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從華夏之祖軒轅黃帝王屋山設壇祭天開始,王屋山道文化就與中華五千年文明相伴而行。在各個時期都有道教人物在王屋山活動,可以說,王屋山道教的曆史是中國道教曆史的一個縮影。
賀蘭栖真願以堯舜之道化天下
北宋時期是中國道教繼唐代之後的又一個興盛期。從宋太祖開始,朝廷就十分注重扶植道教,利用道教神化其統治,制造“天神授命”的輿論,并廣搜道教經書,敕建道教宮觀。濟源的濟渎廟和王屋山道教三宮在這個時期均得以重修。
轉播到騰訊微博宋真宗制造“天書降神”為統治提供合法性(資料圖 圖源網絡)
大中祥符年間,宋真宗曾和朝廷内臣共同制造神人降天書事件,并在京城建元符觀,各州府建天慶觀,同時诏見各方道士,或贈詩,或贈金銀财物,或賜以封号,并鼓勵地方官府扶持知名道士在各地廣建道教宮觀。在宋真宗诏見的道士中,濟源奉仙觀道士賀蘭栖真得到宋真宗的特别賞識。賀蘭氏本是安徽人,出家于骊山白鹿觀,後訪道終南山等地,最後到濟源奉仙觀定居修道。
賀蘭栖真景德二年(1005年)入宮講經的内容,從宋真宗賜詩“玄元留教五千言”一句看,應是老子的《道德經》,而且講得很好,得到了真宗的賞識。據《濟源縣志》記載,真宗曾問他:聽說先生有點金之術,是真的嗎?賀蘭氏回答說,陛下是聖明之君,富有四海,臣願以堯舜之道點化天下,方士僞術不足道也。如此回答,既向真宗表白了自己深谙堯舜之道,又回避了自己有無點金術的問題,可見賀蘭氏是一名十分睿智的道士。
賀蘭氏入宮講經得到了真宗豐厚的賞賜,并免除了奉仙觀的田賦。正是有了這些财物和免賦政策,奉仙觀才得以擴建,保留至今。
七朵金蓮在此處,丘劉譚馬郝王孫
金大定七年(1167年)全真道創始人王重陽自陝東行,途經王屋山,在玉陽靈都觀布道後,入山東傳教,收七大弟子(也稱北七真)創立全真道。金大定十年(1170年),王重陽攜七大弟子中的馬丹陽、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歸陝,途經開封,王重陽病逝。丘處機、馬丹陽先行往陝西安排師父後事。
1174年,丘處機在陝西劉蔣村為王重陽守孝三年後,入磻溪修煉。其間又東行王屋,察看山水,收徒傳道,并在柏林修長春觀,以作休憩之地。在天壇山靈山洞内,刻有“七朵金蓮在此處,丘劉譚馬郝王孫”的門聯,應為全真七子在王屋山修煉的遺迹。
轉播到騰訊微博全真七子(資料圖 圖源網絡)
靈都觀圖志碑中有“重陽庵”字迹,應為王重陽自陝東行途經王屋山的遺迹。長春觀東側有馬丹陽墓,白澗口有馬丹陽洞,可證馬钰曾在王屋山作過較長時間的留住布道。
1188年,金世宗诏見丘處機。同年八月,丘處機得詣還山,途經濟源,創建水運嶽雲觀。
王屋山道教達到第二高峰
金元時期是王屋山道教活動的第二個高峰期。元太祖十八年(1223年),丘處機弟子張志謹在靈都觀栖居并重修該觀。張逝世時觀未修成,其弟子孫志玄承其志競其業,後被元皇室封為“廣玄真人”,靈都觀升格為靈都萬壽宮。金大定四年(1227年),道士王志佑到王屋山重建陽台觀,曆時十二年,宮成而卒。時陽台觀“宮殿宏大,廊庑修治,複靈官之位,列齋廚次之,接遇則有館驿,延納則有道院,呈一時之勝。”
元太宗十三年(1238年),李志常為全國道教第三大掌教,曾奉旨于王屋天壇山行祭天大禮,書“總仙宮”于王屋山頂。至元二十年(1283年),曾經出道濟源鐵岸祥龍觀的高士苗道一入主北京長春觀,任全真教第十六任掌教大師。至元年(1335年),王屋山守壇道人完顔德明整修殿宇,著書布道,後也入主長春宮,為全真教第十七任掌教大師。
轉播到騰訊微博金元時期王屋山道教達到第二高峰(資料圖 圖源網絡)
上方真元派初興
金元之際,國家南北分治,中原戰亂不斷。蒙古人入主中原後,推行種族等級制度,但統治者為了加強思想控制,對僧、道、儒網開一面,規定加入道教可以不納稅,不但身份可以提高,還能免遭甲首盤剝,于是新的道教組織在民間紛紛出現。金天眷年間(1138~1140),由黃河北岸衛州人蕭抱珍創立的“太一道”興起。因其傳授太一三元符箓,為人治病驅鬼、祈禱消災,深得百姓崇拜。金承安四年(1199年),太一道二祖師蕭道熙,曾應诏入京主持天長觀,後辭歸回鄉,雲遊到王屋山,在蟒河畔創太清萬壽宮布道。他博學能文,樂善好施,養老恤孤近百人,度弟子近萬人。元中統五年,太一道第五代師蕭居壽為蕭道熙立碑以記其事。
金章宗泰和年間(1201~1208),上方真元派也在王屋山興起,并在王屋山陽台宮東側創建泰和道院。此道院金崇慶二年(1212年),改名為通仙觀,據金末詩人元好問《通仙觀》碑載:“宮東側建通仙觀。通仙觀者,初為泰和道院,郝志樸居之,崇慶癸酉年更為今名。宮宇廊庑,以次而居,曆兵亂不得廢,今其徒袁守素守之。郝平陽人,淳樸有守,拔荊棘,拾瓦礫,不介一篑之功,積數十寒暑,而後得成”。(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