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即'傳統中醫'或'傳統中醫藥')是指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有着獨特的理論體系和應用形式,用于預防和治療疾病并具有康複與保健作用的天然藥物及其加工代用品,主要包括植物藥、動物藥、礦物藥。
《神農本草經》說︰“藥有陰陽配合,子母兄弟。”後世醫藥學家多用“陰陽”來闡釋藥理。
金代醫家李杲在《東垣十書·湯液本草》的“藥類法象”一章中說道︰“溫涼寒熱,四氣是也。溫熱者,天之陽也;涼寒者,天之陰也。
中藥藥性理論即是研究中藥的性質、性能及其運用規律的理論。中藥藥性理論是中藥理論的核心,主要包括四氣、五味、歸經、升降沉浮、有毒無毒等。
學習更多中醫知識
四氣,就是寒熱溫涼四種不同的藥性,又稱四性。它反映了藥物對人體陰陽盛衰、寒熱變化的作用傾向。
為藥性理論重要組成部分,是說明藥物作用的主要理論依據之一。
五味,是指藥物有酸,苦,甘,辛,鹹五種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療作用。
有些還具有澀味或者淡味,因而實際上不止五種。但是,五味是最基本的五種滋味,所以仍然稱為五味。
辛∶“能散,能行”,即具有發散,行氣行血的作用。
甘:“能補,能和,能緩”,即具有補益,和中,調和藥性和緩急止痛的用。
酸∶“能收,能澀”,即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
苦:“能洩,能燥,能堅”,即具有清洩火熱,洩降氣逆,通洩大便,燥濕,堅陰(瀉火存陰)的作用。
鹹∶“能下,能軟”,即具有瀉下通便,軟堅散結的作用。
經典中藥配伍藥對口訣100對,最全中藥分類、性味、功效彙總!
1.柴胡得黃芩則寒,附子得幹姜則熱。 2.幹姜得天花粉則治背渴。 3.羌活得川芎則止頭痛,川芎得天麻則止頭眩。 4.香罃得白扁豆則消暑。 5.桑白皮得蘇子則止喘,杏仁得五味子則止嗽。 6.防風得羌活則治諸風,菩術得羌活則止諸痛。 7.黃芩得連翹則解毒。 8.半夏得姜汁則回痰,貝母得瓜簍則開結痰。 9.丁香得柿蒂、幹姜則止呃,幹姜得半夏則止嘔。 10.枳實得黃連則能背心下痞,枳殼得桔梗則能使胸中寬, 11.白術得黃芩則安胎。 12.知母、黃柏得山栀子則降火,豆鼓得山栀則懊濃。 13.陳皮得白術則補脾。 14.附得蒼術則開郁結。 15.人參得五味、麥冬則生腎水。 16.烏梅得幹葛則消酒。 17.草果得山楂則消肉食,神曲得麥芽則能消食。 18.木香得姜汁則散氣,烏梅得香附則順氣。 19.桔梗得升麻則開提血氣。 20.乳香得沒藥則止諸痛,芥子得青皮則治脅痛。 21.砂仁得枳殼則寬中。 22.芍藥得甘草則治腹痛,吳榮萸得良姜則亦止腹痛。 23.當歸得生地則生血,姜汁得京墨則止血,紅花得當歸則治血,歸尾得桃仁則破血。 24.黃芪得附子則補陽,知母、黃柏得當歸則補陰。 25.澤瀉得豬苓則能利水滲瀉,得白術則能收濕。 26.大黃得芒硝則潤下。 27.木香得槟榔則治後重。 28.紫蘇配黃連得竹茹則能止嘔吐。 29.蒲黃合五靈脂,名失笑散,能祛瘀止痛。 30.當歸合川芎,名佛手散,能行血活血。 31.高良姜合香附,名良附丸,能止胃痛。 32.玄胡合金鈴子,名金鈴子散,能治腹痛。 33.吳茱萸合黃連,名左金丸,能平肝制酸。 34.