是出現弦濡;弦為風,濡為濕。弦是瘧脈,它的寒熱往來有一定的時間。無弦則非正瘧,其寒熱的形狀因而也有不同。弦濡隻見于關部,而且寸尺無異狀,關獨濡而無力,必為胃病,而胃口不好。又如脈搏重手按無力,而兼弦象,為肝木克土,主腹瀉或五更瀉。還有脈浮沉如平,中見乍大乍小,主腹痛症。尺部見緊脈,為腰痛症,由于感受寒邪。
上部之風,則寸脈浮大。關浮,主風在中。尺沉小,一部主腰足酸痛。
八、根據脈象制定治療的方法:
中醫治療是四診合參,辨證施治,在臨床有經驗的老中醫可以根據脈象,偵察病症,确立治療方案,例如見病人左寸關弦浮為肝風。尺小,為精氣差。兩手尺部浮候好,中部差,沉候亦差,應該補陰益精,不要用太燥的藥。長久的出血症,脈必芤,女人有這種脈,往往是血症延久,有的甚至拖到10個月以上。曾有一個崩漏(功能性子宮出血)的婦女,她是生了孩子,出血曆時七個月。因為平常體質還好,能吃能做,有時又會好一些,所以一直遷延未治。診其脈芤而無力,這就說明了是子宮因流血而中氣下陷,但因日久出血,氣虛不能升舉之故,故血流不止,血止則能上升。結果用升補之法治愈
教你學診脈(3)
提要:你經常會看到老中醫看病,每次隻需要把脈幾分鐘,他就可以知道你得的是什麼病,并且給你講了一大堆中醫理論,你可能也聽不懂,然後說出你有什麼症狀,基本上和你的實際症狀一摸一樣,我之前沒有給人講過,所以他也不可能知道。我觀察了接下來的幾個病人,基本上病人都有些驚訝! 中醫真的能這麼神奇嗎?常言道:“隔行如隔山,”你覺得神奇是因為你不會,中醫講,望聞問切,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而知之謂之巧,需知一個切脈不過是其中之一而已,至于說玄機,你自己想學就好好學一下,就會知道其中的奧秘。
一、學脈診要靠自己去體會:
我們從脈書上所指示的脈診,方法訣竅很多,但都隻是一個大概,也是一些規矩。良匠授人以規矩準繩,不能使人巧。所以學習脈學和鍛煉脈診,主要是全靠自己親身去體會,才能夠領悟它,和不斷的發現它。你首先要從中醫的基礎理論學起,要知道,學好中醫是一個相當慢長的過程,在學好基礎理論的之後,還要通過大量的臨床實踐來充實,要想做一個好的中醫,達到能這麼神奇沒個十幾年是不可能的。
二、如何辨别健康人的脈象:
知常達變,隻有知道處事常理,并且能夠根據實際情況變通。換句話就是隻有知道什麼是正常脈象,才能辨别哪些是疾病出現的不正常的病态脈象。健康人的脈象稱為正常脈象。一般是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強不弱,愉快不慢,均勻和緩,節律整齊,又稱為平脈或緩脈。平脈至數清楚,一息(即一呼一吸)之間四至五次,相當于 72-- 80 次/分鐘,節律、強弱一緻。脈象受體内外因素的影響而發生生理的或暫時的變化,也屬正常。如年齡越小,脈跳越快,嬰兒脈急數,每分鐘 120 140 次;五、六歲兒童常為一息六至,每分鐘 90 110 次;青壯年體強,脈多有力;年老人體弱,脈來較弱;成年人女性較成年男性脈細弱而略快;瘦人脈較浮,胖人脈多沉;重體力勞動,劇烈運動長途步行,飲酒飽餐,情緒激動,脈多快而有力,饑餓時則脈較弱。中醫脈學專著中主要記載的病脈有 28 種,然而根據脈位、脈率、脈力、脈形、脈流的流利度及節律等劃分的脈象往往是混合構成,有些病脈是兩個以上單一脈複合組成的脈。例如,感冒之脈見浮數 ( 風熱感冒 ) 浮緊 ( 風寒感冒 ) 沉遲 ( 陽虛感冒 ) 細數 ( 陰虛感冒 ) 臨證見細脈為諸虛,也見濕阻之候;滑脈者為妊娠之脈,也見痰飲諸候,食内停之征。
三、初步來認識一下脈象:
脈診時最簡單認識, 隻需要分辨準确,就可能就入門了。
1、脈之 有力無力——辨陽氣足不足;脈浮而陽氣不足(無力)者,氣不收斂,發散在外;脈沉而陽氣不足(無力)者,氣不外散,能歸本位。
2 、脈體大小——辨陰血足不足;① 能量的多少(足不足);②能量的方向(升或降)。
3 、脈位浮沉——辨病之陽氣在表在裡;脈浮:為陽氣在表攻邪(有力),或者陽氣不足(無力),或者夏天陽氣行表;
脈沉:為陽氣在裡攻邪(有力),或者陽氣不足(無力),或者冬天陽氣行裡。
四、辨兩手脈象及所屬的髒腑:
1、分部以論:左手侯陰血; 右手侯陽氣; 簡單的說:左手侯能量的儲存; 右手侯能量的制造。簡單的說左手主血能量的儲存;右手主氣能量的制造。
2、髒腑分部:左手【寸】心【關】肝【尺】腎陰 心運血 肝藏血 血之精華入腎陰; (主腎之陰精)
右手【寸】肺【關】脾【尺】腎陽 肺運氣 脾生氣 腎之陽化精為氣。(主命門之真火)
3、男女之常脈:男為陽 氣盛 故右手脈盛于左手脈;
女為陰 血盛 故左手脈盛于右手脈。
教你學診脈(4)
提要:診脈在中醫診病中隻能算巧,下工之法。古人說: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而知之謂之巧。既然很多人這麼神秘切脈。我就簡單說一說脈診的技巧。
一、切脈是根據脈的位、數、形、勢來斷病的:
1、脈位:就是寸、關、尺、浮、中、沉。寸看心肺頭,關看脾胃,尺看肝腎腿足膀胱。浮取看心、 肺、頭;中取看脾胃;沉取看肝腎。看脈之上工,嚴格分左右手,左 寸關尺 分别是 心、肝、腎, 右手分别是 肺、胃、腎。更詳細分法是寸口脈可分候髒腑之氣,左寸候心,小腸;左關候肝、膽;左尺候腎、膀胱;右寸候肺,右關候脾、胃;右尺候腎。
2、脈數:也稱為脈率,單位時間内脈的搏動次數。中醫對脈率的診察,一般用“呼吸定息”的方法測定脈的搏動次數。就是脈跳的頻率。用醫生的呼吸算,一呼一吸四至(跳四下)為緩脈。脈和緩有力就是正常脈。
3、脈形:就是脈的形狀。脈形指脈體變化的形狀。任何脈象都是由脈體變化的形狀表現出來的,所以,對脈象的辨别,主要是辨别脈體變化的形狀。' k1 _,
4、脈勢:脈搏動的氣勢,稱為脈勢,就是脈的力度。對脈勢的診察,是對脈的流利程度、和緩程度、通暢程度、充盈度以及往來的力度等多方面的診察。
二、用六脈統領二十八脈:
六脈:浮、沉、遲、數、虛、實。
浮脈類:浮、濡、洪、芤、革、散。
沉脈類:沉、伏、牢、弱。
遲脈類:遲、緩、澀、結。
數脈類:數、促、疾、動、豆。
虛脈類:虛、微、細、代、短。
實脈類:實、滑、緊、長、弦。
(二十八脈的診法、形态、主病 專題論述)
三、具體規則:
浮沉以求表裡、遲數以求寒熱、真假以求屬于陽證或者陰證、有力無力以求虛實。
四、臨床驗證:
中醫在臨床中診脈的主要是根據内經理論:“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看寸關尺之太過與不及,太過是實證,不及是虛證。但求和緩有根。有根就是尺脈有力。數而有力有根是陽證實熱,數而無力是陰精不足的虛證,遲而無力無根是虛寒陰證。再看尺膚之寒熱,參見二便清濁以辨清陰陽之證。
五、病案舉例:
舉一例來說明,曾在臨床上來一位患者,他必須試你的脈法功夫,否則醫術再高,患者也不相信你,首先第一感覺是測試尺膚的寒溫,診其尺膚寒,接下來就看寸脈數而且力度大于關尺,這時就可以判斷患者是頭部病症,頭昏、頭脹、關脈弦必有胸悶、心慌、腹滿;尺脈弱必乏力、腿沉重甚至腰痛。病人馬上說診斷得不錯。為什麼呢? 尺膚寒是風寒外襲,寸脈數上有熱,在内熱則頭脹,因為寸脈管頭、心肺。而關尺力度少,就可以診斷患者是脾胃運化無力、 肝血不足,腎陽虧虛。此例寸脈數也是在上在外的風寒是假象,内有真熱的,關尺虛弱而浮數那是因為腎陽虧虛,虛陽外越所緻。其他脈以此類推,不再啰嗦。
教你學診脈(5)
診脈的基礎知識
提要:要熟練的掌握脈診,就要深鑽古今脈理的内容,再充實到現在的診脈方法,必須熟識脈診基礎知識的曆史沿續過程,并須熟識脈診的新名詞和新概念。這是因為,重新挖掘出的内容與現代的脈診知識相隔兩千多年,曆史時差導緻語言障礙,叙述起來很不方便,甚至有所沖突。所以,應該熟識脈診的基礎知識和新名詞、新概念。
1、診脈前提:診病是一項精神高度集中的工作,無論醫生還是患者,都必須凝神靜氣。中醫所謂“治神”,就是這個意思。如果剛剛經曆車馬勞頓,需要先行休息,等到氣息平定,心緒坦然之後,方可診脈。
2、診脈部位:診脈部位,中醫稱為寸口,位于手腕内側前緣桡動脈搏動處。腕後高骨(即桡骨莖突)在确定具體診脈部位時非常重要。高骨前方動脈搏動處稱寸;高骨後方動脈搏動處稱尺;高骨正對的動脈搏動處稱關。
3 、診脈手指:醫生通常用食指、中指、無名指,分别放在患者寸、關、尺三部上進行診脈。且醫生需要根據患者的高矮胖瘦,調整自己手指分布的距離。診脈時,以手指末端接觸患者寸口脈,因為指端的感覺最為靈敏。
4、 診脈三法:按照手指用力輕重的不同,診脈分為浮取、中取、沉取三法。所謂浮取,就是手指剛剛觸及寸口皮膚,脈即可得;如果浮取不得,醫生手指加力按壓,得脈即為中取;仍不可得,手指繼續加力,在筋肉深層方可得脈者,是為沉取。
5、深刻體會:這裡就上面所謂的得脈,不一定感覺到脈動就是得脈了。醫生需要通過浮中沉三法,體察指下脈象最充盛有力的狀态,是在浮、在中還是在沉取的層次出現,才可以稱為得脈。有些脈象如浮脈,浮取即得,但中取甚至沉取也可以得到;不過總以浮取時得到的脈象最為充實有力,即屬浮。
6、臨床實踐:
