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2023高考詩歌閱讀專項練習:巧解客觀題;古詩解題需求及客觀題判斷技巧

古代詩歌閱讀

客觀題專項練習

古代詩歌鑒賞選擇題,其考查落腳點仍是考綱規定的四大考點(思想内容、形象畫面、表達技巧、語言特點),選擇題通過給出的選項内容,不僅降低了詩歌鑒賞題目的整體難度,而且間接降低了詩歌的閱讀難度,解決了閱讀理解上的部分障礙。

高考考情報告

考情調研:2022年高考語文新高考卷兩套和全國卷兩套的古代詩歌閱讀題的第一小題都采用了“四選一”的選擇題形式,選項多是從古代詩歌的思想内容、形象畫面、表達技巧、語言特點等角度設計題目,覆蓋面廣,要求高,需要學生對給出的閱讀材料有全面、深刻、細緻的理解,才能夠選出正确的選項。

1.思想内容:主要從某個詞語、句子或整首詩歌表達的思想内容入手設計題目,要求學生判斷選項給出的詩人的思想感情是否符合詩歌内容。

2.形象畫面:主要從歸納概括詩歌中的人、事、景、物等形象特征設計題目,要求學生判斷選項給出的形象特征的正誤。

3.表達技巧:主要從詩歌使用的修辭手法、人物與景物之間的關系、景物和情感之間的關系以及詩歌的結構等角度設計題目,要求學生判斷選項中涉及的有關表達方式、寫作方法、修辭手法等方面的内容的正誤。

4.語言特點:主要從分析詩歌在表情達意上最貼切、最富有表現力的字詞入手設計題目,要求學生判斷選項對詩歌的語言特色、語言風格等表述的正誤。

從2022年高考古代詩歌選擇題的命制角度分析,錯誤項的命制有以下幾種類型:①望文生義。解釋詩句時,不考慮整體内容,錯誤解說詩句中的字詞等;②無中生有。憑空解說一些詩歌中沒有體現的内容,比如相關的表達技巧等;③說法絕對。選項内容太過絕對,不符合客觀情況;④胡亂聯系。選項的内容将詩歌的某些特點與學生學過的詩句聯系起來,但這種聯系不是必然的;⑤拼湊詞句。把幾句沒有本質聯系的話放到一起來解釋詩歌。

經典例題剖析

(2022·新高考Ⅰ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問題。

醉落魄·人日南山約應提刑懋之【注】

魏了翁

無邊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覓,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麥祈蠶,來趁元正七。翁前子後孫扶掖,商行賈坐農耕織,須知此意無今昔,會得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舊俗以農曆正月初七日為人日。

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A.詞人在人日約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體弱,感到此行會比較困難。

B.在人日這天吹打奏樂,祈盼農桑豐收,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C.這首詞以樸實的筆觸描繪當時農村的風俗景況,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D.詞人以議論入詞,能夠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論随,全詞并無生硬之感。

項目

選項正誤

選項分析

A

“但因年老體弱,感到此行會比較困難”分析錯誤

本項考查對這首詞的内容的理解。詞中“人情苦向南山覓”中的“人情”應是尋春的執着之情,交代了“南山覓”的原因,詞中的“南山”大約指的是春光優美之處。“苦”有“執着追求”的意味,沒有“感到困難”的意思

B

本項考查對詞人情感的分析。“村村”三句,以及下片“翁前”兩句,寫的是農村“人日”這一天的熱鬧景象。作者用“箫鼓”“笛”寫節日歌舞之盛,用“村村”“家家”極寫範圍包容之大,僅此一句,就将農村“人日”的風俗景象以及人們的歡樂情緒及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形象地渲染出來

C

本項是對詩歌語言風格和内容的考查。從全詞看,此詞沒有浮躁怪誕之氣,寫得古樸自然,平易真切,與農村風物極相貼合

D

本項是對表達技巧的分析。“須知”是告誡語,作者通過議論要告訴人們:“人日”中的“人”的種種活動與期望,古往今來,概莫能外,“人”是向上的,都在追求着幸福與美好;但是,人們如果都懂得做人的道理,都像在“人日”裡所意識到“人”的作用與追求,那就“日日是人日”了,也就不會隻有在“人日”這一天才去追求祈禱了

答案:A

高考解題策略

一、熟悉四大設誤方式

1.内容情感判斷。哀樂颠倒、詩句理解錯誤等。命題人主要從某個詞語、句子或整首詩歌表達的思想内容入手設計題目,要求學生判斷選項給出的詩人的思想感情是否符合詩歌内容。

【原文】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常扃。柳梢梅萼漸分明。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誰憐憔悴更凋零。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

【選項】“柳梢梅萼漸分明”寫出詞人喜見之景:柳梢吐綠,梅萼泛青,一片早春風光。寫景如畫,不設色,淡墨勾勒,寄寓着詞人的欣喜之情。

【對點分析】哀樂颠倒。“寫出詞人喜見之景……寄寓着詞人的欣喜之情”錯誤,這裡應是怕見春景,而不是高興看到春景。詞中所描繪的春景雖然是樂景,但體現的卻是隻身漂泊,客居建康的哀情。

2.形象畫面判斷。形象身份理解錯誤、形象特點概括不當、形象判斷失誤、形象作用分析不當、畫面描繪不當、意境概括有誤。命題人主要從歸納概括詩歌中的人、事、景、物等形象特征設計題目,要求學生判斷選項給出的形象特征的正誤。如果對詩句内容的理解不當,對詩歌形象的意義理解不當,不知常見意象的特點,就無法判斷出形象特征的正誤。

【原文】

數片紅霞映夕陽,攬君衣袂更移觞。

行人莫歎碧雲晚,上國每年春草芳。

雪過藍關寒氣薄,雁回湘浦怨聲長。

應無惆怅滄波遠,十二玉樓非我鄉。

【選項】“行人莫歎碧雲晚”是勸路上行人不要因為下第而歎息,表達了詩人對朋友的感情,使朋友體會到友誼的溫情。

【對點分析】“路上行人”錯誤,屬于身份理解不當。從詩中看,本句的“行人”應指“朋友”,而不是“路上行人”。

3.表達技巧判斷表達技巧判斷錯誤、表達技巧的作用分析不當、相關内容聯系錯誤等。命題人主要從詩歌使用的修辭手法、人物與景物之間的關系、景物與情感之間的關系以及詩歌的結構等角度設計題目,要求學生判斷選項中涉及的有關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修辭手法等方面的内容的正誤。

【原文】東武望餘杭,雲海天涯兩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還鄉,醉笑陪公三萬場。不用訴離觞,痛飲從來别有腸。今夜送歸燈火冷,河塘,堕淚羊公卻姓楊

【選項】“醉笑陪公三萬場”一句運用虛實結合、誇張的手法,寫日後詞人與友人相聚宴飲的歡快。

【對點分析】從上片的“何日功成名遂了,還鄉”分析,這是詞人想象的情景,是虛寫;從“三萬”分析,該句使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由此判斷,“虛實結合”是錯誤的。

4.語言特點判斷。詞語解釋錯誤、語言特色分析錯誤、語言風格分析錯誤等。命題人主要從分析詩歌在表情達意上最貼切、最富有表現力的字詞入手設計題目,要求學生判斷選項對詩歌的語言特色、語言風格等表述的正誤。學生如果對詞語的性質特征理解不清(主要為動詞、形容詞、數詞、副詞、疊詞),對句子的表達效果(例如形象生動、含蓄深刻)理解不透,就無法準确判斷詩歌的語言風格。

【原文】

巴蜀通歸使,妻孥且舊居。

深知報消息,不忍問何如。

身健何妨遠?情親未肯疏。

功名欺老病,淚盡數行書。

【選項】本詩含蓄委婉,慷慨悲壯,情真意切。首聯平靜,颔聯沉抑,頸聯歡快,尾聯深沉,起伏跌宕,盡顯真情。

【對點分析】“妻孥”“且舊居”“深知”“不忍問”“情親”“欺老病”等用詞古樸簡易,語意上通俗易懂,感情上自然淳樸。頸聯表達了對妻兒的寬慰,談不上歡快。“含蓄委婉,慷慨悲壯”的表述錯誤,與這首詩的語言風格不符。

