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呢,我就結合當年介入扶陽治療的初始醫案,講解一下師父們是怎樣化解中焦濕阻和腎氣不足這一對矛盾的。請看醫案:
初診:2007年8月14日
處方:
桂枝尖15g、蒼術15g、石菖蒲20g、南楂20g、廣藿香15g、陳皮15g、砂仁15g、白蔻15g、茯苓15g、炙甘草5g、生姜20g。6付。
二診:2007年9月6日
處方:
廣藿香15g、蒼術15g、南楂20g、茯苓20g、法半夏20g、陳皮15g、石菖蒲20g、白蔻15g、炙甘草5g、生姜20g。6付。
三診:2007年9月13日
處方:
桂枝尖15g、蒼術15g、茯苓15g、金錢草30g、車前子(另包)30g、陳皮15g、澤瀉15g、海金沙(另包)30g、生黃柏15g、瞿麥20g、炙甘草5g、生姜30g。6付。
四診:2007年10月4日
處方:
廣藿香15g、生白術15g、明天麻15g、陳皮15g、香白芷15g、白蔻15g、硃茯神15g、砂仁15g、石菖蒲20g、生姜30g。6付。
五診:2007年10月10日
處方:
桂枝尖20g、蒼術15g、南楂20g、茯苓20g、法半夏20g、陳皮15g、石菖蒲20g、白蔻15g、炙甘草5g、生姜20g。6付。
六診:2007年10月17日
處方:
制附片60g(先煎2小時)、生白術15g、杭巴戟20g、菟絲子20g、桂枝尖20g、砂仁15g、明天麻15g、生龍牡各30g、熟棗仁15g、陳皮15g、炙甘草5g、生姜50g。6~12付。
大家請看我當年初始介入扶陽治療時的醫案,從2007年8月14日至2007年10月17日,整整二個月的時間,主要是桂枝法和藿香法交替使用,在這之後才用到了附片,我們看看當年我治病時,這幾則處方的藥物配合。
初診到五診基本上都用了南楂和石菖蒲(三診除外),過去我們講過,用南楂是因為膀胱脈緊,用石菖蒲是因為肺脈緊,膀胱脈緊用南楂,肺脈緊用石菖蒲。脈象緊說明有寒。
初診到五診都用到了蒼白術和茯苓,我們剛剛已經講了,這兩味藥是燥濕利水藥,白術就相當于用太陽去曬,茯苓就相當于挖水溝。由于白術燥土,茯苓利水,故盧太師曰:“白術得茯苓燥土行水”。又由于燥靜則袪風,淡滲可化濕,故盧太師又曰:“白術得茯苓風濕可解”。初診、二診、四診都用到了藿香,藿香就相當于刮風,舌苔厚膩罩黃時,可以直接用藿香法,不用桂枝。大家看,刮風、挖溝、太陽曬,這三大法都用到了。
初診和五診白術與法半夏的配合,由于白術健脾以升,半夏和胃以降,一升一降則交和,故盧太師曰白術得法半夏,和胃交脾,上下皆通。所以在臨床中,不僅僅痰濕重的時候要用法半夏,需要降逆的時候同樣要用法半夏。法半夏加厚樸是專職降胃逆的,如果胃脈或整體脈出現勁象,就要用厚樸,沒有勁象則不用厚樸。出現脈象勁,臨床上還有一個指征就是嗓子不适,濕又化為局部的燥,大家可以體會。
我們看看上面第三診的處方,這個處方用了一些寒涼藥,比如生黃柏等。為什麼要用寒涼藥呢?上面我們已經分析過了,在桂枝法系列裡,桂枝就相當于一根小棍子,用桂枝把稻草堆外層的稻草挑起來,使之内外能透氣,就好像把人體的肌腠撥開,把毛孔打開,也就是把太陽撥開。這時呢,再把苦寒藥形成的寒風吹進去,吹到人體陰經裡面去,而寒風帶來的是燥,用這個燥就能把稻草堆裡的水濕吹幹,把人體内部的濕邪祛除,這就叫苦寒燥濕。三診處方的用意即在于此。
