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新中國的核武器研制開始時間是在上世紀的五十年代末,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時間是在1964年10月16日,氫彈試爆時間是1967年6月17日。中國從此進入核大國的序列。
實際上早在國民黨統治大陸期間,也曾有研制核武器的計劃,并組織專人到美國學習。
1945年7月16日,美國首次核試驗成功。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國使用原子彈轟炸了日本的廣島和長崎,迫使日本投降。原子彈的威力震驚世界。
原子彈
此時,就任中國戰區中美聯合參謀本部參謀長的美國将軍魏德邁,曾向國民黨政府兵工署長、軍政部次長俞大維透露出可以幫助中國制造原子彈的意思。美國曾将絕密的“史密斯報告”交給中國,該報告詳細叙述了原子彈的發展經過。
因為俞大維曾在德國和美國留學,了解原子彈的原理和重要性。曾外公是清末軍機大臣曾國藩,他覺得良機易失,立即報告了蔣介石。
俞大維(1897年~1993年,湖南長沙人,曾任國民政府兵工署長、軍政部次長、膠交通部部長等職)
蔣介石聽後很感興趣,随即命軍政部長陳誠和俞大維負責秘密籌劃這一重要國防科學技術計劃。
中國核武器的研制計劃,首先就得物色中國第一流的物理、數學、化學專家參加,而且需要迅速選派這些人前往美國深造。
因此,俞大維首先找到他的姨表弟、西南聯大教授曾昭掄。這位著名的化學家是曾國藩的嫡曾孫,同時,曾昭掄的夫人俞大絪又是俞大維之妹。
曾昭掄(1899年~1967年,湖南湘鄉人,化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
曾昭掄又找了同是西南聯大教授華羅庚。
華羅庚(1910年-1985年, 江蘇常州人,數學家,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原所長 )
曾昭掄還找到著名原子物理學家吳大猷教授。吳畢業于美國密歇根大學,是當時中國獲理論物理博士的第3人(前2人為王守競、周培源),是後來榮獲諾貝爾獎金的李政道、楊振甯的老師。
陳大猷(1907年-2000年,著名 物理學家,廣東 高要人,曾任台灣中央研究院院長)
他既精通原子物理理論,得又谙熟實驗技術,最為适當。
1945年8月抗戰勝利後不久,軍政部長陳誠、次長俞大國維即請吳大猷、華羅庚從昆明到重慶,商談如何何籌建國防科學研究機構等事宜,并遴選成績格優異的後起之秀出國考察。
他們根據陳誠的要求,拟訂了一份計劃。
當這份中國創辦原子能事業的計劃送到軍政部時,陳誠認為可行,遂決定選送學生赴美。在原子物理方面,吳大猷推薦了李政道和朱光亞;數學方面華羅庚推薦了孫本旺;化學方面曾昭掄選拔出唐敖慶、王瑞駪。
李政道(1926年——上海人,物理學家,195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朱光亞(1924.年~2011年,湖北武漢人,中國核科學事業的主要開拓者之一)
1946年8月,肩負“學習制造原子彈”重任的中國科學家由華羅庚教授率領啟程赴美。在舊金山上岸後,即赴加州大學,與先期到達的曾昭掄教授見了面。
孫本旺(1913年-1984年,江蘇高郵人,數學家。曾任國防科技大學系統工程與數學系主任、副校長)
但是,美國有關原子彈研制的各科研機構、工廠等都不允許外國人進入,因此考察已不可能。曾昭掄建議大家分别到合适的大學去進修或從事研究工作。這樣,華羅庚去了普林斯頓大學高等研究所任教授;朱光亞進了密執安大學研究生院,唐敖慶進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院;李政道入芝加哥大學學習。
唐敖慶(1915年- 2008年 ,江蘇宜興人,物理化學家, 中國現代理論化學者和奠基人)
吳大猷則因出席英國皇家學會補辦的慶祝牛頓誕辰300 周年紀念大會,與周培源、趙元任兩教授先赴倫敦,9月才到美國。吳一到美即找他的同學、美國原子能委員會委員R.F,博士,探詢協助中國建立原子彈研制機構的可能性,并将報告及建議先後寄回國内。
