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若魂
藝術的種類實在是太多了,每個人在他一生當中,都會喜歡或者是傾心一門藝術。然而不管是哪門子藝術,其歸根結底都離不開一個“美”字,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藝術所産生美的效果,其實就是達到了對人們心靈上所産生的共鳴,滿足了人們在情感中的需求,也喚醒了我們對美好生活更加熱愛的意識,還能激起我們對生命意義的重新思考。
我并不是抵觸西方文化,但對于外國歌劇這門藝術,我從來就沒有過好感。你若要是讓我靜下心來去劇院聽一場外國的歌劇的話,那您不如把我關起來吧,是拘留還是罰款我都認了。也許我說這樣的話,會引來公憤和衆多瘋狂的石頭。可“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就像歐陽修不喜歡杜甫的詩,蘇東坡還很不喜歡司馬遷的《史記》,這是各人的喜愛,對吧?不管别人如何,我隻醉心于宋詞。
一種文明的誕生,一種文化的起源,都是要經過漫長歲月的洗練 。詩歌藝術的最早來源,我想應該是建立在人們辛勤勞動和對美好生活渴望當中的。當簡單的語言已經不能再表達心中的情感,當古老的神話傳說一次一次勾起人們的聯想,聰明的先人們漸漸懂得并掌握了濃縮和提煉語言的能力。言簡意赅,以最短的文字形式來表達對愛情的至善至美的讴歌,對如夢人生的感歎,對大自然的領悟,以及對封建社會無情壓迫的痛斥。
那麼詩歌,究竟是先産生了詩,還是先有歌呢?對這個問題的争議,無疑象是一場雞和雞蛋孰先孰後的争辯,感覺好像沒多大意義和結果。但我們一定能肯定的是,詩與歌本身應密不可分的,而詞的産生一定是在詩歌以後。唐朝風流才子元稹曾自注:“樂人高玲珑能歌,歌予數十詩。”在贈與白居易的詩中也寫有“休遣玲珑唱我詩。我詩多是别君辭。”看來,唐時的詩不僅是用來朗讀的,還是用作歌唱的。而這個叫做高玲珑的女子,就是杭州當時著名的歌姬。
自1899年,當人們發現敦煌莫高窟石室中大量的唐初和五代時期的詞作後,詞所産生的年代話題一下提前到了唐初,甚至還可以更早一些。被發現的敦煌詞被後人稱作敦煌曲子詞,或者為敦煌歌辭。其實在《詩經》中我們能尋覓到詞的最初雛形。如《詩經。國風。邶風》中的《式微》:“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而在敦煌曲子詞中,我們也能發現有些作品風格相也似于《詩經》,如《鳳歸雲》“征夫數載,萍寄他邦。去便無消息,累換星霜。”又“東鄰有女,相料實難過。羅衣掩袂,行步逶迤。”其實我認為,詞最初的産生,應該是和一些具有淳樸真摯的古老民歌有着一定的淵源關系的。
《晉書·樂志》曰:“吳歌雜曲,并出江南。東晉已來,稍有增廣。其始皆徒歌,既而被之管弦。蓋自永嘉渡江之後,下及梁、陳,鹹都建業,吳聲歌曲起於此也。”令人心潮起伏的江南絲竹之聲,其靈感不外乎來自于大自然的雨落風嘯和蟲鳴鳥叫。我們似乎已經忘記了,那個距今約兩千年的一個名叫子夜的女子。在多愁的黃昏之中,隐約浮現出她高绾着發髻,一襲清瘦落寞楚楚動人的身影。她那挂滿淚珠的睫毛下,滲透着極其幽怨的眼神。她自己伴奏,并輕輕地唱着一曲《子夜歌》“落日出前門,瞻矚見子度。冶容多姿鬓,芳香已盈路。芳是香所為,冶容不敢堂。天不奪人願,故使侬見郎。”婉轉的歌喉,是令人浮想聯翩的窒息之美和天籁之聲。那哀婉而深情的曲子,是來自于她手中柔美清澈的箜篌之樂,還是那悲涼低沉的琵琶之弦?或是來自她美妙絕倫的焦尾琴音,還是清越柔和的笙箫之聲呢?不管是什麼樂器,然而就在她那高低錯落的曲調之下,多少人的心也曾為之一起一伏,如癡如醉的時候還以為自己是喝醉了酒了。她給後人展現了藝術神奇的魅力,她讓後人感受到了心靈的震撼。怪不得李白後來歎道:“子夜吳歌動君心。”她的确拓寬了我們的思維空間,讓我們能展開無盡的遐思。于是,在詞的最初萌芽階段,古人們獲得了超強的靈感,能更早的想到了什麼樣的詞牌,應該如何譜上優美動人,甚至感人肺腑的曲子。“此曲隻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可惜我們再也無法聽到她那婉轉的歌喉和哀怨的曲子了。她也留給了我們一縷殘留的餘香,和一段殘缺的美夢。
所謂殘詞,顧名思義,就是殘缺不齊的詞。我把它大緻分成四種形式,也就是存在的四個現象。
第種一類型:書籍中隻記載下了開頭的一句或者幾句的殘詞,我稱之為“神龍詞。”因為這樣的殘詞,有點讓人感覺到神龍見首不見尾 。
一首殘詞,一樁懸案——蜀主孟昶。
中國曆史的朝代,如大緻的算,那唐朝過了就是宋朝。但如果你要精确地算,唐朝之後,那是還有一個軍閥割據的五代十國。隻因那不是統一的朝代,而且時間又不長,故我已經習慣于把這個短暫的時期都歸到了宋朝。這樣雖然有悖曆史,但我感覺顯得不那麼複雜化。在這個特殊時期裡,曾有兩位亡國的後主,一個是後蜀的孟昶,一個就是南唐的李煜,他們的政權以及國家都被宋太祖趙匡胤一一土崩瓦解。說實話,他們兩個本都不應該做皇帝的,如果輕輕松松第去做一個文人的話,那将會有更多作品流芳百世的。
在這兩個可憐的男人身上,所表現的共同點有很多。比如都是才子,都懂音律,還都能寫詩填詞。但他們同時也都喜愛沉迷女色,而且不會治理國家。孟昶情有獨鐘的女人是花蕊夫人,而李煜為愛癡狂的女人是小周後。這兩個女人就像唐明皇當年寵愛的楊玉環一樣,那都是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女子。
《詞苑萃編 。卷三》:“後蜀主孟昶好學,為文皆本於理。亦工聲曲,有相見歡詞” 蜀主孟昶是有才的,他是一個被幸運和不幸所籠罩的的男人。說他幸運,那是因為他得到了美麗而多才的花蕊夫人,與佳人共度過一段纏綿悱恻,溫馨浪漫的時光。說他不幸,那是因為國家的淪喪,最後隻得俯首稱臣。
有着“天府之國”美譽的成都,那是孟昶的安樂窩。他終日花天酒地的生活,最終使他漸漸走向了一條不歸路。當年摩珂池上,波光潋滟。水晶殿裡,竊竊私語。沉香作棟,珊瑚嵌窗,碧玉為戶,琉璃為牆。紅紅鲛绡帳,暖暖鴛鴦枕,如水竹簟涼,柔滑香肌冰。天耶!夜夜共此良人兮,安能教人怎不消魂焉?于是就有了他摟着花蕊夫人,在玉人耳邊輕輕唱道“冰肌玉骨清無汗。。。。。。”可惜完整的一首詞,并沒有被後人保存下來。這一下,就引得後來的人展開了豐富的聯想。不少人為之研究和相互發表意見,甚至是去續作。
《曆代詞話》和《詞苑萃編》中記錄了這首詞名為《玉樓春》,說原文應是“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繡簾一點月窺人,欹枕钗橫雲鬓亂。起來瓊戶啟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屈指西風幾時來,隻恐流年暗中換。”
但吳衡照的《蓮子居詞話》中卻寫:“古來詞不全者,後蜀主孟昶洞仙歌令。”李調元的《雨村詞話》寫有:“蜀主孟昶冰肌玉骨一阕,本玉樓春調,蘇子瞻洞仙歌括其詞,反為添蛇足矣。”這說的是蘇東坡後來用孟昶的一句“冰肌玉骨清無汗”而補作了一首《洞仙歌》的故事。在胡仔的《苕溪漁隐叢話前集。卷第六十》也記載有:“東坡《洞仙歌序》雲:“仆七歲時,見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餘,自言嘗随其師入蜀主孟昶宮中,一日,大熱,蜀主與花蕊夫人夜起,避暑摩诃池上,作一詞,朱具能記之。今四十年,朱已死矣,人無知此詞者,獨記其首兩句雲:'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暇日尋味,豈《洞仙歌》令乎,乃為足之雲。”