二、巧識客觀選擇題所設“陷阱”

常見的陷阱通常集中在詩歌鑒賞的意象、意境、語言、手法、情感、主題以及文化常識等幾個要素上。設誤類型:曲解詩意、意象不合、意境不合、情感不合、不明手法、主題不合等。

命題人對全詩或是某一聯、某一句所表現的形象、營造的意境作出描述,要求考生判斷正誤。

1.形象、意境特點概括不當

(1)逐一比對

見到試題中對形象、意境、語言、情感的分析以後,要把其分析分成不同的語意單位,一一與詩句對應着比較,看哪部分的分析正确,哪部分的分析錯誤。涉及全詩的,還需要對全詩的内容作認真分析,以便與選項的内容進行對照。

(2)綜合比較

選項與選項進行比較,根據排除法确定符合要求的答案。命題人從表達技巧角度對詩句或詞語進行賞析,要求考生判斷賞析是否正确。

2.表達技巧确認不準确和效果分析不當

(詞句理解)命題人把詩句意思或詩句中某個詞語的意思予以解說,要求考生判斷正誤。

三、解題步驟

步驟一:通讀詩歌

從标題、作者、正文到注釋入手,全面通讀詩歌,力求做到讀懂詩歌。

步驟二:審清題幹

首先要明确賞析指向。有的是針對整首詩歌,如2018年全國新課标卷Ⅰ第14題“對這首詩的賞析”;有的是針對詩歌局部,如2017年全國新課标卷Ⅱ第14題“本詩尾聯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對此進行的賞析”。其次要明确操作指向。是選擇正确的,還是選擇不正确的?是選擇一項,還是選擇兩項?有的題幹中出現“最恰當”的字眼往往要注意選項的優中選優。

步驟三:逐一比對

逐一将選項與相關詩句對照,聚焦比對,找出選項中的确切根據。

步驟四:精準排誤

通過選項與相關詩句的比對,找出詩歌賞析的錯誤項。這樣依據排除法,就能确定符合要求的答案。

對點訓練

一、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各題。

柳州城西北隅種柑樹

柳宗元

手種黃柑二百株,春來新葉遍城隅。

方同楚客憐皇樹,不學荊州利木奴

幾歲開花聞噴雪,何人摘實見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還堪養老夫。

【注】①柑為橘樹一種。本詩寫于作者貶官柳州時期。②皇樹,即橘樹,屈原《橘頌》中有“後皇嘉樹,橘徕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之句。③木奴:指柑橘的果實;三國時荊州人李衡作宅,種柑橘千株,他臨死時叮囑兒子說:我在州裡有千頭木奴,可以足用。後果然。後世因此稱柑橘樹為“木奴”。

1.【考點 :理解和賞析詩歌】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A.開篇一二句點題,首句寫種柑,點出種柑的數目,第二句寫種柑時的情景,“春來”與“城隅”點明時令和地點。

B.詩人由“憐”寫起,到“幾歲開花”的盼望,再到“何人摘實”隐含的淡淡傷感,對柑橘的情感經曆了一波三折。

C.頸聯用“噴雪”形容柑樹開花,一個“聞”字把柑橘樹開花似“噴雪”與花香四溢一筆寫出,渲染出熱鬧的氛圍。

D.尾聯詩人并未直抒胸臆,而是以平緩的語調故作達觀,實際意思是感傷自己遷谪時日已久,唯恐延續到甘樹成林。

2.【考點 :分析詩歌表現手法以及思想感情】詩人在颔聯用《橘頌》及“木奴”這兩個典故的用意何在?請結合詩句加以分析。

二、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下面各題。

梅花絕句(其一)

【宋】陸遊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梅花

【清】汪中

孤館寒梅發,春風款款來。

故園花落盡,江上一枝開。

【注】①陸遊寫此詩時已是78歲高齡。②化身千億:化用柳宗元“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的詩意。③此詩是詩人離别故鄉後,從揚州回到當塗,在春寒尚厲之時所作。

3.【考點 :理解和賞析詩歌内容】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A.陸詩第二句把枝頭的梅花比作雪堆,既寫出梅花潔白的特點,也表現了梅花漫山遍野開放的盛況。

B.陸詩前兩句寫梅,後兩句寫人,前兩句寫梅為後兩句寫人作鋪墊,後兩句雖是翻新,但詩意盎然。

C.汪詩中,“江上一枝開”一句是回過頭來描寫客館的梅花,與首句“孤館寒梅發”相照應。

D.客地梅花開放的時間與故園百花開放的時間有所不同,汪詩通過兩地的對比來表情達意。

4.【考點 :賞析詩歌思想感情】這兩首詩都描寫了梅花,但表達的情感不同,請結合詩歌内容簡要分析。

三、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各題。

水調歌頭·壬子三山被召陳端仁給事飲餞席上作

辛棄疾

長恨複長恨,裁作短歌行。何人為我楚舞,聽我楚狂聲?餘既滋蘭九畹,又樹蕙之百畝,秋菊更餐英。門外滄浪水,可以濯吾纓。

一杯酒,問何似,身後名?人間萬事,毫發常重泰山輕。悲莫悲生離别,樂莫樂新相識,兒女古今情。富貴非吾事,歸與白鷗盟。

5.【考點 :分析理解詩歌内容】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A.“長恨複長恨,裁作短歌行”中由“長恨”而“短歌”,不僅造成形式上的對應美,更顯示出恨不得盡言而又不能不言的心态。

B.“人間萬事,毫發常重泰山輕”,道出“長恨複長恨”的根本原因:南宋統治集團置國家危亡于不顧,一味地苟且偷安,本末倒置。

C.這首詞與一般的離别之詞不同,激越中顯沉穩,豪放中見沉郁,溢滿全詞的是感時撫事的悲恨和憂憤,流露出凄楚哀怨之情。

D.這首詞以“恨”字為主題,語言犀利,沉雄激昂,表現了詞人對當權者的憤恨;詞人剛毅不屈的品德與憤世嫉俗的壯語貫通全篇。

6.【考點 :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用典是辛棄疾詩詞的一大特色,本詞多處運用典故,請任選兩例分析其用典的作用


參考答案

1.A【解析】A項,“第二句寫種柑時的情景”錯誤,第二句寫的是柑樹成活時的景色,而非種柑樹的情景。

2.①借橘抒懷,托物言志,用屈原《橘頌》典故表明自己像屈原一樣喜愛具有美好品德象征的柑樹,與《離騷》經常借香草抒發高潔的情懷相近;

②反用“木奴”典故,表示自己種柑橘樹,并非為了謀利,表達了詩人不屈不撓的态度,不願為利屈節的高情逸緻。

【解析】颔聯“方同楚客憐皇樹,不學荊州利木奴”意為:我像屈原一樣喜愛這天生的美樹。不學李衡那樣把柑樹當作木奴來謀利。

詩人愛柑橘是因為讀“楚客”的《橘頌》引起了雅興,而不是像三國時李衡那樣,想通過種橘來發家緻富,給子孫留點财産。詩人心交古賢,寄情橘樹,悠然自得,不慕榮利,表現出一種淡泊的心地。然而透過外表的淡泊,正可以窺見詩人内心的波瀾。屈原當年愛橘、憐橘,認為橘樹具有“閉心自慎,終不過失”和“秉德無私”的品質,曾作頌以自勉。今天自己秉德無私,卻遠谪炎荒,此情此心,對誰可表?隻有這些默然無言的柑橘樹,才是自己的知音。這一聯的對偶用反對而不用正對,用兩個含意完全相反的典故表達出自己複雜的思想感情,既做到形式上的對稱,又做到内容上的婉轉,并能引起内在的對比聯想,讀來令人感到含蓄蘊藉,意味深長。

