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一針療法丨三叉神經痛穴

三叉神經痛穴
【位置】 三叉神經的第一支為眼支;第二支為上颌支;第三支為下颌支。第一支取穴相當于經外奇穴魚腰穴。《針灸選穴手冊》中載:在眉毛的中心。第二支取穴相當于傳統腧穴四白穴。《醫宗金鑒》中載:從承泣直下三分,顴空骨内,亦直瞳子取之。第三支取穴相當于傳統腧穴承漿穴。《針灸甲乙經》中載:在頤前唇之下。
【取法】 第一支魚腰穴,正坐位,兩目正視前方,在眉毛中心,直對瞳孔處取之。第二支四白穴,正坐位,兩目正視前方,瞳孔直下1寸,當眶下孔凹陷中取之。第三支承漿穴,正坐仰頭,在颏唇溝的正中凹陷處取之(圖 2-29)。

【作用】 具有清熱鎮痛、疏通經絡的作用。【主 治】 三叉神經痛及眉棱骨痛。
【治 法】 第一支眼支痛,取魚腰穴,從此穴下方刺人孔内 0.3~0.5寸,行撚轉手法,待有觸電樣針感傳至眼區與前額部時留針 30 分鐘。第二支上颌支痛,取四白穴,從此穴斜向上方45°刺入孔内0.5~0.8寸,行撚轉手法,待針感如觸電樣傳導至上唇或上牙處時留針 30 分鐘。第三支下颌支痛,取承漿穴,由此穴刺人孔内0.8~1寸,行撚轉手法,待有觸電樣針感傳導至舌部或下颌處時留針 30 分鐘。如果第三支痛或第二、三支同時發病者可加取下關穴進行強刺激。取患側穴,每5分鐘行針1次,每1~2日治療1次,10 次為1個療程。
【注釋】 三叉神經痛是由于足陽明經感受風熱毒邪引起的眼支、上颌支、下颌支神經的急性反複發作性的劇烈疼痛,多為觸電樣疼痛,發病突然,可持續數分鐘、數小時,乃至數天。發作時可引起反射性同側面肌抽搐,以及出現皮膚潮紅、眼結膜充血、流眼淚、流口水等症狀。屬于祖國醫學“頭風”、“面痛”、“眉棱骨痛”的範疇。 三叉神經痛穴是沈陽空軍醫院針灸科主任醫師徐笨人教授經過 10 餘年的解剖研究及臨床試驗而發現的一組治療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的有效穴位。作者 1981 年在該院針灸科實習時曾跟随徐教授學習其針法并親自驗證了三叉神經痛穴治療三叉神經痛确有療效。過去常規針刺治療本病多選取翳風、風池、下關、上關、太陽穴等療效不佳,改以三孔穴進行針刺,就是依據“經脈所過,主治所及”的原則,以此調節局部的内分泌和神經代謝功能,增強局部的抗病能力,同時通過直接刺激病患神經分支,又可反射性地引起腦内分泌一種類啡肽的物質,從而達到止痛和消炎的目的。
【病例】 孫某,女,48歲,家庭婦女。1998年1月21 日就診。病人因3天前被偷竊了錢包生氣而導緻右側顔面部肌肉抽痛,呈陣發性劇痛,常波及眼部、上颌及上牙床部,每日出現5~6次,每次持續數分鐘,服用止痛藥無效,曾去醫院打止痛針尚不能止痛。檢查:病人呈急性痛苦面容,右側面肌呈痙攣狀,右眉毛中心及四白穴處壓痛明顯,舌苔略黃,脈弦數,确診為第一、二支三叉神經痛(右)。用上述方法治療1次後,疼痛略有減輕;第三次除了上述治療外,配用上關、下關、三叉神經第二支(四白穴),火針點刺數針,針後病人覺得疼痛大減;治療第五次,疼痛減少至每日1次,且不服用止痛藥尚可忍受,連續治療 12 次後疼痛消失。3個月後随訪未見複發。 -END-
版·權·聲·明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