診脈的方法,從實質上說,是對“脈”的變化進行診察,而不對“經”進行診察。但是,在經絡學說指導下,全身的血脈可以分别歸屬各“經”。寸口脈屬手太陰經,是手太陰經的動脈。寸口脈和手太陰經在經絡學說都有特殊意義,既是“脈之大會”,又是“五髒六腑之所終始”,因此,寸口脈的變化可以診斷五髒六腑乃至全身的疾病。如《難經》說:“十二經皆有動脈,獨取寸口,以決五髒六腑死生吉兇之法,何謂也? 然:寸口者,脈之大會,手太陰之脈動也。”所謂“十二經皆有動脈”,意思是說,将整個人體分為十二經,每一經都有動脈。由此可知,獨取寸口的診脈方法,其實際意義,是對隸屬手太陰經的動脈進行診察,即診察寸口部位的桡動脈。
随着脈診的推廣和普及,人們對于“脈”字的應用産生了習慣說法,有時專指寸口脈,比如,凡提到診脈,一般是指寸口脈。有時“脈”是動詞,代表“診”或“候”的意思。如:“欲别表裡,當脈之。”再如:“脈之,反見浮數之象。”這裡所說的“脈”字,是診或候的意思,屬于動詞,應與屬于名詞的“脈”字相區别。所以,必須弄清基本概念,才能正确認識獨取寸口脈法的基本原理和實際意義。獨取寸口的診脈方法,質言之,是診察隸屬于手太陰經的桡動脈。明确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因為,必須弄清“經”和“脈”的關系,才能正确認識獨取寸口脈法的基本原理、脈形規範、操作方法和診斷意義。
教你學診脈(6)
提要:盡管脈診是四診中最為重要和可靠者,但作為四診之一,終究是無法替代四診。它不可能診知所有的症狀,許多病症未必通過脈象反映出來,出現某種脈象也未必一定出現症狀。比如,現在很多女性為澀脈,卻沒有任何症狀。更何況還有舍脈從症之例,這時據脈斷症往往不準确,甚至相反。我們應當遵循《黃帝内經》“有者求之,無者求之”的探求病機原則,在結合其他診法的基礎上,思考原因,甯失其脈症,勿失其病機。
學習診脈入門步驟
古代醫家篩選制定的二十八種常用脈象,是一個嚴謹而科學的組合,每一種脈象都有一定針對性,其診斷作用不能互相替代。其中,任何一種脈象的脈形規範和實際意義被埋沒或被誤解,都會影響對脈象的診察,甚至影響脈診的适用範圍和診斷作用。因此,二十八種脈象中的任何一種都不能偏廢,必須熟煉掌握二十八種常用脈象的診察技術。
臨床在診療實踐中,一般隻是以二十六種常用脈象及其相兼脈概括臨床錯綜複雜的脈象變化。因此,必須弄清每一種脈名是診察寸口脈哪一方面的變化。否則,對脈象的診察就缺乏依據。比如,滑澀二脈都是診察脈的流利程度,若不明确這一點,對滑澀二脈的診察就沒針對性。再如動脈,其實際意義是診察非窦性心律的脈形,若不明确這一點,對動脈所主病證的分析很容易與其實際意義相悖。特别是代脈和革脈,由于近代脈書誤解了這兩種脈象的實際意義,對其所主病證的分析已離題太遠。這些實例說明,必須弄清每一種脈名是診察寸口脈哪一方面的變化,才能充分體現脈診的診斷作用。
脈的變化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脈體的大小、脈的長短、頻率、脈位、節律、氣勢、張力、幅度、流利程度、和緩程度等。錯綜複雜的脈象,主要是這些方面發生變化。古代醫家篩選制定的二十六種常用脈象,就是針對這些方面的變化。其中,由一種條件構成的脈象,針對一個方面的變化。由兩種或兩種以上條件構成的脈象,針對兩個或兩個以上方面的變化。二十六種常用脈象再加相兼脈,基本上概括了對脈象進行診察的主要方面。因此,對錯綜複雜的脈象進行診察,必須掌握二十六種常用脈象的診察方法,這是診脈的入門技術。最簡便的方法是:根據每一種脈象的構成條件和脈形規範,熟識二十六種常用脈象分别涉及寸口脈哪些方面的變化。然後,按脈象的構成條件對寸口脈相關方面的變化逐一進行診察。對初學者來說,這是簡便易學的診脈方法。
1. 診察至數:
診察至數的過程中,主要辨别遲脈和數脈。一般是用“呼吸定息”的方法。一呼一吸為一息。一息脈動四、五至之間為正常。一息三至或三至以下者,是遲脈。一息六至或六至以上者,是數脈。
2. 診察脈位:
診察脈位的過程中,主要辨别浮脈、沉脈和伏脈。具體方法是:先将寸口部位“按之至骨”,并将所用指力看成是“總指力”。然後,再用相應指力診察脈位。凡所用指力小于“總指力”的“五分之二”便觸及寸口脈,都是浮脈。凡所用指力大于“總指力”的“五分之三”才觸及寸口脈,都是沉脈。不浮不沉之脈,所用指力相當于“總指力”的“五分之二”與“五分之三”之間。若用“總指力”不能觸及脈體,需大于“總指力”才能觸及者,則是伏脈。
3.診察脈體大小:
診察脈體大小的過程中,主要辨别洪脈和細脈。其具體方法是:按寸口脈劃分“五部”的理論,寸口脈不論居于何部,其脈體以充盈本部為正常。在這種理論指導下,凡比正常脈體“大”者,都是洪脈。凡比正常脈體“小”者,都是細脈。這是獨取寸口脈法的特殊規定,雖不必拘泥,但有一定指導意義,可靈活掌握。
4.診察脈體長短:
診察脈體長短的過程中,主要辨别長脈和短脈。其具體方法是:按劃分“三關”的理論,寸口脈的長短以“一寸九分”為正常。在這種理論指導下,若寸口脈超過 “一寸九分”,寸、尺兩端過于本位,則為長脈。若寸口脈達不到“一寸九分”,寸、尺兩端不及本位,則為短脈。這也是獨取寸口脈法的特殊規定,雖有一定指導意義,但可靈活掌握。
5.察脈體張力或彈性:
診察脈體張力或彈性的過程中,主要辨别弦脈、緊脈和緩脈。其具體方法是:若隻是脈體張力增強,按之如弓弦狀,為弦脈。若脈體“緊張”或“拘急”,按之 “左右彈人手”或如“切繩狀”,為緊脈。若脈體“舒緩”或“緩縱”,按之有脈體“張力”或“彈性”低下的指感特征,為緩脈。
6.診察脈律:
診察脈律的過程中,主要辨别結、動、促三種脈象。結脈的辨别比較簡單,凡脈有間歇即是結脈。若數脈而有間歇則是促脈。動脈是非窦性心律的脈形,在實際表現時比較複雜,可根據正常窦性心律脈形的基本特點進行辨别。
7.診察脈的流利程度:
診察脈的流利程度的過程中,主要辨别滑脈和澀脈。具體方法是:觸及脈體時,先将指目按在脈的脊部,細心體察脈管内血液運行的流利程度,若脈管内的血液運行滑利,較正常流利程度更流利,則為滑脈。若運行艱澀,流利程度不及正常,則為澀脈。脈的流利程度沒有具體指标,可結合脈的形體變化綜合體會。因此,必須加強基本功練習,多根據正常脈象體察正常脈的流利程度,然後,可掌握滑澀二脈的脈形特點和指感特征。
8.診察脈的圓斂程度和脈管與周圍組織的界限:
診察脈這一脈象的過程中,主要辨别散脈。散脈有生理性散脈和病理性散脈之分。生理性散脈是脈體“大”而表現出的“散漫”之象,但脈體圓斂,無其他不适。病理性散脈的脈形是:脈體不圓斂、過度散漫或形體過度寬泛,甚至脈管與周圍組織的界限模糊不清。
9.診察脈的力度:
察力度的過程中,主要辨别脈的有力無力。一般說,這是對主要脈象進行詳細診察的附加條件。因此,對每一種脈象的診察,都需要進一步診察脈的有力無力。如,數脈有力、數脈無力、沉脈有力、沉而無力等。
10.診察特殊脈形:
診察脈象的這一過程中,主要辨别比較特殊的脈形或二十六種常用脈象不能概括的脈形。古代醫家制定的二十六種常用脈象,芤脈即是一種比較特殊的脈形。其脈形特點是“中央空、兩邊實”。除芤脈以外,古文獻記載了很多特殊脈形,如:釜沸脈、解索脈、雀啄脈、麻促脈、蝦遊脈、魚翔脈、屋漏脈、彈石脈、轉豆脈、偃刀脈等。這些脈形雖然少見,但可預示異乎尋常的病變,對提供特殊診斷依據,及時判測病情,确有一定意義。所以,不應棄而不用。
11.診察複合脈或相兼脈:
診察複合脈是兩種或兩種以上構成條件複合而成的脈象,因有固定專名,稱為複合脈。相兼脈兩種或兩種以上脈象相兼,沒有固定專名,故稱相兼脈。比如,浮脈和數脈相兼,稱為脈浮數;沉脈和弦脈相兼,稱為脈沉弦;這都是相兼脈。需要在察複合脈或相兼脈過程中辨别的常用脈象主要是微脈、濡脈、弱脈、虛脈、實脈、促脈等,除此之外,若兩種或兩種以上脈象相兼,都是相兼脈。如,脈浮數、脈沉數、脈弦滑、脈遲緩等。對這一類脈象的診察,可根據每一種脈象的構成條件,按相關方面的變化逐一辨别。凡複雜脈象,都在這一過程詳細診察。
12.診察脈的更代:
診察脈的更代,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診察脈象變化是否符合季節脈或體質脈的變化規律,二是診察由一種脈象更代為另一種脈象是否符合正常規律。因此,必須掌握正常脈象的變化規律,才能診察脈的更代。
古代醫家診脈,脈的更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但是,近代脈書誤解了代脈的實際意義,誤将代脈認為是“脈來一止,止有定數,良久複來”的脈象,因此,察脈的更代被忽視了。現已證實:代脈的實際意義并不是“脈來一止”,更不是“止有定數”或“良久複來”,而是專指脈的更代,這是對脈象變化進行診察和分析的一個重要方面。
診察脈的更代,首先要掌握季節脈和體質脈的變化規律,若脈的更代不符合季節脈或體質脈的變化規律,表明脈的更代不正常,這對辨别脈象是否主病及其疾病的發展轉歸具有重要意義。比如,按季節脈的變化規律,春季之脈應顯弦象,秋季之脈應顯浮象。若春季其脈不弦,秋季其脈不浮,說明脈的更代不正常,這對分析脈象的變化是否主病具有重要意義。再如,女子妊娠三月,其脈應顯滑象。若妊娠三月其脈不滑而澀,說明脈的更代不正常,胎元失養。又如《脈經》說:“熱病七八日,其脈微細,小便不利加暴口燥,脈代……其脈代絕者死。”這些實例說明,察脈的更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3.診察革脈:
診察革脈主要是診察在疾病過程中脈象的變化和轉變,這是古代醫家對脈象進行診察和分析的一個重要方面。但是,後人誤解了革脈的實際意義,使其診斷作用未能充分體現出來。據考證,古代醫家診脈,既診察脈的更代,又診察脈象在疾病過程中的變化和轉變。這兩個方面的診察,既可診斷脈象變化是否主病,又可診斷脈象變化與病症的内在聯系,還可診斷疾病的發展變化及其轉歸。後世脈書誤解了革脈的實際意義,是脈診的重大損失。應該提倡按病變規律診察和分析脈象的變化和轉變。這是充分發揮脈診診斷作用的一個重要方面,絕不可忽視。
14.診察獨:(以脈知病的秘訣)
診察獨過程中,主要診察脈象在某一“部”或某一“關”出現的異常變化,這是診察病脈的具體方法之一。如《素問.三部九候論》說:“察九候,獨小者病,獨大者病,獨疾者病,獨遲者病,獨熱者病,獨寒者病,獨陷下者病。”這是根據發生“獨變”的脈象辨别病脈。後世醫家繼承和發揚了這種辨别病脈的方法,将 “察獨”作為發現病脈或辨别病脈的主要手段。這是一種實用性很強的方法,深受後世醫家推崇,如張景嶽說:“此獨字,即醫中精一之義,診家綱領莫切于此。”
古代醫家積累了很多“察獨”的具體方法,其一是從脈的形象變化入手,以一部之脈的形象異于其餘各部為獨。如《診家樞要》說:“一部之内,獨大獨小,偏遲偏疾,左右強弱相反,四時男女之相背,皆病脈也。”《醫原》說:“六脈之中,有一脈獨乖者,即當于獨乖之一脈求之。”這是因某一部脈的形象變化異于其餘各部,故為“獨變”,“獨”則為病脈。其二是從脈在各部的顯現入手,以脈體獨顯于某部為“獨”。如《脈理求真》曰:“有以五髒五脈各應互見,而六部六脈偏見一髒之脈者,是其病根伏是,而更可以獨名也。”以上兩種方法,是根據脈體的顯現部位和脈體的形象變化“察獨”,确有一定診斷意義。張景嶽的方法略有不同,他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察獨,其曰:“獨之為義,有部位之獨也,有髒氣之獨也,有脈體之獨也。部位之獨,謂諸部無恙,惟此稍乖,乖處藏邪,此其獨也。髒氣之獨者,不得以部位為拘也,如諸見洪者,皆是心脈;諸見弦者,皆是肝脈;肺之浮,脾之緩,腎之石,五髒之中各有五脈,五脈互見,獨乖者病,乖而強者,即本髒之有餘,乖而弱者,即本髒之不足,此髒氣之獨也。脈體之獨者,如經所雲:獨小者病,獨大者病。”顯然,張景嶽對察獨的方法又有所創新。
總之,察獨是對脈象進行診察的一個重要方面,但是,首先要掌握正常脈象的普遍規律和不同體質的脈象特點,在同中求異,在常中求變。這種方法,若能運用自如,不失為診察病脈的捷徑。
15.診察胃、根、命:
①診察胃脈:是指有無胃氣之脈象。脈搏不浮不沉,不急不徐,節律一緻,從容和緩。《素問·玉機真髒論》:“五髒者,皆禀氣于胃。胃者,五髒之本也。髒氣者,不能自緻于手太陰,必因于胃氣,乃至于手太陰也。”《靈樞·終始》:“邪氣來也,緊而疾;谷氣來也,徐而和。”《景嶽全書》:“大都脈來時,宜無太過,無不及,自有一種壅容和緩之狀,便是有胃氣之脈。”脈有胃氣,說明正氣尚存,預後較好。
②診察根脈:有根脈主要表現為尺脈有力、沉取不絕二個方面。因為尺脈候腎,沉取候腎,尺脈沉取應指有力,就是有根的脈象。
③診察命脈:命脈 是指生命和血脈極為重要的物質基礎,主管人體命脈的手少陰心經,主要指與心連接的大血管及其功能性聯系。故臨床診得心經欲絕,生命垂危之象。
古代醫家認為,胃、根、命是脈的三要素,是正常脈象必須具備的三個方面。因此,察脈的胃根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察胃根命的具體方法,非常複雜,且因字數太多篇幅太長,将專題讨論,請大家參見下篇,具體内容沒有太大出入。(故從略)
16.診察精、氣、神:
精,《素問·金匮真言論>所日:“夫精者,身之本也。”此精,不僅指生命的本原物質,還包括構成人體、維特人體生命活動的精華物質,如張志聰注:“夫神氣血脈,皆生于精,故精乃生身之本,能藏其精,則血氣内固,邪不外侵。”可見,精氣神學說中的精,是涵蓋了上述各種類别的“精”所形成的綜合概念,是與氣、神相對應的特定名詞。臨床診察人體的精氣充足脈象不浮不沉,不大不小,從容和緩,流利有力。腎精不足脈沉細無力。
氣,是生命機能的動力和能量運動氣原屬哲學範疇,被古代哲學家認為是宇宙萬物的本原物質。脈之有氣無氣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人體生命以氣為原,以氣為要,以氣為用,有了疾病則以氣為治,可見有氣無氣,是生與死的界限的标志。
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及外在征象《内經》論神與先秦諸子同出一源。“神”字本義指北鬥的鬥柄,後衍生出萬物“主宰”之意。(有神、無神、失神的脈象、診法,因字數太多篇幅太長,将專題讨論)。
綜上所述,精、氣、神之間的關系可總結為:精能化氣、生神,是氣與神的物質基礎;精足則氣充,氣充則神旺;氣能生精、化神,氣足則精盈,精盈則神明;神能馭氣、統精,神明則氣暢,氣暢則精固。三者協調統一,才能維持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
以上是對脈象進行診察的十六個方面,從診察這些方面的變化入手,首先掌握二十八種常用脈象的診察方法,然後,循序漸進,觸類旁通,抓關鍵,識要領,逐漸積累診察複雜脈象的經驗,再圖精益求精。
教你學診脈(7)
提要:你在臨床中,基本上來個病人就把手脖伸到診卓上讓你号脈,什麼話都不講,看看有沒有把脈的真功夫,到那時你可能不知道從何下手,從那裡說起,如果說對了還差不多,說不對可能就會拒絕你看病了,就要關系到你的名譽和威信,這裡教你我比較容易理解的、能夠初步通過你摸脈知道病人今天所患病症是那一方面的,基本是八九不離十。
初步讓你學會号脈知病
一、人體五髒六腑在脈位的分布:
1、人體的五髒:左手的寸、關、尺對應人體的心、肝、腎,右手的寸、關、尺對應人體的肺、脾、命門。
2、人體的六腑:左手的寸、關、尺對應人體的小腸、膽、膀胱,右手的寸、關、尺對應人體的大腸、胃、命門。
二、人體五髒六腑脈象主病舉例:
1、左手寸脈:診脈左手寸脈能摸到,不大不小,活緩有力,代表心脈正常。 如果摸不到,或者脈細弱無力,說明心血不足 大多都有心悸、怔忡、接不上氣的現象,這是主要症狀。 其次,頭昏目眩,配合望診有面色少華、唇甲色淡等,就證實你的診脈是正确的。
2、左手關脈: 左手關脈正常為不強不弱, 脈太強,弦有力,說明肝氣太盛,膽有濕熱有膽囊炎或者高血壓。 脈太弱,沉細無力,脾胃虛弱,大多有胃腸系統一類的病。
3、左手尺脈: 左手尺脈太弱,在上多是頭暈、或者頭痛或頭腦不清醒,眩暈、耳鳴。在下腰酸腿痛。
4、右手寸脈: 右手寸脈細弱無力為肺虛 一般有咳嗽、氣喘現象。 脈浮而有力,病症在表,屬于實證,咳嗽而急劇、、多痰、聲重,或咽癢者,多為外感風寒或風熱引起,浮數為風熱,浮緊為風寒。
5、右手關脈: 右手關脈沉弱的是脾胃虛寒,虛弱為脾弱,有便溏、腹痛一類病症。 右手關脈弦而有力,肝旺克脾土常見胃酸,腹脹,食欲不振。
6、右手尺脈:右手尺脈弱,大多為腰痛、酸軟無力、陽痿、早洩。脈沉細無力,常見腰痛、小腹部不舒服、渾身乏力、尿頻、尿急、尿痛、腰膝酸冷,形寒肢冷、尤以下肢為甚、男子陽萎、早洩、多為慢性前列腺炎。
三、脈診最簡單 隻需要分辨:
1、脈象脈位浮沉:辨陽氣、病邪在表在裡,脈浮:為陽氣在表攻邪(有力),或者陽氣不足(無力),或者夏天陽氣行表;
脈沉:為陽氣在裡攻邪(有力),或者陽氣不足(無力),或者冬天陽氣行裡。脈浮而陽氣不足(無力)者,氣不收斂,發散在外; 脈沉而陽氣不足(無力)者,氣不外散,能歸本位。
2、脈象有力無力:辨陽氣足與不足; 陽氣不足表現氣短、乏力、動則氣短、氣急無力,不感覺冷 身寒、肢冷、小便清長、消化不良、便稀、便清谷,,怕冷,有冷的感覺, 面色蒼白、神疲乏力、自汗、懶言、聲低、食少、消化不良。
3 、脈象脈體大小:辨陰血足與不足;陰血不足的主要臨床表現症狀有:面色無華、頭昏耳鳴、心悸失眠、眼睛幹澀、視力減退、五心煩熱、潮熱盜汗、咽幹口燥、腰膝酸軟。重者可有肢體麻木或經脈拘急,肌肉動,足痿無力,發落齒搖等,可伴有婦科的月經量少、稀發或閉經,帶少或赤白帶,胎萎不長、不孕等諸多疾病。
四、二十八脈簡單診法:
脈位辨: 浮、沉。
脈率辨:遲、數、緩。
脈寬辨:洪、細。
長度辨:長、短。
力度辨:虛、實、弱、微:
流利度辨:滑、澀。
緊張度辨:弦、濡、緊
均勻度辨:結、代、促、牢。
如此而已 就足夠辨證用了
教你學診脈(8)
提要:學習診脈首先要對正常脈象的辨别,必須掌握正常脈象才能辨别病脈,并熟識二十六種常用脈象的脈形規範。這是最重要的依據。其次,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娴熟的技術。此外,有很多方法可靈活掌握。比如,将脈象“分類”的方法、“互相對比”的方法、“知常達變”的方法、“察獨”的方法等。
辨别和分析反映脈位的脈象
反映脈位的脈象分四類:一是浮脈,二是不浮不沉之脈,三是沉脈,四是伏脈。其辨别方法是,首先确定将寸口部位“按之至骨”所用的指力。然後,再用相應指力辨别寸口脈在哪一部。根據寸口脈在“五部”的順序,可準确辨别脈位的變化。