3.D【解析】D項,“故園百花開放”錯誤,“故園花落盡”中的“花”承首句的“梅”,當指梅花而非言他花,如指他花落盡,顯得與事實不符。

4.①陸詩描寫梅花,把對梅的癡迷淋漓盡緻地表達了出來。陸遊年事雖高,但童心未泯,想學仙人的分身術,變出千萬個放翁,使每一株梅花下面都有自己在那裡分身欣賞,這足見他對梅花的喜愛。同時陸遊借對梅花的喜愛、依戀,表現出自己孤高的情操。②汪詩描寫梅花,表達客居異地的孤凄和對故鄉的深切懷念。故園梅花已落,客館梅花才開,兩相比較,表達了“哪裡都沒有家鄉好”。

【解析】①陸詩以奇思妙想與形象的語言表達了對梅花的摯愛。首句寫梅花在清晨凜洌的寒風中傲然綻放。次句寫詩人放眼四顧,樹樹梅花開遍山野,猶如山中落滿了皚皚的白雪,極為壯觀,顯示出梅花不畏嚴寒、果敢獨立的氣勢,語句耐人尋味。接着詩人以物喻人,梅花不屈不撓的精神正是詩人自身的情懷和節操的寫照。最後詩人自問何時才可化身千億,立于每一株梅樹前,仔細地欣賞着梅花的容顔呢?陸遊這裡甚至想學仙人的分身術,變出千萬個放翁,使每一株梅花下面都有自己在那裡分身欣賞,這足見他對梅花的喜愛。全詩在自己對梅花的情感上未著一字,僅在三四兩句中,用“身千億”和“一放翁”既表現了對梅花的依戀、愛護,又表現出出自己孤高的情操。②汪詩首句寫客地見梅。梅開報春,一元複始,萬象更新,照理說自有一番喜慶之氣,可詩人的心态卻不甚佳妙,表現出的是“孤”,是“寒”,一開篇就流露出深重的鄉思鄉愁。描寫梅花,表達客居異地的孤凄和對故鄉的深切懷念。後兩句寫懷念故鄉。“故園花落盡”,是說故鄉的梅花早已凋落殆盡。這一句以故鄉花落,反襯客館始花,進一層寫出作者客居他鄉的孤苦意緒。“江上一枝開”,這一句是回過頭來寫客館的梅花,故園花已落,客館花才開,以兩地花開時差作比,表現出羁旅遊子“哪裡都沒有家鄉好”的心态,抒發對故鄉的思念與依戀之情。

5.C【解析】C項,“流露出凄楚哀怨之情”錯,雖是答别之詞,卻無常人的哀怨之氣。通觀此篇,它答别而不怨别,溢滿全詞的是他感時撫事的悲恨和憂憤,而一無凄楚或哀怨。

6.①“聽我楚狂聲”出自《論語》,以楚狂接輿的典故,表達了詞人抗金複國理想無人理解的悲憤。②“富貴非吾事”出自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以陶淵明自況,抒發了詞人淡泊名利、潔身自好的情懷。

【解析】本詞第二句“何人為我楚舞”,據《史記·留侯世家》記載,漢高祖曾經想要廢黜太子劉盈,立戚夫人之子趙王如意,被呂後請張良設計阻止。漢高祖在無奈之下,隻好作罷,戚夫人因此曾向劉邦哭泣,劉邦隻能無奈地對她說:“為我楚舞,吾為若楚歌”,表現了劉邦對此事無可奈何的感情。“聽我楚狂聲?”典出《論語·微子篇》中,楚國隐士、也是狂人接輿,曾當面唱歌諷刺孔子執着于從政。疲于奔走,李白便有詩句雲:“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辛棄疾此處同時使用了這兩個典故,表現了詞人“長恨”的無可奈何,同時也表現了他不願意趨炎附勢,昧着良心屈從主和派。詞中以反問的語氣提出,造成了一種蕩氣回腸的震撼。第四句“門外滄浪水,可以濯吾纓”用《漁父》中的典故,進一步表現自己的志向和操守。漁父曾經告誡屈原:“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是在勸屈原審時度勢,不妨采取随波逐流的态度。辛棄疾此處隻說“濯吾纓”,其實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不會随波逐流,隻會堅持自己。第五句“一杯酒,問何似,身後名?”是用西晉張翰的典故。根據《世說新語》記載,西晉的張翰(字季鷹),為人“縱任不拘”,有人問他:“卿乃可縱适一時,獨不為身後名耶?”他說:“使我有身後名,不如即時一杯酒。”辛棄疾反用其典,同時也是抒發牢騷之意。詞人抗金的理想,一直被打壓,難以實現,所以才會發出“要什麼身後之名”的牢騷。最後一句“富貴非吾事,歸與白鷗盟”,典出《歸去來兮辭》:“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陶淵明深感當時的混亂和黑暗,所以隐居起來,不為五鬥米折腰,辛棄疾此處表明心迹,表達此次進京,并非去追求個人私利,也不想在京城中和主和派同流合污。《列子》中,有以鷗鳥為友的記載,辛棄疾借以表達,自己甯可歸隐,也不願向主和派投降,表現出渴望歸隐和勸慰友人之情。

古代詩歌閱讀

解題要求



1.通讀詩歌。從标題、作者、正文到注釋(如果有注釋),要務求全面。看清詩歌的體裁、題材,撷取題目中的關鍵詞。 2.看準要求。這類題目往往是從“理解”“分析”“鑒賞”的角度設題。但更重要的是看清選正确還是選錯誤,是一項還是幾項,是不是有“最恰當”之類的詞語。 3.細品選項。詩歌鑒賞選擇項的設置,往往按照詩歌内容上的先後,逐聯設題。要落實選項的内容在詩詞中對應的語句,留意命題點在詩詞中的位置,要注意是從語言、形象、手法還是情感角度設置,詩詞中有無相應的關鍵詞或提示點。 4.學會排除。詩歌選擇項的錯誤設置也存在望文生義、張冠李戴、無中生有、因果錯置、斷章取義等問題,以及選項之間比較而言孰優孰劣的問題。這些都要在準确、全面理解的基礎上巧妙排除,也可以帶入原詩中,結合上下語句檢驗。

錯誤選項的設誤方式(上)



