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起名,對全世界的父母來說,都是一件重大卻令人頭疼的事。
想找一個體系化的标準,但不知道靠不靠譜。
而網站、App軟件取名,其代碼是照本宣科,漏洞不少。
不按姓名學套路出牌,丢掉經驗,又顯的直白、随意。
随大流取名
“梓涵睿軒宸”
,又免不了“子軒對紫萱說紫軒拿了子萱的錢給梓萱買梓軒的鉛筆”的尴尬場面。
不走尋常路,選用冷僻的
“骉翳禤瓛翾”
等字,有些電腦打不出來,參加考試或去銀行辦業務真是自讨苦吃。
隻好從繁雜的取名哲學中取經,整理思路,搞清它的來蹤去迹,才能破除煩惱。
其實,自古至今,有關姓名的學問,無非三條路徑:
A、自由組合,不被姓名體系所束縛。不管該體系如何完善,都與本人取名毫不相幹。
B、熱衷于取名體系,追随音義、字号用典、五行、八字等較系統化的取名法。
C、在二者之間徘徊,自由組合+咨詢+體系化,自我選擇與系統查詢相互掐架。
圖中這位大爺,因名字太随意上過熱搜
姓名學發展到今天,就算不重視取名的人,大多都要參考字義。像過去那種閉着眼睛翻字典,連同姓氏取諧音的随意取名現象,逐漸被時代淘汰。
從近些年取名用字情況來看,85%以上的家長取名或多或少都要找一個說服自己的理由。要麼音義過關,避免諧音;要麼寓意夠好,有所寄托;要麼字形美觀,且讀起來朗朗上口;要麼模仿影視劇主配角,迎合時下的審美需求;要麼避開與長輩同音的字,不用生僻字。要麼參看五格、八字取名法,取一個合自己喜用的好名字。
你好!陳勝男女士!
盡管漢字、英文字母有很多搭配,盡管大家都覺得自己取得名字很獨特、很有個性,仍然免不了要重複。作家德裡克·湯普森曾說:
“家長們總以為自己選擇了一個别緻的名字,直到他們第一次送孩子去學校的時候才發現,幼兒園裡有好幾個小朋友的名字和自己孩子的名字相同。”你能想到的好的字義組合,别人早都想到了。
畢竟,符合時代特征、氣質的文字組合是有限的。也因此,非複姓的四個字、五個字名已在排隊,準備開學報到。如王者榮耀、顧得茂甯、鄭朝朝暮暮等名字,任性而有新意。這樣的姓名組合,時代感爆棚。
學霸的名字有啥講究,造嗎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取名思路和想法一直都被姓名學的體系所牽引。哪套體系較完善,就向哪套體系靠攏。
一直以來,取名的方式在不斷變化,人們對體系、格式的執着卻一直未變。從古代質樸的“取名五法”中,就能尋覓到名字體系化、格式化最初的影子。
01
.
質樸的“取名五法”沿用至今
人類從神話故事走來,本性不離天真。“取名五法”算是較早的符合人性本真的一套富有體系化色彩的取名法。取名五法不過五個字,分别為:信、義、象、假、類。為了讓這五個字更好地發揮作用,人們巧妙地在它們前面加了個“有”。“有”了這五個字,每個名字就不一般。
有信的“信”指讀取信息。所謂信息,就是捕捉小孩出生時與生俱來的特征。比如身上有胎記,手掌有特殊紋路,眉宇間有煙霞氣等。“信”也兼顧天氣狀況,好的音訊等。如小女孩出生時鄉村細雨濛濛,就可取名雨奇(山色空濛雨亦奇)。再如夏姓,雨天出生,取名夏雨也很應景。又如邱姓,秋天出生,見月光山丘,單名一個白就很高雅。
有義,即用表示美德的語言、文字來取名。忠、孝、仁、義、禮等寓意好的字都可取用。如尚文德、趙禮等名都屬于“有義”範疇。再到後來衍生的藝名梅、蘭、松、竹等,凡與仁德觀念、典故等有關聯的字都算“有義”。
江+映蓉,聽着典雅,實則火辣