在三診處方裡呢,首先用了化氣行水法(桂枝,術,茯苓,草,姜)形成框架,同時又有桂苓術甘湯之意和五苓散的意(桂枝,術,茯苓,澤瀉,去掉豬苓)。這個處方還可以看到術甘苓澤湯的影子兼治太陰濕土,再加上金錢草,海金沙,瞿麥解決尿潴留,用黃柏既除郁熱又苦寒燥濕,真可謂畢其功于一役。燥濕的問題我們就談到這裡,現在講第二組藥。
第二組:大麥芽、白叩、姜半夏
大麥芽、白蔻、姜半夏這三味藥聯合使用,主要解決治療腹脹和消化不良。
我們先說說大麥芽,因為麥芽有生長之性,生長之性又是肝的本性,所以盧太師曰:“麥芽富生生之能,肝之本谷也”。既然麥芽是肝之本谷,當然就可以疏肝。又由于麥芽味甘又入脾,故盧太師又曰:“麥芽可以疏肝理脾,使木土交攻無刑”。
在扶陽醫學的立法體系中,麥芽常與南山楂配合,彭師稱之為桂枝建中法。這是因為呢,山楂善消肉積,麥芽能化食滞,故盧太師曰:“與南楂合,化氣滞,行血瘀,消肉食,通腸胃”即是此理。又由于後天健旺則助氣血化源,故盧太師又曰:“麥芽與南楂相合乃生化之本也”。
也就是說,在臨床中,若病患食欲不佳或消化不好,就用炒麥芽和南楂肉,取建中之意。但這裡特别強調一下,炒麥芽用在孕婦哺乳期有閉乳的功效,生麥芽則反之,可以下乳。如果是當齡婦女閉經,就可以用炒麥芽閉其上開其下,不過用量要達到60克以上。
另外,在化痰的藥物配合中,我們也常常用到麥芽與半夏、南星進行配合。這是因為,脾是痰源,痰源潔,則半夏和南星化痰之功可以更好地發揮作用。所以盧太師也說到:“麥芽合法半夏、制南星,化痰涎,降濁陰,而哮喘氣壅可平”。這裡講的降濁陰,是指麥芽助其升,半夏、南星二味皆主降,升助則降陰濁之力更大,所以能使哮喘氣壅可平。
再看白蔻,白蔻又名老叩或者叫做白豆蔻。盧太師說:白蔻“行胃中之滞,引胃氣與脾氣相通,開胃和胃,助脾之運轉”。所以,白蔻是非常典型地定位在右關脈上的。凡右關脈輕取緊或滞均可以用白蔻,白蔻的作用除了擴胃囊,更重要的就是立中氣。
白蔻和炒大麥芽都是建中的藥,二者之間在功用上有什麼區别呢?胃不納食,吃不下飯,或者一吃就飽,就用白蔻擴胃囊。如果吃飯不香,或者不想吃飯,沒有食欲呢,就用炒大麥芽,這就是白蔻與大麥芽二者之間在功用上的區别。
另外,白蔻還有輔助立中氣的作用。什麼叫輔助立中氣呢?舉個例子:北方人冬天都燒火爐,晚上睡覺的時候呀,就将火爐填好煤,合好蓋,火爐就可以通宵不滅。第二天早上起床之後呢,就重新撥開爐蓋,煽風加煤,把爐火再燃起來。撥開爐蓋的這味藥呢,就是桂枝,桂枝的功用就是撥。
那麼在撥爐蓋的過程中呀,有時還需要拿個東西把剛剛撥開的爐蓋墊住。為什麼要墊住這個爐蓋呢?就是為了防止爐蓋又重新滑回來,又把爐子給蓋住了。這個卡住爐蓋,防止它又滑回來重新蓋住爐子的藥物就是白蔻。所以呀,我們說白蔻有輔助立中氣的作用,在我當年治病時的桂枝标準法裡,白蔻是經常用到的一味藥,比如:
處方一(2007年8月14日)
桂枝尖15g、蒼術15g、石菖蒲20g、南楂20g、廣藿香15g、陳皮15g、砂仁15g、白蔻15g、茯苓15g、炙甘草5g、生姜20g。6付。