為了便于叙說,暫将“按之至骨”的指力稱“總指力”。根據“總指力”,可具體掌握對“五部”分别進行診察的相應指力。比如:辨别浮脈,所用指力不超過“總指力”的“五分之二”。辨别沉脈,用指力大于“總指力”的“五分之三”。辨别不浮不沉之脈,所用指力相當于“總指力”的“五分之二”與“五分之三”之間。若用“總指力”不能觸及脈體,需大于“總指力”才能觸及的脈體,是伏脈。用以上方法,可以準确辨别脈位的變化。
其他脈象若以脈位變化為構成條件,都是相兼脈。比如,“濡脈”是“細而軟”兼“浮”,“弱脈”是“細而軟”兼“沉”。再如,“脈浮數”是“浮脈”與“數脈”相兼,“脈沉數”是“沉脈”與“數脈”相兼。顯然,這都是非常準确的辨别方法。
臨床對脈位變化的分析,一般認為,浮脈主表,沉脈主裡,這是一般規律。臨診時,表證脈不浮或裡證脈不沉,其診斷作用更重要。必須将脈位變化的一般規律和特殊意義綜合起來進行分析,才能充分體現脈位變化的診斷作用。比如,《傷寒論》第九十二條說:“病發熱頭痛,脈反沉,若不差,身體疼痛者,當救其裡,四逆湯方。”第三百零一條說:“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這兩條所論都是“表證”,但其脈不“浮”而反“沉”。這種情況下,對脈與症的綜合分析非常重要。前條所論,病有發熱、頭痛、身體疼痛,屬太陽表證,其脈應“浮”而反“沉”,說明平素陽氣不足,裡虛較重,故用四逆湯救裡,此為寓解表于回陽救逆之中。這說明,《傷寒論》不因“脈症不符”而“舍脈從症”,從而體現了脈位變化對“辨證論治”的指導作用。第三百零一條是太少兩感證。病在少陰,不應發熱而反發熱,故謂之“反”。此“發熱”,是外感風寒之邪在表。此脈沉,是心腎陽虛不足以鼓動。《傷寒論》不因“脈症不符”而妄行取舍,而是在脈象與病症的“常”、“變”之中辨析其病理機制,弄清脈位變化與症狀不符的内在原因,尋求适宜的治療方法。其内在原因是平素心腎陽虛而複感風寒,故用麻黃附子細辛湯表裡雙解。這些實例說明,對脈位變化的分析,應該拓寬思路,不能局限于“某脈主某證”的一般認識。若脈症不符,更應該深入分析。
臨床體會:一代大師、近代名醫張錫純,是一位善于繼承,又勇于開拓進取的醫家。他注重實踐,臨證辨治,精于脈法,且多深邃之見。張氏雲:“醫家四診,以辨證為最要。醫者終身臨證,而于診脈之際,總覺遊移而無确據。此固因脈法之難學,實亦脈學之出,不能簡要詳明,令人一目了然也。”就《衷中參西錄》中脈法,在張氏著中無專章論述,乃散見于書中治例、醫案之記述中,故非泛泛之談。他“三部總看”配尺部,和“三部二候”浮、沉取的診法,是在實踐中形成和發展的。餘在臨床對張氏脈法,證之多年、臨證實踐,深感其論述獨到,又深合脈學之精義;臨證易行,而無繁複之累;切合病機,而标本攸分,實能開“胸中了了,指下難明”之疑塞。他的脈法,源于中醫經典古義,又承李東垣、朱丹溪,并及喻嘉言、李中梓諸家,但不囿于李、朱之見。他匠心獨運,斟酌化裁,出新意于法度之中,融脾胃、陰血之說,獨辟溪徑,而有所創見和發展,形成了以“陰常不足,陽常有餘”為病機,以肝腎、脾胃為核心的脈學體系,而獨具特色,《衷中參西錄》初學脈診必須熟讀之。
提要:你要相信學中醫診脈,首先都要分辨28種脈象,可是有的人甚至一輩子也見不全,隻要将28脈的主脈病症掌握就足夠了。
診脈要提綱挈領:
我的診脈方法是,首先要知道正常的脈象是什麼?一個正常人一呼一吸4至,和緩均勻,即為有神,為常脈,其餘即為病脈,當然也要考慮特殊人群,如老人脈略弦,小孩脈數,胖瘦,春夏秋冬,相信書裡也不泛記載。
當心中知道了什麼是常脈,那麼下一步就是要知道4種脈象,即浮,沉,遲,數,浮脈輕輕搭手既得,沉脈需重按方得,小于4至的為遲脈,大于4次的為數脈,浮脈在人體主什麼病呢,多主表證,沉脈主裡證,遲脈主寒,數脈主熱,也有例外的,如浮脈,如果陰分虛極,陽亢于外,也現浮脈,且多浮而有力,多屬重病。
需要回到開頭講的再複習一遍,在病人的手臂上,以枕後高骨為關脈,前面為寸、中間為關、後為尺脈,然後浮,中,沉取,左手,寸脈主心,小腸,關脈主肝膽,尺脈主膀胱,腎右手,寸脈主肺與大腸,關脈脾胃,尺脈腎與命門。
在寸,關,尺,上分寸為陽,尺為陰,浮為陽,沉為陰,這樣結合浮沉遲數,我們就可以對人體的陰陽,表裡,寒熱,大緻分清了。在結合有力,無力,有力為實,無力為虛,然後看脈形長短,長為有餘,短為不足。這樣就可以把,陰陽表裡,寒熱虛實分清了。最後結合部位,看所體現的脈,在髒器分部屬于何髒就可以診斷病之症因。
知道了這些,我們再把這些脈象再重新組合,因為臨床會有很多脈象組合在一起,如,浮遲,浮數,浮長,浮細,同樣,沉脈也是,沉短,沉而有力,沉數,都需要我們結合起來細細分析。、
臨床舉例:
1、左寸沉短而無力,寸關平脈,首先,左寸主心,病位在心。短主不足,無力也主不足,心脈不足會出現什麼病症呢?心的功能心主血,心的搏動輸送血液到全身,心氣的不足首先會導緻腦供血不足,會出現頭暈,記憶力減退,健忘。全身無力,每天懶洋洋的。
2、左尺脈見沉數,沉主裡證,主陰,數主熱證,在病位在腎與膀胱,那麼就是腎與膀胱有熱,會出現小便黃,熱,手腳發熱,腰膝酸軟,盜汗等症狀。
3、寸脈浮數,尺脈沉細,寸脈主陽,數 主熱,浮脈也主陽,尺為陰細為不足,結合起來就是陰虛不制陽,陽浮于上,這個病人必然會頭暈,用藥也可補陰潛陽為治。
4、雙寸滑實,兩關弦,兩尺沉弱,主要是上焦熱,下焦寒,肝腎氣血不足,主要是肝氣郁結不通,表現其症多見頭眩暈、脅痛、胸悶、脘脹、嗳氣;腰胯痛、夜尿頻多,兩手腳冰涼,先要疏通肝氣,現在還不可以用補腎藥。
老中醫經驗:
要學好診脈首先要多實踐,如果你周圍有很多人,朋友親人,都可以作為實習對象,每個人都有這個條件,多練才會出成績。我剛開始時,一天有時看幾十人, 看完之後對比一下,你是學習,再仔細問問,看哪個對了哪個錯了,總結經驗,慢慢的就熟練了。診脈的時候不要急躁、一定要綜合分析,分部,分髒器,每個髒器的功能都是什麼?出現了寒熱,表裡,陰陽,虛實會有哪些病症。要注意也不要生搬硬套,古人的四診合參是很有道理的。
教你學診脈(10)
提要:脈學在中醫學中是極受重視的。自晉代王叔和著《脈經》後,五代高陽生著成《脈訣》,以其通俗易懂、便于記誦而廣為傳播,但因其中謬誤也不少。李時珍繼承了正統的脈學,博采曆代各家之長,對經義大加發揮,如他指出,切脈獨取寸口,是以此候五髒之氣,而不是切按五髒六腑經脈之體,闡發透辟。他在《脈經》24脈的基礎上,又增述了3種脈,使中醫脈象增至27種,《瀕湖脈學》在中醫脈學發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已經成為學習脈學的必讀著作。
辨别浮脈和沉脈
一、首先複習《瀕湖脈學》的浮脈與沉脈:
1、浮 脈:
體狀詩:浮脈惟從肉上行,如循榆莢似毛輕;
三秋得令知無恙,久病逢之卻可驚。
相類詩: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
拍拍而浮是洪脈,來時雖盛去悠悠。
浮脈輕平似撚蔥,虛來遲大豁然空,
浮而柔細方為濡,散似楊花無定蹤。
主病詩:浮脈為陽表病居,遲風數熱緊寒拘;
浮而有力多風熱,無力而浮是血虛。
寸浮頭痛眩生風,或有風痰聚在胸,
關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2、沉 脈:
體狀詩:水行潤下脈來沉,筋骨之間軟滑勻,
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時如此号為平。
相類詩:沉幫筋骨自調勻,伏則推筋着骨尋;
沉細如綿真弱脈,弦長實大是牢形。
主病詩:沉潛水蓄陰經病,數熱遲寒滑有痰,
無力而沉虛與氣,沉而有力積并寒,
寸沉痰郁水停胸,關主中寒痛不通,
尺部濁遺并瀉痢,腎虛腰及下元痛。
二、曆代醫家辨别浮脈和沉脈認識:
我從各種資料看到在古代,有一種倍受推崇的診脈方法,叫持脈輕重法。這種診脈方法,由《難經》首創,也見于《脈經》。晉代以後,唐代著名醫家孫思邈和明代著名醫家朱棟隆,都是采用這種診脈方法。在《千金要方》和《四海同春》都有記載。《内經》所說“脈有輕重”,也是指這種診脈方法。
具體操作方法有三個關鍵步驟:
第一步:首先在寸、關、尺三部布指。然後,将寸口部位由肌表按至最深,以“按之至骨”為宜。所謂“按之至骨”,是一種指感特征。具體表現為,受指壓而脈氣不能流通,指下感覺不到脈動為宜。若稍舉指,則脈動于指下。古人稱其為“按之至骨,舉指來疾”。這一步,主要是測定寸口部位的深度和所用指力。實際上,這個深度非常重要。
第二步:把以上所測深度或所用指力五等分。然後,以五等分為标準,重新按脈,若寸口脈在上五分之二,為浮脈;若寸口脈在中五分之一,為不浮不沉之脈;若寸口脈在下五分之二,為沉脈。在指力的應用上也是如此。先把按至最深時的指力定為總指力。然後,重新按脈,若所用指力未超過五分之二即觸及寸口脈,則為浮脈。若所用指力超過五分之二但未超過五分之三即觸及寸口脈,則為不浮不沉之脈。若所用指力大于五分之三觸及寸口脈,則為沉脈。
