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陸續開學,不少孩子為了對抗“開學焦慮”,依舊沉浸在手機遊戲中,甚至出現明顯的“手機依賴症”,沒有手機就變得煩躁異常。
的确,玩手機太容易上瘾了,别說孩子,成年人刷起來都控制不住。但不讓孩子玩,又不太現實,畢竟手機幾乎已經成為現代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過度玩手機容易造成孩子視力損傷,也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和成長。多數家長的做法粗暴直接:沒收手機或砸了手機,情緒不可控時,有的家長還打過孩子。孩子哭,大人也哭,鬧了一陣,問題解決了嗎?沒有。
如何把握好這個度,既讓孩子享受科技社會的便捷,又避免孩子上瘾呢?
孩子為什麼依賴手機?
孩子依賴手機的原因不盡相同:
社交型依賴。手機通訊錄、微信朋友圈QQ各種群裡面有許多好友,這麼強大的人脈關系讓孩子難以割舍。
遊戲型依賴。孩子在手機遊戲裡長期積累下來的功勳和經驗,讓他成就感爆棚,輸了也不會被責備,和愛唠叨的媽媽一對比,更偏愛遊戲了。
娛樂型依賴。手機裡各種類型的社交軟件,娛樂工具豐富多彩,刷起短視頻來完全忘記時間,弄得孩子心猿意馬,不想寫作業總想摸手機。
如果孩子特别依賴手機,作為家長,最好先分析一下自己孩子到底是屬于哪一類的,然後再對症下藥,找到應對方法。
如何判斷一個孩子是否手機上瘾?
1.社會功能是否受損,即學習、社交、身體狀況如何
什麼叫做社會功能受損呢?一個孩子玩手機,但是他開學後學習狀态還是很好,社交功能還是很好,包括身體功能也很好。他還是在鍛煉身體,按時吃飯,按時睡覺。那這種情況你根本不用太擔心。
如果一個孩子玩手機,即使看上去玩得比較多,但是功能性沒有太大受損的話,父母暫時可以不用太擔心。
2.人際關系是否受影響,即和家長、同學、老師之間關系如何
要重點觀察,孩子在玩手機,特别是遊戲之後,他和周圍人的人際關系是否是和諧的?這個人際關系,主要是指他和家長之間的,他和同學之間的,還有他和老師之間的。
也許有些孩子的功能性沒有受損,但是你會發現他和周圍人的人際關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比如說,他開始變得非常暴躁、易怒,或者他開始變得很不耐心,開始變得特别得叛逆,不過這些也是青春期的本身的一些特質。
但是,也需要區分,究竟這些是遊戲帶來的,還是因為青春期他本身的特質。
如果圍繞着遊戲這個過程本身,産生了很多沖突的話,說明某種程度上,遊戲成為了家庭或者其他關系中,張力和沖突的載體。這個時候就是去審視這些關系的時候。
3.是否發展了不良癖好——熬夜、花錢
比如有的小孩,他因為玩手機而開始熬夜,這是一個非常糟糕的習慣。或者有的小孩,他因為玩遊戲發展出了偷錢買裝備的習慣。這些不良的癖好的産生,也是一種非常糟糕,需要被注意的狀态。
4.作息或性情突變——是否早上起不來、不吃飯、講話煩躁
可以舉例為,孩子是不是現在早上起不來,飯都不吃,包括性情大變,講話很不耐煩,或者說把自己包裹起來,用很沉默的狀态去進行回應。這些都是需要被注意的狀态。
當孩子沉迷手機無法自拔的時候
1.家長首先需要“閉門反思”
有些時候手機本身是一個“替罪羔羊”,它反映的是親子關系當中,本身就結下的一些“梁子”。通過手機能看到,孩子在關系當中所承受的,都是怎樣在虛拟世界當中被滿足。
所以當家長在思考自己該怎麼做的時候,第一點是要關起門去反思一下,在自己和孩子的這種親子關系中,是否出現了一些壓力或者狀況是需要去面對的。
這裡要強調的不是說,孩子玩手機就要去反思。這個語境是說,當孩子已經沉迷于手機成瘾的時候,父母要去思考的一點。
如果孩子隻是玩兒,但是不符合剛才講的那些上瘾的标準,覺得父母大可不必太過焦慮。
2.家長要抓住孩子對“夠酷”的需求
建議父母适當地去了解一些手機上的新興事物,和年輕人的一些語境。比如說遊戲、直播、二次元等等。
因為青春期有一種非常典型的心态,就是我得做一些和爸媽和老師不一樣的事情,不允許的事情才夠酷,對不對?
