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星座運勢 > 正文

社會威脅激發惡意創造力

 Keywords 

motivation(動機)

threat(威脅)

malevolentcreativity(惡意創造力)

avoidance(回避)

提起“創造力”,人們更多的是想到它的好處,它讓人們享受藝術,帶來醫學上的突破,是新技術的根源,為我們提供充分享受生活的機會。然而,曆史上也充滿了創造力黑暗面的例子——巧妙的武器,新穎的酷刑,以及有創意的恐怖襲擊。例如,近日熱播的連續劇《長安十二時辰》中,一群“恐怖分子”想要繞過長安嚴格的貨物審查,将燃料運入長安,竟想到使用“石脂”這種墨料(也是一種特殊的燃料)來躲避審查。

目的與假設

該研究旨在促進我們對人們何時以及為何産生對他人造成物質、精神或身體傷害的新穎創意的想法。從有限的研究中,我們發現具有更強敵意和攻擊行為的人會産生更多惡意創造性想法。此外,不公平的或挑釁性的社會環境也會引發惡意的創造性反應,預期進行敵對談判的人會比預期進行合作談判的人産生更多旨在擊敗對方的原創策略。也就是說,惡意創造力常發生在有攻擊傾向、或面臨他人傷害意圖或威脅行為的人身上。

由此提出假設:

①社會威脅與創造力類型(惡性與中性)之間存在交互作用:與低社會威脅相比,高社會威脅導緻惡性創意更多,中性創意更少。

②與低社會威脅下的人相比,那些處于高社會威脅的人,當他們的認知需求更高時,表現出更多的惡性創造力。

③當面臨社會威脅時,人們有更強的防禦和侵犯的動機。

方法

實驗1:将113名被試随機分為兩組,使用修改的囚徒困境任務Prisoners’Dilemma Games)分别對兩組被試進行情境誘導。如圖(a)所示,使被試(s)和另一匹配被試(p,虛拟角色)分别進行決策,有合作(C)和拒絕合作(NC)兩個選項,二人的決策結果共同決定他們的最終報酬;如圖(b)所示,若對方選擇拒絕合作,那麼被試選擇合作就會比選擇拒絕合作損失3-0=3,即用此方案誘導被試作為高社會威脅組;如圖(c)所示,若對方選擇拒絕合作,那麼被試選擇合作就會比選擇拒絕合作損失3-2=1,即用此方案誘導被試作為低社會威脅組。随後被試進行多用途測驗(Alternative Uses Task),即在3分鐘内盡可能多地列舉出“磚塊”的用途;最後測量被試的消極情緒和回避動機。

實驗2:重新招募了89名被試,情境誘導後讓被試對談判任務進行頭腦風暴,即使被試分别代表公司管理部門和工會就工人的月薪、合同年限、年新增長和健康保險4個問題進行談判,寫出盡可能多的談判策略,且告知被試對方代表為囚徒困境任務中與之匹配的被試。此外,還測量了被試的認知需求、消極情緒、回避動機、攻擊性防禦動機以及合作動機。

結果

相比低社會威脅,高社會威脅導緻更多的“惡意”創造力(例如,使用磚塊作為武器;使用恐吓作為談判策略)。此外,實驗2還表明,惡意創造力的增加是出于防禦和侵犯的動機,特别是在認知需求較高的個體中出現。

結論

研究結果顯示,這種惡意的創造力是對社會威脅的反映。社會威脅通過一個強大的動機來激發惡意的創造力,特别是那些高度積極處理威脅相關信息的人。似乎正是這種強大的防禦動機與威脅誘導的攻擊性認知的緻命結合,才導緻人類惡意創造能力的毀滅性後果。

參考文獻:

Baas, M., Roskes, M., Koch, S., Cheng, Y., & De Dreu, C. K. W. (2019). Why Social Threat Motivates Malevolent Creativity.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1-13.

撰稿人:王慶謹

欄目負責人:敦曉雯

封面圖來源:必應圖庫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