第三步:熟練掌握以上深度和指力的劃分以後,還可以辨别脈浮的程度和脈沉的程度。據此,可以推斷疾病的發展變化。比如,外感傷寒,其脈浮,經過治療,若脈浮的程度有增無減,說明表邪未除;若其脈由浮轉為不浮不沉,說明表邪已除,正氣已複。若其脈由浮轉沉,若沉的程度較重,則應詳察是否表邪入裡。通常,很多人以為,“舉之有餘、按之不足”,為浮脈。“按之有餘、舉之不足”為沉脈。或者以為,稍按即得,為浮脈;重按始得,為沉脈。實際上,在浮脈和沉脈之間,還有不浮不沉的脈,若用以上這兩種方法,則很難區别浮脈、沉脈和不浮不沉之脈。另外,還有伏脈。伏脈和沉脈更難區别。但是,若用持脈輕重法,很容易把伏脈和沉脈辨别清楚。
三、關于辨别浮脈和沉脈個人體會:
我個人在臨床幾十年來也體會到用“持脈輕重法”辨别浮脈和沉脈非常準确。其理論依據是将寸口部位劃分五部。 除了以上所說,持脈輕重法還有其他方面的很多優點,既有理論依據,又有操作規範,非常簡便,很容易掌握,臨床上也特别實用。有興趣者,不妨試試,親身體驗。
簡單的辨别方法,前面已經講過脈位浮沉是辨陽氣在表在裡的關鍵。
脈浮:為陽氣在表攻邪(有力),或者陽氣不足(無力),或者夏天陽氣行表;
脈沉:為陽氣在裡攻邪(有力),或者陽氣不足(無力),或者冬天陽氣行裡。
脈浮而陽氣不足(無力)者,氣不收斂,發散在外;
脈沉而陽氣不足(無力)者,氣不外散,能歸本位。
教你學診脈(11)
臨床如何診滑脈
提要:往來流利,應指圓滑,如珠走盤的脈象。滑脈主痰飲,食滞,實熱等證。因實邪壅盛于内,氣實血湧,因此脈往來流利,應指滑利。若婦女無病而見滑脈,可判斷妊娠與否。健康人脈滑而緩和,是營衛充實,氣血充盈之象。滑脈須與近似脈緊脈、數脈相區别,滑脈往來流利,應指圓滑;緊脈左右彈指,脈急;數脈往來較快,一息超過5至。滑脈與澀脈為相反的脈象。臨床上,滑脈常同短、浮、沉、數等脈兼見。
一、滑脈形成:主要是緣于血管彈性良好,血管内膜壁柔滑,血液黏滞度降低等。在病理情況下,滑脈可見于貧血、風濕病、急性感染發熱後期、急慢性胃腸炎、肝硬化腹水(弦滑脈)等。
二、滑脈的感覺:脈象的一種。脈往來流利,應指圓滑,如珠滾玉盤之狀。其實是中醫手指感覺而言。就像有一排氣泡,在患者血管中遊過,依次經過你的無名指、中指和食指,速度較快,一個接着一個。簡單點就是:一個小鐵珠依次滾過你的手指的感覺。 三、滑脈的主病:在中醫裡主痰飲、食滞、實熱等證,又主妊娠。婦女無病而見滑脈,可判斷為妊娠(妊娠2~9月)。正常人脈滑而緩和(稍有滑象),是營衛調和、氣血充盈的征象。
四、滑脈需與相似脈數脈、動脈相鑒别:數脈以脈率為每分鐘100次以上為特點,滑脈以脈形流利圓滑為特點。若脈率快時當先判定是數脈,如同時有明顯滑象,則為滑數脈。動脈以脈來流利、頻數、短而有力為特征,實際上即滑脈與數脈的複合脈。此外,滑脈與澀脈的脈形、脈勢變化恰好相反,容易鑒别。
五、臨床切診時滑脈對顯著的程度差異的指感:
應指滑利但無明顯如珠走盤指感者,稍有滑象;應指流利圓滑,有如觸滾珠指感者,滑象明顯;如再在前者基礎上,脈體出現顯著振動感的,則滑象更為明顯。滑脈無明顯的脈位差異,浮、中、沉取均可呈現,但以浮取、中取時更多。滑脈與浮脈兼見主表證夾痰或表裡俱熱,與數脈相兼主痰熱,與弦脈相兼主肝風夾痰(如高血壓病、中風等)。
六、中醫是如何号脈知道懷孕:滑脈的特征是往來流利,應指圓滑,如珠走盤,脈搏形态應指圓滑,如同圓珠流暢地由尺部向寸部滾動.臨床多見于痰濕、食積和實熱等病症,也是青壯年的常脈,婦女的孕脈。 育齡婦人脈滑而經停,指感好像脈搏跳動的時候有一種回旋的感覺,應考慮為妊娠,若過于滑大則為有病。
七、附:
1、滑脈歌訣《新編》:
盤中走珠似脈滑,血行流利代謝加。
上見咳吐下炎症,古把滑脈定有娃。
左寸脈滑心悸煩,右寸脈滑胸肺炎。
關滑宿食肝脾熱,尺炎生殖泌尿前。
弦話痰火耳鳴聾,氣滞血瘀肝脾腫。
痰厥頭痛肢節冷,婦科炎症難妊娠。
脈細滑數肝虧陰,癔症精神或官能。
食厥中焦脈滑實,腹腔腫塊秘便赤。
濡滑脈主暈車船,支擴肺瘍支肺炎。
顱内疾患脈細滑,精神萎靡面失雅。
脈滑無力濁便頻,妊娠子痫頻發痙。
左寸脈滑心經痰,狂躁中風或錯亂。
左關脈滑肝炎脾,肋脹體倦心煩急。
左尺脈滑臍下炎,泌尿生殖炎列腺。
右寸脈滑胸膈炎,肺痛胸水炎氣管。
右關脈滑肝膽熱,舒清肝火後滌痰。
女子脈滑需細辯,睑洪排卵及經前。
睑拜行經與經後,休把滑脈與孕連。
左寸右尺滑閉經,理化檢查定妊娠。
男左脈大滑數強,反見右弱女褓襁。
右尺脈滑右腹患,闌尾回盲右附件。
2、《瀕湖脈學》滑脈歌訣:
體狀詩:
滑脈如珠替替然,往來流利卻還前,
相類詩:
莫将滑數為同類,數脈惟看至數間。
主病詩:
滑脈為陽元氣衰,痰生百病食生災,
上為吐逆下蓄血,女脈調時定有胎。
寸滑膈痰生嘔吐,吞酸舌強或咳嗽,
當關宿食肝脾熱,渴痢↓淋看尺部。
八、滑脈自己的臨床體會:滑脈手指下的感覺就是半圓型的小球滑動,搏動的力量圓滑而上升,接着又圓滑的消失。一般胖人滑脈多,因為肥人多濕,滑脈主痰濕、食積和實熱。但臨床上濕熱出現滑脈并不是太多見的,滑脈我在臨床上體會最多見的是,提示第一消化系統病變,例如胃反酸,胃脹,大便不規則。第二是呼吸道病變,出現咳嗽、多痰,呼吸不利等。或者下肢浮腫或者後腦部發悶。另外滑脈一般還同時出現舌苔不正常,舌苔白厚,或者黃膩。一般懷孕2個月後,3個月以前的孕婦才能出現滑脈,并不是所有懷孕都會出現滑脈的,滑脈脈相也不是診斷懷孕的依據。
教你學診脈(12) 滑、數、動脈在脈象特征上的區分: |
提要:滑、數、動脈均有流利且數的特征,區别在于數脈頻率快,一息五至以上;滑脈往來流利,如珠走盤,應指圓滑;動脈多見于關部,兼具滑、數、短三種脈象的特征。 滑脈:脈往來流利,應指圓滑,如珠滾玉盤之狀。 數脈以脈率為每分鐘100次以上為特點,滑脈以脈形流利圓滑為特點。若脈率快時當先判定是數脈,如同時有明顯滑象,則為滑數脈。動脈以脈來流利、頻數、短而有力為特征,實際上即滑脈與數脈的複合脈。 動脈:指脈搏滑數有力,應指跳突如豆,但搏動的部位較狹小,節律不夠均勻的脈象。 臨床體會: 1、滑脈的辨别和分析:滑脈是脈象的一種,脈往來流利,應指圓滑,如珠滾玉盤之狀。其實是指中醫手指感覺而言。就像有一排氣泡,在患者血管中遊過,依次經過診者的無名指、中指和食指,速度較快,一個接着一個。簡單點就是:一個小鐵珠依次滾過你的手指的感覺。 2、數脈的辨别和分析:數脈脈搏來去快速,脈率在每分鐘100~139次(一息五至七至),脈律規整的脈象。數脈主熱證。邪熱亢盛,血行加速,脈數而有力,為實熱證;久病陰虛,虛熱内生,血行加速,脈數而無力,為虛熱證。除正常人因體力活動、飲酒吸煙與情緒激動時可見數脈外,病理現象主要是發熱、貧血、缺氧所緻的心動過速(以窦性心動過速為主)。數脈可見于發熱性疾病、各種貧血、急性心肌梗塞、甲狀腺機能亢進等疾病。出血(尤其是内出血)時的數脈,可作為判斷繼續出血與否的指标。在各種心髒病心功能受損情況下,長期持續的數脈,可發生心力衰竭。廣義的數脈,是脈來一息五至以上(脈率100次/分以上)脈的統稱,而一般所說的數脈需與疾脈、促脈相鑒别。疾脈的脈率快于數脈,每分鐘在140~180次之間(即一息七至九至),脈律規整,主陽極陰竭(按之有力)、元氣将脫(按之無力),提示有心髒器質性病變。疾脈可轉變為釜沸脈、解索脈(見脈象)。數脈與疾脈在一定條件下也可相互轉化,疾脈主病較重,數脈主病較輕。促脈是脈率每分鐘在90~160次之間,脈律不整,出現歇止的脈象。實際上,促脈即數脈(或疾脈)與結脈的複合脈。促脈主陽盛實熱、氣滞血瘀,可見于心肌病變等。在脈形、脈勢方面,數脈來去急速,須與滑脈鑒别。在臨床上數脈與浮脈相兼為表熱,數脈與沉脈相兼為裡熱,數脈與細脈相兼為陰虛火旺,數脈與弦脈相兼為肝火上炎,數脈與滑脈相兼為痰熱,其兼脈較多,主病各異。作為相反的脈象,遲脈主寒證,脈率慢;數脈主熱證,脈率快。 3、動脈的辨别和分析:對動脈的辨别,一般是按古文獻記載的脈形結果是,很少有人見過動脈。其原因,是沒弄清動脈的脈形規範和實際意義。由于脈診經典文獻難理解,動脈的實際意義被埋沒了。以《傷寒雜病論》和《脈經》等經典文獻的記載為依據,可以将動脈的實際意義再挖掘出來。現已證實,動脈是非窦性心律的脈形。所以,對動脈的辨别,應該結合非窦性心律脈形的特點,不必按古文獻記載的脈形,其辨别方法可靈活掌握。如《脈經》說:“動脈,見于關上,無頭尾,如豆大,厥厥然動搖。”《脈經》又說:“左手寸口脈偏動,乍大乍小不齊,從寸口至關,從關至尺,三部之位,處處動搖各異不同。”這說明,古代醫家也不是按一種方法辨别動脈。隻要明确了動脈是非窦性心律的脈形,辨别動脈并不難,臨床并不少見。對動脈主病的分析,必須結合動脈的實質,若隻按脈形進行分析,往往離題太遠。 |
學習脈診,必須了解病人對診脈裡的誤區。
提要:切脈是中醫四診的一種手法,人們的傳統觀念認為,高明的醫生隻需要三個指頭放在患者手腕上,不用患者開口,就能知道患者的病情,故此,有些患者在找中醫看病時不說病情,隻是讓大夫把脈,如果不用問診就說出病情者視為醫術高明,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中醫四診,切在最後,民間亦有“病人不開口,醫生難下手”之說。有些病情,患者不說,“神仙”也搞不清楚。
一、自我貶低中醫脈診:有些中醫師對診脈的功夫不到位,,自我貶低中醫脈診。他們對博大精深的中醫脈學理論學而不精,認為切脈隻是象征性地進行一次“四診”的例行程序,做為一種形式。隻是充其量是看看脈搏跳動的強弱,數一數心率次數,對診治無關緊要,更有甚者把脈時心不在焉,将思想集中在如何開方上。