方式一錯解詞語意思 沙丘城下寄杜甫 李白 我來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 魯酒不可醉,齊歌空複情。 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
錯項示例:第六句“空複情”的意思是滿滿的思念之情。 錯用分析:“空”的意思是徒勞地、白白地。 判别技法:古詩中有大量詞語為古今異義詞,解讀時要充分調動積累,聯系語境,以求精确理解。 方式二錯解詩句意思 錯項示例:《沙丘城下寄杜甫》三、四句用“古樹”象征着和杜甫的友情像古樹一樣長青。 錯用分析:三、四句隻是寫生活環境,句子理解有誤。 判别技法:注意詩歌的特殊語言現象,聯系語境,梳理詩句間的語意關系。 方式三藝術手法辨析錯誤 池上早秋 白居易 荷芰綠參差,新秋水滿池。 早涼生北檻,殘照下東籬。 露飽蟬聲懶,風幹柳意衰。 過潘二十歲,何必更愁悲。 【注】①唐寶曆元年(825),白居易出任蘇州刺史;次年作本詩,詩人36歲因病去職,與劉禹錫結伴歸洛陽。②風幹:柳樹經秋,風吹葉落,暗指年邁體衰。③過潘二十歲:潘安32歲鬓生白發,應是52歲知天命的年齡。
錯項示例:頸聯寫了蟬、柳這兩種對秋敏感的物象,使用了動靜結合的寫法,以襯托秋天的寂寥。 錯用分析:頸聯“使用了動靜結合的寫法”錯。應是虛實相生、虛實結合。本聯表面是寫蟬、柳,實際暗寓詩人數十年人世的滄桑之感,實中有虛、虛中有實。 判别技法:凡是有表達技巧的選項要特别關注,要慢讀細讀詩句,找到切實的依據,再作判斷;切不可脫離詩句而隻看選項,以免被命題人誘導而選錯答案。 方式四思想感情分析錯誤 錯項示例:《池上早秋》尾聯的“何必更愁悲”跟劉禹錫《秋詞》中的“我言秋日勝春朝”,在格調上頗為相似。 錯用分析:“在格調上頗為相似”錯。本詩悲涼甚至悲苦,“何必”又添無奈;而劉禹錫的《秋詞》則一反前人悲秋的傷感格調,贊頌秋天的美好,兩者極為不同。 判别技法:找詩歌中的情感詞句來确定詩眼,把握詩歌感情的總基調;關注詩歌中的言行描寫,體會詩中人物的心理世界,從而準确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 方式五忽視注釋緻誤 錯項示例:《池上早秋》前六句寫景,結尾抒發了對中唐衰敗的惋惜之情,堪稱寫景詩的典範之作。 錯用分析:忽視了注釋中的“因病去職”“風幹”,錯解了作者的感情。詩人抒發的是“人生的黃昏将至,命運無法預料,内心憂苦”之情。 判别技法:作品的注釋,詩前的小序,甚至标題,都是解讀作品的重要信息,一定要認真審讀,仔細分析,不可忽視。 方式六形象特點(景物氣氛)概括不當 拟詠懷二十七首(其十八) 庾信【注】 尋思萬戶侯,中夜忽然愁。 琴聲遍屋裡,書卷滿床頭。 雖言夢蝴蝶,定自非莊周。 殘月如初月,新秋似舊秋。 露泣連珠下,螢飄碎火流。 樂天乃知命,何時能不憂。 【注】庾信:南北朝時期詩人,輔佐梁元帝,出使西魏被扣留,西魏滅梁後被迫仕魏,後北周取代西魏又仕北周,本詩為仕周時期所作。
錯項示例:詩作前半篇寫中夜操琴、書卷滿床的情景,後半篇寫白露明月、螢火漂流的秋色,構成清新明亮的意境。 錯用分析:意境特點“清新明亮”概括不當,應為“凄清孤寂”。 判别技法:深入體味寫景句本身,敏銳感知并精确體悟其特點或氛圍;聯系語境,着眼于整首詩的情感基調,切忌孤立理解。
冷暖色調法判斷客觀題
例題展示 1.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4~15題。
谪官後卻歸故村,将過虎丘,怅然有作 劉長卿 萬事依然在,無如歲月何。 邑人憐白發,庭樹長新柯。 故老相逢少,同官不見多。 唯餘舊山路,惆怅枉帆過。
1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A.首聯以萬事依然如舊,反襯歲月流逝之多,蘊含着強烈的傷感與無奈。 B.“邑人”句通過寫鄉人對詩人頭發已白的慨歎,表現詩人對年老的哀傷。 C.“庭樹”句借景抒情,借庭樹萌生新枝之景,抒發了詩人豁達樂觀之情。 D.頸聯寫故人凋零,既闡發了首聯的人生感慨,又為尾聯抒情作了鋪墊。 15.本詩尾聯與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頸聯抒發的感情有什麼不同?請結合作品簡要概括。(6 分) 答案示例: 劉長卿詩:①對自己年老的感傷; ,②對故見參落、相聚稀疏的惆怅。 劉禹錫詩:①多年被貶、人出困頓的哀傷②不沉倫于生命困境的豁達樂觀/對新事物蓬勃發展的喜悅。
一、方法解讀 據詩的标題可知,詩人遭貶後回至老家,經将要過虎丘時,即快要到家中時,很惆怅地寫下了此作品。因此,“怅然”二字,已清晰地表明此詩歌情感的色調——冷。 再據詩歌内容裡的“歲月何”“憐白發”“相逢少”“不見多”“舊”“惆怅枉”等字眼,我們基本可确定此詩歌的感情色調為“冷色調”。 因此,選項中凡是有“暖色調”的情感表達,均為錯誤陳述。 據四個選項可知,隻有C選項“豁達樂觀之情”帶有暖色調的特點,故第14題的答案選C項。 解析:庭樹”句為樂景寫哀,以庭樹的生機勃發反襯詩人的衰頹之态和衰老之悲。 二、解題思路 第一步:要看“詩歌标題”和“注釋”,目的在于了解詩人的創作詩歌的背景和條件,以便于我們準确把控詩歌情感色調的總方向(即是冷還是暖)。 第二步:要看“詩歌内容”裡的關鍵詞,目的在于進一步确認詩歌情感色調屬于哪個方向(即是冷還是暖),以及确認是否形成相互印證第一步的閉合環。 第三步:用上述兩步判斷出的色調系列,與各選項的情感色調系列進行比對,完全一緻的為正确選項;選項中的色調系列隻要有一個與之相反,即為錯誤陳述。
溫馨提示: 所謂情感的冷暖色調,是針對詩歌的創作背景及詩人本身的遭遇、性格特點而言的。 冷色調:詩人的人生不順、悲、憂等,均屬于冷;他人對詩人的不好的評價也可認為冷,如,選項中陳述了詩人的消極态度、低俗的觀點、膚淺、表層化的觀點,也均為冷。 暖色調:詩人的任何優點、觀點、行為均為積極向上的,這即可認為是暖色調。當然,别人對他的相關高度評價、贊揚的陳述等,也是暖色調的體現。 即便有冷暖色調交加的現象,那些在世俗、困境中,仍能夠傳達積極态度、深邃哲理的詩人,雖然有淡淡的點滴情緒,但詩歌的總體色調走向也可認為是暖色調。 三、運用範例 1.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4~15題。
和侯大夫秋原山觀征人回① 楊巨源 兩河②戰罷萬方清,原上軍回識舊營。 立馬望雲秋寒靜,射雕臨水晚天晴。 戍閑部伍分岐路,地遠家鄉寄稀旌。 聖代止戈資廟略③,諸侯不複更長征。 【注】 ①自玄宗後期重用宦官以來,藩鎮割據愈演愈烈,嚴重威脅到大唐帝國的穩定。公元817年(元和十二年),裝度被憲宗任用為宰相,三年内平定了落鎮割據,唐朝再次實現了統一。這首詩是觀看平叛軍隊回來時的唱和之作。 ②兩河:唐安史之亂後,稱河南、河北二道為兩河。 ③廟略:皇室宗廟的功績。
1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A.首聯點明了“征人回”的背景,從“萬方清”三字可見溢于言表的喜悅之情。 B.頸聯說戰争結束了,部隊回原駐地;篩旌寄回了家鄉,和平已到來。 C.尾聯詩人以喜悅的心情歌頌平藩戰争的豐功偉績,總括全詩,深化主題。 D.整首詩激越豪邁、雄渾悲涼,展現了征人的風采,給人雄健昂揚的感受。
解析: 據注釋①和③可知,此詩歌内容是陳述軍隊打了勝仗後,凱旋營地的盛況場面及士兵将士統治者輕松喜悅的的狀态。 據詩歌“标題”可知,作者又是“和”詩一篇,即肯定知道大勝仗,給朋友、給百姓、給統治者給國家民族的非凡積極意義,因此,此詩歌的感情色調為暖。 再據“詩歌内容”的關鍵詞:萬方清、軍回識舊營、晚天晴、閑部、寄稀旌、廟略等,可确定此詩歌的感情色調為暖。 選項D有明顯的冷色調詞語“悲涼”,本詩情感色調為暖,故選D項。
15.領聯是怎樣刻畫征人形象的?請簡要分析。(6分) 答案示例: ①通過“立馬”“望雲”“射雕”等細節刻畫(動作描寫),凸顯了征人矯健的身姿與昂揚的氣概。 ②以甯靜的“秋塞”、傍晚晴麗的天空、秋水等美的意象,襯托征人美的形象。 ③以點帶面。通過個體征人形象的細緻刻畫,表現群體征人的精神面貌。
一、練通題型——古代詩歌客觀題八大挖掘點


1、客觀題考查點還是在“八大”方面:


2、巧識客觀選擇題所設“陷阱”:


