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通天笑痛方治偏頭痛、三叉神經痛,多能收“一劑知,二劑已”之奇效

韋緒性,生于1953年,河南内黃縣人,安陽市中醫藥學校附院中醫内科主任醫師,首批河南省名中醫。

擅長疼痛及内科疑難雜症,主編《中醫痛證診療大全》、《中西醫臨床疼痛學》。

組成:

生白附子12克,僵蠶6克,全蠍4.5克,川芎18克,白芍30克,炙甘草10克,大棗8枚。

功能:

祛風解痙,化瘀通絡,緩急止痛。

主治:

偏頭痛、緊張性頭痛、三叉神經痛反複發作,頑固難愈者。發則疼痛難忍,多為重痛、脹痛、掣痛、跳痛、灼痛、刺痛等,甚則伴惡心嘔吐,舌質暗或紫暗,舌苔薄白或薄白膩,脈象弦。

用法:

僵蠶、全蠍焙幹研粉,用藥液沖服。白附子用文火先煎35分鐘,再納入餘藥煎25分鐘,水煎2次,共取藥液400毫升,分3次服。熱酒5~10毫升為引。每天1劑,7~10天為一療程。

方解:

“頭為諸陽之會”。

高度概括了頭面部為三陽經之總會,六腑陽氣之所聚這一生理現象,深刻揭示了風邪易犯高巅,導緻經脈不通的病機特點,故祛風活絡是其治療大法。

本方為:

牽正散合芍藥甘草湯加川芎、大棗而成。

(原來通天笑痛方很簡單)

牽正散中之三味藥,張秉成謂其“皆治風之專藥”,且均具解痙止痛之功。其中:

白附子辛溫燥烈,能升能散,善引藥上行而止痛;

痛久入絡,尋常草木金石之藥殊難搜逐,故借蟲蟻類僵、蠍之走竄,化瘀通絡,以從速蠲痛;

川芎辛溫香竄,善上行頭目,能散風邪,行血氣,通血脈,為治頭痛之要藥,故有“頭痛不離川芎”之說,不拘外感内傷皆可重用;

白芍酸收而苦洩,能行營氣;

炙甘草溫散而甘緩,能和逆氣”(《醫方集解》),二味相伍,緩急止痛,功專力宏,況且白芍酸斂和營,還能防溫燥諸藥升散太過之弊;

由于蟲類藥損耗正氣,故用大棗、炙甘草健脾益氣。

全方剛柔相濟,氣血同治,補散合施,共奏祛風解痙,化瘀通絡,緩急止痛之功。

加減:

首先,據經絡辨證,伍以“風藥”引經,以增強止痛效果,如太陽經用羌活、少陽經用柴胡等。“風藥”引經,不囿于表證,裡證、虛證亦然。

其次,針對體質之偏虛用藥,若偏于血虛者,加當歸、枸杞子;

偏陰虛者,加生地、生牡蛎;

偏氣虛者,加黃芪、白術;

偏陽虛者,加熟附子、肉桂。

再次,詳審病因而治,風熱誘發而見目赤者,加金銀花、菊花,兼眩暈者,加蔓荊子、蟬蛻;

風濕誘發者,加蒼術、羌活;

風寒誘發者,加制川烏、細辛;

肝陽偏亢者,加鈎藤、珍珠母;

陽明積熱而兼便秘者,加生大黃、枳殼;

痰濁者,加清半夏、膽南星;

氣郁者,加香附、烏藥;

瘀血甚而入夜痛劇者,加川牛膝、蜈蚣。

另外,對年齡較小者,藥量應酌減;

婦女月經期前後頭痛者,加柴胡、香附、當歸。

臨床運用:

本方為治療偏頭痛、緊張性頭痛、三叉神經痛實證(無明顯熱象)之通用方,臨證屢用屢驗,多能收“一劑知,二劑已”之奇效。

方中牽正散諸藥,為解痙止痛之要藥,尤以生白附子祛風解痙為關鍵,無可替代,切不可囿于該方治“風痰阻絡,口眼斜”之說。

用芍、甘緩急止痛,其比例以 3:1 為宜。

平時調飲食、舒情志等養生調理,亦至為重要。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