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這篇文章真的太精彩了!中國學者用自有隊列進行分析,接着聯合兩個隊列進行驗證,外加機器學習法進行分析,數據可靠,分析準确,怪不得拿下了子刊!羨慕之餘,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下該文的思路吧~
如今機器學習+數據庫挖掘的文章層出不窮,即使手頭沒有數據,挖掘公共數據庫同樣能發頂刊!如果你也想嘗試本文的發文套路,歡迎點擊上方的鍊接,帶你掌握更多發文技巧、分析套路!
2024年7月25日,北京協和醫院重症醫學科的學者用MIMIC-IV 數據庫,在醫學頂刊子刊《》(醫學一區top,IF=9.7)發表題為:“Blood index and in with shock: a study”的研究論文,旨在探究感染性休克患者在複蘇治療期間的心血管反應,以及心血管反應與臨床結局的關系。
研究結果表明,血壓反應指數(BPRI)一個可快速、精确反應血管活性藥物反應的指标,可以較好地預測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心血管反應,且BPRI和院内死亡風險之間呈現L形關聯。
本公号回複“ 原文”即可獲得文獻PDF等資料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膿毒症和膿毒性休克的發病率越來越高。膿毒症仍然是重症監護病房(ICU)入院的最常見原因,也是死亡率最高的因素之一,對醫療機構造成巨大負擔。通常情況下,膿毒性休克會對患者的生命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包括器官衰竭和其他長期并發症。由于膿毒性休克主要生理病理特征是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和氧攝取改變,因此臨床上常用血管活性藥物治療膿毒症患者。
三個隊列+機器學習法發
本項研究是一項多中心回顧性隊列研究,共使用了3個隊列的數據:内部隊列數據收集自北京協和醫院,而兩個驗證隊列數據來自重症監護醫學信息市場IV(MIMIC-IV)數據庫和eICU協作研究數據庫(eICU-CRD)數據庫。最終納入北京協和醫院2139例年齡≥18歲膿毒症ICU住院患者,MIMIC-IV和eICU-CRD隊列分别納入了9455例和4202例膿毒症ICU住院患者,所有參與者在膿毒症早期接受過至少一種血管活性藥物。北京協和醫院、MIMIC-IV和eICU-CRD三個隊列的中位年齡分别為60、68.7和69,而ICU住院時間的中位數分别為6.0、4.6和3.0天,院内死亡率分别為17.1%、25.9%和23.3%。血壓反應指數(BPRI)=給定時間點的平均動脈壓(MAP)/血管活性-肌力評分(VIS)主要結局是院内死亡率。
初步分析結果顯示,在内部隊列中,BPRI預測院内死亡率的AUROC優于SOFA(序貫器官衰竭評估)和APS(急性生理學評分)。這意味着BPRI的加入顯著提高了院内死亡率預測的準确性,同時BPRI作為一種簡便易得的生物标志物,具有極大的臨床應用價值。
進一步的研究表明,在内部隊列中,BPRI和住院死亡風險之間的關系呈L形關聯。當BPRI小于7.1時,院内死亡率的風險随着BPRI的降低而迅速增加;而當BPRI大于7.1時,院内死亡風險随着BPRI的增加而緩慢下降。
研究團隊在MIMIC-IV和eICU-CRD隊列中觀察到類似的L形關系,BPRI截止值分别為6.8和7.2。
最後使用機器學習方法-SHAP法和相關圖探索可能與BPRI變化有關的臨床特征,研究結果表明呼吸支持和最新累積12小時液體平衡可能會對BPRI産生影響。
綜上所述,該研究證實BPRI在評估感染性休克患者院内死亡率時展現了較好的預測能力,且預測性能優于SOFA評分和APS。其次,研究團隊發現BPRI和院内死亡風險之間的存在L形關聯,而呼吸支持和最新累積12小時液體平衡是與BPRI短期動态變化相關的重要臨床特征。
先前我們也報道過聯合三個國際隊列發高分SCI的文章,感興趣的不妨看一下之前的推文:
絕!中國學者搞事情,用三個隊列發文一區12分+,MIMIC-IV數據庫做驗證!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