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胃散由生地、當歸、丹皮、黃連、升麻組成,具有清髒腑熱,清胃涼血之功效。主治胃火牙痛。牙痛牽引頭痛,面頰發熱,其齒喜冷惡熱,或牙宣出血,或牙龈紅腫潰爛,或唇舌腮頰腫痛,口氣熱臭,口幹舌燥,舌紅苔黃,脈滑數。臨床常用于治療口腔炎、牙周炎等屬胃火上攻者。筆者在臨床中以此方加減,擴大治療範圍,取其新用治療某些皮膚科病變,獲效較好,舉例如下。
治扁平疣
楊某,女,36歲,山東泗水縣人。2004年6月15日初診。雙面頰部、口周發生較密集的粟粒至高粱粒大、紅褐色扁平丘疹,自覺灼熱微癢4個月餘。某院診為扁平疣,曾注射和内服抗病毒西藥如聚肌胞、病毒唑、阿昔洛韋,外用阿昔洛韋軟膏多次,皮疹未見明顯消退。現仍胃脘灼熱,口苦口渴喜冷飲,溲黃,便幹,舌質紅,苔黃,脈滑數。診斷:扁平疣。證屬:胃火熾盛,循經上熏面頰口周,化毒所發。治則清胃瀉熱,解毒消疣。清胃散加減:生地30g,丹皮10g,黃連10g,知母12g,麥冬15g,石膏10g,大黃10g(後入),竹葉9g,闆藍根30g,大青葉12g,赤芍12g,白鮮皮10g,水煎服,日1劑。
外用:苦參30 g,皂刺30 g,水煎适量待溫,頻洗患處,每日2次,2日1劑。
二診:服藥5劑後,皮疹開始消退,灼熱癢感見輕,口渴症狀明顯減輕,二便正常,上方去大黃、竹葉,續服8劑,外用藥同上。
三診:皮疹全部消退,皮膚變平,無任何症狀告愈。
按:本例扁平疣,用抗病毒西藥數種注射、内服、外塗,取效不顯,按經絡循行辨證,陽明胃經循行,“還出挾口,環唇”。諸症辨析為胃熱熾盛,循經上攻面頰部、口周,化毒所發。故以清胃散加減,取生地、丹皮、黃連、知母、麥冬、石膏、大黃等清胃瀉熱,導熱下行;闆藍根、大青葉抗病毒;赤芍散結;白鮮皮止癢,使胃熱清,毒解,皮疹消退。
治毛囊蟲皮炎
陳某,女,49歲,山東曲阜市人,2004年4月20日初診。雙面頰部、鼻部、口周發生較多的粟粒大紅色丘疹,癢3個月餘。經兩家醫院診為毛囊蟲皮炎,予甲硝唑,維生素B6内服,外用新膚螨靈霜、硫黃霜等,皮疹非但未消,相反刺激卻逐漸增多,皮損更加潮紅,并覺有灼熱不适。現口苦口渴,面紅,小便黃,大便幹,舌質紅,苔黃,脈滑數。診斷:毛囊蟲皮炎。證屬:胃火熾盛,循經上熏所發。治則:清胃瀉熱消炎。清胃散加減:生地30g,丹皮10g,黃連10g,石膏10g,知母12g,麥冬15g,天花粉12g,石斛12g,大黃10g(後入),竹葉6g,金銀花20g,蒲公英20g,地丁20g,水煎服,日1劑。忌食腥辣之物,勿用熱水洗搓。2診:服藥5劑後,紅色皮疹已消退一半,口渴症狀明顯減輕,大便已趨正常,舌質由紅轉淡紅,餘症俱輕。上方去大黃,竹葉,續服5劑後皮疹全消,諸症治愈。
按:本例毛囊蟲皮炎,用甲硝唑、新膚螨靈霜等内服外塗,卻收效不顯,皮損反而加重,審因辨證為胃火熾盛,熏蒸所發。取清胃散化裁,方以生地,丹皮,黃連10,石膏,知母,麥冬,天花粉,石斛清胃熱;大黃、竹葉導熱下行;金銀花、蒲公英、地丁消炎,因藥症相符,而收全功。
治過敏性皮炎
顔某,男,60歲,山東滕州市人,2005年10月3日初診,雙面頰部、雙手背、小腿、足背皮膚潮紅,自覺灼熱癢劇月餘。在本地外用膚輕松軟膏,皮炎平霜、派瑞松、哈西奈德乳膏等獲效不著。查見上述部位皮膚有大小不一片狀潮紅皮損,邊緣不清,觸之有灼熱感,胃脘灼熱嘈雜,口渴喜冷飲,小便黃,大便幹,舌質紅,苔黃,脈滑數。診斷:過敏性皮炎。證屬:胃火熾盛,蘊結于上述部位所發。治則:清胃瀉熱止癢。清胃散加減:生地30g,丹皮10g,黃連10g,石膏10g,麥冬15g,知母12g,大黃10g(後入),白鮮皮15g,木通5g,地膚子10g,蟬蛻9g,水煎服,日1劑。禁用熱水洗擦,忌食腥辣之物。
二診:服藥6劑後,癢感大減,皮損由紅色轉淡,胃脘灼熱,嘈雜口渴症狀皆輕,二便正常,藥已中病,上方去石膏、大黃、木通,生地減為15g,續服5劑。
三診:皮疹全部消退,膚色正常,無任何不适,諸症獲愈。
按:本例過敏性皮炎始用西藥内服外塗取效不著,且皮損仍然潮紅灼熱,癢劇,據症辨屬胃熱熾盛,蘊結于以上部位而發,用清胃散加減,取生地、丹皮、黃連、石膏、大黃、木通、麥冬,知母清胃瀉熱并導熱下行;白鮮皮、地膚子、蟬蛻止癢,而獲佳效。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