處方二(2007年9月6日)
廣藿香15g、蒼術15g、南楂20g、茯苓20g、法半夏20g、陳皮15g、石菖蒲20g、白蔻15g、炙甘草5g、生姜20g。6付。
姜半夏、大麥芽、老叩三味藥聯合使用,可以治療腹脹和消化不良。姜半夏可以化痰,但更走脾胃,如果患者吃一點就脹,那就說明胃的收納弱了,就用姜半夏。比如:
處方(2009年5月11日)
制附片80g、生貢術15g、茯神15g、姜半夏20g、桂枝尖30g、生楂肉20g、大麥芽20g、老叩15g、西砂仁15g、淫羊藿20g、生姜80g。3付。
姜半夏與法半夏有什麼區别呢?半夏經過不同方法的炮制後所得中藥飲片的功效各有側重。姜半夏偏于降逆止嘔,法半夏善和胃燥濕。半夏入藥應根據不同的病症特點,合理選用相應的炮制品,以保證其臨床應用的安全、有效。半夏炮制品根據炮制的工藝不同,其成品在性狀上也略有不同。
法半夏,又稱法夏、黃法夏、京法夏、京夏、京半夏。為生半夏用白礬、甘草、石灰加工炮制後入藥者。毒性低,化痰作用強。法半夏燥性較和緩,除可燥濕化痰外,尚有調脾和胃之功,常用于脾虛濕困、痰飲内停之證,取其清痰化飲、理脾和胃之效。
姜半夏,又稱姜夏、姜夏片。為生半夏經水浸泡,漂至口嘗僅有麻辣味,與鮮姜、白礬同煮至透,取出晾至六七成幹,悶潤後切片晾幹入藥。姜半夏毒性已減,性偏溫燥,具燥濕化痰、降逆止嘔之功,适用于脾虛痰涎湧盛作嘔或寒痰咳逆者。
所以,法半夏偏于燥濕化痰,偏于化肺上的痰。而姜半夏偏重于止嘔的作用,解毒,多用于化脾胃之痰。好了,關于大麥芽、白蔻、姜半夏我們就講到這裡,下面我們講第三組藥,油厚樸、法半夏和木蝴蝶。
第三組:油厚樸、法半夏、木蝴蝶
油厚樸的主要功用是降逆氣、通腸胃。其脈象指征是勁脈,或緊中帶勁,或勁中帶緊;其臨床病症是嗓子不适;總之,患者有燥氣而脈出現勁象,臨床指征是嗓子痛,就可以用油厚樸。外邪之後,邪入陽明化燥,或吃了燥性的食物,都會出現勁脈或脈帶有勁象,有時也表現為嗓子疼,這時就要用到油厚樸化燥。
油厚樸為什麼可以化燥?因其味辛氣太沉,所以它更容易行大腸之氣,肺氣得洩,從而能理脾氣,平逆定喘。為此,張仲景的大小承氣湯都用到了厚樸。油厚樸與枳實同用,可以降沖逆而行痰水。所以呀,如果患者肚子脹氣,胃和大腸都是濁氣,就可以用厚樸加枳實。
盧太師說厚樸與法半夏、姜、草同用,分清化濁,化痰降逆,理脾滌飲。這是因為姜草升清,半夏與厚樸化濁,所以盧太師說分清化濁。又由于半夏化痰,厚樸又助半夏降逆之功,故盧太師又曰化痰降逆。再由于姜草理脾,半夏與厚樸滌痰化飲,故盧太師又曰之理脾滌飲。總之一句話:厚樸加法夏,可以降胃。在臨床中,厚樸還常與大黃同用,主要作用是滌腸。
示例一
李某某,女,57歲,香港商人;2014年11月1日就診。
處方一:
藿香15g、蒼術15g(袪表濕)、砂仁15g(納五髒之氣歸腎)、白蔻15g(開胃囊,立中氣)、茯苓15g(其功皆在利小便)、陳皮15g(醒胃走表)、厚樸15g(降陽明,嗓子癢)、法半夏20g、明天麻15g(肝脈浮)、柏子仁15g(安眠,通便)、炙甘草5g、生姜30g。3付。
