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肺不傷不咳,脾不傷不久咳!九味中藥,補脾補肺,專方止咳

‍ ‍
咳嗽的花樣實在太多,有些有痰無聲,有些有聲無痰,有些咳出來的痰涎多的一比。

對于痰涎,中醫向有脾為生痰之本,肺為貯痰之器之說。若身體陽氣不足,肺脾氣虛,脾難以運化水濕,肺難以通利氣機,水濕凝而成痰,反過來又阻滞肺之氣機,引發肺部這個貯痰之器貯存了大量痰涎。
肺脾氣虛,正氣不支,極易導外邪入内。外邪久留,易郁而化熱,與體内之寒相搏,可謂寒熱往來。肺部貯存的痰涎随之震動,引發咳嗽,吐痰涎。

清代名醫徐大椿所撰《醫略六書》,記載了一個補肺甯嗽湯,為邪陷寒熱咳嗽之專方。
組成:
人參4.5克,白術4.5克(炒),炙甘草1.8克,半夏4.5克(制),陳皮4.5克,葛根4.5克,茯苓4.5克,大棗3枚,生姜3片。
主治:内傷邪陷,寒熱咳嗽,痰涎多,苔白膩,脈弦浮者。
弦脈,多見于痰飲等病。 浮脈,多見于外感風寒或風熱。 所以弦浮脈正與主治相對應。
整個方子,由益氣健脾的四君子湯(人參白術茯苓、甘草),和燥濕化痰,理氣和中名方二陳湯(半夏陳皮白茯苓甘草)合方,加上升陽解肌退熱的葛根,及溫肺益脾的姜棗而成。
也就是說,
全方從益氣升陽的角度,先用四君子湯增強人體正氣,壓縮邪氣的生存空間。
再輔以調暢氣機,祛濕化痰之二陳湯,将肺脾的痰濁瘀滞去除,還肺脾之正氣。
具體來說是這樣:
人參補肺脾,扶元氣, 白術補脾益氣,燥濕化痰, 茯苓滲濕和脾,利濕化濁,且有補腎甯心之功,作脾的堅實後盾。 二者合用,阻止脾因濕而生痰。 炙甘草和中氣并益胃,與上藥形成四味正人君子,阻擋邪氣的進入。
半夏燥脾濕以化痰,止痰多咳喘,并有和脾胃之功。 陳皮理氣,調和脾肺,燥濕化痰除咳嗽痰多。

六味将準備工作做好後,接下來且看:

邪陷于内,體内郁熱,用葛根解除外感并退體内之熱,引邪外出,同時補充因白術半夏等燥濕而耗掉的體内津液。并以溫肺的姜和益脾和血的大棗作藥引,達到正氣充足,氣機通暢,化痰濁除外邪而止嗽的目的。


多味合用之後,痰涎自化。由于中醫有“有聲無痰謂之咳,有痰無聲謂之嗽”之語,故本方所用甯嗽之名,着重針對的正是化掉痰涎而止咳嗽。
一個問題:補肺甯嗽湯如何制作與服用?
水煎,去渣溫服。此為一劑之量呢。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