《本事詞》更有記載說:“孟主洞仙歌原詞雲'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貝阙琳宮恨初遠。玉蘭幹倚遍。怯盡朝寒。回首處,何必留連穆滿。芙蓉開過也,樓閣香融,千片紅英泛波面。洞房深深鎖,莫放輕舟瑤台去,甘與塵寰路斷。更莫遣流紅到人間,怕一似當時,誤他劉阮。’”其實,這應該是後人所續作。
最有名的還是蘇東坡續作的《洞仙歌》: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寝,攲枕钗橫鬓亂。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其實争論的人,都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孰對孰非,其實曆史也不會回答我們的。就像關于巨著《紅樓夢》的一些謎團一樣,依然是令一代又一代的人産生好奇,甚至争論個不休。
我們平日也許隻能從傳說故事中,聽到有關用稀釋珍寶打造而成的上古神器。而我們的蜀主孟昶,連他私人所用的夜壺,都是用七種不同的珍寶打造而成。其奢靡浮華的生活,足以令高高在上的宋太祖趙匡胤看了,不禁搖頭歎曰:“此溺器用七寶裝成,也不知他平日用什麼東西貯食也?奢靡至此,安得不亡乎?”他怕這種奢侈之風,會影響到了自己,便下令将士們立即把夜壺砸碎了。
《宋史》記載:“ 乙酉,蜀主孟昶降。得州四十五、縣一百九十八、戶五十三萬四千三十有九。”芙蓉香飄四十裡, 醉生夢死三十年生活的孟昶,結束了他的政治生涯,也結束了奢侈以自娛的生活。更為可憐的是,不久便在郁郁寡歡中結束了生命,終年四十六歲。有一說法是說他被趙匡義所毒死,趙匡義就是趙匡胤的弟弟,也就是後來的宋太宗。因為他曾用緻命的牽機毒藥毒死了後主李煜的,所以我十分挺贊成這個觀點。在歐陽修編撰的《新五代史》中,就很清晰地記載了:“昶至京師,拜檢校太師兼中書令,封秦國公,七日而卒,追封楚王。”為什麼兵敗七日,孟昶就突然死了呢?看來史書中并沒有交代詳情,這确實叫人難以費解。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生命是自己的,生與死的選擇在一般情況下是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的。但有的時候,是死還是活着兩條道路,還真由不得你去自己選擇。如果你沒有孟昶的親身體會,你是不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句話叫做“别無選擇”的。無論如何,我還是覺得孟昶死得有點不明不白的。
第二種類型:有很多詩詞,既沒有開始,也沒有結尾,隻有中間的幾句。我稱之為“楚腰詞。”楚腰就是美女很細的腰,杜牧有詩曰:“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楚王喜歡的女人腰,是我對這一類型詞冠以美名的不二選擇。
書香門第,詩詞世家——吳國夫人。
北宋阮閱的在《百家詩話總龜後集。卷四十八》和同時期的魏泰的《臨漢隐居詩話》都記有:“近世婦人多能詩,往往有臻古人者。王荊公家能詩者最衆。” 所說的王荊公,就是指的北宋著名的文學家王安石。
說起王安石,我倒是十分佩服他。其實不為别的,隻為在那狎妓成風的宋朝,王安石卻能和歌姬老死不相往來,潔身自好。無論是在史籍中,還是在什麼筆記轉體裡,似乎找不到什麼有關記錄他绯聞的文字。不過,有野史上說他有暗戀和偷窺她兒媳的嫌疑,“扒灰”一詞就是因他而得來。其實這個,是很不可信的。
邵伯溫著《河南邵氏聞見錄。卷十一 》記載“ 王荊公知制诰,吳夫人為買一妾。王荊公見之,曰:“何物女子?”女子曰:“夫人令執事左右。”安石曰:“汝誰氏?”曰:“妾之夫為軍大将,部米運失舟,家資盡沒猶不足,又賣妾以償。”公愀然曰:“夫人用錢幾何得汝?”曰:“九十萬。”公呼其夫,令為夫婦如初,盡以錢賜之。”我們看,他老婆吳夫人曾親自做主,替他買了一個小老婆,他卻不要。九十萬文錢約等于九百貫銅錢,估計一下,也就是說吳夫人最少花了相當于現在的十幾萬人民币啊!而他呢?就這樣輕易而舉的置之不理。這讓我們想象得出王安石該是一個怎樣正直的人,所以油然而生一種敬意。在自己的房間,突然出現了一個妙齡女子,有的人肯定是不會放過的。但王公不但沒有去占人家便宜,反而接連發出三問“何物女子?”、“汝誰氏?”、“夫人用錢幾何得汝?”。最後得知實情後,還贈給她錢财,幫他找到丈夫得以團圓。
王安石家族裡的女性,可謂都是寫詩詞的高手。他有一個妹妹叫王文淑,後嫁給了工部侍郎張奎為妻。《隐居詩話》中記載文淑就曾寫過:“草草杯盤供笑語,昏昏燈火話平生。”這樣的佳句。不過,在王安石的一首《示長安君》的詩中也寫有“少年離别意非輕,老去相逢亦怆情。草草杯盤共笑語,昏昏燈火話平生。”長安君就是指的她妹妹,唐宋時五品官員的母親或者妻子,可封稱号為縣君。也不知到底是王安石寫的,還是她這個妹妹寫的。反正啊,肥水不流外人田,都是他王家人寫的。
在南宋魏慶之的《詩人玉屑。卷一九》中記載有:“荊公女吳安持之妻,工詩。嘗寄荊公曰:“西風不入小窗紗,秋意應憐我憶家。極目江山千萬恨,依然和淚看黃花。”女兒思念娘家,王安石隻能忍痛,給她寄去一本《首楞嚴經》,并回了她一首詩《和詩贈女》:“青燈一點映窗紗,好讀楞嚴莫憶家。能了諸緣如幻夢,世間惟有妙蓮花。”王安石因政治上的郁悶和喪子之痛,他早就心中向佛了。所以他這樣做,就是為了奉勸女兒一心參禅,修心養性罷了。宋吳曾的《能改齋漫錄》裡另有記載:“蔡元度夫人王氏,荊公女也。讀至“十分春瘦緣何事,一掬鄉心未到家”,曰:“浪子和尚耳!”這說是他另外一個女兒。蔡元度就是蔡卞,蔡京的弟弟。其實,王安石曾還有一個女兒的,也是他的長女,乳名叫鄞女。王安石當時非常喜愛這個女兒,可惜鄞女在一歲多的時候就夭折了。王安石曾傷心地來到鄞女的墳前與她訣别,并寫下了一首詩《别鄞女》:“行年三十已衰翁,滿眼憂傷隻自攻。今夜扁舟來訣汝,死生從此各西東。”如此算來,王安石一共有三個女兒的。而他的兒子王雱,是一個才子,他曾寫了一首非常有名的《眼兒媚》的詞,尤其最後一句“相思隻在,丁香枝上,豆蔻梢頭。”令人讀來感悟極深,也被曆來文人所稱道。隻因他患有疾病,精神出現異常,最後病故,時年三十三歲。王安石還有一個侄女,她也能寫出:“不緣燕子穿簾幕,春去春來可得知?”這樣的好詩來。但文字記載的資料上,也隻有這麼兩句殘詩而已。
介紹了這麼多王安石家族女性的詩詞,最後壓軸的當然就是這位替夫買妾的吳夫人了。這個出身江西金溪名門的才女,她就隻留下了一首殘詞《定風波。約諸親遊西池》:“待得明年重把酒。攜手。那知無雨又無風。”簡簡單單幾個字,活生生就勾勒出了一位清新灑脫的女性形象。這首詞,我們至今是無法見到完整的了,也沒有發現有其它的續作。
“人世間有百媚千紅,我獨愛愛你那一種。”王安石癡心不悔的一片真情,是多麼令人肅然起敬,多麼令人感動至深啊!吳夫人當初應該是非常感動的了。 王安石的一家,是名副其實的書香門第,隻是在兒女的一些事情上,卻是那麼的不盡人意。
第三種類型。一首詞隻有上阕,而無下阕。這樣的詞,我便稱之為“斷翼詞”。因為我覺得這樣的詞,就好像一隻美麗的蝴蝶失去了一隻翅膀一樣。
1,夢中情人,傳說女神——蘇小小
蘇小小美麗動人的愛情故事,好比“忽如一夜春風來,江南塞北共傷懷。”這個沒有被正史所記載的南北朝的一代名妓,始終被人懷疑其真實性。難道說非得有曆史的記載,我們才肯去承認一個人的真實存在嗎?我無法接受這樣的猜測,我甯可去相信曆史上沒有蘇小妹這個女子,也無論如何不會相信沒有蘇小小的。
既然正史上沒有被記載,那我隻好從其它文集中去尋找一些蛛絲馬迹了。
北宋沈建《樂府廣題》曰:“蘇小小,錢塘名倡也,蓋南齊時人。西陵在錢塘江之西,歌雲'西陵松柏下’是也。”