有象的“象”指相貌。說高大上一些,就是以貌取名。類似現在“外貌協會”成員常說的以貌取人。如某寶生的虎頭虎腦,可用虎字,如姓韓名擒虎,威武霸氣;有寶寶額頭高、天庭飽滿,也可用山、丘等字比拟,好名如黃庭堅;有女寶寶生的眉清目秀的,可以選用映蓉、倩如等名。
有假的“假”為假借。其實,成功人士的資質與一般人差别不大,隻不過他們善于借助外力。同樣,取名如何借外力,是有講究的。如借諧音、讨口彩、借祥瑞花鳥樹木名等都能達到較好效果。如某寶出生,有親戚送鯉魚、葫蘆等,可取福、鯉等名。再如,借助姓氏取名。本家姓戴,月夜生的寶寶,取名望舒(借指月亮),浪漫而富有書卷氣質。
雲鶴九霄都湊齊了麼
“有類”,就是引用與長輩有關字眼命名。這類取名方法在大家族很常見。如文景武惠、雲鶴九霄等可按輩分順序取名,比如雲,鶴、九、霄可依次排輩,有序傳承。
取名五法從寓意、相貌、排輩等方面解決了取名的一些具體問題。這一套看似散亂的體系,隻解決了名字的“形”與“義”,卻無法領略用字的“神韻”。書本上大都不講取名“用神”,多停留在形與義的層面。
其實,質樸的取名五法需要“神”助,如此才能讓一個名字元氣滿滿。如何“用神”呢?其實方法靈活,取其韻味與意境就能增添不少格調。如朱自清,“朱”借“竹”品,得高節而自清。“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所謂“神韻”,好比江中疏影動人心。一些巧妙的搭配,能使姓名走出“功利”。如蒲松林、傅抱石、林鳳眠等名,名如其人,超凡脫俗,高雅卓然。
02
.
字号傳頌與五行演義
“取名五法”真正意義上的體系化,要從字号說起。古人得名後還取字與号,字号既飽含其對名的敬意,又能達到名副其實的目的。古代男子二十歲(弱冠)取字,現在的青年人18歲舉辦成人禮。18—20歲恰好是一個人思想走向成熟的階段,每個年輕人的價值觀大體定了,興趣愛好也不會有大的變化。這個時候給名字填字加号,才能實現所謂的“字如其人”,名副其實。
換句話講,你今後想幹點啥,18歲左右就會心中有數。買草鞋的小時候并不知道自己以後能統領一方,有所作為。劉備字玄德,取字“玄德”,而後三分天下。
玄德:别提草鞋的事,那都是過往
但你小時候的名字是父母取的,改名不易不說,也要考慮父母的感受。父母希望你将來做老師,而你卻更喜歡搞農業。父母賜名錢書恒,可取字為鐘粟。書中既有黃金屋,也有千鐘粟。名号遠山,種豆南山下,生活很惬意。
再如唐代官員姚汝能,姚爸希望他能成才。果不其然,汝能才華不一般,有《安祿山事迹》傳世。顯然“汝能”的寄托沒問題,接下來就是如何展示才華的問題。汝能,取字汝上,堪稱完美。好比科技公司的程序員在潛水,老闆大聲道:“你牛,你來!”公司數你最牛,這事你看着辦!
當然了名、字、号一體的時代一去不複返。大詩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蓮居士。這套完美的名号形意組合,現已面目全非。
字号雖然已成為過去式,但筆名、網名不能少。筆名和網名可與名字有關聯,也可以沒關系。如姓董名雪,職業又是網絡寫手,筆名可稱白羽,雪花形似天鵝羽毛說得過去。網名若取初雪未央,那真是無可挑剔。
好的筆名、網名除了名利雙收,也給人無盡的美感和意蘊。筆名如古龍、金庸、梁羽生等,聽其名,就能感受到江湖兒女的快意人生;網名如落詩飛鴻、古月文刀、慕蘇唯成等不失典雅、大氣,而且字義傳神。
路過的朋友,雙子座與雙子星位了解一下
随着人們對取名體系化的盲目崇拜與刻意追求,音義的組合在宋代已不能對付大衆口味。