肉桂合黃連,名交泰丸,治心腎不交。 35.女貞子合旱蓮草,名二至丸,能補腎陰。 36.半夏合硫黃,名半硫丸,治虛冷便秘。 37.知母合貝母,名二母散,能清肺熱。 38.破故紙合肉蔻,名二神丸,止脾腎寒瀉。 39.木香名黃連,名香連丸,治紅白痢疾。 40.枳實合白術,名枳術丸,能健脾消痞。 41.芡實合金櫻子,名水陸二仙丹,止遺精。 42.黃柏合菩術,名二妙散,治濕熱成痿。 43.枸杞合菊花,能明目。 44.生姜合紅棗,能調和營衛〈氣血〉。 45.赤石脂合禹餘糧,能澀大腸。 46.半夏合黃連,能寬胸止嘔,化痰濁郁結。 47.柴胡和黃芩,能清肝膽熱。 48.桑葉合菊花,能清頭風熱。 49.柴胡合白苟,能疏肝和肝。 50.附子合肉桂,能溫下元。 51.黃柏合知母,能清下焦濕熱。 52.桑白皮合地骨皮,能清瀉肺熱。 53.丁香合柿蒂,能止呃逆。 54.鼈甲合青蒿,能茲陰退骨蒸潮熱。 55.杏仁合貝母,能化痰止咳。 56.山藥合扁豆,能補脾止瀉。 57.木香合槟榔,能理氣止痛。 58.杜仲合續斷,治腰膝酸痛。 59.半夏合陳皮,能化濕痰。 60.升麻合柴胡,能提升中氣下陷。 61.常山合草果,能治瘧疾。 62.蔥白合豆豉,名蔥豉湯,能通陽發汗。 63.枳實合竹茹,能和胃止嘔。 64.黨參合花粉,名參花散,治久嗽氣喘。 65.茯神木合乳香,名神香散,治筋攣疼痛。 66.甘草合綠,能解百毒。 67.黃耆合當歸,名補血湯,治貧血及産後無乳。 68.白苟合甘草,名苟藥甘草湯,治拘攣腹痛。 69.川芎合土茯苓,治肝郁頭痛。 70.川芎合生石膏,名郁梁丸,治實熱上逆頭痛。 71.台烏合益智仁,名縮泉丸,治小便頻數遺尿。 72.香附合黃連,名香連丹,治火郁胸滿痛。 73.萊子和砂仁,治乳癰。 74.杏仁合小茴香,治疝氣沖逆作痛。 75.槟榔合南瓜子,治縧蟲。 76.甘草合桔梗,名桔梗湯,治肺癰咳嗽,痰中有膿。 77.生姜合陳皮,治嘔吐不止。 78.生姜合竹茹,治呃逆不止。 79.荊芥合白礬,名三痫丸,治小兒驚風及痫證。 80.荊芥合槐花,名槐荊丸,治痔漏。 81.槐花合黃芩,治婦人崩漏。 82.側柏葉合白芍,治婦人月經過多。 83.陳皮合藿香,名回生散,治霍亂吐瀉。 84.厚樸合貝母,止咳嗽,開郁消食去脹。 85.蛤粉合青黛,名黛蛤散,治痰嗽面腫不寐,并小兒百日咳。 86.白礬合硫黃,治白癜風。 87.白礬合黃臘,名礬臘丸,治癰疽惡瘡。 88.白礬合皂角,名稀涎散,治痰涎壅盛,中風氣閉。 89.皂角合菖蒲,名皂莢散,治鼻寒不得喘息。 90.百合合冬花,名百花膏,治咳嗽痰中帶血。 91.烏梅合川椒,名殺蟲丸,治蛔蟲,蛲蟲。 92.赤小豆合當歸,治大便下血。 93.血餘炭合百草霜,治婦女崩漏 94.仙茅仙靈脾合成二仙散,補命火,興陽事,配杜仲、續斷等以溫腎陽,助排卵。 95.蒲黃五靈脂即古方之失笑散,治一切瘀血腹痛 96.龜甲鹿角霜陰陽和合通任督二脈 97.三七血竭散瘀活血,消腫止痛止血,治淤血痛經,子宮内膜異位 98.阿膠蒲黃琥珀養血止血,活血化瘀,治療月經過多,崩漏等 99.紅藤敗醬草薏苡仁清熱解毒,散結消癰,活血排膿,治療急慢性盆腔炎屬濕熱瘀滞 100.杜仲續斷菟絲子杜仲補肝腎,調沖任,續筋堅骨,治療肝腎不足、沖任不固之胎動、胎漏。 以上内容 來源網絡, 僅供參考, 侵删! 謹遵醫師囑托!切勿私自用藥!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