大家看,第一個處方呢,它是一個藿香法,三副,然後處方二是桂枝法,開了五副。在處方一這個藿香法裡面呢,沒有用桂枝。當時病人腎脈無根,舌胎呢又很黑,看上去好像都不能活的樣子,就是不敢給她用桂枝去撥動太陽。
當時她的水濕很重,兩個腿也比較腫,就想給她去行水,利中焦,把水給她排出去,改善一下她腎髒的内環境,所以就處了一副藿香法,加用了茯苓利小便。厚樸加法夏,主要是降胃。為什麼要降胃?胃氣往上頂,打嗝,而且兼有逆喘。
處方二:
桂枝尖20g(輕取脈浮緊)、蒼術15g(祛表濕)、砂仁15g(納五髒之氣歸腎)、廣木香20g(行肝氣)、茯苓15g(利小便)、陳皮15g(醒胃走表)、厚樸15g+法半夏20g(脈有勁象,降胃)、明天麻15g(脈浮,有風)、柏子仁15g(安眠)、炙甘草5g、生姜50g。5付。
處方二是個桂枝法,這個方子吃了5副之後腿就不腫了,舌苔下去了一些。這個病人最大的問題還是堵,所以繼續用了厚樸和法夏。厚樸為什麼可以降陽明?張仲景的大小承氣湯都用了厚樸,當然可以降陽明。
加天麻的原因呢就是因為她左關的脈浮,非常地浮,三個手指頭輕輕搭上去,首先出現的就是左關的脈,而且她低壓也偏高,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給她加天麻。
二診(11月10日)
處方一:
桂枝尖15g(撥太陽)、蒼術15g(祛表濕)、法半夏20g(降濁升清)、石菖蒲20g(肺脈緊),硃茯神15g(引離中之陰交于坤土)、陳皮15g(醒胃氣,走表)、南山楂20g(膀胱脈緊),白芷15g(把太和之氣引向頭)、天麻15g(肝脈浮)、廣木香15g(行肝氣)、木蝴蝶20g(降,金生水,同時也降陽明)、炙甘草5g、生姜30g。3付。
這個處方去掉了厚樸改用木蝴蝶,木蝴蝶最大的作用同樣是降,同樣可以化燥。厚樸與木蝴蝶的功用有什麼相同點和區别呢?兩者均可以化燥降陽明,厚樸兼通腸之用;木蝴蝶則同時又潤肺降肺,通過金生麗水而添精。木蝴蝶更适合治療木火刑金而導緻的咳嗽劇烈、嗓子疼、聲音沙啞等疾病。如臨床中,常用封髄丹加上安桂,木蝴蝶治療聲音沙啞:黃柏15g、砂仁15g、炙甘草15g、上安桂20g、木蝴蝶20g。肺與大腸降,陽明胃則降。
處方二:
制附片60g(先煎二小時)、蒼術15g、砂仁15g、廣木香20g、茯苓15g、陳皮15g、厚樸15g、法半夏20g、明天麻15g、柏子仁15g、炙甘草5g、生姜50g。7付。
處方二是附子法,輕取脈緊象不明顯,加之患者是腎衰病人,再用桂枝法撥太陽不妥,故用附子法扶正袪邪。同時,繼續使用厚樸加法夏降胃。
三診(11月20日):
處方:
黃芪40g、潞黨參30g、白術15g、杭巴戟20g、菟絲子20g、柏子仁15g、砂仁15g、肉苁蓉20g(通便)、陳皮15g、炒杜仲15g、木蝴蝶20g、硃茯神15g、炙甘草5g、生姜30g。14付。
此時患者三焦已通暢,堵的問題解決之後,就可以進入黃芪黨參綜合法。第三診呢,就是過渡到了黃芪黨參這個綜合法裡面來了,屬于非附桂法中的一個法。
第四組:補骨脂、益智仁、上安桂
在第二組藥裡,我們講了扶陽醫學的建中法,這一組我們主要講講扶陽醫學的理中法。有外邪就建中,無外邪就理中。建中法用桂枝法,理中法用附子法,建中理中合并之法就可以用桂附法。理中法其基本組成就是:
制附片60~90g、生白術15g、砂仁15g(益智仁20g)、補骨脂20g、上安桂20g、小茴香20g、(公丁香20 g)、炙甘草5~15g、生姜60~90g。
用了桂枝綜合法補肺氣效果不好,肺氣還是弱,肺的脈象還是無力無神,此時仍用桂枝法則徒勞無功,沒有意義,就可以用附桂法培土生金。比如,我們首先可以用炒麥芽和南楂肉建中,這樣用氣機是走全身的,可以扶正祛邪。如果要使氣機往中焦和下焦走,就要用理中法。比如:小茴、公丁、上安桂、補骨脂、砂仁、益智仁,這些藥都可以在附桂法或附子法裡用,走中焦和下焦。在這個法裡,小茴溫胃暖肝,公丁香溫脾暖肝。治脾胃的同時也要幫助一下肝,才能更好的打通中焦。
這個理中法呢,補骨脂是添脾液的,益智仁是醒脾氣的,而上安桂則是補命門火的。用上安桂大溫命門火使火生土,所以盧太師說上安桂可以大溫太陰之血,可以暖脾,這是從右尺脈到右關脈的關系上來說的,火生土的關系。
上面幾味藥在附桂法或四逆法裡面使用時,還要注意考察膀胱脈,膀胱脈不緊了或基本上沒有緊象了,才可以用這些溫脾的藥,也就是上安桂、補骨脂、益智仁等。膀胱脈不緊了,用四逆法也叫做附子法,可以不用南楂,改用炒小茴香。如果膀胱脈還是微微緊,可以用桂附法,扶正祛邪,上面的藥都可以用。
上安桂又名肉桂,上安桂主要就是溫命門火的,可以在桂附法和四逆法裡用,命門脈多數情況下要比左尺腎脈強,因為命門之火為用,猶如廚房液化氣竈炒菜時的明火,左尺腎脈為體,坎水中潛藏真陽,猶如液化氣之液體,形如水,實是火。
補骨脂又名固脂、破故紙,為腎脾之要藥。強腎精,引腎陽與脾相合。滋脾液,健脾陰,引脾液交流于腎宮。所以說,補骨脂乃為益脾腎,固精液的藥。在扶陽醫學立法處方裡,補骨脂常與砂仁、肉桂合用,凡男子陽萎精冷、遺精淋濁之病均可醫之。另外,女子下元虛冷、白帶崩漏與經期痛脹、或久治不孕之症,都少不了砂仁與肉桂的配合。砂仁納五髒之氣歸腎,肉桂大壯命門火,從而能夠大溫太陰之血。
益智仁的作用是通腎達脾,而且還可以溫肝益智。比如,益智仁與吳茱萸并用,就可以行肝木之郁,化水土之寒,溫精開智。男子遺精,女子帶下,以及下部冷痛之病均可醫之。益智仁加吳茱萸,治療下焦肝經疼痛,比如痛經,小腹急疼或者睾丸痛等等,基本上都是一劑見效。當然,在附子法或桂附法裡使用效果更佳。
益智仁與砂仁有什麼區别呢?益智仁隻下不上,砂仁可上可下。也就是說砂仁和益智仁都可以用到中焦脾胃,區别在于砂仁既納氣歸于五髒,也可以納五髒之氣歸于腎,可上可下。而益智仁呢隻下不上,所以用益智仁要沒有外邪才可以用,否則會引邪入裡。
所以在臨床中,治療中上焦疾病的時候,我們多選擇用砂仁。在治療中下焦疾病的時候,我們會從使用砂仁,逐步過渡到使用益智仁,從而加強藥物走中下的力量。當然,在臨床中,我們要按照治病的次第,先将患者中上焦的問題先行解決,也就是有外邪就祛外邪,沒有外邪就建中理中,然後就可以繼續往中下焦去治了,就可以把砂仁改用益智仁,加強納下之力。
示例一:
第一方(建中袪邪為主)
制附片80g(先煎2小時)、生貢術(即白術)15g、茯神15g、石菖蒲20g、桂枝尖30g、生山楂肉20g、炒大麥芽20g、法半夏20g、西砂仁15g、毛化紅(即化橘紅)15g、炙甘草15g、生姜80g。3付。
