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上蠲痛湯
01PAST
組成:麥冬5克,黃芩4克,羌活、獨活、防風、蒼術、當歸、川芎、白芷各3克,蔓荊子、菊花各2克,細辛、甘草各1克,幹姜0.5克。
此方載明代龔延賢著《壽世保元》(1615年)一書頭痛門中,為後世治療一切頭痛的主方,無論左右,偏正,新久頭痛皆效。
對用古方随證治療效果不佳的頑固性頭痛,慢性頭痛,三叉神經痛,偏頭痛,月經時頭痛,上颌腫瘤的疼痛以及腦瘤引起的頭痛等,用之可收到卓越的效果。
主治:用于疼痛劇烈而頑固的頭痛。
由于本方内諸藥能祛風、治血、理氣、逐水、去頭部之血郁及内寒,故主治風邪、頭部氣血郁滞、氣逆、水濕、内寒諸證。
加減:
01
左邊頭痛者加紅花2克,柴胡3克,龍膽2克,地黃3克。
02
右邊頭痛者加黃芪2克,葛根3克。
03
前額、眉骨疼痛劇烈者加天麻2克,半夏3克,山楂3克,枳實2克。
04
頭頂心痛者加藁本3克,大黃1克。
05
風入腦髓而痛者加蒼耳子3克,木瓜、荊芥各2克。
06
氣血兩虛常有自汗者加黃芪3克,人參、芍藥、地黃各3克。
病例介紹
02PAST
01
病例一
右側三叉神經痛女52歲,1971年5月初診,主訴十年來右前額部與右眼附近同時發生發作性疼痛,從右眼周圍到前額部及鼻翼附近,當觸摸、吹風、或夜間轉動身體等均可引起疼痛。
痛時可放射至後頭部,夜間疼痛劇烈常緻失眠。七年前在某醫院診斷為三叉神經痛。營養與面色一般,血壓140/95mmHg,腹部左臍旁有輕度抵抗,口稍渴,食欲及大便正常,分娩二次,月經在兩年前已停止。
分析本例為血郁證,給予清上蠲痛湯治療。連服一月左右逐漸好轉,服二個月後疼痛大為減輕。八月間因訴有口渴及耳鳴,加用了五苓散三個月,結果共服六個月,十年的頭痛、三叉神經痛完全治愈而停藥。
02
病例二
劇烈的左側偏頭痛此例系外傷後之偏頭痛,女,39歲,1972年8月上旬初診,患者在十年前行卵巢囊腫手術,當時因術後粘連曾進行各種治療無好轉,同時頭部受到外傷,經外科檢查未見異常,但此後即産生了左側偏頭痛,每月發作數次,左側上下肢沉重無力,頭痛頭重,失眠,肩酸痛,脈不整,經常有惡寒與灼熱感,屬于血管性的植物神經症狀。
體格中等,肥胖,面色紅,脈較弱,血壓120/80mmHg,腹部臍旁臍下有抵抗及壓痛,為腹有瘀血之證。
給服桂苓丸煎劑,服後食欲睡眠雖有好轉,但偏頭痛變化不大,乃改用清上蠲痛湯,服七日後頭痛幾乎治愈,又給服十四日頭痛完全消失。
03
病例三
更年期後頭痛女,60歲,稍胖,血壓160/100 mm Hg。2~3年前開始頭痛,後頭部及頸部疼痛,以左頸部為甚,天柱穴處痛時,經常用手指揉壓。
給服葛根湯,因眩暈又給服鈎藤散,但頭痛不見緩解。此例亦為氣滞血瘀證。試用清上蠲痛湯五日,效果出乎意外地好,又繼續服藥月餘,後頭痛全部消失。
04
病例四
二十年來血瘀證之前額部痛女,60歲,1972年3月初診,二十年來苦于頭痛。自述因二十年前下腹部生一腫瘤,突然發生腹痛,手術所見為卵巢囊腫蒂扭轉,此後即發生習慣性頭痛。
以前額部尤甚,經常痛,每月必有幾次劇烈發作。體格、營養、面色都一般,血壓130/80mmHg,食欲正常,有時便秘。頭痛外并有下肢重倦,右手麻痹,心悸,眩暈。
為血證頭痛。給予清上蠲痛湯,大便情況與精神轉好,服藥十日,二十年來的頭痛逐漸減輕,約服四十日頭痛基本治愈。
本文摘自《新中醫》1975年06期,楊叢林譯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