北宋郭茂倩《樂府詩集》:“【蘇小小歌】(古辭),一曰《錢塘蘇小小歌》'我乘油壁車,郎乘青骢馬。何處結同心,西陵松柏下。’”
南朝徐陵《玉台新詠,卷十》:“錢唐蘇小歌一首。妾乘油壁車,郎騎青骢馬。何處結同心,西陵松柏下。”《玉台新詠》是一本繼《詩經》、《楚辭》之後我國古代的第三部詩歌總集。象什麼“秦氏有好女,自言名羅敷。”、“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還有“北方有佳人,絕出而獨立。”、“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遠道。”等等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詩句,都是出自這本詩集。
小小經常是駕着油壁香車去遊覽西湖的,自她唱出了:“燕引莺招柳夾途,章台直接到西湖。春花秋月如相訪,家住西泠妾姓蘇。”之後,慕名前來的公子王孫不計其數。但她潔身自好,不為富貴所惑,不為權勢所懼。冥冥中,她和丞相之子阮郁卻是一見鐘情,以緻愛得難舍難分。未曾想到阮郁迫于父母的堅決反對,于是推言父母之命難違而負心了。蘇小小禁不住這樣的打擊,一場大病後,終究吐血身亡,時年一十九歲。
因為她的故事被後人紛紛寫進了戲曲、小說 等等之中,流傳性實在是太廣了,所以我也沒有必要再在這篇文章中,去詳細講述她那凄美動人的愛情故事了。我隻說說,關于她後來的一個跨越時空的傳說故事。這個故事的起因,源于她的一首殘詞。毫不誇張地說,蘇小小是後來文人心中一直苦苦追尋的,一個絕世唯美的影子,一場不願意醒來的華麗美夢。
張耒,字文潛,号柯山,北宋年間安徽人,堂堂“蘇門四學士”之一。所著《柯山集》中記有:“司馬槱,陝人。一日晝寐,恍惚間見一美婦人,衣裳甚古。”
何薳,北宋福建人。所著《春渚紀聞》載:“司馬才仲初在洛下,晝寝,夢一美姝牽帷而歌曰:'妾本錢塘……黃昏雨。’才仲愛其詞,因詢曲名,雲是《黃金縷》。且曰:'後日相見于錢塘江上。’”
李獻民,北宋河南延津人,所著《雲齋廣錄。卷七》載:“司馬槱赴阙調官,得馀杭幕客,拏舟東下,及過錢塘,因憶曩昔夢中美人,自謂'妾本錢塘江上住’。”
馮夢龍,明朝文學家。所著《情史類略。卷九》載:“司馬才仲(名楢,陝州人)初在洛下,晝寐,夢一美姝牽帷而歌。”
葉申芗,清朝道光年間詩人,所著《本事詞》:“司馬才仲在洛下時,偶晝寝,夢一麗姝搴帷而歌曰:“妾在錢塘江上住。花落花開,不管流年度。燕子銜将春色去。紗窗幾陣黃梅雨。”
以上的記載,都是關于小小和司馬才仲的一個傳說。傳說蘇小小含恨而死後,其芳魂不散,往往在夜間會出現在花草叢中。宋朝有一個文人叫司馬槱(音有),字才仲,是一位才子,他年輕時曾在洛陽居住。有一天晚上,司馬才仲在朦胧的睡意當中,忽然看見有一位美麗的女子站在他的床前。隻見這個女子眼中脈脈含情,細手輕輕敲擊着檀闆,小嘴還微微唱到:“妾本錢塘江上住,花落花開,不管流年度。燕子銜将春色去,紗窗幾陣黃黴雨。”司馬才仲平時也喜歡寫詞,便問她這是什麼詞牌?那女子回答說:“此乃《黃金縷》也”。(《黃金縷》其實就是《蝶戀花》的詞牌。)
這時司馬才仲猛地張開了眼睛,卻發現四周一片靜悄悄的,似乎什麼也沒有發生一樣。難道剛才一切隻是一場夢境嗎?如果說是夢境,那為什麼感覺又如此真實呢?司馬才仲疑惑不解了。雖然非常疑惑,但他還是續作了這首詞的下阕:“斜插犀梳雲半吐,檀闆清歌,唱徹《黃金縷》。望斷行雲無去處,夢回明月生春浦。”有一說法是,此後半阙為秦觀所續作,但我還是信司馬。就這樣,他帶着這種半真半幻的感覺,一下就獨自度過了五年的時光。
再說他後來,因為深得蘇東坡的賞識,東坡先生就向朝廷推薦了他,故司馬才仲便來到了杭州做官。因為那事一直在心裡糾結着,所以他有一次便對他的同僚說起了此事。同僚聽了頗感驚訝地對他說:“哎呀,此女是南齊非常有名的才女蘇小小啊!她的墓就埋在西湖的西陵,你如今正好在這個地方,何不去祭奠她一番呢?或許她在天有靈會感謝你的。”司馬才仲一聽言之有理,趕緊攜帶了一壺酒和一些冥币,匆匆來到了蘇小小的墳墓前。他先給小小鞠了三個躬,然後燒錢撒酒好好祭奠了一番後便離去了。
事情就是這麼靈驗,當天晚上,司馬才仲就果然夢見了小小。小小依然溫婉如水,依然含情脈脈。她溫柔地偎依在司馬才仲的懷中,和他深情地四目相對着。小小微笑地說道:“多謝公子還惦記着小小,我此生的心願也就此滿足了。小小我真心願意以身相許于公子,不知公子意下如何?”司馬才仲此時早已魂不守舍了,眼睛也變得呆滞,傻傻地答應道:“願意願意,怎會不願意呢?”說完,擁着小小入眠。(不願意才怪)
就這樣,他們之間的人鬼相戀的故事,從此掩人耳目地悄悄進行着。故事到了這裡,如果這就是一個完美結局的話,那該多好啊!可惜,原本就撲朔迷離,凄美動人的愛情故事,卻會有一個令人痛心的結局。三年之後,司馬才仲病逝了,他就葬在了蘇小小墳墓的旁邊。從此,“慕才亭”旁又添了一座新墳。哎!這樣也好,他以後能一心一意地陪伴蘇小小了。不然,象他那樣活着實在是一種生理上的自我感覺痛快,而心理和精神上卻是一種無比的折磨。那樣他會有點累,不對,應該是很累,很累。
神鬼傳奇般的故事,當然是假的。如果在曆史上,司馬才仲當年真的發生過如此類似的事情,我隻想說一句話,那就是他一定患上了憂郁症和幻想症,而且一定是非常嚴重的一種精神病态。
聰明而又美麗,多情而且多才。曼妙的身姿,婉轉的歌喉。上天賜予了這樣一個美麗尤物給了人間,男人怎麼會不心動,不喜愛呢?其實,曆史上為之神魂颠倒的才子,又豈止是司馬才仲一人呢?我們來看一下曆來著名的文人所留下追憶和欽慕蘇小小的詩詞,那還真不少的。
如唐朝的李賀來到了小小墓前,怅然地寫了《蘇小小墓》詩:“幽蘭露,如啼眼。無物結同心,煙花不堪剪。”白居易也寫了《楊柳枝》:“若解多情蘇小小,綠楊深處是蘇家。”、“蘇家小女舊知名,楊柳風前别有情。”韓翃的《送王少府歸杭州》: “吳郡陸機稱地主,錢塘蘇小是鄉親。”溫庭筠的《蘇小小歌》:“吳宮女兒腰似束,家在錢唐小江曲。元稹的《題蘇小像》:“莺莺燕燕分飛後,粉淺梨花瘦。隻除蘇小不風流,斜插一枝萱草鳳钗頭。”宋朝徐铉《 柳枝辭十二首:“憑郎暫駐青骢馬,此是錢塘蘇小家。”明湯顯祖《招慶寺》:“一曲渭城底春色,西泠橋畔落花深。”徐文長的《蘇小小》:“一抔蘇小是耶非,繡口花腮爛舞衣。 自古佳人難再得,從今比翼罷雙飛。 清代朱彜尊的《梅花引》詞:“小溪澄,小橋橫,小小墳前松柏聲。碧雲停,碧雲停,凝想往時,香車油壁輕。”
曆來的文人們來到美麗的西子湖畔,人文風景自然是作詩填詞的内容。而他們吟詠抒發情感的主題卻是圍繞着蘇小小,似乎冷落了同葬在西湖的嶽飛、于謙、武松和秋瑾,為什麼蘇小小有如此大的魅力?我想不僅因為是她的美麗,還有因為她那超凡的才情和凄美的愛情,以及紅顔薄命的青春。所以引得後來人為之欽佩和深深的惋惜。真是有點“小小如此多嬌,引無數才子竟折腰”了。
司馬才仲依然陪伴着小小,我想他此時也應該瞑目了。你要知道,蘇小小曾經是很多文人的夢中情人。有很多的人都想在百年之後,希望能有幸地陪伴在小小墓邊的。也巧,正當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恰好看到一篇新聞。報道的新聞裡,是說台灣著名學者,七十五歲高齡的李敖先生來杭州西湖了。當他慕名前來拜訪了蘇小小的墓後,他說了這麼一句話:“我想在西湖蘇小小旁邊弄個墳。”
不知為什麼,我有一種特别想寫詩的沖動。或許是很久沒有寫新詩了,所以不知不覺間就寫了:
《不再醒來》
那第一眼的相見
是丁香花兒在悄然盛開
黃昏時候總把思念喝醉
隻為了一個
叩響心門的等待
可是我始終都不明白
為什麼最容易稍縱即逝的
除了青春就是戀愛
如果這一切
隻是一場美夢般的安排
我甯願安詳地躺着
從此再也不願醒來
就像眼前平靜的湖水
