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技能決定了孩子在學習上的表現,決定了孩子未來事業的發展,決定了他們的婚姻是否幸福,決定了他們會不會在家庭事業成功之時,花大把的錢向心理醫生求救。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良好的情緒應對能力對孩子未來的學業和社會表現有着非常重要的影響。
父母在激發和發展孩子情緒應對技能方面至關重要,但很多大人從未學過情緒方面的知識或技能,這可能讓他們繼承了不健康的情緒應對策略,比如大吼大叫、強勢壓制或者選擇逃避,并将之傳承給下一代。
“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耶魯大學情商中心創始人、兒童研究中心教授馬克-布蘭克特(Marc Brackett)的經曆真實演繹了這句格言的後半部分。
從小布蘭克特的學習成績不佳,一直徘徊在及格線邊緣,長期遭受性侵卻不敢告訴父母、在學校裡沒有朋友。盡管父母很愛他、也很關心他,卻有一個共同的問題——不知道怎麼付諸感受,不管是他們自己的感受,還是孩子的感受。
直到有一次,布蘭克的叔叔馬文問了他一個問題,“馬克,你感覺如何?”
布蘭克特認為這個簡單問題永遠改變了自己的人生!
他解釋道,“這不僅僅在于他問的這個簡單問題,而是他詢問的方式——令人感覺他真正想要知道答案——我的感受,他是如此認真、專注且富有同情心......'
馬文叔叔真正關心和接納他的感受。與馬文相處過程中,布蘭克特感受到自己情緒完全被接納,而不是受到評判!從此他逐漸獲得治愈,過上體面的生活,走向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後來,他成為美國耶魯大學兒童研究中心的教授, 并創立了該校情商中心并擔任主任,領導一個由科學家和執業醫師組成的團隊,專業研究情緒和情緒技能,幫助那些受到同樣困擾的人們走向全新的生活。他的研究成果讓世界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執業醫師、孩子、家長、政商領袖、科學家廣泛受益。
他總結自己一生的經曆和研究成果,緻力于通過情緒的力量創造一個更健康、公平、富有同情心和創造力的世界。在其著作《陪孩子學會情緒管理(Permission to Feel)》中,布蘭克特歸納了25年的研究成果,讓每個讀者可以通過RULER技巧習得情緒技能,暢享成功幸福的人生。
一、
情商是虛僞、功利、會來事兒?
答案是否定的,情商影響人生的五大領域!
在我們的文化中,情商有時會被解讀成一個負面單詞:情商高,就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代表着虛僞和功利。而在西方注重理性和邏輯的文化裡,情緒也容易被認為是“低人一等”的詞,認為在工作上有情緒,會拖團隊後腿,阻礙團隊實現目标。
令人地笑皆非的是,越是壓抑情緒、厭惡情緒,情緒就越會導緻我們面臨最不想看到的問題。
無論是提升幸福感、關鍵時刻做出明智的決定、建立并維護有意義的人際關系,還是充分發揮自身潛力,都需要擁有充分體驗和表達情緒的能力。
基于其過往數十年研究成果,布蘭克特總結了情緒發揮作用五大領域:
誤區一:學習能力由智商決定?
真相是:情緒狀态決定了人的學習能力,包括注意力、記憶力和吸收能力!
這很諷刺。如果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父母想到的,往往是我怎麼找個老師來給他補習好,而不是關注背後真正折磨孩子的原因。是不是在學校跟老師、同學關系不好?是不是受了欺負?是不是承受了過大的壓力?
情緒,往往是真正影響孩子學習表現的因素。如果他的情緒沒有出口,越積累越深,恐懼、憤怒、羞恥感,往往成為他們人生中的“地雷”。
強烈的負面情緒會限制人的心智,如果太關注眼前的重大危機,我們的外圍視力就徹底消失了。
誤區二:人類最高級的心智是理性能力?
真相是,情商同樣是重要的心智能力!
