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2020高考全國一、二卷詩歌真題分析規律總結

高考真題分析

2020全國一卷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

點評:傳統文化,重視交際,和詩次韻,深厚情誼,立德樹人。

奉和襲美抱疾杜門見寄次韻

陸龜蒙

雖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詩。

因吟郢岸百畝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鶴籠寬使織,施山僧飯别教炊。

但醫沈約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滿枝。

【注】①襲美,即陸龜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帷:放下室内懸挂的帷幕,指教書。裁詩:作詩。③《楚辭·離騷》:“餘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比喻培養人才。④商崖:這裡泛指山崖。⑤沈約,南朝詩人,史載其眼中有兩個瞳孔。這裡以沈約代指皮日休。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A.作者寫作此詩之時,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閉門謝客,與外界不通音訊。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約會被暫時擱置,作者遊春的詩篇也未能寫出。

C.作者雖然身在書齋從事教學,但心中盼望能走進自然,領略美好春光。

D.尾聯使用了關于沈約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測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1答案A

解析A解析詩歌題目,題目包含多重信息。第一重襲美抱疾,皮日休患病居家;第二重杜門,閉門謝客;第三重見寄次韻,說明不是與外界不通音訊,也說明陸龜蒙這首詩歌是和詩。所以A項與外界不通音訊分析錯誤。答案為A項。B項解讀首聯,分析作詩不成,春遊失期原因,暗含作者對朋友的關系。C綜合解讀首聯第二句、颔聯第一句和頸聯,結合注釋可以準确理解選擇項從事教學,盼望走進自然。D解讀尾聯,結合注釋⑤,判斷朋友所患何病,盼望朋友早日康複,欣賞自然美景。

教材連接點:《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酬謝答詩與和詩有相似處,強調交際性,立德樹人。

規律:逐句解讀,側重結合語句理解詩歌情感;重視賞析,分析典故在詩歌中的作用;。

創新點:内容考查和直接考查詩歌題目的理解;選擇項更強的綜合性,分析概括多句内容。

對策:換位思考,融入詩歌情感;結合詩歌題目詩眼詩歌注釋分析情感;結合選擇項,分析詩歌内容,找全信息,判斷考點。

2.請簡要概括本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6分)

①表達了不能與友人相聚,一起賦詩飲酒、飽覽春色的遺憾;

②寬慰友人,表達對友人能夠戰勝病患的信心和對以後美好生活的展望。

教材連接點:高中所選詩歌要求準确理解詩歌情感。

解析:雖失春城醉上期,約定春天踏春飲酒,因病失期,表達了遺憾,結合首聯和BC選擇項,可以分析出事件與情感;D選擇項與尾聯可以分析出寬慰朋友的情感,以及美好生活的展望。

規律:這幾年多側重詩歌内容情感考查,注意結合詩句分析。

創新點:考查詩歌整體情感,與2018/2019考查某一句情感進一步拓展。

對策:情感+原句分析+情感;總分總邏輯結構。

加編者微信fcdy2049,标注學生或教師,入學生微信共享資源群或教師共享資源群。

2020全國二卷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3~4題。

點評:詠歎曆史,理性思考;閱讀書籍,批判繼承,教材改革。

讀 史

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終欲付何人。

當時黮闇猶承誤,末俗紛纭更亂真。

糟粕所傳非粹美,丹青難寫是精神。

區區豈盡高賢意,獨守千秋紙上塵。

【注】①黮闇:蒙昧,糊塗。②糟粕:這裡用來指代典籍,也作“糟魄”,《莊子·天道》:“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A.這首詩從大處着眼,并非是針對某個具體的曆史事件、曆史人物而作。

B.曆代高人賢士一世奔忙,建功立業,但無法避免身後湮沒無聞的可能。

C.曆史人物在其所處的時代已經難免被誤解,在世俗的傳言中更會失真。

D.頸聯的上下兩句反複陳說,表明詩人的觀點,堪稱這首詩的警策之語。

3答案B

解析:A從詩歌題目和詩歌内容來看,本詩沒有談具體曆史人物與事件,從大處着眼。本選擇項從整首詩角度分析寫作着眼點。B項觀點絕對化,從詩歌内容來看,作者感慨史書著作存在記載錯誤以訛傳訛現象,但并不是所有高人賢士湮沒無聞,不符合詩歌内容,不符合曆史事實,不符合生活經驗。C主要解讀颔聯,從猶承誤更亂真可以分析出來難免被誤解和傳言失真。D項分析頸聯,表達對讀史的警策,對現實被人誤解的複雜心情。

教材連接點:王安石的《遊褒禅山記》,自我警惕,自我反思,理性認知,複雜情感。

規律:逐句分析整體鑒賞,内容與藝術鑒賞并重。

創新點:作者意識,詩歌創作着眼點;思辨分析,結合詩歌内容判斷。

對策:換位思考,融入詩境;作者意識,感悟手法;結合詩歌與生活,辯證判斷。

4.這首詩闡述了一個什麼樣的道理?對我們有何啟示?(6分)

第一問:史書是由人編寫的,難以做到絕對客觀,所以曆史記載與曆史真實之間存在差異。

第二問:在讀書時必須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從。

解析:當時黮闇猶承誤,末俗紛纭更亂真。糟粕所傳非粹美,丹青難寫是精神。時間變化,當時與末俗。結合注釋知道糟粕是典籍,結合題目知道是史書典籍存在錯誤,難以絕對客觀。對待這種現象,我們不應該惟書是從,要有批判精神。

教材連接點:《遊褒禅山記》與教材課文附錄有關描寫項羽的詩歌。

規律:感悟詩歌道理,指導人生發展,側重讀後有感

創新點:詩歌讀後感,承接繼承傳統文化,指導整本書閱讀。

對策:分析習題關鍵詞道理與啟示,結合詩歌内容颔聯頸聯與C選擇項,準确作答。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