淚光盈盈地躺在
那青山之懷
2,卿本佳人,花落無痕——花蕊夫人費氏
“花不足以拟其色,蕊差堪狀其容”。這句話,就是形容花蕊夫人的。稱之花蕊夫人的,曆史上有兩位,她們都是生活在五代十國之一的蜀國。前蜀開國皇帝王建,他的愛妃姓徐,是最先被稱作花蕊夫人的。此文不是寫她,而是後蜀孟昶的花蕊夫人費氏。
《鐵圍山叢話》曰:“孟蜀先後有兩花蕊,一随衍歸唐,半途遇害者,小徐妃也。一能為宮詞百首,随昶歸宋者,青城費氏也。”陳師道的《後山詩話》:“費氏,蜀之青城人,以才色入蜀宮,後主嬖之,号花蕊夫人。”這交代很清楚了,花蕊夫人原本是四川青城人。
《新五代史。卷六十四》:“昶好打球走馬,又為方士房中之術,多采良家子以充後宮。”《十國春秋》:“廣政六年,大選良家子以備後宮。州縣騷然,民多立嫁其女,謂之“驚婚。”孟昶,一個後蜀的國君,他的興趣非常廣泛,除了寫詞譜曲之外,其他的娛樂活動就是打球和騎馬。不過,他還有一個不同尋常的愛好,那就是在追求養生之道的同時又喜愛女色,好像對床第之歡有着特别深入的研究。
四川古稱益州,是一個出産才子和佳人幾率很高的地方。後蜀孟昶那一年在屬于自己的領地裡大量征集着美女,而一個被稱作費氏的女子,就是在這個時候被選進了宮中,她就是日後有名的“花蕊夫人”。在我的想象世界裡,會有那麼一種女子。她們是體态輕盈,溫婉如水;明眸皓齒,肌膚勝雪;嬌豔欲滴,吐氣如蘭。她們品格清如竹,文采勝須眉。秋波流轉之餘,舉手投足之間,無不嬌媚可愛,令人心醉神馳。也就如清朝的漲潮所說:“所謂美人者,以花為貌,以鳥為聲,以月為神,以柳為态,以玉為骨,以冰雪為膚,以秋水為姿,以詩詞為心,以翰墨為香。”而花蕊夫人,應該就是這麼一個女子。
在錢德蒼的《解人頤。陶情集》裡記載着這樣一首《愛花歌》:“ 我愛花,我愛花,花香花色盡堪誇。但得有花常玩賞,莫待無花空怨嗟。花裡高歌花自好,看花酌酒興偏賒。一年四季花多有,不論何花總是佳。花來向我為知已,我不愛花辜負花。”花蕊夫人愛美,自然也就會愛花。孟昶愛花,也自然就會愛美女。花蕊夫人是上天賜給孟昶最好的禮物,還真是有點拿在手怕掉了,含在嘴裡又怕化了。花本來就是美的象征,而花蕊夫人的美似乎已經超過了鮮花。所以用花來形容她的美,還似乎委屈了她。孟昶覺得更要進一步表達出心中對她的憐惜和寵愛,所以才形容她是花朵裡面的花蕊。有一首很有名的民歌,叫做《茉莉花》。歌中唱到:“好一朵茉莉花啊,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草,香也香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但又怕看花的人兒罵。”其實花蕊夫人喜歡的不是茉莉花,她喜歡的花有三種。一是芙蓉花,二是牡丹花,三是紅栀子花。這首歌好像是替孟昶唱出了心聲,隻不過,他要有心采的話,是不會有人去罵的。即使有人想罵,也是不敢的。所以說。孟昶是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采摘花蕊夫人這一朵美麗的鮮花。
《堯山堂外紀》:“蜀主昶令羅城上皆種芙蓉,覆以帷幕。每至秋時盛開,四十裡皆鋪錦繡,高下相照。昶謂左右曰:“自古以蜀為錦城,今日觀之,真錦城也。”既然愛妃那麼喜歡芙蓉,那好啊!孟昶于是就命人在城牆之上全部栽滿芙蓉,并以帷幕覆蓋着,好替這些花兒遮風擋雨。一到秋天芙蓉盛開的時候,孟昶便攜着花蕊夫人的手來看這美麗的奇觀。沿城放眼四十裡開外,風吹香來如花海,真是一片錦繡河山啊!隻聽見花蕊夫人嬌聲地喊叫了一聲:“哇塞!”便被眼前的浪漫幸福得暈眩在孟昶的懷裡。不僅如此,孟昶還命人把他們床上的帳子都用芙蓉花來染色。《十國春秋·後蜀後主本紀》:“蜀後主以芙蓉花遍染繪為帳幔,名曰“芙蓉帳”。
“人間花草太匆匆,春未殘時花已空。”每當想到蘇曼殊的這一句詩,就會想到曆史上很多關于紅顔薄命的故事。再幸福的日子,總是會有些風雨。然而,帶給孟昶和花蕊夫人的,可不是一般的風雨,那是宋太祖這個真龍天子所帶來的血腥風雨。公元964年,也就是乾德二年十一月,宋太祖命忠武節度使王全斌率軍六萬向蜀地進攻。第二年年初,孟昶和花蕊夫人度過了生命中最後一個元宵佳節。字太祖發兵到現在,算起來也僅僅是六十六天,成都被攻破,孟昶出城投降,後蜀從此滅亡。
嫁雞就要随雞,嫁狗也得随狗的。這就是在封建社會裡,對女人的命運最真實和最直白的寫照。花蕊夫人隻得和夫君孟昶,以及家眷等一行人,被宋兵押解回汴京。《本事詞》:“花蕊夫人詞後蜀亡,花蕊夫人随孟昶北行至葭萌驿。”《曆代詞話》也有記載:“花蕊夫人制采桑子題葭萌驿壁,才半阕,為軍騎促行。”葭萌驿是個什麼地方呢?葭萌就是現在的昭化城。當花蕊夫人被押解經過這個地方的時候,她聽到山中的杜鵑鳥兒在不停凄厲滴叫喚着:“不如歸去,不如歸去啊。”花蕊夫人此時的心都碎了,這種叫聲是多麼的令人揪心和傷痛啊!傳說在古蜀國的先帝,他的名字就叫杜宇,号望帝。杜宇當初也亡國了,他悲憤地死去後,他的精魂化成了一種,人們從來沒有見過的鳥,這種鳥就叫做“子規鳥”。也就是即杜鵑鳥。這隻杜鵑鳥對故國仍舊念念不忘,在美麗的春天裡,它們總是在山中悲哀地叫喚着“不如歸去。”據說一直會叫到淚盡而啼血死去,死去之後,它們啼出的鮮血又會化作漫山遍野的杜鵑花。
花蕊夫人此時正好聽見了杜鵑鳥的叫喚,也想到了這個傳說。所以她伫立在驿站的一處牆壁旁,懷着無比的傷痛上寫下了半阙詞《采桑子》:“初離蜀道心将碎,離恨綿綿。春日如年,馬上時時聞杜鵑。”可惜剛寫完上阕,宋兵就不不耐煩了,急忙喝令他們趕路。此詞雖然隻有上半阙,但字字如淚似血啊!後來有一個不知其姓名的人經過這裡的時候,他聽說是花蕊夫人寫的半阙詞,于是他續作了下半阙:“三千宮女如花貌,妾最婵娟。此去朝天。隻恐君王寵愛偏。”我們其實能很明顯地看到,這續作的後半阙無論是從駕馭文字的功底來看,還是從詞裡的意境上來感受,其藝術性與花蕊夫人寫的可以說是無法相媲美的。所以這個無名氏的續作,是有狗尾續貂之疑和其不足之處的。
當孟昶和花蕊夫人等一行人來到了汴京後,孟昶立即受到了宋太祖的召見和封賞。《新五代史》:“ 昶至京師,拜檢校太師兼中書令,封秦國公。”但當太祖看見了千嬌百媚的花蕊夫人後,他的雙眼就再也不願離開花蕊夫人了。“此去朝天。隻恐君王寵愛偏。”後人續補的這後半阙詞,雖然是有不足之處,但卻給了我們透露一個很重要的信息,這就是宋太祖深深地迷戀上了花蕊夫人。
再說太祖封完了孟昶爵位,便令他先回府去,說是有事要問花蕊夫人。孟昶不敢不從,謝恩退下而去。孟昶一走,太祖便對花蕊夫人問道:“你知道你夫君為什麼會亡國嗎?“花蕊夫人低着頭搖了搖不語。太祖說:“你且擡起頭來。”花蕊夫人擡起頭來迷惑地看着太祖。太祖捋了捋長須笑道:“我看就是因為你的風情萬種和你那迷人的姿色,才使得你夫君成天沉湎于酒色之中,溫柔鄉裡。所以他落得了今日亡國的下場,你敢說你不是那紅顔禍水嗎?”花蕊夫人不卑不亢地說:“奴婢倒是覺得皇上此言差矣!”太祖稍微挪了一下身子,嘴裡不禁“哦?”了一聲,不解地說:“我倒是要看看你有何理由辯解,接着說吧!”花蕊夫人便說道:“美麗的女人好比一壺陳年佳釀,如果一個人按照自己的酒量去喝,他不僅不會喝醉,而且還會活血散瘀,是有益身心健康的。但是如果不注意節制,那他一旦喝醉了的話,難道說不去責怪自己太貪杯的緣故,而反倒去說是因為酒太好了嗎?皇上,您說呢?”太祖一聽,哈哈大笑,說了句:“恩,夫人說的倒是有些道理。素聞你文采非凡,還不知你如此能言善辯的。這樣吧,你再把你的辯論當場賦詩一首如何?”花蕊夫人欣然從命,随即口占一首道:“君王城上樹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太祖聽了,非常驚奇于眼前這位美麗而多才的女子。看來,太祖已經被花蕊夫人的才貌所徹底征服了。