很多人都認為,理性思考能力是人類最高級的心智能力,卻沒意識到,情緒對我們的思維方式有着極大的影響,在心智能力中,情商,與智商、理性同等重要。
情緒會影響人的決策:好心情有可能是毒藥,讓我們忽略風險、做出事後後悔不已的決定;而焦慮卻可能是良藥,讓我們更關注細節,更能夠預見風險。在做決策的時候,把感受作為一種信息,可以讓我們做出更明智的決定。
誤區三:有行為問題的”壞孩子“,應被懲罰和斥責
真相是:問題兒童更應得到同情和關注!
在學校,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的時候,常常遭到呵斥,而不是被視為求助的信号。易怒、具有攻擊性的孩子,更應該得到同情和關注,也應該有機會提升自己的情緒技能,擁有健康、滋養的人際關系。
誤區四:開心是生活常态?
真相是:很多人70%的工作學習時間都在體驗負面情緒!
布蘭克特團隊的一項調查結果觸目驚心——他們跟蹤調查了高中生、老師、商務人士,發現他們的學習和工作時間中,70%的時間都在感受負面情緒。這讓他們的身心健康狀況受到威脅。
誤區五:不想輸在起跑線上,所以要努力刷題?
真相是:期望過高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壓抑情緒表達能力!
在社會中,創造力是未來企業成功的命脈,也是很多領軍企業的用人标準。但是在教育實踐中,創造力、想象力往往被壓抑甚至遭到打擊。
一項對學童創造力的長期研究發現:在過去20年中,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孩子,在情緒表達、活力程度、口頭表達能力、幽默感、想象力、打破常規的能力、積極性、熱情程度、覺察能力、綜合分析能力都在持續下降。
罪魁禍首就是當下标準化考試的教育體系,以及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過高期望。
二、情商是天生的能力嗎?
很多人會覺得,那些情商高的人,都是天生的。其實不然,跟愛的能力一樣,情緒技能,是一種需要學習才能擁有的技能。運氣好的人,比如擁有情緒技能好的父母,孩子可以從他們的行為中學習到情緒技能。但事實上,這個概率差不多等于買彩票中大獎。
現實情況是,大多數的人,都深深地缺乏情緒技能。我們的父母,很少能從他們的父母的那裡學到情緒技能,而我們,也很難從我們的父母那裡學到。如何能不讓惡性循環繼續?
布蘭克特多年的研究告訴我們,情緒技能是可以被習得的能力,也是孩子長大成人、走向成功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他一生緻力于掀起一場情緒革命,給予孩子情緒上的接納和許可,幫助孩子們走向難以想象的成功。
做到這一切,需要練習五個技巧,簡稱RULER。
第一步:R(Recognition)識别
識别自己和他人的情緒
情緒管理始于學習如何準确識别自己和他人的情緒。
好比你去學校接孩子放學,回家路上你發現他噘着嘴、情緒低落,那麼你能察覺到他處于何種情緒中就是第一步,并意識到你應該對此給予反應。
之所以要認識情緒,是為了在不斷認識的基礎上找到最平衡的狀态,避免掉入所謂的“極端情緒”的渦旋中。
不少孩子受到欺淩甚至自殺的案例中,他們身邊最親近的家人、老師甚至都沒有察覺到異樣。除了疏忽之外,我們還應該了解:識别他人的情緒,并不容易。
過去十年間,布蘭克特詢問包括老師、醫生、企業高管在内的成千上萬成年人一個問題:你今天感受如何?
他從答案中總結出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即使是那些受過良好教育的受訪者,準确描述自己的情緒也非常困難。這意味着通過非語言的表情來理解他人的情緒就難上加難了。
為此,布蘭克特分享了一個簡單的方法:拿出一支筆,一張紙,每小時用最簡單的詞彙記錄一次自己的情緒:情緒高漲還是低落、開心還是氣餒...
你也可以帶動身邊的人一起觀察自己的情緒,第一步非常關鍵。
要知道:情緒上的危機,往往隐藏得很深!