常見的陷阱通常集中在詩歌鑒賞的意象、意境、語言、手法、情感、主題以及文化常識等幾個要素上。設誤類型:曲解詩意、意象不合、意境不合、情感不合、不明手法、主題不合等。

命題方式 設誤角度 應對策略
命題人對全詩或是某一聯、某一句所表現的形象、營造的意境作出描述,要求考生判斷正誤 形象、意境特點概括不當 ①逐一比對見到試題中對形象、意境、語言、情感的分析以後,要把其分析分成不同的語意單位,一一與詩句對應着比較,看哪部分的分析正确,哪部分的分析錯誤。涉及全詩的,還需要對全詩的内容作認真分析,以便與選項的内容進行對照。②綜合比較選項與選項進行比較,根據排除法确定符合要求的答案。
命題人從表達技巧角度對詩句或詞語進行賞析,要求考生判斷賞析是否正确 表達技巧确認不準确和效果分析不當
(詞句理解)命題人把詩句意思或詩句中某個詞語的意思予以解說,要求考生判斷正誤 語言鑒賞不當
(語言特點)命題人對詩歌語言特點作出解說,要求考生判斷其正誤

命題人對全詩或詩的某一句、某一聯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作出判斷,要求考生判斷正誤 情感分析不當

挖掘點一 詞句含意 命題人把詩(詞)句意思或詩(詞)句中某個詞語的意思予以解說,要求考生判斷正誤。 [邊練邊悟1] (2019·全國卷Ⅰ)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題目。 題許道甯畫[注] 陳與義 滿眼長江水,蒼然何郡山? 向來萬裡意,今在一窗間。 衆木俱含晚,孤雲遂不還。 此中有佳句,吟斷不相關。 【注】 許道甯:北宋畫家。 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正确的一項是(  )(3分)
選項 選項表述 分 析
A 這首題畫詩寫景兼抒情,并未刻意進行雕琢,卻能夠于簡淡中見新奇。
B 山水是這幅畫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據了畫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 詩人透過一扇小窗遠距離欣賞這幅畫作,領略其表現的遼闊萬裡之勢。
D 頸聯具體寫到蒼茫暮色中的樹木與浮雲,也蘊含了欣賞者的主觀感受。
解析:C項,“詩人透過一扇小窗遠距離欣賞這幅畫作”錯誤,作者表達的是萬裡江山濃縮在尺牍之間的畫作裡。故C項錯誤。 答案:C 【白話詩歌】 畫面上浩浩蕩蕩的長江水盈滿雙眼,蒼蒼茫茫的一片山是哪裡的呢?一向廣闊遼遠的萬裡江山,如今盡入圖畫。許多樹木都顯現出蒼茫暮色,孤雲自由飄浮不願歸來。此中蘊含佳句,但縱然吟盡詩文,也沒有恰當的句子可傳畫中之意。 【應對策略】 古詩詞中有大量詞語為古今異義詞,解讀時要在總體把握詩歌主要内容的基礎上, 充分調動積累,聯系語境,以求精确理解;注意詩歌的特殊語言現象,逐字逐句理解詩句,梳理詩句間的語意關系。 挖掘點二 表現手法 命題人從表現手法角度對詩(詞)句或詞語進行賞析,要求考生判斷賞析是否正确。 [邊練邊悟2] (2015·北京卷)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題目。 醉 翁 操 蘇 轼 琅然,清圓,誰彈?響空山。無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風露娟娟,人未眠。荷蒉過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賢 醉翁嘯詠,聲和流泉。醉翁去後,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時而童巅,水有時而回川,思翁無歲年。翁今為飛仙,此意在人間,試聽徽外三兩弦 【注】 ①據本詞序,歐陽修喜愛琅琊幽谷的山川奇麗、泉鳴空澗,常把酒臨聽,欣然忘歸。後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閑記譜,請蘇轼填詞。②蒉:草筐。《論語·憲問》:“子擊磬于衛,有荷蒉而過孔氏之門者,曰:'有心哉,擊磬乎!’”③童巅:山頂光秃,山無草木曰童。④徽:琴徽,系弦之繩。此處代指琴。 詞作開篇幾句運用了以聲寫聲的手法,用玉聲形容泉聲的清亮圓潤。下列詩句,沒有運用這種手法的一項是(  )(3分)
選項 選項表述 分 析
A 龍吟虎嘯一時發,萬籁百泉相與秋。(李颀《聽安萬善吹觱篥歌》)
B 商聲寥亮羽聲苦,江天寂曆江楓秋。(劉長卿《聽笛歌留别鄭協律》)
C 蜂簇野花吟細韻,蟬移高柳迸殘聲。(韋莊《聽趙秀才彈琴》)
D 寒敲白玉聲偏婉,暖逼黃莺語自嬌。(王仁裕《荊南席上詠胡琴妓》)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題目已經明确是以聲寫聲的手法,B項,“商聲”“羽聲”都是古代五音之一,不是以聲寫聲。A項,是用“龍吟虎嘯”的聲音和“萬籁百泉”的秋音來寫觱篥聲;C項,是用蜂聲和蟬聲來寫琴聲;D項,是用白玉的聲音和黃莺的叫聲來寫琴聲。 答案:B 【應對策略】 平時要熟練掌握詩歌中的寫景手法、抒情手法、修辭手法等,見到試題中對手法的分析以後,要把其分成不同的語意單位,一一與詩句對應比較,看哪部分的分析正确,哪部分的分析錯誤。涉及全詩的,還需要對全詩的思想内容做認真分析,以便與選項的内容進行對照。 挖掘點三 詩歌情感 命題人對全詩(詞)或詩(詞)的某一句、某一聯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做出判斷,要求考生判斷正誤。 [邊練邊悟3] (2014·北京卷)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題目。 奉陪鄭驸馬韋曲 杜 甫 韋曲花無賴,家家惱煞人。 綠樽須盡日,白發好禁春。 石角鈎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時占叢竹,頭戴小烏巾。 【注】 ①韋曲:唐代長安遊覽勝地。杜甫作此詩時,求仕于長安而未果。②禁:消受。 詩家常借“韋曲”寓興亡之感。下列詩句寓有興亡之感的兩項是(  )(4分)
選項 選項表述 分 析
A 杜甫詩中韋曲花,至今無賴尚家家。(唐·羅隐《寄南城韋逸人》)
B 當年燕子知何處,但苔深韋曲,草暗斜川。(宋·張炎《高陽台》)
C 莫誇韋曲花無賴,獨擅終南雨後青。(元·虞集《題南野亭》)
D 花氣上林春浩渺,酒香韋曲晚氤氲。(明·胡應麟《寄朱可大進士》)
E 韋曲杜陵文物盡,眼中多少可兒墳。(清·王象巽《遊曲江》)
解析:本題考查作者的思想感情。B項中“當年燕子知何處,但苔深韋曲,草暗斜川”,意思是當年栖息在朱門大宅的燕子,如今不知飛向何處。往日風景幽勝的去處,如今隻見處處長滿苔藓,荒草淹沒了亭台曲欄。此句化用劉禹錫詩:“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此詞在劉詩基礎上進一步點明了自己的故國之思。E項中“文物盡”和“可兒墳”傳達出了時移世遷、物是人非之慨。 答案:BE 【應對策略】 在把選項與原詩進行對照分析之時,一要注意詩句的陳述主體,看是否與選項所述一緻;二要注意詩句中的詞語、典故、意象,對其感情色彩進行深入感知,看與選項所述是否一緻,特别是像2014年高考北京卷一類的題,更要注意選項中的詩句本身;三要注意詩歌下面的注釋,看注釋有怎樣的提示。 挖掘點四 語言特點 命題人對詩歌語言特點做出解說,要求考生判斷其正誤。 [邊練邊悟4] (上海卷改編)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題目。 早 興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開門鼓一聲。 犬上階眠知地濕,鳥臨窗語報天晴。 半銷宿酒頭仍重,新脫冬衣體乍輕。 睡覺[注]心空思想盡,近來鄉夢不多成。 【注】 覺:醒。 下面對本詩的分析是否正确:________(2分) 本詩語言淺顯平實,給讀者清新自然之感。 解析:本題是從詩歌語言特點方面設題。本詩初讀就不覺其難,它沒有多少修辭,基本是直白之語,每句都語意顯豁,可以說是“語言淺顯平實”,而“鳥臨窗語報天晴……新脫冬衣體乍輕”也确實清新自然,所以分析是正确的。 答案:正确 【白話詩歌】 晨光初照,屋室通明,早衙鼓正開始咚咚地敲響。小狗在台階上睡覺,知道大地已經變得潮濕,小鳥正在窗前不停鳴叫,仿佛在報告天晴的消息。昨天飲酒甚多,到今天早晨起來尚有頭重腳輕之感,剛剛脫去了冬衣頓時令身體輕松爽快。睡醒後隻覺得心境非常空明而沒有煩惱,大概是夜裡沒有思鄉之夢撩人愁思的緣故吧。 【應對策略】 詩歌的語言特點有多種,最常見的有這樣幾類:一、清新自然;二、樸素平實;三、生動形象;四、蒼涼悲壯、沉郁頓挫。平時把每一種語言特點都總結出來,深入體會其内涵,解題時把詩從頭讀到尾,一句句看到底符合哪種特點,然後再判斷選項是否正确。 挖掘點五 詩歌意境 命題人對全詩(詞)或是某一句、某一聯所營造的意境做出描述,要求考生判斷正誤。 [邊練邊悟5] (北京卷改編)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題目。 夜遊宮 記夢寄師伯渾[注] 陸 遊 雪曉清笳亂起,夢遊處、不知何地。鐵騎無聲望似水。想關河:雁門西,青海際。 睡覺寒燈裡,漏聲斷、月斜窗紙。自許封侯在萬裡,有誰知?鬓雖殘,心未死。 【注】 師伯渾:陸遊的友人。 下面對本詞的分析是否正确:________(2分) 作者通過“雪曉”“寒燈”“斷漏”“月斜”等意象,寫出了清冷的意境。 解析:本題是從詩歌的意境方面設題。清晨,雪花飛舞,燈是“寒”燈,漏聲“斷絕”,月亮西沉,很明顯,營造出的是清冷孤寂的氛圍,所以分析正确。 答案:正确 【白話詩歌】 恍惚雪天的早晨,清亮的角聲此起彼落回應。夢裡我不知來到哪裡,竟有這邊關風情。骠勇的戰馬寂寂無聲,看着像急流滾滾向前挺進。呵!不由我聯想起那雄關大河的邊地情景,想起金人占領着的雁門,還有那遙遙的青海邊境!醒來在寒燈晃動的殘夜裡睜開眼睛,漏聲停,曉月斜映着窗紙天色将明。萬裡外封王拜侯我還有自信,但現在誰能理解我的衷情?時間雖然無情地摧落了我的雙鬓,但我那報國的雄心決不會死去! 【應對策略】 找出詩句中出現的意象,分析其各自的特征,最後整合,整體感知營造的氛圍,就能品味出詩歌意境。另外,熟記常見的意境特征:雄渾壯麗、壯闊蒼茫、蒼涼悲凄、閑适恬淡、清幽明淨、冷清幽靜等。 挖掘點六 藝術效果 命題人對詩歌語言或手法所産生的藝術效果進行賞析評定,要求考生判斷其正誤。 [邊練邊悟6] (北京卷改編)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題目。 示 秬 稭[注] 張 耒 北鄰賣餅兒,每五鼓未旦,即繞街呼賣,雖大寒烈風不廢,而時略不少差也。因為作詩,且有所警,示秬、稭。 城頭月落霜如雪,樓頭五更聲欲絕。 捧盤出戶歌一聲,市樓東西人未行。 北風吹衣射我餅,不憂衣單憂餅冷。 業無高卑志當堅,男兒有求安得閑。 【注】 秬稭:張耒二子張秬、張稭。張耒:北宋著名文學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下面對本詩的分析是否正确:________(2分) “歌一聲”,是說賣餅兒沿街呼賣時有腔有調,生動形象并富于童趣。 解析:很明顯本題是從詩歌的藝術效果方面設題。“歌”是賣餅兒捧着盤子走出家門長聲叫賣的聲音,從藝術效果來看,“歌一聲”并非“生動形象”,也非“富于童趣”,所以分析錯誤。 答案:錯誤 【應對策略】 首先,結合注釋準确把握詩歌内容;其次,熟知詩歌的語言風格;最後,掌握詩歌常見的修辭手法,如比喻、拟人、誇張等所産生的藝術效果。三者結合看命題人對詩歌藝術效果的賞析評定是否正确。 挖掘點七 詩歌常識 命題人對詩歌有關常識進行判斷,要求考生判斷正誤,或者讓考生做出選擇。 [邊練邊悟7] (2014·上海卷)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題目。 鏡 湖 女 [南宋]陸遊 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業。 女兒妝面花樣紅,小傘翻翻亂荷葉。 日暮歸來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煙津。 到家更約西鄰女,明日湖橋看賽神。 從體裁上看,本作品屬于(  )(3分)
選 項 選項表述 分 析
A 古體詩
B 近體詩
C 歌行
D 詩餘
解析:詩歌從體裁上看可分為:①古體詩,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注意“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詩體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古體詩的發展軌迹:《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新樂府。②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③詞,又稱為詩餘、長短句、曲子、曲子詞、樂章等。④曲,又稱為詞餘。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散曲興起于金,興盛于元,體式與詞相近。很明顯,本詩不屬于“歌行”,也不屬于“詩餘”即“詞”。而古體詩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律詩的颔聯和頸聯必須對仗,而本詩的颔聯和頸聯上下句詞性明顯不對,不能構成對仗,因此選擇A項,也符合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靈活的特點。 答案:A 【應對策略】 了解詩歌發展曆史,對其分類及其文體特征熟記于心,就能對試題中所涉及的詩歌常識迅速做出判斷或者選擇。 挖掘點八 文學常識 命題人對文學常識進行判斷,要求考生判斷正誤,或者讓考生做出選擇。 [邊練邊悟8] (2017·全國卷Ⅲ改編)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題目。 編集拙詩,成一十五卷,因題卷末, 戲贈元九、李二十 白居易 一篇長恨有風情,十首秦吟近正聲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間富貴應無分,身後文章合有名。 莫怪氣粗言語大,新排十五卷詩成。 【注】 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紳,即詩中的“老元”“短李”。李紳身材矮小,時稱“短李”。②長恨:指作者的長詩《長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諷喻組詩《秦中吟》。正聲:雅正的詩篇。④伏:服氣。 請判斷下面的說法是否正确:________(2分) 《長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夠作為其詩歌創作的代表。 解析: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且他有“詩魔”和“詩王”之稱。代表詩作有《長恨歌》《秦中吟》《賣炭翁》《琵琶行》等。可見此說法正确。 答案:正确 【應對策略】 古代文學常識的識記要靠平時的日積月累,更重要的是注意識記方法。古今作家生活時代不同,從而形成縱向的聯系;同一時期的不同作品又有各自的特點,從而又形成了橫向的聯系。将這些縱橫聯系的知識點組合起來,在腦中形成幾條線或幾個面,是一種快速而牢固的記憶方法。如果能據此自己動手制作幾張圖表,印象就更加深刻了。 二、解題技法——“三步法”“五着眼”“一歌訣”快準解題 (一)三步法 第一步:審清題目明要求,細讀選項畫要點 認真審讀題幹,弄清楚題目要求選正确的還是不正确的,題幹上有沒有關涉詩歌具體要素的關鍵詞;選項的信息切分,信息點與四要素(内容、主題、結構和語言)及相關藝術手法的對應。細讀四個選項,對每個選項做信息切分的勾畫圈點,把勾畫出的詞語與四要素進行對應分析。 第二步:運用知識做判斷,對照詩句細分析 (1)逐一比對。将選項與對應的詩句逐一比對,結合學過的詩歌鑒賞的相關知識,找出選項中的确切根據或确切錯誤點。 (2)綜合比對。把選項與選項進行綜合比對,根據排除法,确定對的選項或錯的選項,然後根據題幹要求确定答案。 第三步:正選排除巧妙用,确保選項得滿分 對四個選項要有整體意識,比如在對D項做判斷時,要聯系A、B、C三項理解、判斷;還要用好排除法。 (二)五着眼
着眼詞語命題 防止“望文生義”,如2017年高考北京卷詩歌閱讀客觀題第15題的C項
着眼景物命題 防止“錯置時間、季節”,如2016年高考北京卷詩歌閱讀客觀題第15題的A項
着眼句意命題 防止“以偏概全”“表面膚淺”,如2017年高考全國卷Ⅱ詩歌閱讀客觀題B項、D項
着眼事件命題 防止“張冠李戴”
着眼手法命題 防止“錯置名稱”,如2012年高考北京卷詩歌閱讀客觀題第10題①小題的C項
(三)答題模式歌 讀懂詩歌是關鍵,主客變化不離宗。 審清題目明要求,細讀選項畫要點。 運用知識做判斷,對照詩句細分析。 正選排除巧妙用,确保選項得滿分。 [典例演示] (2020·長春質檢)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題目。 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節選) 韋應物 兵衛森畫戟,宴寝凝清香。 海上風雨至,逍遙池閣涼。 煩疴近消散,嘉賓複滿堂。 自慚居處崇,未睹斯民康。 理會是非遣,性達形迹忘。 【注】 ①郡齋:指蘇州刺史韋應物官署中的齋舍。②理會:通達事理。 下列對本詩的理解,正确的一項是(  )(3分)
第一步:審清題目明要求,細讀選項畫要點 第二步:運用知識做判斷,對照詩句細分析 第三步:正選排除巧妙用,确保選項得滿分