二、變像的把診脈與相術同等:我們經常看到有些中醫看病如相士,“病家不用開口”,醫生一診脈,便察言觀色地揣測叙述病人的症狀,故弄玄虛,以藉搭脈炫耀自己的醫術。
三、患者有意考驗中醫:經常遇到有些患者有意考驗中醫,他們看病時不向醫生訴說病痛,而是三緘其口,隻是将手直接放在醫生台前,想考考醫生把脈的準确度,認為把脈不準的中醫不是好醫生,不知道好中醫應該具備什麼,反而耽誤了你的病情。
四、病家不用開口,便知病症:這個可能很迎合個别病人的心理,其實脈象不是什麼都能反映出來:在臨床再有經驗的中醫醫生,隻能以診脈感覺到脈搏的位置,以分浮脈和沉脈;脈搏的力度以分實脈或虛脈;脈搏的頻率,以分遲脈和數脈;脈搏的緊張度,以分弦脈或緩脈;脈搏的均勻度,以分促脈、結脈、代脈或微脈、散脈;脈搏的流利度來分滑脈或澀脈;脈搏的長度以分長脈和短脈及脈搏的寬度以分大脈和細脈。脈診雖精深,但其結果還需要同其他三診合一、病證合參、整體審察才能準确地判斷病情,辨證施治。
五、将中醫與西醫同等看待:特别是中醫門診中聽說那一種病那個醫生診脈是專家,就同時挂兩個科室醫生的号,有的甚至挂三個專家号,這都是錯誤的,個個說的都有理,最後也搞得自己暈頭轉向。這是對中醫的不了解,人身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人體局部和整體間存在對立統一的關系,辨證施治是中醫診療最為精粹的特色。比如失眠的患者同時有慢性咽炎,可能緻病的共同原因是陰虛火旺,使用滋陰瀉火的方法則二者均可獲效。
教你學診脈(14)
提要:通過脈象知道病症以及脈象所表示的病症。
一、常見的脈象舉例:
沉脈與浮脈相反,浮脈,摸到浮脈表示病人有外感,其病輕淺,外邪剛進入人體,人體的正氣尚強,與外邪相争鬥,将脈氣鼓動于外,所以脈象顯浮而有力。如果表證脈現浮而無力,說明患者平時體虛,衛氣弱,這樣的表證就叫表虛證。若久病見脈浮而無力,搖搖晃晃的,是陽氣浮越,病情危重的表現。雙尺浮大必遺精,如果是單側的話,那就需要仔細辯證。沒有其他症狀隻有一個說法是:左尺大,相火郁陷于下,右尺大,相火欲騰于上,但是我感覺還是要和臨床結合辯證才好。
沉脈脈象顯現部位較深,輕按不明顯或無搏動的感覺,重按才有明顯搏動的感覺。沉脈主裡證,沉而有力主裡實,說明内髒的邪氣盛,正氣也不很弱。沉而無力,表示裡虛證,裡虛是指正氣虛。脾氣虛、腎氣虛,都可見沉而無力的脈。四肢水腫的脈也可以沉,所以脈沉還有水飲為患。上部之風,則寸脈浮大。關浮,主風在中。尺沉小,一部分主腰足酸痛,也有陽虛證主要表現為腰酸怕冷、手足冰涼、小便清長、性功能低下、舌淡苔白、脈沉或遲。還有腎虛腰肌勞損。
二、典型的脈象舉例:
我們在臨床遇到有好多種脈象,表現病症是很明顯的。例如中央空兩旁有的芤脈,出血太多的病,常常見此。肺病、肺結核脈出現病脈而見此,則為肺出血。如芤見于關,則為中焦胃病及胃潰瘍。芤在尺部為下焦部分病症,那就指示着下焦有出血,男子則為大腸出血(腸風),女子則為子宮出血;如這目前未見出血症狀,那就是次後一定不免要出血的。
洪大數的脈象,如果見于寸部,其脈波的來勢,有如鐵錘的打擊,一般都是血壓太高會有此脈,是肝陽上亢。有的高血壓其尺部卻無力,記得老師講的是虛性高血壓,就是腎陰虛導緻肝陽上亢。高血壓的脈象是多種多樣的,但也可以察脈而知其病情。
臨床見到脈弦而硬多是風濕性關節炎,脈有多少弦硬,所謂弦硬,即是弦中帶些堅象,因為有風則脈狀似乎拉緊了,脈不緊的也有,那便是出現弦濡;弦為風,濡為濕,往往是相兼出現,就要細心琢磨。
弦是瘧脈,目前臨床很少見到,它的寒熱往來有一定的時間。無弦則非正瘧,現在見到的是發寒熱的症狀,因其病因而有不同。
弦濡隻見于關部,而且寸尺無異狀,關獨濡而無力,必為胃病,而胃口不好。
弦脈搏重手按無力,而兼弦象,為肝木克土,主腹瀉或五更瀉。
還有脈弦而浮沉如平,中見乍大乍小,主腹痛症。
尺部見緊脈,為腰痛症,由于感受寒邪。
三、月經脈象舉例:
臨床見到女人皮膚不熱,無外感症象,而脈狀有點數疾,不是滑,此脈象可能是月經将要或者剛剛要來潮的征狀。這種脈診準确性頗大,這是有些婦女比較典型的征兆。
如果月經來時,脈有時快有時慢,即是帶點促狀,或者沉細。這種脈形,表現她有經期腹痛。這因為月經的來潮,好像泉水下流,流得暢快,就不緻有腹痛。如果經水像泉水被阻,有時流得暢快,有時又不暢快,這時必然會有腹痛。
月經來潮如果六脈細小,或微帶澀狀,這種脈象的出現是月經的後期(經期錯後),就是經血阻閉不通(不行)。如果脈波稍疾,那常常是月經先期。也有脈不快而先期的這屬于體虛。色欲不節,也常是先期而至,來時必定血量過多,其脈必虛細尺部無力;由于虛,故無法控制血行之故。
教你學診脈(15)
臨床如何辨别弦脈與緊脈
提要:明 李時珍在《瀕湖脈學》弦脈與緊脈相類詩中說:“弦來端直似絲弦,緊則如繩左右彈,緊言其力弦言象,牢脈弦長沉伏間。” 在體狀詩中說:“弦脈迢迢端直長,肝經木旺土應傷,怒氣滿胸常欲叫,翳蒙瞳子淚淋浪。”緊脈“舉如轉索切如繩,脈象因之得緊名。總是寒邪來作寇,内為腹痛外身疼。”
弦脈與緊脈,共同都是由于脈管緊張度增高而緻,脈體皆具有勁急之特點,故其脈象相似,這給臨證鑒别帶來一定難度,因而出現混淆不清的概念,如有時候會将緊為弦者,有将弦為緊者,也有弦與緊并稱者。其實不同的是弦脈與緊脈雖然很相似,但弦脈脈體端直以長,直起直落,如按琴弦;緊脈繃緊,左右彈擊,如轉繩索。弦脈以“直”為特點,緊脈繃緊也直,但又見如轉繩索的感覺,突出一個“轉”字。如《瀕湖脈學》說:“舉之轉索切如繩,脈象因之得緊名。”《脈理求真》引丹溪語,緊脈“譬如二股三股糾合為繩,必旋絞而轉,始得緊而成繩耳。”足可見緊之義,不獨縱有挺急,抑且橫有轉側也。另外,弦脈有虛實之分,有弦而有力者,有弦而無力者;而緊脈都是脈來有力,故《内經》常以“急”或“堅”形容緊脈體狀。故《瀕湖脈學》在闡述弦脈與緊脈的鑒别時說:“弦脈端直如絲弦,緊則如繩左右彈;緊言其力弦言象,牢脈弦長沉浮間。”
弦脈提示肝膽病、痛證、痰飲、瘧疾等病症的存在。其中以肝膽病為主,如肝氣郁結者脈弦有力;肝陽上亢者脈弦數或弦細數;肝膽濕熱與肝火亢盛者脈弦而數;肝血虛者脈弦細;肝陰虛者脈弦細數。可以認為,弦脈主要見于肝膽病,肝膽病皆可出現弦脈。這與肝的生理特性和病理特點有關。肝主疏洩,升發條達,使氣血調和,脈動柔和有力。肝之病變,無論虛實寒熱,既可使肝氣條達不及而氣郁,故有“肝病多郁”之說;也可緻肝失柔和而氣逆。無論氣郁還是氣逆,皆使氣血不和,脈氣緊張而呈弦脈。疼痛見弦脈,其機理與肝病脈弦類同,是由于疼痛導緻氣血逆亂,脈氣緊張。弦脈主痰飲,主要見于懸飲。懸飲病位在胸脅,主症為胸脅脹痛。所以懸飲脈弦的形成與痛有關,也與肝有關。
緊脈主寒證與疼痛,以寒證為主。寒性收引,緻使脈道拘急緊束,形成緊脈。緊脈主寒,為實寒,為表寒,而不主虛寒。實寒者,或寒邪直中髒腑、經絡,或飲食生冷,内傷脾胃,均形成陰寒内盛,出現沉緊脈;表寒者,寒邪襲表,頭身疼痛而惡寒,脈見浮緊,若有發熱,脈浮緊而數。虛寒者,髒腑陽氣虛衰,鼓動無力,其脈沉遲無力而不緊。所以緊脈不主虛寒證。
從弦脈與緊脈的主病來看,弦脈多見于内傷病,以肝膽病為主;緊脈多見于外感病,以寒證為主的内為腹痛、外為頭身疼痛。
教你學診脈(16)
脈浮、滑、數、洪與容易混淆的脈象
提要:臨床診療實踐中,基本是用二十六種常用脈象及其相兼脈,可以概括錯綜複雜、千變萬化的脈象,可以滿足“辨證論治”的需要。因此,對二十六種常用脈象的辨别和分析,是對複雜脈象進行辨别和分析的基礎。對于脈象的辨别,必須掌握正常脈象,并熟識二十六種常用脈象的脈形規範。這是最重要的依據。其次,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娴熟的技術。此外,有很多方法可靈活掌握。比如,将脈象“分類”的方法、“互相對比”的方法、“知常達變”的方法、“察獨”的方法等。
一、脈浮、滑、數、洪脈象鑒别:
浮脈:摸到浮脈表示病人有外感,其病輕淺,外邪剛進入人體,人體的正氣尚強,與外邪相争鬥,将脈氣鼓動于外,所以脈象顯浮而有力。如果表證脈現浮而無力,說明患者平時體虛,衛氣弱,這樣的表證就叫表虛證。若久病見脈浮而無力,搖搖晃晃的,是陽氣浮越,病情危重的表現。再輕尋有、按無有,浮脈漂然肉上遊,又如:“水帆木浮未定向,浮脈中間仔細究,有力惡風見表實,無神無力指虛浮,浮脈裡有七兼瓣,(浮緊、浮緩、浮滑、浮數、、浮遲、浮虛、浮洪),其中理性要經驗。”
滑脈:滑脈是脈來流利,應指圓滑,如珠滾玉盤之狀,滾滾滑利。滑脈主痰、痰飲、食滞、實熱等證,又主妊娠。。因為痰飲内阻,在正氣不虛的情況下,可出現氣血湧流,所以脈顯滑利。高燒病人,熱鼓血行,脈也滑利,婦女受孕之後,氣血湧流以養胎兒,更可見典型的滑脈。滑脈健康人也可見滑利脈象。
數脈:脈來急速,一息五至以上(相當于每分鐘90次以上)的脈象。數脈主熱證。因邪熱鼓動,血行加速,脈數而有力為實熱内盛;若久病陰虛,虛熱内生,血行加速,脈數而無力,為虛熱證。曰:“ 脈來往速數脈形,一息六至仔細憑,數脈屬陽熱可知,隻把虛實火來醫,實要涼瀉虛溫補,肺病秋深卻畏之。”急、緊、弦、滑、動、促都從數脈安排定。數脈須同近似脈緊脈、滑脈、疾脈相區别。數脈往來較快,一息超過5至;緊脈左右彈指,脈勢較數脈急;滑脈往來流利,脈勢尚柔和;疾脈較數脈往來更快,一息多為7~8至。數脈與遲脈為相反的脈象。臨床上數脈常同浮、細、弦、滑等脈兼見。