第二步:U(Understanding)理解
理解為什麼會有這些感受
接下來,要不帶任何預設前提的狀況下嘗試找出引起孩子情緒的真實原因。
可以試着運用偵探思維提出比淺談更深入的問題,比如“你覺得自己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從孩子的回答中找到線索、确定是否為常見事件。
就像如果孩子抱怨某件事不公平,那麼他可能會感到憤怒不滿,如果孩子因為沒有達到父母或老師預期的要求,他可能會陷入責備失望中。
如果孩子因為小事情緒崩潰,例如當一個孩子對你說出:“我恨你!”,當他尖叫:“滾開!”或“不用你管!”時,背後往往隐藏着沒有明示的求救信号。
當家長發現孩子情緒爆炸時,你可以心平氣和地解讀或感受背後的原因嗎?
在本應理解情緒的關鍵時期,很多人往往都做出了最糟糕的反應:充當審判官,即關注行為本身的對錯而非内在原因;這是因為人們太想掌控現狀、審判一切。但越是這樣做,越會讓情況變得更糟糕。
理解情緒最簡單的方法,不是評判是非對錯,而是放下成見,跟孩子聊聊:發生了什麼?你感覺怎樣?你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
還記得馬文叔叔如何改變布蘭克特的人生嗎?理解接納而不是評判孩子的感受!
第三步:L (Labelling)标注
用複雜而微妙的詞語标注情緒
布蘭克特表示,神經科學領域已經支持“隻要說得出口就可以克服”這一概念,即隻要能細緻入微地或者用精确的詞語來描述出确切的感受,那麼這就是研究人員口中所謂的“情緒粒度”(emotional granularity)。簡單來說,就是我們識别、表達自己情緒的能力。
多年前一項著名的研究發現:相比低收入家庭,高收入家庭孩子掌握的詞彙量多得多,這一差距深入影響未來的學業表現、賺錢能力和事業發展。然而,在描述自身感覺的詞彙上,貧富差距就沒那麼明顯了。
舉例來說,就像有些人能夠準确且具體地表達出生氣、悲傷或者害怕等負面情緒,但有些人隻能籠統地稱之為“我很難過”。在情緒上,無知是平等的。
mood meter
有時候我們隻是無法分辨出自己難過是一種具體什麼感覺,才會不斷掙紮在這種情緒中而無法自拔。
不要光用簡單的标簽來定義憤怒或者悲傷,你要細緻地感受自己的情緒,并加以辨識,表示你擁有的情感工具越多,越能幫助你面對更多的挑戰。
積累表達“複雜情緒”的詞彙有助于積累我們識别複雜的情緒的能力。例如,造成憤怒情緒的背後原因可能是嫉妒,也有可能是悲傷。
布蘭克特團隊開發了一款标注複雜情緒的APP(Mood Meter, 可通過蘋果應用商店下載,一次性收費6元),該應用程序對于準确标注情緒非常有效,但目前隻有英文版本。
第四步:E(Expression) 表達感受
在現今我們所處的社會大環境中,一個顯著傾向是,大衆歡迎并願意表現出積極的情緒、而壓抑或者逃避消極的情緒。
這種認知仿佛成了一種流行趨勢,不妨問問你自己,你是否會在孩子面前刻意回避各種負面情緒,哪怕隻是一絲沮喪或頹廢之意?
為什麼很多被性侵、淩霸是如此隐蔽且不為人知?或許每天就發生在孩子身上家長卻無從得知?為什麼很多家庭裡,丈夫往往回避分享自己的感受?為什麼在學校老師總是嚴厲、壓抑情緒是主流?