對應的詩歌内容 分析推斷
A.首二句描寫郡齋兵衛森嚴,宴寝凝香,突出刺史的尊貴和威嚴,但這并非驕矜自誇,而是下文“自慚”的緣由 兵衛森畫戟,宴寝凝清香 這兩句描寫衛士的畫戟排列如森林,内室滿是燃香的芬芳,寫出了刺史的尊貴和威嚴,結合後文“自慚”詩句來看,不是自誇,而是揭示“自慚”的原因 D項“寵辱皆忘的态度”說法有誤,“聚會場景的詳細描述”“閑适的情趣”分析錯誤。答案選D。如不能明确答案,可以運用排除法
B.“海上”以下四句續寫宴會環境以及宴前心緒,雖然宴集逢雨,但因池閣清涼,風景如畫,又因久病初愈,詩人欣喜輕松 海上風雨至,逍遙池閣涼。煩疴近消散,嘉賓複滿堂 這幾句的意思是:海上忽然間起了風雨,池閣變得适意而清涼。煩熱和疾病都已消散,更有嘉賓坐滿在高堂。寫出了宴會環境及自己久病初愈的欣喜輕松心情
C.最後兩句詩人表示要學會通達事理、樂天知命,這樣才能從是非紛纭中超脫出來,從而達到忘我的境界 理會是非遣,性達形迹忘 結合注釋,知道“理會”指通達事理,再結合“遣”“忘”等字詞,基本就理解了這兩句詩的内容:通曉自然之理能分辨是非,天性通達就物我兩忘
D.選章叙事、描寫、抒情、議論相間,既體現詩人寵辱皆忘的态度,也通過對聚會場景的詳細描述,寫出閑适的情趣 全詩内容 “選章叙事、描寫、抒情、議論相間”說法是對的,如“兵衛森畫戟,宴寝凝清香”是描寫,“煩疴近消散,嘉賓複滿堂”是叙述,“自慚居處崇,未睹斯民康。理會是非遣,性達形迹忘”是抒情、議論。本詩表現了作者居安思困的襟懷
[典例] (2020·新高考全國卷Ⅱ)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後面的題目。 贈趙伯魚(節選) 韓 駒 荊州早識高與黃,誦二子句聲琅琅。 後生好學果可畏,仆常倦談殊未詳。 學詩當如初學禅,未悟且遍參諸方 一朝悟罷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 【注】 ①韓駒(?~1135),字子蒼,兩宋之際著名詩人。②高與黃:指前輩詩人高荷與黃庭堅。③參:領悟,琢磨。諸方:各地方,各方面。④正法眼:這裡借指事物的訣要或精義。 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 A.從詩的内容可以得知,趙伯魚是一位勤奮好學轉益多師的詩壇後輩。 B.詩中使用了古語“後生可畏”,表現出作者對趙伯魚的嘉許以及勸誡 C.面對後輩的請教,作者謙遜地表示,自己所談不多,也較為簡單粗略 D.詩中以禅理喻詩的内容,既可為趙伯魚提供指點,也具有普遍的意義 [嘗試解答] ________ [解題思維] 第一步:标注選項關鍵詞,縮小思考範圍(見選項) 第二步:結合詩句細比對,點面結合細思考
選項 比對分析
A項 趙伯魚早年就結識了高荷與黃庭堅兩位詩人,并學習兩人的詩,能熟背其詩,反映了趙伯魚的勤奮好學,善于拜師學習(轉益多師)。故該選項正确。
B項 韓駒為趙伯魚寫下此句,意在表達對趙伯魚的嘉許,選項為“嘉許以及勸誡”,詩句中并沒有勸誡之意。故該選項錯誤。
C項 “仆”是作者的自我謙稱。“常倦談”“殊未詳”反映出作者談論的内容不多,且比較粗略。故該選項正确。
D項 “學詩”“學禅”寫出了作者把學習禅理與學詩作比喻,可見作者是以禅理喻詩的内容。“未……方”是作者對趙伯魚學習的指導,在沒有弄懂學問、知識、道理時,應該多方面去探求,去學習。“一朝……成章”,寫出了學習應多多參悟、思考,抓住事物的本質,然後才能熟能生巧、靈活運用。作者的這一說法,也反映了學習的普遍意義。故該選項正确。