注:淫羊藿20g,第2付開始加上,并加制南星15g。
方解:
毛化紅清香之品,外通皮毛,内通肌腠,其性味較廣皮純良,引薄膜筋絡與肌腠相附,一切痰涎可随鬼竅而出。石菖蒲,法半夏,西砂仁三陽開泰,肺寒可袪,肺氣得升,使金生而水暖,水暖而木調。大麥芽解肝脾之郁,使土木協合,與生楂肉聯袂而行,更助生生之機而仍歸于土。生姜通達神明,君相二火更能相照,上下得以親洽,中州得其溫暖,運化興,大氣舉,氣血交流無阻,生化更能有用,此乃建中立極之大法也。
續方加淫羊藿溝通陰陽,太陰陽明開合有度,引太陽之氣複歸于陰竅。注意,醜未之上,太陰主之;辰戌之上,太陽主之。淫羊藿能使太陰太陽開合有度,實際上就是在溝通辰戌醜未這四個點,溝通這四個氣交順接的場所。再加制南星,意在消菀陳,袪陳痰。
第二方(扶正氣為主)
制附片80g(先煎2小時)、生貢術(即白術)15g、上安桂20g、巴戟天(去骨)20g、炒益智仁20g、補骨脂20g、黃芪20g、炙甘草15g、淫羊藿20g、生姜80g。3付。
方解:
本方意在暖脾益腎,顯扶陽添精之功。服前方外邪已袪,輕取右寸不緊,便可過渡到中下焦用力。制附片,炙甘草,生姜乃四逆立人身之極。生貢術燥土洩濕,土之運行得力,金之氣必富。補骨脂再入坤土,土潤而金充,麗水更明,心腎更和,使水火更能有濟。上安桂益水溫土,使二火更明,脾之運化更加得力。加炒益智仁,益腎甯心而火明,火明而土生,土旺而水化,水化而氣升,手少陰與手太陽更能相通,金生麗水而腎精易充,水主火源都能源源而化,先後樞紐循循開合,水土金土交相運轉。加黃芪引坎中之真陽緣木而行,建立中都,溫益上下,透達于華蓋,使霧露大行,化源下降,五髒六腑無不得其潤澤。巴戟天與淫羊藿交合往來,使陰陽通達于髒腑。炙甘草奠安中土,四旁都能通達。生姜暖中宮而通神明。至此,坎離乾坤先後并茂,上下氣化調合自然,此乃溫暖中下,為護正固脾之大法也。
示例二:
對于脾胃虛弱,長期稀便的患者,我們可以用大泡參+上安桂+補骨脂主治長期稀便,如:
制附片80g、生貢術15g、西砂仁15g、公丁香15g、大泡參40g、上安桂20g、補骨脂20g、炙甘草15g、淫羊藿20g、生姜80g;三付。
示例三:
若患者腹瀉,則運用此法:
附片60~90g、貢術15g、上安桂20g、益智仁20g、炙甘草15g、煨姜60~90g。
示例四:
若患者腹瀉加腹痛,假如腹痛原因是飲食不潔,則要先用五靈脂潔腸,用吳萸治腹痛和嘔逆,潔腸之後再用上面腹瀉之法。
第五組:黃芪、參、姜
這一組我們講黃芪建中法,或者我們把它稱之為黃芪黨參綜合法。脾胃的标準脈是緩力神,也就是緩而有力有神,我們把這個具備“緩力神”的脈也稱之為有胃氣。我們在講脈象的時候講了胃氣要體現在全身,也就是說左右手所有的脈都要體現出脾胃脈的特征,都要體現出有胃氣,都要體現出緩力神這個标準脈。如果僅僅是脾胃脈出現了濕的問題和寒的問題,從脈象上來說就是出現了滑脈、濕滞、氣滞、緊脈等等這些脈象,我們就用前面講的那些藥來調整這些不正常的脈象,我們可以去燥濕,可以去祛寒,可以去添脾液,可以去升脾氣。有外邪可以建中,無外邪可以理中。