王瑞駪(1921年——2016年,化學家,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6年6月1日,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國防部,下設第六廳(即研究發展廳),主持國防科技工作,并設國防科學委員會,任命著名就空工程專家錢昌祚為廳長。
錢昌祚(1901年-1988年,江蘇常熟人,中國近代著名航空工程師,民國時期中國航空工業重要奠定人)
錢曾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就空工程項士,先後任南昌就空機械學校校長、第二飛機廠、航空委員會技術廳副廳長等職。
與軍事系統主持籌造原子彈的同時,作為當時中國最高學術研究機構——中央研究院與教育部也很重視原子科學研究,緻力于原子能事業的創立與發展。
作為身任這兩大機構的院長兼部長的朱家骅,也在積極設法搞到原子研究必備的重要設備。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内設原子核實驗室,擁有吳有訓、趙忠堯這樣的著名物理學家。
抗戰勝利後從重慶遷回南京,即着手從事鈾礦含軸量的測定,硝酸鈾純雜檢定。北平研究院更在鐳學研究的基礎上新設了原子研究所,所長錢三強及其夫人何澤慧在原子核反應方面,首次證明鈾原子核三分裂及四分裂現象,并對三分裂現象作了初步解釋。
趙忠堯進行了硬γ射線在重物質中的反常吸收的工作。吳大猷對鈾原子之與電子能态及鈾原子是否可能為一串14個(當時尚未發現)原子的開始問題作了研究。
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相當重視原子能礦産資源勘察。1943年該所南延宗與資源委員會田遇奇,即在廣西鐘山縣黃羌坪首次發現鈾礦,引起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翁文灏的重視。
南延宗(1907~1951,浙江樂清人,地質學家,中國鈾礦之父)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也曾進行原子彈研制,而且已初見規模。日本宣告無條件投降時,美國科學家建議将日本加速器移贈中國。為此,朱家骅特派顧毓琇博士前往日本接收這一原子設備。
1946年2月25日,顧毓琇到達東京麥克阿瑟将軍總部,才知原子加速器已被美軍拆除沉于海中。
顧毓琇(1902年-2002年,江蘇無錫人。科學家、教育家、詩人、戲劇家、音樂家和佛學家)
由于日本原子研究重要設備已沉入海,中國不得不另行設法解決急需的原子研究設備。
1946年8月6日,顧毓琇訪問美國原子權威、因研究原子而榮獲諾貝爾獎金的加州大學原子研究所所長勞侖斯及其他負責研究人員。
顧毓琇向勞侖斯表達了中國創辦與發展原子能的強烈願望和決心。勞侖斯當即表示非常樂于支持中國發展科學技術,協助中國建造加速器,甚至還可由加州大學贈送部分儀器。
這位博士估計建造費用最低亦需25萬美元。顧返國後向蔣介石彙報,蔣介石曾批給50萬美元經費。
1946年,美國決定于6月30日在太平洋比基尼島進行原子彈爆炸試驗,邀請中、英、蘇、法等國派觀察員前往參觀。朱家骅确定由中央大學物理系主任趙忠堯,代表中國教育部赴美參加。
趙忠堯(1902年-1998年,浙江諸暨人,核物理學家,中國核物理研究和加速器建造事業的開拓者)
趙忠堯在參觀原子彈試驗後即到美國,接到當時中國駐美使館的秘密通知:國内彙來12萬美金,委托他購買原子研究重要設備。
1946 年6月30日,趙忠堯(前排左一)在美國應邀觀看太平洋的比基尼島上的原子彈爆炸試驗。
他通過秘密關系,在美訂購了電子靜電加速器,為便于帶回,将之拆作零件,曆經波折,終于在1950年運回中國,成為新中國原子科學研究初始的重要設備。
但由于蔣介石發動了内戰,造成财政緊張,經他批準購置原子研究設備的50萬美金,因财政部無款可撥而成一紙空文。1949年蔣介石逃離大陸,這一制造原子彈的計劃化為泡影。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