西漢尚黃老的某延年、謀千秋等好名在宋人看來,太過“老土”;東漢崇儒商德某文台、某德祖宋人也瞧不上,魏晉南北朝的千百“之”,盛唐時期的引經據典,五代的盛世美“彥”,統統成為過去式。真是萬般天真留不住,唯有“五行”得人心。要不說人家宋代人挑剔,文化水平達到一定高度,“形式化”的玩法才會層出不窮。
北宋,天幹地支、陰陽五行生克理論達到了非淬煉重生不可的地步。這個時候,唐代遺傳的星命術越來越小衆,完整的子平命理尚未上線,幹支五行及金木水火土五行類象體系已較為完善。
山雨欲來風滿樓,八字排盤之前,五行取名略顯躁動。
五行取名法曾一度大顯身手,連大儒朱熹家族都追捧過。朱熹的父親名叫朱松,“松”木字旁,木生火,“熹”四點底,五行類火,有熾熱之意。朱熹又給自己的兒子取名朱在,“在”字見土。從朱在祖輩算起,木、火、土順生。南宋時期雖有子平命理,但五行取名仍然流行。南宋名臣胡铨給他的大兒子取名為胡泳。以五行順生原理論,金(铨)生麗(泳)水,這種取名法較為刻闆,沒多少變招。
令人不解的是,這套取名法竟然得到了明代皇室的認可,也曾一度風光無限。
從重視字義轉而重視讀音,也算五行取名的一大靓點。五音五行是檢測名字的一項重要指标。字義佳、寓意好的名字,不一定朗朗上口。但一個好名字,一定不拗口。特别是互聯網時代,個人簽名、印章落款都可以用鍵盤敲定。除了文人外,大多數人一年手寫不了幾回名字,但每個人的工作生活中,朋友、同事喊名字倒是每天必不可少的。給五行裝上平仄、韻腳,能讓名字更有文化氣息。
五行與五音的搭配,讓“五行取名”提升了一個檔次。名字不僅要飽含期望、重視寓意,更要讀起來順口。其實,按五音劃分五行,應當以發音部分對應的五行為依據,限于音律的範疇才對。引入聲調,才能達到音律和諧、聲名遠播的效果。
按五音法,葛五行屬木,葛作為姓氏其聲調為三聲(仄聲)。按照聲調“平仄相間”的取名原則,單字可取平聲,即一聲(陰平)、二聲(陽平),姓名搭配則為平聲+仄聲。如葛攸,葛仄聲、攸平聲。葛為木,“攸”有住所的意思。從五音所對應五行的角度講,木紮根田地而壯大。從語感(聲調等)上講,葛(仄)迂回曲折,而攸字平緩溫婉。平仄陰陽調和,五行的生化得當,音義的神韻兼得。
說葛攸,很多人可能會想到三國謀士荀攸。荀(陽平)與攸字組合讀起來多少有點拗口,但如果是荀彧就不同了。荀、彧二字同屬商音,商音低沉綿長,喜幹脆利落的去聲收尾。荀+彧,典型的平仄配,富有節奏美。
本人三國謀士荀彧,喊“苟或”的給我站出來!
03.
衡量八字喜用,助你聲名鵲起
音義、五行等取名體系,再怎麼發揮,隻能停留在姓與名搭配的層面,治标不治本。與姓名諧音的“性命”,才是取名哲學的源頭活水。可以肯定的是,時至今日,還沒有哪套取名體系比八字更強。八字又名四柱,由四組幹支組合而成,而生肖隻占得1/8。可見,生肖隻作為起名的參考系數之一。
十二生肖有各自的喜好,同樣有它所對應的關系,如地支的合沖刑會等,這些因素在取名時注意一下就行,不必過多耗費時間。
比如牛馬喜歡吃草,得草料、草棚為得勢,這些特征能符合生肖的喜用。也可發揮馬姓氏的特質和功用,取名馬載(唐名臣馬周之子,官至吏部侍郎)。姓牛,可名天宿等,不僅生活有依靠,而且借的牛星宿之光,有如“神”助。但生肖的喜用未必符合八字的喜用,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熱衷将取名體系化的重要緣由。
馬 騳骉 | 這個名字有沒有萬馬奔騰的感覺
八字取名是姓名學體系中目前較完善的體系,無論理論還是實踐,都有大量成功的案例。八字取名,關鍵在如何判定八字的喜用神。八字的喜用神又可以通過五行的生克來體現,所以八字取名是有目的的敲定适合自己(同姓名)喜用的漢字五行。如某寶八字喜用水木,就可以選用五行屬水或木的字。