洪脈:脈來如波濤洶湧,來盛去衰;曰:“滿指波濤似,來時力狀去自然。脈洪陽盛雖夏旺,非是火盛治災凡。”。洪脈多屬熱邪亢盛;若“虛勞”、失血和洩瀉等病見此脈,說明病勢仍在發展。
中醫說法:當人體内的邪熱熾盛時,由于邪熱會灼傷陰液,以至于陽氣獨盛而沖擊血脈,此時因脈管中的血液遠遠不及陽氣的強盛,因此導緻脈管擴張,出現脈來洪大,脈去稍減的洪脈。内熱盛脈道擴張,脈形寬大,因熱盛邪灼,氣盛血湧,使脈有大起大落。
西醫說法:當心輸出量增加,外周動脈阻力較小,動脈充盈度和脈壓較大時,則脈搏強而大。常見于高熱,甲狀腺功能亢進,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等。
二、浮、滑、數、洪與容易混淆的脈象簡明鑒别:
實脈:實畢畢更屬長,舉按充實力最強,新病逢時是火盛,久病逢時或氣痛。
長脈:長脈直過本位前,迢迢自弱類長杆,心腎身強氣本狀,實脈相聯似劍長。
短脈:短脈象形似龜,藏頭露尾脈中筋,寸尺可憑關不診。澀微動結似相随,主病逢之為難治,概似真元氣多虧。
芤脈:兩邊實中間空,芤形脈似軟如蔥,寸陽見芤血上溢,芤現遲脈下流紅,芤形浮細須輕診,睡眠浮脈像得診,氣血傷耗精神損,自汗陽虛骨蒸深。
散脈:散脈形浮無沉候,如尋至數拘不定,滿指散亂似揚先,按之分散難歸整,産是生早胎為堕,久病脈散必喪命。
沉脈:沉脈壯重迎指,如石投水往下沉,按之無力真元弱,有力為痛滞氣侵,中寒其脈均沉類,沉緊、沉滑、沉弦、沉細、沉數、沉遲、沉微,數頭機關勿誤人。
微脈:細微小至如弦,沉而極細最不斷,春夏少年均不宜,春冬老弱确為善。
伏脈:沉之深,伏脈遊,下指推筋靠骨求,真氣不行症痞結,脈喪瀉之不出頭。
虛脈:虛脈舉指遲大軟,按之無力又空洞,精神氣血都傷損,病因虛法,汗多中。
牢脈:沉而伏力很強,牢形實大和弦長,勞傷微疾真精損,氣喘腹疝,七情傷。
革脈:革脈肢體自浮急,象診真似按鼓皮,女人半産并崩漏,男子血虛或“夢遺”。
遲脈:尋肉内至來三,來往極慢微遲脈,浮遲表寒是表證,沉遲裡冷必定見。緩、結、代、澀居遲類,不究詳細莫輕談。
緩脈:緩四至通不偏,和風楊柳袅自然,欲從脈裡求神氣,隻在從容和緩間,緩遲氣血皆傷損,和緩從容為氣安。
結脈:緩一指複又來,結脈肢體記在懷,悲慮積中成郁結,五芤交攻為痞災。(五芤:氣、血、痰、飲、食)
代脈:緩之不能随手知,良久方來是代脈,代是氣衰兇且甚,妊娠奉同生機存。
澀脈:脈道澀難疏通,細遲短散何成形,來往濕滞似刮竹,病蠶食葉慢又難,思虛交愁裡積久,不但損血又傷精。
疾脈:快過數者脈名疾,載陽又可陽兇升。
緊脈:數又弦疾和成緊,舉如轉索切繩形。浮緊表寒身體痛,沉緊逢見腹疼痛。
動脈:動脈搖搖數在關,沒頭沒尾豆形圈,動主驚悸心空虛,汗出發熱陰陽參。
促脈:數又止促脈乎,進必無生退可生,促脈三焦火焱盛,原因有五細推求。血、氣、痰、食、飲停留一種治病由。
濡脈:浮取極不力,按之随手又空空,主病血虛陽虛症,汗多夜間骨熱蒸。憑脈驗證如明鏡,《瀕湖脈學》:“緊為諸痛主于寒,喘咳風痫吐冷痰,浮緊表寒須發越,緊沉溫散自然安。”
弦脈:如按到琴弦一樣,繃得較緊,端直而長,直起直落。
教你學診脈(17)
提要:用最簡單的辦法教大家把脈。一切知識都是來自于實踐,常言道:“實踐出真知。”也包括臨床診脈在内,都是來自于實踐經驗的,所以不應該隻從書本上的幾個中醫學理論就能掌握所有的診脈技巧,而應該從理論有所了解。讓學會的理論知識給自己把脈作指導,其實也并不難,我現在就給大家講臨床最常見的幾種病症脈象。
幾種常見病脈象
一、高血壓脈象:
高血壓的脈大多為弦脈或緊脈。弦脈的特點是比較硬、比較緊,所謂端直而長,如按琴弦。就是說按在指下感覺脈直而長,就像按在琴弦上一樣,比較硬而且發緊,硬而有力。緊脈的特點是脈體細而急,狀若按繩索。血壓高的人,請注意清晨及傍晚經常檢查自己的脈。如果發現弦或緊脈,就應量血壓,看看自己是不是血壓異常,有高血壓的人就應看醫生,就應趕快服藥。注意脈愈緊,血壓可能愈高。尤其重按脈緊硬而長,這樣的脈大多數是血壓高,至少舒張壓高,并且常常在100毫米汞柱以上。
二、冠心病、動脈硬化及高血脂脈象:
冠心病、動脈硬化的脈象大多為滑脈或澀脈。什麼是滑脈?滑脈的特點是行脈流利,在指下的感覺是脈象圓滑如珠走盤。動脈硬化、冠心病的人脈象為滑脈而硬,并且指下的感覺偏硬,如伴有高血壓的脈象多弦滑。什麼是澀脈?行脈蹇澀不暢,指下感覺如輕刀刮竹。老年人出現澀脈要考慮動脈硬化導緻脈管狹窄血流不暢的情況。
三、心肌炎後遺症的脈象:
患過心肌炎的人夏季伏天很容易複發,其典型症狀是心悸、憋氣、乏力,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就請你檢查一下自己的脈,如果出現脈跳得過于緩慢或過快無力,跳幾下停一下的,就應該到醫院去看醫生。《黃帝内經》認為正常脈不應該少于60次,也不應該多于80次,也就是說正常老年人脈搏每分鐘在60~80次。也即一息四至,就是說一呼一吸這段時間内脈跳4次為正常。心肌炎後遺症的脈往往慢于50次或高于80次,再出現心慌、心跳、氣短、乏力,或伴有間歇脈(跳幾下停一下)的應到醫院檢查。
四、怎樣看感冒脈象:
中醫稱感冒為有表證,即有頭痛、脈浮、流涕。感冒的脈象是浮脈。就是輕按就可感覺到脈的跳動,重按稍減。浮脈與虛脈怎樣區别?
浮脈:脈雖然浮,但不弱。 虛脈:脈浮而無力。 不過體虛或年老體弱的人感冒,脈也常出現浮而無力。
五、怎樣把氣虛、陽虛、陰虛、血虛脈象:
這四種脈都是虛脈,因此都虛弱而無力。也可以浮在表,或沉在裡。 氣虛脈:脈弱無力,多出現浮而弱。陽虛脈:脈弱而緩,尤以尺脈為甚。 陰虛脈、血虛脈:脈弱而細。
六、怎樣把遲脈、數脈 脈象:
遲脈、數脈都常出現在有心髒病的人,尤其是有心肌炎或心肌炎後遺症的人,要學會把脈,裡寒證、陽虛證也可出現遲脈。
遲脈的特點是:一息四至以下,就是說一呼一吸脈跳少于4次,即每分鐘60次以下。 當然,一些運動員或身體素質好的人心跳略緩,這是正常的。 數脈同樣常出現在有心髒病的人,數脈特點是:一息五至以上,就是說一呼一吸脈跳動5次以上,即每分鐘90次以上。有熱證,陰虛内熱的也可出現數脈。
七、怎樣把沉脈?
沉脈是跟浮脈相對的脈。就是說把脈時要重按才可能摸到。
沉脈多為身體内有病,裡證、寒證、陽虛證都可出現沉脈。
八、哪些是危重病脈?
代脈、疾脈、散脈、芤脈、微脈、伏脈都屬病情危急。
代脈:脈遲緩還有間歇,如果髒氣虛弱,脈力不繼,氣弱心慌出現代脈的要立即上醫院。
疾脈:一呼一吸七八次,相當于每分鐘140次以上,出現這種脈意味着情勢危重。
散脈:脈散亂而無根,重取全無,這是髒氣将盡的征兆。
芤脈:浮大中空,如按大蔥,大失血的患者出現芤脈表示生命垂危要馬上搶救。
伏脈:用力重按才能摸到,意味着邪氣内伏,脈氣不通。
微脈:脈細而軟、若有若無,表示陽氣将脫,正氣将竭。
總之,出現上述脈都應立即去醫院。
教你學診脈(18)
辨别和分析反映脈體大小的脈象
提要:反映脈體大小的脈象分三類:一是正常脈體,二是洪脈,三是細脈。臨診所能觸及的脈體大小,不外乎這三類。其他脈象若以脈體“大”或脈體“細”為構成條件,都是相兼脈。比如,“虛脈”是脈體“大”再兼“遲、空、軟”等條件。“微脈”是脈體“細”再兼“軟”。
脈體大小的辨别,以正常脈體為依據。若比正常脈體“大”,都是洪脈。若比正常脈體“小”,都是細脈。正常脈體的标準因人而異,可參考劃分“五部”的方法确定。
大小脈的指感是指切脈時手指的感覺。這裡的指感主要是脈動應指力量的大小,即脈管搏動對切脈手指的作用力大小。根據脈力大小,指感可以分為強、中、弱三級。指壓一指感脈動應指力量相應弱為小,在脈象變化的過程中,三指感脈動應指力量相應很強為大;同時也可以反映脈位的淺深、脈力大小和趨勢的變化。
對脈體大小的分析,一般認為,洪脈主實主熱,細脈主虛。其實,這是洪細二脈主病的一般規律。除此之外,這兩種脈象都有非常廣泛的診斷意義。比如洪脈,《脈學闡微》說:“若病後久虛,或虛勞失血而現此脈,為陽盛陰竭之兇象。”此脈象雖為洪脈,絕不是主實,可以肯定是“胃氣已絕”的真髒脈,不然的話,則未必是“陽盛陰竭之兇象”。這說明,對洪細二脈的主病不可一概而論。必須結合兼脈和臨床表現進行綜合分析。古代醫家将虛實二脈确定為常用脈象,就是對洪脈及其主病性質進行綜合分析的一個方面。因此,在洪脈的基礎上,應該進一步辨别虛實,不能認為洪脈都主實證。
《傷寒雜病論》對脈象及其主病的分析方法,是很值得提倡的一種方法。其方法是将脈、病、症、治并舉,綜合在一起,辨脈辨症與辨證密切結合,進行全面分析,并将脈診靈活機動地用于診療實踐。這是最能體現脈診診斷作用的重要方法,初學診脈要多讀,很好的體會。
教你學診脈(19)
診有關月經之脈
女人出現頭痛,乳房脹痛,疲勞,緊張,全身乏力,精神有壓抑感或者易怒,煩躁,失眠,腹部盆腔有沉重感甚或腹痛,腹瀉,鈍性腰背痛,似感冒有鼻塞,但口不苦,身不熱,胃不脹,肢體有輕度水腫等症狀。這時脈象出現有點數疾,似滑非滑,有時快有時慢,即是帶點促狀,或者沉細。這就是月經将要來潮。月經來過以後,以上症狀會自然消失,沒其他異常症狀可以不需要特别的處理自愈。
月經脈各家的說法:
婦女月事即将來臨或進行時,在脈診中的表現。婦人左關脈(肝的脈象表現區)、尺脈(腎的脈象表現區),忽然洪大于右手,但口不苦,身不熱,腹不脹,是月事将緻。左手寸脈(心的脈象表現區)、關脈調和,但是尺脈絕不至的,月事多為不利。尺脈微澀,是血少的虛閉症;尺脈滑,是實閉症。