示例一:
處方:
制附片80g(先煎2小時)、生貢術(即白術)15g、西砂仁15g、上安桂20g、公丁香15g、炙甘草15g、淫羊藿20g、幹姜60g、人參15g。3付。
方解:
此方為附桂理中法(附片,術,安桂,人參,姜,淫羊藿)加砂仁,公丁香。以附片辛溫之品,溫腎暖脾,水溫而氣升,土暖而木養。上安桂大溫太陰之血,與貢術,人參交合脾肺,手足太陰生機必旺。公丁香交于甲乙之木而溫胃快膈,化胃中之結,助肝之運化。幹姜重在溫暖脾胃,引火氣歸于胃口,與甘草相合,引水、火、土化之運之,中宮得理,四旁乃安,此為附桂理中之大法也。
注:此法也可将幹姜60g換成生姜80g,同時去掉人參15g。也就是說用人參時就用幹姜,不用人參時則用生姜。
如果患者所有的脈胃氣都弱了,我們就要用到一個非常重要的立法,這個法就是黃芪黨參法。黃芪黨參法我們有專門的章節進行論述,這裡先簡單提一下。我們講到右關脾胃,講到中焦,講到建中理中,所以就離不開黃芪黨參法,當胃氣不能充滿全身的時候,這個法是必用之法。比如,婦女月經之後用此法進行補氣血、大病之人在祛除外邪之後要用此法建中理中,等等。
示例二:
十診:2008年3月22日
處方:
制附片75g(先煎2小時)、蒼術15g、黃芪30g、潞黨參30g、元胡15g、茯苓20g、砂仁15g、廣木香15g、郁金15g、陳皮15g、白蔻仁15g、炒麥芽20g、幹姜45g。14付。
方解:
黃芪,引泉水由海底直達巅頂,凡清竅皆得其益,潤筋骨肌腠,生腦生髓,神明之變化都成玄妙之态。用潞黨參滋化源,下達于運化,使脾肺相合,天地相通轉否為泰,一切滞塞皆化為烏有。用砂仁納内薄膜中之微陽,交于腎中之微陽,連袂而升,是為氣血雙舉。貢術奠安脾土,挾黃芪迎水精達于四旁,化精為氣,氣成于上,化源于潤下,滴滴歸根。陳皮外通皮毛,内通網膜,通脾肺而疏肝,達重樓而開膈,與廣木香相合行氣開郁,全身之氣皆得其暢。用茯苓陽行陰化,水濕得行,其功皆在利小便。生姜宣君火之神明與相火相接,上下交蒸,五髒得暖,正氣乃可伏藏,是謂金木相調之意。此法之用,益肺源而生脾液,助坎水而乾金清,乃金生麗水并迎精上營合用之法也。
第十診就屬于附片+黃芪黨參綜合法的一個類型,通過這個法的加減變化,很多大病危病都可以用這個法進行收功。在這個十診的綜合法裡面,首先有一個黃芪黨參法的基本結構。這個黃芪黨參法的基本結構是根據病人當時的狀況而制定的,其構成就是:黃芪+潞黨參(二君)、蒼術、廣木香、茯苓、砂仁、陳皮、姜、(桂枝尖)。
這個基本法裡有桂枝,但為什麼不叫桂枝法呢?因為桂枝不是君藥,所以我們不叫桂枝法。輕取脈有緊的時候就用桂枝,脈不緊就不用。因為呢,脈不緊的時候就不需要引坎中之陽交于太陽。
這個基本法裡也沒用甘草,因為當時患者濕重,多用甘草無益。同時在這個黃芪黨參基本法的基礎上還加了疏肝的藥,即,廣木香,佛手,元胡,郁金,從而構成了黃芪黨參疏肝法。假如在這個基本法裡加用杭巴戟菟絲子等添精藥呢,就叫做黃芪黨參添精法。