但術業有專攻,非專業人士很難判定八字的喜用。這套體系雖然難懂,但也有一些普遍的規律可尋。
其實,八字取名隻有一條線,就是通過分析日元(日幹)的強弱,配合不同格局來找其喜用神。用什麼方法找?從理論上講,較為簡單。八字的喜用首看日元旺(強)衰(弱),旺則抑之,衰則扶之。
一個八字到手,找出日元(日幹),先看日元與月令的關系,以得不得令、勢等判定日主(日元)自身的強弱。日主的強弱知道了,再配合八字的格局取用。
八字格局的判定有幾種方法,但這些方法所得結果無非四種:
一是日幹強或日幹弱(平衡格);二是日幹中和(過渡格);三是從強從弱(從格);四是特殊格(如月令逢庫或兼顧調候等)。
知道了日元的強弱,明确了八字的格局,就能大體确定八字的喜用神。然而,有些特殊格局,要麼從強、要麼從弱,從格還要兼看大運,有些命局喜用五行會随着大運波動。
以平衡格為例,總體原則就是抑強扶弱。日幹強而有力者,需要抑制,如日幹為甲木,生于寅卯月,身旺得令,在不考慮原命局生扶、克洩耗的情況下,取财官為用,财官起抑制作用,抑制的目的是為了日幹不失衡。日主弱者,需要幫扶。如甲木生于申酉月,金旺木休,自然需要印比來幫扶。
再有,過渡格與特殊格的判斷,也是為了平衡或順從八字日元的旺衰。
簡單地講,能衡量日主的強弱、分清八字的格局。就能找準命局的“病因”,從而能對症下藥。八字命局的病因判斷準确了,然後用喜用神來取名也是闆上釘釘的事兒。
我們随取一例八字,分析一下它的喜用。乾造(重慶):壬戌、己酉、甲辰、戊辰。該八字日幹甲木生于酉月,不得令,但有生助不至于被金土同化,屬于平衡格(正官格)。需十神印(水)比(木)生扶旺身,以此平衡原命局。因此取用五行屬水、木的字,能助力個人運勢。
生活需要锛牙的“巧克力”
當然了,八字改名更具有代表性。因為改名上戶口比較麻煩,除非運勢不好、學業不佳、婚姻不順才會想着用八字改名。
以八字取名、改名旺運為例。起名字的時候,在參考使用者命局的基礎上,多補益喜用的五行,可平衡運勢,助旺運氣。不可否認,有些網友對姓名學的認知有些偏失,覺得改了名字後運勢會很好。
但要知道名字再好也與個人的努力是分不開的。而有的人改了名字後,覺得錢财也沒有什麼明顯的增加,很大程度與個人命局有關。要知道,種土豆的命不易搞金融,财運有大小要因人而異。
生活中,有人從事寫作,有人繼承傳統手藝,也有人搞科研。三百六十行,職業不同,也可根據行業屬性改名。從事文藝或寫作的人士,可結合八字十神中正印對應的五行為用。從事演藝、主持行業,可兼顧八字食傷的五行來改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可見掌握八字取名體系,需要多學多練。所謂操千曲而後曉音,觀千例而後曉喜用,知喜用何愁不得好名。
需要注意的是,現在網絡上有很多算命軟件,的确可以計算部分八字的喜用神,但很多特殊格局是無法量化的。整個八字分析過程用現代的計量化、程序化是沒法完整地表達出來的,要不然就不需要專業起名命理師了。借助電腦軟件排盤可以,但要做到精準取用神是目前科技所達不到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普天下官殺混雜的八字很多。官殺混雜的八字如何通過名字來助旺運勢,還要根據日主的強情況判定。通過名字的合化助攻,日主強的八字效果自然要好些。用神取不對,名字白費。該用的不用,不該用的瞎用,等同于沒事找事。
pan zhou dan 29歲,畢業于……
04.