這是因為表達真實的感受異常困難。而表達這一環節,則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一步。
布蘭克特認為,當父母對自己的感受誠實面對,并在合理範圍内進行适當發洩,其實也是在允許和鼓勵孩子自由表達自己的情緒,而不需要過多壓抑。
對于師生關系。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最佳辦法,莫過于與他們建立良好的關系。如果老師總是以給斥責學生來維持權威和秩序,動辄對學生橫加指責,那怎麼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呢?更不用提在孩子遇到困境的時候支持他們了。
要想成為孩子成長的支持者,則需要讓他們知道:我就在這裡陪你,不會離開你,我不會對你指指點點,我想了解你、幫助你。
第五步:R(Regulation)調節
不要壓抑或者忽略情感,明智地與它相處
這是最具挑戰性,也是需要父母最高意識的關鍵一步。
布蘭克特建議年幼孩子的父母,在遇到困難時能夠進行一場“正面自我對話”來作為應對策略。比如在遇到挫折時,爸爸可以大聲對自己說“我要深呼吸讓自己冷靜下來!我可以做到這一點!”
對于青少年來說,教導他們如何用更正面積極的眼光來看待眼下面臨的難關,可能是一個可行性的方法,比如孩子和好友鬧矛盾,引導他用包容的心态來看待,“他那樣說你,是不是因為你真的可以做到更好?”
通過這最後的一步,将此前所有的努力轉化為切實的成果,讓我們更具生命的活力!布蘭克特提出了五大類調節情緒的方法:
1、正念呼吸:放下手機,一呼一吸,專注在呼吸上;
2、前瞻性策略:預測将會發生什麼不好的情緒,比如如果考不好,可能會怎樣。
3、轉移注意力:比如先冷靜一下,吃個冰激淩,聊聊别的;
4、認知重構:換個角度看問題,假設對方是出于好意;
5、元時刻:在情緒要爆發的時刻,用深呼吸、默數到十,緊急踩刹車,給自己留下回旋的餘地。
做到這五點,給爆發的情緒踩刹車!
作者在其著作中介紹了非常詳細的使用方法。
這五個步驟就是RULER最簡單易行的操作方法,。堅持練習,你就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那種居家可以給孩子和伴侶情感支持,出外能夠給同事和客戶情感幫助的人。
三、
如何把情緒技能
應用于家庭、學校、和企業……
數十年來,布蘭克特緻力于将情緒技能應用于家庭、學校和企業之中。
一些實驗結果,讓很多人當場崩潰。
例如,布蘭克特在給學校老師做培訓的時候,讓老師說出每個學生的名字帶給自己的感受。做完試驗後,很多老師當場崩潰、痛苦流涕——他們意識到,他們往往是出于自身的原因喜歡或厭惡一個孩子,這種好惡情緒往往跟孩子本身毫無關系,并不是因為他/她說了什麼或做了什麼而改變。
這意味着什麼呢?意味着你的孩子在學校可能毫無緣由被老師看不順眼,或者遭到老師的完全忽視;這也意味着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
布蘭克特訪談了成千上萬來自全球各地的人,詢問他們:你在什麼樣的家庭中長大成人?你跟父母的關系怎樣?你會如何描述或形容童年時代的家庭情緒氛圍?結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70%的答案都是負面的詞彙:被困、沉重、壓抑、緊張、無助。
隻有20%的回答是正面的:支持、關愛、關懷、滋養、接納。
這意味着,在一個充滿支持、關愛和接納情緒的家庭裡長大,是一個小概率事件。
一項研究職場情緒影響的調查發現,在15000名受訪者中,50%認為自己工作壓力大、挫敗、不知所措。而斯坦福大學一項調查顯示,每年超過120,000宗死亡案例的罪魁禍首源于職場壓力,醫療費用高達1900億美元……
這意味着,找到一個友愛、滋養、互相支持的工作環境絕非易事。
因此,擁有情緒技能可以讓每個人收益匪淺。正如布蘭克特在書的最後寫道,
意識到别人的感受,以及我們處理自身感受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的生活質量。
情緒技能是解鎖我們每個人内在潛能的鑰匙。在培養情緒技能的過程中,我們每個人都會一點一滴的成長,營造出一種前所未有的文化,打造出我們夢想中的美好社會。
改變全社會并非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我們必須去嘗試。我們的未來,我們孩子的未來,都取決于此。
作者:Pearly,本文經授權發表,版權歸屬作者/原載媒體。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