《曆代詞話》:“及見宋祖,有”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之句,足愧須眉矣。”花蕊夫人的這首詩,不僅替自己辯白了蒙受“紅顔禍水”的冤屈,在詩中更是悲憤地痛斥了孟昶十四萬的軍隊膽小無能,貪生怕死。這種坦然的胸襟和凜然的氣節不得不使很多男人讀後為之慚愧和佩服。
關于後來的事,那就是孟昶死因非常蹊跷了。史書《新五代史》記載:“昶七日而卒,追封楚王。其母李氏,為人明辯,甚見優禮,诏書呼為'國母’,嘗召見勞之曰:'母善自愛,無戚戚思蜀,他日當送母歸。’”這是說自孟昶投降七天之後,便得病而亡了。他的母親非常和藹慈善,太祖心裡也有點過意不去,就賜給了她老人家很多金銀珠寶,并差人要送她回歸故裡,好享受榮華富貴到老。誰知孟昶的母親痛心于兒子的死,堅決不回去。幾天之後,老人家絕食而死,去陪伴她那可憐的兒子去了。
那花蕊夫人又是怎麼死的呢?這個在正史上是沒有記載的,因為在當時王權統治的封建社會裡,怎麼可能允許去寫有損皇上聲譽的真實曆史記載呢?《郡齋讀書志》雲:“花蕊夫人俘輸織室,以罪賜死。”如果按這本書上所說,那花蕊夫人就是在孟昶死後,因為思念孟昶而殉情了。如果按《詞苑》上所記載的,那就是:“後召入宮,昌陵亦惑之。晉邸數谏昌陵,不聽。一日從獵苑中,花蕊在側,晉邸方調弓矢引滿拟獸,忽回射花蕊,一箭而死。”這是說宋太祖的弟弟趙匡義,因為見哥哥已經把花蕊夫人封為寵愛的貴妃娘娘了,他怕哥哥被花蕊夫人的姿色所迷惑,擔心因此會丢掉了江山,所以趁太祖和花蕊夫人不防備的時候,一箭将花蕊夫人射死了。
孟昶和花蕊夫人的死因都是曆史上的一個謎團,當然還有那宋太祖後來的死因,也是讓人迷惑不解。不管如何,有一條可以肯定的是,他們的死都和一個人有着較大的關系,此人就是宋太宗——趙匡義。
陳師道《後山詩話》:“花蕊夫人,效王建作宮詞百首。國亡,入備後宮。” 花蕊夫人一生寫過很多的宮詞,如“三月櫻桃乍熟時,内人相引看紅枝。回頭索取黃金彈,繞樹藏身打雀兒。”、“立春日進内園花,紅蕊輕輕嫩淺霞。跪到玉階猶帶露,一時宣賜與宮娃。”、“廚船進食簇時新,侍宴無非列近臣。日午殿頭宣索鲙,隔花催喚打魚人。”、“春風一面曉妝成,偷折花枝傍水行。卻被内監遙觑見,故将紅豆打黃莺。”、“自教宮娥學打球,玉鞍初跨柳腰柔。上棚知是官家認,遍遍長赢第一籌”等等大約一百多首。花蕊夫人的這些宮詞的内容多是在宮中的日常生活,詩句中所刻畫的人物形象生動,活潑有趣。仿佛一千多年前的畫卷,在我們眼前緩緩鋪展開來。我們似乎還能依稀看見她那年輕美麗的倩影,時而在出現春日的庭院,摘下一朵粉紅的花兒,微微閉上眼睛,貪婪地嗅着醉人的花香。時而又感覺她在夏日的午後,用她那柔軟無骨的小手,輕輕搖着羅扇,悠然自得地躺在涼塌上休憩着。。。。。。
如果說每一隻蝴蝶,都會是每一朵花兒的輪回。那麼花蕊夫人,這一朵芙蓉花又會化作了哪一隻蝴蝶呢?在那春暖花開的漫山遍野裡,有着成千上萬的蝴蝶在翩翩起舞着。隻是我不知道,她會不會就在其中呢?
第四種類型。一首詞已經寫了絕大部分,就隻差最後的一兩句了的。這樣的殘詞,我稱之為“剪尾詞。”就像一隻燕子,被剪去了美麗的尾巴。
佳人與詞,都是至愛——後主李煜
“上帝要讓一個人滅亡,一定會先讓他瘋狂。”納粹希特勒曾經在歐洲瘋狂過,所以他滅亡了。天皇裕仁在亞洲也瘋狂了,于是等待他的也是滅亡。這種法西斯式的瘋狂,是侵略,也是暴行。他們必須受到千夫所指,要遭全世界人們譴責的,他們為一度的瘋狂要付出沉痛的代價。而我們的李煜,隻是在生命中為了兩件事而癡迷瘋狂。一是為寫詞,二是為了女人。他雖沒有招惹誰,但他卻在政治舞台上載了跟頭,而且是大跟頭。因為這樣的跟頭足以使他的性命和他的國家一起淪喪,一起滅亡。他和上面所說的蜀主孟昶,其命運幾乎是一模一樣。
《新五代史。卷六十二。南唐世家》上記載有:“煜字重光,初名從嘉,景第六子也。煜為人仁孝,善屬文,工書畫,而豐額骈齒,一目重瞳子。”從文獻記載中,我們不難看出在李煜的身上,準确地說應該是五官上,他有三個和常人不同的奇異特征。
1,豐額。這個特征是說他的額頭很寬。
迷信上是說一個人相貌的特征,那一定會直接影響到你人生前途上的吉兇。也就是說,是一種征兆。如果這一切都如麻衣相術上所說,一個人寬額頭,甚至高額頭,這就是富貴之相。一個女人如果額頭很窄的話,那是要被誤認為要克夫的。據說,韓國現在就挺流行一種“豐額美女”的說法。當年,劉德華拍奧尼首烏洗發水廣告的時候,他的廣告詞是:“我的夢中情人,有一頭烏黑亮麗的頭發”。如果現在某個護膚品牌的商家再請他拍護膚品廣告的話,是否會考慮讓他說一句“我的夢中情人,其實還有一個光滑飽滿的額頭”。
2,骈齒 。他的牙齒是并列相連的。
這個相貌特征,古書上解釋是有聖人或者是君主之像的 。《竹書紀年。卷上》:“ 帝喾(音酷)高辛氏,生而骈齒,有聖德。”這說的是黃帝的曾孫帝喾,他就是骈齒。象長成這樣牙齒的,曆史上還有周武王,孔子等。什麼骈齒哦,兩顆牙齒并列突出,連嘴唇都合不攏的。牙齒還長一點話,那就是象牙了。這特征居然是吉相?莫非是我誤解了,還是說我審美不行?反正,我甯可不要這樣的吉相。
3,一目重瞳。這是說在他的一隻眼睛裡,有兩個瞳孔。
這種現象就更是神奇和特别了。這種奇迹的發生,其實也不是他的專利。中國古代曆史上,還有象倉颉、舜帝、項羽等人也是這樣的。《史記·項羽本紀》:“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想想得知,怪不得李煜的字為“重光”的。這樣的眼睛,後來一直被形容是帝王之眼。其實這樣的眼睛,在醫學上來講算是一種很不正常的現象,所以說對于李煜,我們别以為他是一個玉樹臨風的帥哥,更别以為他這樣與衆不同的相貌會如有神助的。在現在的一些影視作品當中,多把李煜扮演得潇灑俊美的帥哥,其實這是不符合曆史的。
中國在遠古時代就已經開始信奉和崇拜神,因為那個時候誰也沒有聽說過“進化論”啊,先人們常常在思索着一個問題,我們究竟是從何而來?人類是怎麼産生的呢?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迫使先人們不得不把目光投向了廣袤而神秘的星空。所謂“吉人自有天相”,人的一切也許冥冥之中就注定和天體有關。所以,便出現了迷信。迷信迷信,就是非常癡迷的一種信仰。我也不知道這樣的解釋,到底符不符合這個詞語來源的意思。但我想即使不準确,也應該是差不多的。
在李煜的生命中,他曾擁有過兩位極為重要的女人。這是一對美妙絕倫的姊妹,一個是昭惠皇後,另一個就是這位皇後的妹妹,史稱大小周後。這一對姊妹花,她們都能夠讓李煜神魂颠倒,也能讓他甘心拜倒她們姐妹的石榴裙下。而李煜呢,他也算是大小通吃了。
我們先看陸遊的《南唐書。周後》中的記載:“後主昭惠國後周氏,小名娥皇,司徒宗之女,十九歳來歸。通書史,善歌舞,尤工琵琶。。。。。。至于采戲奕棋,靡不妙絕。”我們通過了解,知道了她不僅精通史書,能歌善舞,而且她至少擁有三個絕活。一,彈得一手技藝精湛的琵琶。二,采戲。宋朝樂史在《楊太真外傳。卷下》:“上與妃采戲,将北,唯重四轉敗為勝。” 周後能搖得一手好骰子,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擲色子。三,弈棋。就是下棋了,下棋幾乎人人都會,但是想成為一位高手的話,恐怕很多人是望塵莫及了。
往下看,史書說周後“創為高髻纖裳及首翹鬓朶之妝,人皆效之。”天哪!這位美女姐姐居然還是一位高級發型師和服裝設計師。她引領着時尚新潮流,把頭發绾結并盤梳得高高的。難道說,女子們頭上的“朝天髻”發型竟是周後發明的?他經常梳着這樣的發型,再配上一件纖細而如薄紗的衣,鬓角上還插有花。如此天生麗質,體态袅娜的周後走起路來真好似弱柳扶風,又好似嬌花照水。這種前衛的創意,這樣風姿卓越的身材,又怎麼不令李煜為之傾倒,為之瘋狂呢?