女人皮膚不熱,無外感症象,而脈狀有點數疾,不是滑,此極可能是月經剛剛來潮的征狀。
如果月經來時,脈有時快有時慢,即是帶點促狀,或者沉細。這種脈形,表現她有經期腹痛。這因為月經的來潮,好像泉水下流,流得暢快,就不緻有腹痛。如果經水像泉水被阻,有時流得暢快,有時又不暢快,這時必然會有腹痛。
如果六脈細小,或微帶澀狀,這一方面是,月經後期,或者就是阻閉不行了。脈波稍疾一點,那常常是月經先期。也有脈不快而先期的這屬于體虛。色欲不節,也常是先期而至,來時必定血量過多,其脈必虛細尺部無力;由于虛,故無法控制血行之故。
中醫學講到,滑脈非兩種,一種為懷孕的,脈象滑而有力脈感有些強勁;一種為月經前期,脈象滑而有無力脈感圓潤;但是,脈象也受精神因素影響,休息不好,則脈象不清晰。
教你學診脈(20)
診脈之價值
一、判斷疾病的性質:
疾病的性質,首先是八鋼辨證,不外乎表裡、寒熱、虛實。再多講一些,還可以包括氣血,表、熱、實、氣屬于陽;裡、虛、寒、血屬于陰。這些病性的差别,在脈診上多可以進行判斷。有了前面的基礎,這些内容其實很容易理解,也不難辨别。表症脈浮、裡症脈沉,寒則脈遲,熱則脈數。氣虛則無力,血虛則脈細;有實邪則有力、有虛邪則無力。左手寸關尺則候血,右手則候氣。
二、判斷疾病病位:
病位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一是表裡,二是髒腑。 外感表證,脈多見浮;内傷裡證,脈常見沉。
另外,左右手之寸關尺,各自有自己代表的髒腑器官。左手寸關尺分别代表心、肝、腎(陰);右手寸關尺分别代表肺、脾、腎(陽)。心肝二髒,一主血,一藏血,所以左脈以候血之病;肺脾兩髒,一主氣,一生氣,所以右脈以候氣之病。如此結合上面講的對病性的判斷,通過脈診,就可以對患者出現的問題,作出基本的辨證明了。
三、判斷疾病病勢:
疾病病勢就是疾病發展的傾向、趨勢。例如脈象從浮轉沉,且症狀加重,是表邪入裡;脈象從沉弱無力,轉起而有力,是正氣來複,病就會很快痊愈。諸如此類,通過對脈象的把握,可以判斷疾病從表入裡,從裡出表的走向;疾病從實轉虛,從虛轉實的變化;以及從輕加重,從重減輕的趨勢。
老中醫提示:脈象的出現,往往也不是象上面講到的,一條條獨立出現的。如果相兼出現,如見到浮數有力的脈象,表示怎樣的病證呢?如果是沉細無力呢?那就留意下病人的整體,通過四診的其他三診望、問、聞,仔細看看具體的脈象是怎樣的呢?再脈象結合出現的症狀,自己用心辨斷,才能做出正确的診斷。
教你學診脈(21)
學習脈診不墨守成規
提要:通過脈診在軀體疾病層面有判斷人的體質類型、病因、病機、病位的功能,心理疾病層面有判斷人的個性類型、心理境遇、心理狀态和正常人心理疾病易患性的功能。
“診脈是中醫最基本的一項技能,并不神秘,更不玄奧,通過一定的訓練,一般人都能掌握。”針對古代典籍中的“秘而不宣”,學習和研究脈象開始每個人同樣都是從《脈經》、《頻湖脈學》背誦起,這是基本功不可忽視。後後來在臨床實踐中發現清代學者在脈診研究上不墨守成規,而是從傳統28脈之外另辟蹊徑,便受啟發轉向了漢代以前的古脈法學習和研究。
近年來在臨床診病中發現,心理疾患、心理疲勞患病人群的不斷增加,對于脈象,開始由重視脈搏的速率、節律、強度、位置和形态等組成,這些都與心搏排出量、心瓣膜功能、血壓的高低、血管内血液的質和量以及末稍血管的功能狀态等的疾病有關。後來,随着社會的發展,許多人壓力越來越大,特别是思維活躍、創造力強的中高端人士,失眠、驚悸、煩躁、抑郁症嚴重,不僅是生理現象,更成了一種社會現象。”因此,在臨床注重脈象的研究與應用就轉向這一方面。
“脈象”不僅能感知軀體,還能感知心理。常言道:“人的睡眠是先睡心,後睡眼,心不睡則人不眠。”用心診察能從脈象完全能夠感知人的睡眠和性格”。并能通過“脈象”對病人的心理進行掌握,同時予以疏導。“脈象能夠顯示性格開朗,積極向上,想法多、能幹事,但卻缺乏對抗性,遇到不能貫徹自己意志的問題就會繞着回避”,脈象是人意識的一種表現,低級動物沒有脈象,傻頭傻腦的人脈象很弱;聰明伶俐,思維敏捷、越活躍脈象越清晰,脈象和緩有力,不大不小。
醫學在不斷發展,人們一直希望能夠看到更多的疑難病症被攻克,希望通過脈象研究,似乎更信賴并希望在人身體上尋找更廣泛、更深層的真實的診斷與治療途徑,比經絡穴位更高層。能夠通過診脈判斷人的軀體疾病層面,例如體質類型、病因、病機、病位。西醫的疾病;患病人體疾病轉歸;正常健康人的功能。中西醫疾病易患性的功能;心理疾病層面有判斷;人的個性類型、心理境遇、心理狀态和正常人心理疾病易患性。
臨床病例:某男,驚悸不安,煩躁失眠。脈象右尺弦緊,左三部脈象緊、動。分析為左脈動、緊系驚悸不安狀态,右尺脈弦緊系情志所傷,缺少關愛,感情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且時時擔心發生突發事件。前者為病機脈象,後者為病因脈象。”詢問病人之後,發現和女朋友不和經常吵架。因此,“導緻了他的“驚悸不安和煩躁失眠”故出現上述的脈象。通過脈診“把積壓在潛意識層面的心結挖出來,心理疏導不用藥治就會好,這就是心理脈象的特長”。最近幾年,在脈診指導下,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許多因情感困惑、婚外情、家庭不和和工作壓力大等造成的失眠病人,大多恢複了健康。
教你學診脈(22)
三部的取脈定位法
提要:我的診脈經驗認為:測脈定位當以浮、中、沉三部來更好地分定表、裡病位的深淺,以定五髒六腑的功能與實質。以浮部定表分,中以走偏裡,沉則為深層極裡。也可以說浮脈主表、沉脈主裡,中取皆為半表半裡。溫病的衛、氣、營、血四個階段,就是用浮中沉來劃分。總之,浮、中主功能方面疾病,而沉主實質性的疾病。又如新病與久病,氣病與血病,外感與内傷等,都能用浮中沉三部辨别清楚。下面淡淡浮、中與沉的取脈方法。
1、浮部的取脈法:就是醫生用指輕輕地按在病人撓骨動脈皮膚上,浮位表示病位在表分,如傷寒病人初起病在太陽,溫病則為病在衛分,或為在肺與皮毛。當然,浮隻表示病在表位,要想全面了解病因、病機,還要看兼脈的情況,如浮滑主風痰,浮數主風熱等。若想進一步測虛實、寒熱、表裡、氣血,或停痰、停飲、郁熱、血瘀等,就必須檢查其它兼脈,不然就難以詳細确診病位與病機。以浮脈為例,脈位表淺,輕取應指明顯,重按則脈力稍減但不空虛的脈象。是脈搏動的部位淺顯,有的甚至看得到搏動,摸到浮脈表示病人有外感,其病輕淺,外邪剛進入人體,人體的正氣尚強,與外邪相争鬥,将脈氣鼓動于外,所以脈象顯浮而有力。如果表證脈現浮而無力,說明患者平時體虛,衛氣弱,這樣的表證就叫表虛證。若久病見脈浮而無力,搖搖晃晃的,是陽氣浮越,病情危重的表現。
2.中部的取脈法:就是在浮位取脈的基礎上稍加小力,診于皮膚之下即是中部。如浮位用三豆之力,中部即是六豆之力,表示病在氣分,或定為病在肌肉,在腑、或在胃。傷寒病是标志邪從表入裡,主胃主陽明;溫病則明顯屬氣分;在一般雜病中,即稱它為在肺胃之間。總之,凡脈來明顯在“浮”與“中”位者,多主功能性疾病,屬陽、屬氣分。若再稍加力而重按為“沉”的部位,這說明邪邪已入營了。以弦脈為例,浮、中、沉取均可見弦脈,但以中取為多。特點是脈本身的硬度大。弦脈主肝膽病,疼痛,痰飲等證。因邪傷肝氣,疏洩功能失常,脈氣不和,而呈現弦脈。痛證、痰飲緻氣機不暢,也可出現弦脈。在臨床上,弦脈有程度差異:輕度者,脈應指端直而長,有琴弦之象,但脈體仍有柔和滑利之感;中度者,應指端直而長,充實有力,明顯地有如按弓弦之感,但弦中尚有柔象;重度者,搏指挺然有力,脈體硬,無柔和感。
3、沉部的取脈法:從中的部位再加重用十二豆之力向下切脈,已接至筋骨,表示病已深入,主髒病、下焦、主腎、主命門。如《傷寒論》病在少陰、厥陰。少陰病以沉細為代表脈,而厥陰病以沉弦為代表脈。在溫病則表示邪入血分。在雜病中說明病延日久,邪已深入,當細緻審證治療。如病人脈象見于按沉,主實質性疾病,也說明了疾病的實質性問題。以沉細脈為例,因諸病而氣虛無力推動血液運行,血虛不能充盈脈道,則脈體細小軟弱無力。濕邪阻壓脈道,也可見細脈。前者以重按沉取為主,即沉細脈;後者以浮取為主,即浮細脈(或稱濡脈)。如不言脈位時,細脈多為中取位,脈細如線而形象清晰者。細脈的形成,主要與血容量不足,心髒輸出血量降低,血管收縮三方面因素有關。細脈可見于心肌梗塞、心力衰竭,休克早期,亦可見于神經衰弱、高血壓病等。細脈與沉脈相兼為陽虛、氣虛,與浮脈相兼(即濡脈)主濕病,與澀脈相兼主津虧血少。
我自己這些年來體會,尤其是近幾年來網絡對脈診辨别氣血、陰陽、虛實推廣越來越多,但是一些人很想知道自己是什麼虛?從脈象就很難辨别了。本人的看法:診脈不能簡單、機械,必須分清浮、中、沉三部,上面的浮、中兩部反映功能方面的疾患;下面的沉部才能反映疾病實質的病變。所謂功能方面的病變,是指在表位、淺層、衛分、氣分階段,如氣郁不舒、木土不和、肝郁氣滞、停疾、停飲、胃腸消化欠佳等所導緻的疾病。用疏調解郁即可改善這些功能性疾病。所謂本質性病變.是指本質陽虛、命門火衰或陰虛陽亢等,或病在營分、血分以及陳痰久郁阻于絡脈、癥瘕積聚、腫瘤等一類疾病。另外,久病邪深入于肝腎,下元久虛,慢性消耗性疾病,需要用滋補、培元等方法者,皆可以認為是本質性疾病。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