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散風寒藥
昨天我們一同學習了麻黃,在講麻黃發汗解表,治療外感風寒表實證時,不知道大家記不記得配伍哪味藥為主組成麻黃湯?
沒錯,是桂枝。今天我們就系統學習一下桂枝這味重要的發散風寒藥。
桂枝
首先來了解一下桂枝的來源:
桂枝為樟科植物肉桂的幹燥嫩枝,把肉桂樹當年生的幼枝割下來直接切片使用,若是以樹皮來入藥,那就是肉桂,在後面的溫裡藥中會重點介紹。
肉桂
桂枝辛,甘,溫,歸心,肺,膀胱,經本體為純陽之品,可通達全身,外走肌表,内行經脈,以溫通陽氣為主,可溫一身之陽,心陽、脾陽、腎陽均能溫通。
桂枝具有發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之功。下面我們重點來學習桂枝的臨床應用。
桂枝的臨床應用
1、風寒表證
發汗解肌可治療風寒表證,發汗之力較緩,善溫通衛陽,對于外感風寒之證,不論表實無汗、表虛有汗均宜使用。
在治療風寒表實證時,桂枝與麻黃相須為用,即可增強發汗散寒之力,又能夠溫通經脈,以緩和頭身疼痛。
在治療風寒表虛證時,桂枝于白芍配伍,本品發汗祛邪,解肌表之風寒以調衛,白芍酸寒斂陰,固外洩之陰液以互營,共收調和營衛之效,代表方是桂枝湯。
桂枝湯被稱為“仲景群方之冠”,傳說張仲景起初跟叔叔學醫時就不滿足于診病開方,而是格外留意研究醫理。
有一天三個感冒的人來看病,叔叔都給開了桂枝湯,三個患者服了藥之後,一個好了,一個無效,一個病情加重。
張仲景對叔叔說,小侄觀察了這三個病人,他們雖然害的病一樣,但是症狀卻有不同之處,一個不出汗,一個微出汗,一個出汗很多,我想應該再換換藥方,對後兩個病人進行補救可以嗎?叔叔聽了連連誇獎侄子有獨到的見解。
這個故事說明了桂枝湯适合治療外感風寒表虛證,若是外感風寒表實證,就應該與麻黃配伍,代表方是麻黃湯。從這個小故事中可以看出辨證論治的重要性。
2、溫通經脈
桂枝溫通經脈,可用于寒凝血滞諸痛證,本品雖非活血之品,但是善入血分,以溫散脈中之寒凝,又可宣導活血藥物,以增強其化瘀止痛之效。
治療胸陽不振,心脈瘀阻,胸痹心痛,常與薤白,丹參等藥同用;
治療中焦虛寒,脘腹冷痛,常配伍黃芪,白芍等同用;
治療婦女經脈受寒,月經不調,痛經,産後腹痛等,多與當歸,吳茱萸同用;
治療風寒濕痹症,本品常與祛風濕散寒藥同用,有助于通痹止痛。因為其性升浮上達,與肉桂相比較,更擅長來治療上肢及肩背痹痛。
3、助陽化氣
助陽化氣,可用于腎、心、脾諸陽虛證;
治療心陽不振,心脈淤阻,胸痹疼痛或者是心失溫養,心動悸、脈結代之證,可以根據血瘀,痰凝及正氣虛衰等不同證型,配伍相應的活血消痰或溫補之藥;
治療脾陽不足,脾不能運化水液導緻的水濕内停之洩瀉,痰飲等,本品常與補脾除濕,化痰藥通用;
治療腎與膀胱陽虛寒凝、氣化不行之小便不利,水腫,本品常與茯苓、豬苓等利尿藥配伍,共收溫陽化氣、利尿退腫之效,如五苓散,大家非常熟悉的金匮腎氣丸中也有桂枝與附子配伍,增強補腎陽之功。
最後講一下使用注意:
王叔和謂“桂枝下咽,陽盛則斃,”雖然比較誇張,但也是強調本品辛溫助熱,容易傷陰動血,凡是溫熱病及陰虛陽盛血熱妄行者均應忌用,孕婦及月經過多者應當要慎用。
大家把桂枝和麻黃進行比較,比較法在中藥學的學習中非常重要,麻黃和桂枝屬于同一節的藥物比較,其共同功效是發汗解表,治療外感風寒表實證,常相須為用。
區别在于麻黃發汗之力比較強,主入氣分,還可宣肺平喘,利水消腫,治療咳喘證和風水水腫;
麻黃
桂枝發汗之力比較弱,除了治療風寒表實證外,也可治療風寒表虛證,兼入血分,還可溫通經脈,助陽化氣,可治療寒凝血淤諸痛者和心脾腎陽虛證。
希望大家能正确理解“桂枝下咽,陽盛則斃”這句話,并将麻黃和桂枝的功效區分清楚。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