李煜曾經為周後寫下了很多贊美她的詞,以及和她日常生活中打情罵俏的一些瑣事。如《浣溪紗》:“紅日已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紅錦地衣随步皺。佳人舞點金钗溜,酒惡時拈花蕊嗅,别殿遙聞箫鼓奏。”如《一斛珠》:“曉妝初過,沈檀輕注些兒個,向人微露丁香顆,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羅袖裛殘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繡床斜憑嬌無那,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 ”賀裳 在《皺水軒詞鑒》中說:“吾常愛李後主一斛珠末句雲:“繡床斜憑嬌無那。爛嚼紅絨,笑向檀郎唾。”
張德瀛《詞征。卷五》記載:“ 南唐李後主留意聲色,先納周宗女為後。後通書,善音律,霓裳羽衣曲久絕不傳,後按殘譜,盡得其聲調,徐遊等從旁稱美,有狎客風。後有妹,姿容絕麗,以姻戚往來宮中,得幸于唐主。”這是說周後不僅會唱歌跳舞,而且她還曾經僅憑手中的一本《霓裳羽衣曲》的殘譜,按照琵琶之音律,使得這一首失傳了的唐音,又重新複傳於世。哎!如此美麗聰慧的女子,别說李煜,試問天下哪個男人又不喜愛呢?
王弈清《曆代詞話。卷三》:“南唐大周後即昭惠後,嘗雪夜酣宴,舉杯屬後主起舞。後主曰:”汝能創為新聲,則可。”後即命箋綴譜,喉無滞者,筆無停思,譜成,名邀醉舞破。又,恨來遲破亦昭惠作。二詞俱失,無有能傳其音節者。”這其中的文字記載,是關于周後譜曲的一個故事。
話說有一天晚上,外面下着很大的雪。而李煜和群臣還有宮女什麼的,都聚集在王宮裡,開着party搞歌舞晚會。我想我們現在經常舉行的元旦晚會,最早應該就是從後主和周後他們這裡學來的。(呵呵,當然這個是沒有考證的,隻當博君一笑。)且說周後因喝了點酒,感覺舞興大發,于是主動起身邀請夫君一起狂歡跳支醉舞。(真不知他們這個朝代流行的交誼舞,會叫什麼名字?)李煜看着她那一張本來就紅潤的臉,而因為飲了酒的緣故,在此時顯得格外的绯紅。那真是白裡透紅,與衆不同。李煜見她如此可愛的模樣,倒是賣起了關子。他故意對周後說,如果你能當場譜作一首新曲子,那朕就答應和你一起跳舞。周後聽了,當時毫不猶豫就答應了。于是她叫人趕緊筆墨伺候,隻見她眼珠子一轉,靈感立即就來了。她一邊在嘴裡微微哼着曲子,一邊提筆輕輕地寫着。不一會,周後還真的就譜成了一首曲子,命其名為《邀醉舞破》。李煜見了,簡直高興得不得了。他立即上前摟住了周後柔軟的腰肢,朝宮廷樂師們打了一個清脆的手指,嘴裡喊了一聲“music ”。然後和周後步入舞池,跳起了歡快的舞蹈。
“ 紅顔未老恩先斷”。自讀到白居易的這一句詩開始,心中從此漸漸感覺到了人世間的無奈與凄涼。這種恩斷義絕般的傷痛,至今都會令人心中難受,唏噓不已。人生最痛苦的事,真乃莫過于是在心愛的人面前,進行着生離死别的場面。公元964年,也就是李煜和周後婚後的十年。周後因身患絕症,病入膏肓,已經是奄奄一息了。臨終前,在居住的堯光殿裡,她親自把自己最心愛的金屑檀槽琵琶和手上的約臂玉環一起交給了李煜,然後深情的對望着他說:“我本指望和您能白頭到老的。無奈賤妾薄命如斯,自知即将離去,故把這些心愛之物交給您,希望您日後見此物如同見妾。我們也隻能來世再見了,夫君,請多保重!”說完,便吩咐侍女打來水,用盡了生平最後的力氣,替自己輕輕地沐了一番香浴。來到了妝台前,淡妝濃眉的把自己精心打扮了一番,還穿上了平時最喜愛穿的衣裙。然後在微微張開美麗的紅唇,嘴中輕輕含了一塊李煜曾贈給她的美玉。她微笑而從容地躺在紅绡帳中,靜靜地恭候着死神的光顧。李煜握着她的柔軟無骨的細手,眼眶裡閃動着淚花,癡癡地望着心愛的妻子。不一會,周後便美麗而安詳地離開了這個世界,一切都那麼的凄美而又無聲。這一年,周後年僅二十九歲,李煜二十八歲。
皇帝也是凡人之身,常人之心啊!李煜當然再也忍不住内心的悲痛了,頃刻之間,七尺男兒淚如雨下。他雙手摟着周後曼妙綿軟的身軀,拼命用力搖着,并深情地呼喚着她的名字。然而,香消玉損的周後,将再也聽不見任何聲音了,當然這也包括曾經在耳邊,時常能聽到的那些炙熱而感人的誓言。陸遊的《南唐書》:“(周後)卒于瑤光殿,年二十九,葬懿陵。後主哀甚,自制誅刻之石,與後所愛金屑檀槽琵琶同葬,又作書燔之與訣。”其實曆史還有一本《南唐書》的,那是宋朝人馬令的。他在書中記載:“乾德三年春,(後主)葬昭惠後于懿陵。”,周後死後被李煜追封“昭惠皇後”。
周後死後,李煜哀痛之餘,寫下了一篇風格近于《詩經》的哀賦《昭惠周後诔》。其文篇幅較長,故隻摘錄幾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今也如何,不終往告。嗚呼哀哉!志心既達,孝愛克全。”還有:“我思妹于,永念猶切。愛而不見,我心毀如!”為此,他還替自己取了一個名字,名為“鳏夫煜”。從這些文字裡,我們讀到了李煜和周後曾經的誓言和李煜對周後深深的悼念。字裡行間,感受到陰陽兩隔的恩愛之情,令人想着不禁悲恸不已,幾回欲濕衣襟。
為紀念周後,他後來寫了很多詩詞,如《謝新恩》裡的“雙鬟不整雲憔悴,淚沾紅抹胸。何處相思苦,紗窗醉夢中。”《長相思》裡的“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窠,夜長人奈何!”《挽辭》中的“秾麗今何在,飄零事已空。沉沉無問處,千載謝東風。”《感懷》裡的:“層城無複見嬌姿,佳節纏哀不自持。 空有當年舊煙月,芙蓉城上哭蛾眉。 ”《相見歡》裡:“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菩薩蠻》裡的:“潛來珠鎖動,驚覺銀屏夢。滿臉笑盈盈,相看無限情。”等等。
那麼,李煜到底愛不愛周後呢?答案是肯定愛的,而且愛得非常之深。在宋朝陳彭年的《江南別錄》中,我們能尋找到當年李煜的影子。因為這個陳彭年當年就是在李煜身邊為官的。“周後疾,後主朝夕臨視,藥非親嘗不進,衣不解帶者逾月。及殂,哀毀骨立。”他已經記錄得很詳細了,周後病危的時候,李煜是“藥非親嘗不進”。周後每次所吃的藥,李煜都要親自嘗試,并把藥放在嘴邊吹涼。周後死去,李煜整個人變得瘦骨嶙峋了。這足以能證明,李煜對周後的摯愛程度。
說完了姐姐,當然接着會說妹妹了。陸遊《南唐書·昭惠傳》:“十年後,大周後病重,一日,見小周後在宮中,“驚曰:'汝何日來?'”應該可以肯定,小周後正是在她姐姐病重的時候,被召進宮來的,而且周後事先是不知道的,連她在宮中看到了妹妹,都感到很納悶的。其實也是在這個時候,李煜已經喜歡上了年輕美貌的小周後了。周後眼見身體是不行了,而悲傷中還帶有寂寞的後主,怎麼能離得開女人呢?當他第一眼看見小周後的時候,他那幾乎茫然無光的眼中,又立刻變得炯炯有神了。這個時候的小周後正是春心萌動的妙齡少女,再說李煜又是皇上,她自然是不可能逃脫得了的。或許,她根本就不曾想過逃避。李煜在詞中《郡主厄》中就較為明顯寫了他們當時是:“眼色暗相鈎,秋波橫欲流。”眉來眼去之間,他們兩個很快就好上了,并經常在一起幽會。時間一長,周後也隻能睜隻眼閉隻眼了,畢竟小周後是她的親妹妹,她又能奈何?