那換句話說,從一個稍微狡猾一點的角度,如果一件事情爸媽跟老師自己也做得挺來勁的,一個小孩兒他可能就覺得沒興趣了。他就覺得這個不夠酷,好像連我爸媽都做的事情,我就覺得很沒勁。
所以,當一個爸媽對于遊戲持一個比較中立、溫和的态度,而不是把他當敵人的話,有些小孩兒他自動就覺得這事兒也就這樣。
但如果說,你非常嚴肅地去反對孩子,可能會适得其反。他反而就像找到了一個青春期叛逆的抓手一樣,開始死死地抱住手機不放。
所以最好去了解一下,遊戲的行業發展和年輕人的語境。包括如何去幫助孩子去選擇相對适合的一些遊戲。
其實,網絡遊戲也分很多種,這個網上可能有幾百萬款遊戲。有些遊戲非常益智,而有些遊戲除了宣揚暴力和色情,騙裝備的錢之外就真的沒有什麼好處。
3.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
在玩手機這件事情上,需要把制定規則的權利去交給孩子,然後把監督執行的功能留給自己。有些孩子玩手機,爸媽難免會擔心說孩子沉溺。我覺得與其把擔心悶在心裡,不如和孩子坐下來好好聊一聊。
跟孩子聊的姿态,可以是:你玩手機我并不會反對,但是我希望你可以自己去制定一個規則,去更好的進行自我管理。也就是讓孩子自己來說,他怎麼玩手機。
比如,有的小孩兒說每天做完作業,可以玩兒半個小時,有的小孩兒說我每天睡覺之前可以玩20分鐘。但是,這個規則需要讓孩子自己去制定。不然他就變成了父母的一種高壓政策。
自我管理的感覺,是給予孩子一種自我效能感和自律的感覺。這種自由度是不一樣的。
監督執行也是父母需要去看到的一個邊界。就是,當這些規則被制定出來之後,去監督他從始到終的執行,這個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4.幫助孩子認識網絡背後的東西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探索這個爆紅的手機現象背後的一些東西。這個是指,現在網上也有很多學者或者文章在讨論說,遊戲動漫究竟為什麼會讓人成瘾,或者說設計者設計的時候究竟有哪些元素是吸引人的。
父母和孩子完全可以去讨論這些内容。就相當于你去解剖這個遊戲或者動漫的過程,也能幫助孩子認識到遊戲背後的一些東西。
說不定,以後他長大真的會去變成一個遊戲設計師或者漫畫家呢。家長可以在有引導的狀況下,和孩子一起去看這些。用一個非常理智化的方式,幫助孩子建立起,對于網絡更加健康的态度。
5.幫助孩子從遊戲中學習做一個有趣的人
在有很多企業,尤其是一些年輕的公司在進行遊戲化的管理。比如說,員工打卡不再需要考勤機,而是用積分或者說像那種玩遊戲的方式,來進行。
那麼,在一個家庭當中進行這種遊戲化的思考,父母也是可以去學習和借鑒的。
比如說,當一個希望孩子他在學業上取得一些成就的時候,你怎樣通過一種遊戲化的設置能讓他感覺到更多的成就感。
或者說在你們的一個溝通過程當中,有沒有一些遊戲化的元素,讓孩子即使到了青春期,依舊覺得你是一個有趣的人。這個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很重要的。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