在這個黃芪黨參綜合法裡加用附子做君藥,就構成了第十診的附片+黃芪黨參綜合法。病人在大病初愈,陽氣微複起來的時候,病人的脾胃是非常非常弱的,精神也很差。精神差,脾胃弱,脈微或脈弱,也就是說脈沒有力氣,沒有胃氣不緩了。那麼這個時候呢,用黃芪黨參法在中宮上用力,效果就比較好。這個法,文師經常用,盧太師在《盧氏醫學臨證心法》中的引精上營之法呢,也有這個黃芪黨參法的意。另外,彭師傳我們的經後補氣血法,也是這個附片+黃芪黨參法的擴充。
第六組:蛇床子、地膚子、蒼耳子
地膚子可以開太陽、陽明通達之路。能掃清肌肉間之汗垢,能潤燥,使脾土交于肝木。所以盧太師說地膚子可以“化皮膚中之垢濁,消肌腠中之凝瘀。地膚子與蛇床子、香白芷、蒼耳子同用,可以清血脈,潔肌腠。一切周身風癢、急癢之症可消,皮破出黃水可服可洗。
示例:2015年2月20日
處方:
桂枝尖30g、茅術15g、茯神15g、香白芷20g、蛇床子15g、炒小茴20g、地膚子20g、炙甘草15g、陳艾15g、花椒5g、生姜60g。
外洗方:藥渣+陳艾15+花椒50粒,煮水洗臉。
應用要點:
1、蒼耳子多吃易吐;
2、籽籽癢加花椒;籽籽嚴重,則加陳艾;
3、若病人臉上長期長籽籽,就是脾的問題,脾不好,籽籽就不會好。
4、此方用過之後,必須用附片扶正,才能收功。
第七組:五靈脂、海螵蛸
五靈脂的功用主要是助胃解郁,盧太師稱之為“分水土之滞,行胃郁之凝”。在桂枝法體系裡,五靈脂加茯苓,可以“化氣行水,利膈通幽,凡水在心胃之間者,以此引之導之”。
海螵蛸即為墨魚腹内之骨,能理血中之凝,為婦科清潔子宮專用,但也常常與五靈脂合用清潔胃腑。由于其背上隻有一骨,一者陽也;其生有八足,八者偶數也,陰也;故盧太師稱海螵蛸為“陰中之陽”。海螵蛸腹中血及膽正如墨,黑即其血也,其墨可以書字,但逾年則迹滅耳,即自行消失,同氣相用之理。所以盧太師說,海螵蛸“能理血之凝滞,化其有為無也”。
脾胃脈緊中帶滞,或滞中帶緊,胃酸多、胃熱、胃脹,用五靈脂15g加海螵蛸15g,同時把基本法裡的南楂換成小茴香,因為胃酸多不宜用楂肉。胃酸過重,傷寒到陽明,胃也會發熱。所以不能輕易使用寒涼藥。要記住若在桂枝法中使用,楂肉應換成小茴香。
示例:2015年4月15日
處方:
桂枝尖30g、蒼術15g、砂仁15g、炒小茴香20g、茯神20g、白芷20g、五靈脂15g、海螵蛸15g、炙甘草15g、厚樸15g、生姜60g。
好,右關脾胃脈我們就簡單講到這裡。關于扶陽醫學右尺命門脈呢,我們主要考察命門火的強弱。命門火弱,我們就可以在附桂法或四逆法的條件下用上安桂。同時我們還可以從命門脈考察癌脈的嚴重程度,癌脈最善于僞裝,尤其是在潛伏期。初期的癌脈是混雜在正常脈搏中的,很難發現,很容易讓患者錯過了早期診斷的機會。許多胰腺癌,肝癌,胃癌發現就是晚期。我就診斷過一位患者說她是胃癌,她堅決否認,聲稱自己連胃病都沒有,結果一檢查确實是胃癌。
我們考察命門是否出現癌脈,就能實現中醫的分期,這個分期就能決定我們的治療方向,是手術,還是帶瘤生存。所以命門是否出現癌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征。那麼什麼是癌脈呢?這個必須要面對面,手把手地教才可以學會,聽講座聽不會,以後有機會再講。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