李煜有一首十分有名的《菩薩蠻》,描寫的就是關于他和小周後的幽會。“花明月黯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李煜的詞中,描寫的是這樣的一副情景:小周後因為怕腳步聲的響起,會引起别人的注意,所以她脫下了鞋子,隻穿着襪子蹑手蹑腳的走路。隻見她是一隻手輕輕提着裙子,一隻手還提着鞋子。在李煜的筆下,一個活潑可愛、大膽而熱烈的青春美少女形象,輕躍于紙上。這個時期,大周後是還沒有死的,所以他們還不至于那麼明目張膽,也沒有必要。偷情的刺激,促使他們的感情日漸上升。後來的李清照還化用了這首詞中的一句,她在《點绛唇》中寫到:“見有人來,鏟金钗溜,和羞走。”
馬令的《南唐書》:“開寶冬,十有一月,納後周氏,昭惠之母弟也。警敏有才思,神采端靜。”周後死去不到四年,小周後便嫁給了李煜,這一年,她恰好十九歲,這和她姐姐當初嫁給李煜是一樣的年齡。《清異錄》:“李煜僞長秋周氏,居柔儀殿。”李煜和周後是居住在堯光殿的,和小周後則是居住在柔儀殿的。小周後雖然沒有她姐姐那樣有才華,但她年輕貌美,也聰穎過人的。焦竣國《史經籍志》:“李後主妃周氏《擊蒙小葉子格》一卷。”這說的是什麼呢?說起紙牌我們都應該清楚的。原來小周後還能發明紙牌,這一點和李清照發明了“打馬”的采戲倒有些相似了。也有人說這記載的是周後,我認為欠妥。
十九歲對于一個女人來說,那是一個怎樣的青春無敵啊?況且小周後也是不簡單的女子,她對香料是頗有愛好和研究的。她想盡心思,制作出了焚香用的精美的器具十來餘種。這些器具美名其曰為“把子蓮、三雲鳳、折腰獅子、小三神、玉太古容華鼎、金鳳口罂等等。那時候洗澡沒有現在的沐浴露,她就用采摘來的香花沐浴。居住的卧室裡,也是焚燒最好的香料,弄得滿屋子的氤氲香氣。在睡覺的帳中,還置有用鵝梨蒸過的沉香,這種香氣有一種令人心醉神迷的感覺。小周後容貌美得是令人窒息,身上香得也令人窒息,你說李煜他這麼一個正常的男人,他能抵禦這種誘惑嗎?
《南唐書》:“後主于群花中作亭,幂以紅羅雕镂,華麗而極迫小,僅容二人。每與後酣飲其中。”展開豐富的聯想,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在那盛開的百花叢中,李煜命人修建了一個小巧的亭子。“紅羅複鬥帳,四角垂香囊。”亭子的四周還都用紅紅的紗幔圍着,上面是華麗的羅帳罩着。那亭子面積的設計也是獨具匠心,剛好隻能容納着一男一女在裡面。這一對幸福的人兒經常在裡面飲酒調情,耳鬓厮磨着。我真不知道,在這個世上,還有誰能如此奢華,如此富有情趣,而又如此浪漫得令人心馳神往,癡狂不已。
在《馬書·女憲傳》中記載有:“繼室周後将納采,後主先令校鵝代白雁,被以文繡,使銜書。及親迎,民庶觀者,或登屋極,至有墜瓦而斃者。”這是說李煜和小周後成親的時候,那是布昭于世,天下皆知。你看,他們結婚的那天也是熱鬧非凡的。樂師們賣力地演奏着曲子,而宮女們婉轉地唱着《詩經》裡的歌:“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當地的老百姓似乎從來沒有見過如此排場的婚禮,所以都争着搶着來看熱鬧。一些人為了看上一眼美麗的新娘,居然還爬上了屋頂。哎,這都不說,還有的人不小心,竟被擠了下來摔死了。
也許最美麗的東西,恰恰就是最脆弱和最短暫的 。李煜在小周後身上看到了周後曾經的身影,甚至把她已經當做了複活了的周後。婚後七年的幸福時光,就像是一場美麗的夢。但是再美麗的夢,終究是會醒的。而親手把李煜人生中最美的夢給粉碎的人,自然是宋太祖趙匡胤了。其實這也怨不得别人,曆史上從來都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
王灼《碧雞漫志。卷二》“諸國僭主中,李重光、王衍、孟昶、霸主錢俶,習于富貴,以歌酒自娛。”這些君主習慣了在自己的小王國裡,舒适優雅地生活,成天醉生夢死的。忘記世外的一切紛争,似乎這些都與他們無關。就在他們各自割據着各自的地盤的時候,渾然不知自己即将會是大難臨頭。
歐陽修的《新五代史。卷六十二》中:“開寶四年,煜遣其弟韓王從善朝京師,遂留不遣。煜手疏求從善還國,太祖皇帝不許。煜嘗怏怏以國蹙為憂,日與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這是一段關于李煜在未亡國之前,委派他弟弟韓王前去朝拜宋太祖。結果,宋太祖扣留了前來的韓王。李煜請求歸還,宋太祖不答應。在陸遊編寫的《南唐書。後主本紀》中也有這樣的記載“國主上表求從善歸國,不許。太祖遣閣門使梁迥來,使從客言曰:“天子今冬行柴燎之禮,國主宜往助祭。”國主不答。”看來宋太祖起初還是想先用軟攻的。他早就預謀好了,先将韓王押作人質,然後再想誘李煜前來,來個一舉擒獲。但李煜沒有那麼傻啊,心裡想,我弟弟都一去不複返了,你這次還想騙我去搞什麼祭祀,咱不上那個當。
一見來軟的不行,宋太祖便大發雷霆。要知道,太祖已生氣,後果很嚴重。不久,宋太祖的千軍萬馬,水陸并進來勢洶洶,似乎有種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大勢。李煜有點擔心和害怕了,他趕緊派人前去進貢,還要求太祖網開一面暫且不要發兵。“冬十月己亥朔,江南主貢銀五萬兩、絹五萬匹,乞緩師。”其實這應該是李煜的一種緩兵之計,他實際上已經做好了“築城聚糧,大為守備”的準備。可是宋太祖是什麼人啊?他心裡想“你的錢财我照單收下了,但我還是不會放過你。”可李煜不管的啊,于是他再次在“十一月辛未,江南主遣徐铉等再奉表乞緩師,不報。”(《宋史。本紀。太祖三》)當然,宋太祖是不會給面子他的了。因為宋太祖曾說過:“卧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
當宋朝的大将曹彬,命令部隊把整個南京城圍得像一個鐵桶的時候。李煜急忙差大臣徐铉面奏宋太祖,他還在抱着最後的一絲幻想。陳師道《後山詞話》:“師圍金陵,唐使徐铉來朝,铉伐其能,欲以口舌解圍,謂太祖不文,盛稱其主博學多藝,有聖人之能。祖大笑曰:“寒士語爾,我不道也!”徐铉想憑自己三寸不爛之舌,來拯救整個南唐。可惜宋太祖根本不予理會。他最後隻得對宋太祖說了一番話:“我家主公無論是從博學多才上來說,還是從非凡的相貌來講,他都是一個聖人的啊!”宋太祖大笑道:“你家主公在我眼裡隻是一個出身寒微,愛讀死書之人,你别在我的面前跟我講些這樣的大道理。勝負已定,你還是勸他出城投降吧,我保他不死。”其實,宋太祖的話裡,包含了一種繳槍不殺的意思。
再說徐铉回到了李煜身邊,把宋太祖的意思轉達了。李煜氣的咬牙切齒地說:“簡直是欺人太甚,我打死也不會投降的,我要誓與金陵共存亡。”馬令《南唐書。後主傳》:“門開,國主跪拜納降,彬答拜,為之盡禮。先是,宮中預積薪,煜誓言社稷失守,當攜血屬赴火。”然而戰争是激烈而殘酷的,金陵是危在旦夕。陸遊在《南唐書》的記載:“王師百道攻城,晝夜不休,城中米鬥萬錢,人病足弱,死者相枕籍。”彈盡糧絕,這真是要命的打擊。所謂“車馬未動糧草先行”,這是曆來兵家決定勝負的關鍵。這個時候,曹彬也放話進來了,隻要李煜此時開門投降,可以免城中百姓和俘虜一死。而李煜此時在幹什麼呢?原來他啊,還在悲憤地寫着他的詞。
說到了這裡,本文的主題也就終于出來了。王奕清《曆代詞話》:“後主於圍城中賦臨江仙,未終而城破。”這是說當宋太祖的部隊在猛烈攻城的時候,我們的後主李煜卻是一副從容不迫的模樣,好像表現得很大義淩然的。他依然在作一首《臨江仙》的詞。這首詞寫道:“ 櫻桃落盡春歸去,蝶翻金粉雙飛。子規啼月小樓西。玉鈎牽幕,惆怅卷金泥。門掩寂寥人散後,望殘煙草凄迷。”
這是李煜的一首殘詞,因為他實在是沒有時間寫完了。《南唐書。後主本紀》“冬十一月,白虹貫天,晝晦。乙醜,城陷,将軍呙彥、馬承信,及弟承俊帥壯士數百,力戰而死。”《江南别錄》:“城陷,後主欲自殺,左右泣涕固谏得止。”此時的李煜見大勢已去,便拔出劍來想自殺,衆部下全部跪下哀求李煜千萬不要這樣。馬令《南唐書。後主傳》:“門開,國主跪拜納降,彬答拜,為之盡禮。先是,宮中預積薪,煜誓言社稷失守,當攜血屬赴火。”為了保全城中百姓的性命,李煜隻能忍辱負重了。于是,他下令舉起白旗,打開城門投降了。