五格剖象,試圖優化取名格式
八字取名體系完善,效果突出。但随着一大批江湖命理人士的混入,讓其處境多少有些尴尬。有些人花大價錢,并未得到較理想的好名字。這種現象疊加,讓一些人對八字取名多少有些看法。很多問題堆積多了,就需要革新。
20世紀初,迎來了一個萬象更新的時代。人們雖然對傳統取名方式還抱有一些希望,但更想嘗試新的容易上手取名方法,這個時候五格剖象(簡稱五格)法應用而生。20紀30年代,五格剖象開始傳入我國,因其體系簡單易懂,很快被大衆接受。說白了,五格能風行一時,占了很大的玄學商機。20紀90年代互聯網與數術接軌、碰撞。一開始,真假難辨,
音義、八字、五格三分姓名天下。
評判五格取名法,要均衡它的優勢與劣勢,如果劣勢大于優勢,那就沒必要再對它癡迷。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五格取名法擁有一套較完整的測名體系,這套體系能自圓其說。如孟晚舟、潘周聃等名字的确屬于吉格;其次,五格取名簡單易學。五格取名法,小白零基礎花個三五天就能上手;再有,它以“象數”的名義分析姓名,高手結合字形、卦象、數理等可以捕捉很多姓名信息。但玄學高手分析名字,大都取卦象、卦理,五格剖象隻徒其名罷了。
所謂五格即是天地人三才加外格和總格。對人影響最大的是地格和總格,外格次之。如三個字的姓名,姓氏的筆畫數加1為天格,姓加名的第一個字的筆畫數之和為人格,名的兩個字筆畫數之和為地格,姓加名三個字的筆畫數之和為總格,姓加名的第二個字的筆畫數和為外格。
五格以象數論命但框架有了,但其思路和方法不跟得上。
五格的象與數沒有支撐點,取象無方,用數無理。為什麼很多痛批五格取名,是因為五格的漏洞太多,多的足以讓它自毀前程。
首先,五格數理的數與天幹序數有關聯,1、2(甲乙)為木,3、4(丙丁)為火,5、6(戊己)為土、7、8(庚辛)為金,9、0(壬癸)為水。1234隻不過是天幹的序數,為天幹序數配五行,有沒有考慮過河洛數、先天卦數的感受。天一生水,一乾、二兌又作何解釋呢?
其次,五格取名,漢字的筆畫數以繁體字為标準。可問題是繁體字也是從甲骨、金石、篆文、隸書演變而來的,所謂文字剖象,意義又何在?說什麼有繁體就按照繁體筆畫算,無繁體就用簡體。由此可見,這套取名方法同時是“拼湊法”。
再者,為姓氏的筆畫數加1為天格。大衍之數五十,可用者四十有九,好不容易丢掉一個,又被五格撿起來了。
其四,不同時期的姓名組合,五格得分數一緻。民國時期的張三與現在的張三,其打分标準是一緻的。民國時候的張三是個畫家,現在的張三是一位銷售員,這樣的打分标準,急需改進。
其五,以81數所得結論來講,不合高分吉格的名字未必不好。連宗慶厚、馬雲等名人的名字都不滿70分,馬化騰、趙本山等名字更是不及格。與現實對比,的确說不過去。
五格漏洞太多,但不是沒有優勢,象數的正常發揮就是優勢。八字取名體系完善,并不意味着就沒有漏洞。如同一時間同一城市出生者,有些八字相同,但他們各自性格、及所從事的行業差距較大。不過,五格、八字走系統化的路子,無非是因為人們取名開始注重個性化,希望每人都有一個能得高分的好名字,每個個體都值得尊重。
在那個重男輕女的年代,有誰想過給小孩子的名字打分。平心而論,工作煩忙算理由,但重視程度遠遠不夠。在那個年代,有誰能理解招娣、盼弟的痛楚。那些個孩子多的家庭,有才、潤土、富貴、娜娜、娟娟、霞霞等名都是娃娃們取名的标配。當然了,這種現象以後還會有。所以,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取名特色,00後的取名哲學就五個字
(子涵瑞軒辰)的自由組合。
最近,小紅書流行,爸爸姓氏+媽媽姓氏+兩個生僻字。其實,這都是個性化大比拼,拼到一定程度,必然會返璞歸真。
如果把姓名傳承看作一條線,那麼姓名學是另一條線。兩條線有相交的時候,但大多情況是平行的,各走各的路子。姓名是每個人所必需的,但姓名學所擁有的體系不是每個人都認可的。
“姓名”作為一種文化、一種寄托開始靠近姓名學的系統,這也迎合了許多國人喜歡把簡單的事情複雜的心态,總覺得取名字有體可以,量體裁衣才算完美。但如何去依靠取名體系,目前來看,還有很多問題值得商榷。
由此可見,取名、改名要麼有所追求,要麼随大流。有人不認可取名體系,用音義就很好。有人認同五行、八字這些取名、改名的體系,那就繼續沿用。姓名的傳承與姓名學可以有交集,也可以沒有交集,順其自然就好。總之,個人有個人的喜好,自己認可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