[跟蹤訓練] 1.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臨江仙 惠州改前韻 [宋]蘇轼 九十日春都過了,貪忙何處追遊。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莢陣,風轉柳花球。 我與使君皆白首,休誇少年風流。佳人斜倚合江樓。水光都眼淨,山色總眉愁。 【注】 ①使君:時任惠州知州詹範。②合江樓:作者被貶初至惠州時所居之所,在惠州東門,因東西二江彙合于此得名。 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鑒賞,正确的一項是(  )(3分) A.詞的上片“三分春色一分愁”化用了葉道卿《賀聖詞》詞:“三分春色,二分愁悶,一分風雨”而言春暮人愁。 B.“雨翻榆莢陣,風轉柳花球”兩句中,“翻”“轉”用得巧妙,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暮春時節,榆莢被雨打得零落,柳絮被風吹散的畫面。 C.下片“水光都眼淨,山色總眉愁”運用了拟人的修辭手法,山水被賦予人的動作和情感,使詞更富有感染力。 D.本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整首詞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語言風格含蓄隽永,婉轉纏綿,是豪放派詩人蘇轼少有的婉約詩作。 解析:選D。D項理解有誤,詞的上片下片均有景有情,詞中“我與使君皆白首,休誇少年風流”是直接抒情,表達了青春年華易逝的愁情;“語言風格含蓄隽永,婉轉纏綿”的分析也錯,“九十日春都過了,貪忙何處追遊”等語句明白如話。故選D。 【白話詩歌】 春天過去了,一直忙忙碌碌,如今再想尋春,也不可能了。縱然還有三分春色,那一分惆怅也無法免去。雨打榆莢零落,柳絮染塵成球,被風吹得到處翻滾。 我和知州您都是白發老人了,再也不要說以前的年少風流往事了。美麗的歌女斜靠在合江樓邊。水光清涼,山色美麗,總是讓人情不自禁為之感歎。 2.(2020·廣東六校聯盟第三次聯考)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題目。 八聲甘州 陪庾幕諸公遊靈岩 吳文英 渺空煙四遠,是何年、青天墜長星?幻蒼崖雲樹,名娃金屋,殘霸宮城。箭徑酸風射眼,膩水染花腥。時靸雙鴛響,廊葉秋聲。 宮裡吳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獨釣醒醒。問蒼波無語,華發奈山青。水涵空、闌幹高處,送亂鴉、斜日落漁汀。連呼酒,上琴台去,秋與雲平。 【注】 ①吳文英:南宋詞人,一生未第。②長星:古星名。類似彗星,有長形光芒。③名娃:西施。④殘霸:吳王夫差。⑤酸風:刺骨的寒風。⑥時靸雙鴛響:相傳吳王築響廊,西施穿着木屐繞廊而行,發出響聲。⑦五湖倦客:指範蠡。範蠡輔佐越王勾踐滅吳後,功成身退,泛舟五湖。 下列對這首宋詞的賞析,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上片前三句從空間入筆,描繪天空遼闊浩渺之景;從時間着筆,感慨不知何時青天墜落的長星幻化出靈岩山。 B.“膩水染花腥”,寫宮女的脂粉流入河水,使夾岸的花沾染了香味。“膩水”語出杜牧的“渭流漲膩,棄脂水也”。 C.吳王沉醉酒色,範蠡清醒身退,二者形成對比,隐含了對時政的諷喻,也表達了詞人對歸隐生活的向往。 D.詞人登臨靈岩山,憑吊吳宮古迹。上片側重對古迹的描寫,下片轉入對古事的評論,抒發了曆史興亡之慨。 解析:選C。本題考查理解詩歌内容、鑒賞詩歌藝術特色的能力。C項“表達了詞人對歸隐生活的向往”錯,“宮裡吳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獨釣醒醒”,意思是假如吳王夫差不沉醉,範氏怎麼能功成而遁歸五湖,以垂釣遊玩來慶祝吳的滅亡呢?詩人借此表達對荒淫誤國者的痛恨。 【白話詩歌】 極目遠眺四方,缥缈的長空萬裡,雲煙渺茫向四處飄散。不知是何年何月,青天墜下的長星,化成了這靈岩山。幻化出這座蒼翠的山崖,雲樹蔥茏,幻化出美人西施居住的金屋,春秋霸主吳王夫差的宮城。靈岩山前的采香徑筆直如一支弓箭,凄冷秋風刺人眼睛。流水中漂流着當年美人用來化妝的脂粉,沾染得岸上的花朵都帶了脂粉香味。耳邊仿佛傳來陣陣清脆的聲響,不知是美人穿着木屐走在響廊的餘音,還是風吹秋葉發出的飒飒的凄涼之聲。 深宮中吳王沉醉于酒色,以亡國亡身的悲劇留下讓後人恥笑的話柄。隻有頭腦清醒的範蠡,功成身退,在太湖上垂釣。我想問蒼茫的水波,到底是什麼力量主宰着曆史的興衰盛亡?蒼波也無法回答,默默無聲。我的滿頭白發正是愁苦無奈的結果,而無情的群山,卻依舊蒼翠青青。江水浩瀚連接無垠的長空,我獨自憑倚高欄鳥瞰遠景,隻見紛亂的幾隻烏鴉,在夕陽的餘晖下落在凄涼的洲汀。我連聲呼喚把酒取來,快快登上琴台,去觀賞秋光與雲霄齊平的美景。 3.(2020·武漢調研)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小題。 滿江紅 和王實之韻送鄭伯昌 劉克莊 怪雨盲風,留不住江邊行色。煩問訊、冥鴻高士,釣鳌詞客。千百年傳吾輩語,二三子系斯文脈。聽王郎一曲玉箫聲,凄金石。 晞發處,怡山碧;垂釣處,滄溟白。笑而今拙宦,他年遺直。隻願常留相見面,未宜輕屈平生膝。有狂談欲吐且休休,驚鄰壁。 【注】 ①王實之、鄭伯昌,均是詞人的好友。三人是福建同鄉,都有救國匡時的志向,因堅持正直操守而被罷職閑居家鄉。淳祐八年三月,鄭伯昌被征召至朝廷為官,他堅辭不起,改派為“近畿”(京城附近)地方官。此詞乃詞人于送行時和王實之韻之作。②遺直:指直道而行,有古之遺風。 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正确的一項是(  )(3分) A.詞之開篇氣象宏大,詞人借狂風驟雨、江面迷離之勢烘托友人此去風雨兼程的堅定以及離别之際惺惺相惜的依依離情。 B.“煩問訊、冥鴻高士,釣鳌詞客”言明臨行前詞人對友人的信任與囑托,囑托友人拜訪問訊位高權重之人以發揮自己的高才雄略,并實現濟世的使命。 C.“晞發處,怡山碧;垂釣處,滄溟白”描繪出自然界的諸多色彩,更表現了詞人與友人閑居時期灑脫放浪的情趣,襯托出他們高潔的志向和行止。 D.這首送别詞一掃“彷徨歧路,兒女沾巾”的俗态,既洋溢着個人情誼,更歌頌了高尚的志向,寄托了宏大的抱負。 解析:選B。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内容、情感、表達技巧的能力。結合本詞的内容和注釋可知,詞人并非“囑托友人拜訪問訊位高權重之人……使命”,而是托他去問候那些不受網羅的高士和才氣豪放的詩壇奇傑。表達了對友人的期盼和叮囑以及對黑暗政治的批判與不滿。 【白話詩歌】 變幻莫測的雨和風,留不住江邊匆匆行客。勞煩您捎個口信,問候那鴻雁般高翔的志士和海濱釣鳌的詩翁。千百年後人們會傳誦我輩今朝的話語,諸君數人維系着國家民族的文化命脈。聽見王郎這一曲動人的箫聲,連無情的金石也凄然變容。 在我洗淨頭發,沐浴陽光之處,怡山碧綠秀美;在我垂下釣絲的地方,無邊的滄海白霧蒙蒙。别笑話我今日仕途坎坷,後世一定能理解我的直道而行。但願諸君常相見,但願諸君人長久。平生堅守操守,不應當輕易屈服。胸中的憤懑欲一吐為快又住口,怕隔牆有耳驚擾了鄰居。 4.(2020·蘭州市高三診斷考試)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小題。 聞武均州報已複西京 陸 遊 白發将軍亦壯哉,西京昨夜捷書來。 胡兒敢作千年計,天意甯知一日回。 列聖仁恩深雨露,中興赦令疾風雷。 懸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處處開。 【注】 ①此詩是詩人得悉均州的武钜收複西京洛陽的捷報而作。當時武钜知均州,故詩人稱其武均州。②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諸皇帝陵墓在洛陽。 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理解正确的一項是(  )(3分) A.首聯寫詩人得知捷報後興奮不已,揮筆喜賦此詩,歌頌白發将軍武钜收複西京的壯舉,感佩武将軍老當益壯,雄心猶存。 B.颔聯用“千年計”和“一日回”進行對比,強調正義在南宋一方,金人想千年統治中原的計謀終成迷夢,一朝破滅。 C.頸聯運用“疾風雷”的比喻,形象地寫出了國家中興的赦令會像風雷一樣迅速傳布,彰顯出詩人的信心。 D.本詩和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異,相同的是都有收複失地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詩含有自己功業無成的傷感。 解析:選D。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思想内容、情感、表達技巧的能力。D項中,“本詩含有自己功業無成的傷感”錯誤,詩中并無此情感。 【白話詩歌】 武钜将軍雖白發蒼蒼但壯心猶在,收複西京的捷報昨夜傳來。金人竟敢作永遠占領中原的打算,豈知上天一日之内回心轉意助我大宋。曆代皇帝恩澤如雨露滋潤萬物般深厚,國家中興大赦天下的诏令會如疾風迅雷般迅速傳布。料想明年寒食節前往朝祭陵墓的使者,定會一路春風處處梨花盛開。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