王弈清 《曆代詞話》:“ (後主)於此停筆。後有劉延仲補之。”據說後來有一個叫劉延仲的,把後主的這首殘詞補全了。他續作的最後三句是:“何時重聽玉骢嘶。撲簾柳絮,依約夢回時。”但在《花間集》中也記載的最後三句卻是:“燼香閑袅鳳凰兒。空持裙帶,回首故依依”。
李煜和小周後等群臣,即将要全部押解回宋朝的京師了,也就是宋太祖居住的首都——汴京城(今河南開封)。臨行前,他聽着教坊樂師為他揍上了最後一支曲子,隻不過,這是一首揮淚告别的送别曲。李煜流着屈辱而悔恨的淚水,對着前來送行的鄉親父老揮了揮手,心中默默地說着“等着我,我還會回來的。”他回頭望了最後一眼的故國,惆怅地寫了一首著名的《破陣子》的詞: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裡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幹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鬓銷磨。最是蒼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别離歌。揮淚對宮娥。
李煜整個家族好幾百人,全部押解在十幾艘船隻上。這一天,天空下着很大的雨。李煜望着漸漸遠去的故國,不禁淚流滿面地又賦詩一首《渡中江望石城泣下》:
江南江北舊家鄉, 三十年來夢一場。吳苑宮闱今冷落,廣陵台殿已荒涼。
雲籠遠岫愁千片,雨打歸舟淚萬行。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閑坐細思量。
《宋史》:“九年春正月辛未,禦明德門,見李煜于樓下,不用獻俘儀。壬申,大赦,減死罪一等。乙亥,封李煜為違命侯。”跪拜在宋太祖腳下,心裡再不甘也得俯首稱臣了。宋太祖見了他,還很幽默地說:“你膽子不小的嘛,竟敢三番五次的違抗我的聖旨。眹說過不殺你的,就封你為一個'違命侯’吧!”接着小周後便封了了一個“鄭國夫人”的稱号。李煜磕頭,領旨謝恩。宋太祖的确是實現了自己的諾言的,沒有殺李煜,還給他們夫妻倆安排了一座府邸。他隻曾對大臣說了這樣一句話:“李煜若以作詞手去治國事,豈為吾虜?”
雖然落了個不死,還封一個爵位。但心中卻是無比的痛苦,因為這是屈辱的人生。窗外的雨一直下着,李煜的淚水也就一直流着。多麼希望這是一場江南的雨啊!江南的雨是甜的,而這裡的雨卻是如此的苦澀。想到這裡,李煜不禁提筆寫下了《浪淘沙》:“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關山。别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黃昇《花庵詞選》:此詞最凄婉,所謂“亡國之音哀以思”。《樂府紀聞》曰:“後主附宋,與故宮人雲:“此中日夕以眼淚洗面。”每懷故國,詞調愈工。”李煜降宋後,他的詞風驟變,寫了很多這樣哀怨的詞。
不久,太祖駕崩,宋太宗繼位。此時李煜的日子,才算是真正的不好過了。為什麼呢?很簡單,因為這個宋太宗迷戀上了小周後。宋太宗經常宣旨召小周後進宮,對她進行着身體上的淩辱。而每去一次,就是玩弄好幾天才把她放回來。宋朝王铚的筆記體史書《默記》中記載:“李國主小周後,随後主歸朝,封鄭國夫人,例随命婦入宮,每一入辄數日,而出必大泣,罵後主,聲聞于外,後主多婉轉避之”。想起了當初和小周後百花叢中的浪漫愛情,再想到如今心上人遭受到的奇恥大辱,李煜真的是連死的心都有了。他茫然的念道:“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鈎。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翦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是啊,家破國亡,周後的死,小周後的淩辱,這個中的萬千滋味,李煜是需要一定心理承受能力的。
七夕是李煜的生日。曾經的這個夜,是醉人的夜,也是浪漫的夜。而此時的七夕,卻是他痛哭流涕,痛心疾首的夜。就在這個夜裡,李煜寫下了他生命當中的最後一首詞《虞美人》,這是一首千古絕唱,永遠都不會被人們所忘卻。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顔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曆代詞話》:“ 七夕在賜第命故妓作樂,聲聞於外,太宗聞之大怒。又傳”小樓昨夜又東風”,及”一江春水向東流”之句,遂被禍雲。”當宋太宗聽到了這首詞後,大發雷霆,他認為李煜有嚴重複國的思想傾向。不久,他賜了一杯毒酒給李煜,李煜喝下後當即喪命,死狀尤為恐怖和悲慘。宋太宗的這杯酒中,含的就是傳說中的牽機毒藥。《默記》:“牽機藥者,服之,前卻數十回,頭足相就,如牽機狀也。”也在同一年,據說小周後悲憤地自殺殉情了。至此,一代詞帝和他生命中兩個心愛女人之間凄美的愛情故事,也就拉上了帷幕。
陸遊《南唐書》:“太平興國三年六月辛卯殂,年四十二。。。。。。贈太師,追封吳王,葬洛陽北邙山。”餘懷《玉琴齋詞?序》:“李重光風流才子,誤作人主,至有入宋牽機之恨。其所作之詞,一字一珠,非他家所能及也。”
陳獨秀曾說“不問政治是亡國的哀音!”偉人毛澤東在1957年,就李煜的曆史問題,也說過類似的話:“南唐李後主雖多才多藝,但不抓政治,終于亡國。”若論李煜的失敗,我覺得原因有很多。比如他喜歡貪圖享樂,生活過于奢華。說白了,就是沒有把心思花在治理國家上。再一個在用人方面,該殺的沒有殺,如後來叛變并出賣了他的樊若水。而不該殺的卻又殺了,如潘佑和李平。如果說他就是因為好女色而丢了國家的話,這其實是很不客觀和公正的。自古以來,哪個君王又不好女色呢?俗話說,“飽暖思淫欲”,皇帝三宮六院七十二妃的,他們隻會恨自己享用不過來。不過,除了明朝的明孝宗朱祐樘例外,他是曆史學家已經确定了的,是中國唯一的一個沒有任何嫔妃的皇帝。
貝蘭特羅素說:“有三種簡單然而無比強烈的激情左右了我的一生:對愛的渴望,對知識的探索和對人類苦難的難以忍受的憐憫。”這三種激情對李煜的人生來說,他都曾經擁有過。在愛情上他擁有姊妹花的雙豐收,在事業上當過至高無上皇帝,在文學領域裡又被譽為千古詞帝。我想,那麼多的好事都讓他占了,他應該是知足了。唯一不足的是,最終丢了江山,也丢掉了性命。
李煜的結局也告訴了我們一個真理,在這個世上,真的沒有什麼完美。或許人生本來就是福禍所依,美中不足的。我們總是要在曆史的教訓中總結經驗,也總是會在風吹雨打中學會拼搏與成長。隻要這樣,也隻能這樣,我們才會更加的去懂得如何好好生活,如何珍惜眼前的一切美好!
除了以上這四種特殊的類型之外,還有兩種很常見的情況。一種就是我們在讀一些詩詞集的時候,會經常看見有□□□□這樣的正方形符号。這些符号所代表的意思就是一些殘缺的字,隻是由于年代的久遠,要麼被後人抄來抄去的就漸漸遺失掉了,要麼就是由于書本被蟲蛀或者不小心撕破了諸多原因造成的。如李清照有一首《滿庭芳》:“□□金鎖,管是客來唦。酴醿落盡,猶賴有□□。”還有一種普通情況就是我們大家所熟悉的,被稱之為《失調名》的詞。它們有的不僅是遺失了原詞的詞牌,連留下來的詞都是殘缺得驚人。如柳永的一首《失調名》:“多情到了多病,”李清照的《失調名》:“瑞腦煙殘,沉香火冷。”
“要不是痛徹心扉,誰又記得誰?隻是雲和月,相互以為是彼此的盈缺。不能哭喊已破碎,曾經的最美。”在卷帖浩繁的宋詞中,究竟有多少凄美的故事發生過?看到那麼多的殘詞着實讓人惋惜和心痛不已,但也給了我們更豐富的聯想空間和漫無邊際的追憶。正是這些殘缺的詞,讓我們從中看到了它們曾經的美,那些曾在曆史的長河裡遺失的美好!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