痙濕病脈證第二/暍病(傷暑)/白虎加人參湯證(氣陰兩虛)
第26條,
《金匮要略》“26.太陽中熱者,暍是也。汗出惡寒,身熱而渴,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白虎人參湯方 知母(六兩)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兩) 粳米(六合) 人參(三兩) 上五味,以水一鬥,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太陽中熱者,暍是也”- 這等于給暍病一個定義,是傷暑、暑熱之邪。
“汗出惡寒”- 我們講義上也特别強調說,但須注意,傷暑的汗出、惡寒,是汗出在前,因汗出而惡寒,它伴随着口渴。這與一般的表證惡寒、發熱是不同的。這個惡寒提示了他氣虛,而其津液被傷。
“身熱而渴”- 因為暑必發熱,所以其人發熱,暑熱傷津又見口渴,這些都是暑病的主症。
“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 白虎加人參湯證,一定是先汗出,而後惡寒,而且這個惡寒伴随着口渴。另外,它一定是氣陰兩虛造成的。
至于心煩、尿赤、口舌幹燥,倦怠少氣、脈虛等症狀是臨床所常見的。因此要把這個先汗出伴随着惡寒,和這些症狀聯合起來辯證,才是我們所要說的,由于傷暑熱之邪後,造成的氣陰兩虛證。
“白虎湯人參湯” - 它用白虎湯為底方,用白虎湯必須有四大症,大熱、大渴、大汗出、脈洪大,“四大”,現在你從這一條的字面上看,他有汗出,有身熱,有渴症,就差脈洪大沒有說。但是,多出了一個惡寒。
惡寒,提示了他氣虛,而且津液被傷。所以白虎加人參湯,是張仲景治療氣陰兩虛證的一個經方。
白虎加人參湯在《金匮》裡面,是用于治療傷暑之後氣陰兩虛證,這是針對暑熱之邪,不是暑濕之邪,是暑熱之邪造成的氣陰兩虛證,用白虎湯為基礎方,清其肺胃之熱。
但是他又兼氣虛惡寒的症,這個惡寒症的特點,是汗出在先,因汗出而惡寒,與一般的表證惡寒、發熱是不同的。因此暑必發熱,所以其人發熱,身熱是真的。
暑熱傷津又見口渴,這都是暑病的主症。所以,一定不要和一般的傷寒的發熱惡寒混淆了。
傷暑發熱惡寒與傷寒發熱惡寒,怎麼鑒别呢?
傷暑,一定是先汗出,後惡寒,而且這個惡寒伴發着口渴。傷寒不是這樣的。另外,它一定是氣陰兩虛證造成的。
白虎湯人參湯證和剛才沒有出方子的第25條的暑濕之邪造成的氣陰兩虛證,不完全一樣。所以對那種情況,後世的方子作了補充。
白虎加人參湯,是張仲景的方,這個白虎加人參湯,
* 一是治這個暑熱造成的氣陰兩虛證,
* 二治消渴病的上消“渴欲飲水,口舌幹燥”,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白虎湯的方義上,咱們已經明白了。
加人參到底是加西洋參,還是太子參、黨參呢?
有人研究過,整個《傷寒論》中所用的人參,28方全用的是黨參,黨參,後世比較,它區别于其它參的作用,是虛不受補者,黨參為最妙。
而現在對糖尿病,氣陰兩虛證,第一,願用西洋參,因為它沒有那種溫補的作用,而是補而不至于太溫,西洋參的價格高,對于普通的老百姓,尤其糖尿病需要終身治療,還是要慎用。
太子參也可以選用,我認為,因為太子參它有養陰的作用,又有益氣的作用,關鍵是這個人參,它不僅大補元氣,而且還生津止渴,所以,這就是根據臨證的情況,病人體質的情況,包括他對藥物價格的承受能力,都應該綜合考慮。
請大家注意,
《素問.刺志論》說的“氣虛身熱,得之傷暑”,這就是來為本條言明,為什麼說暑熱之邪導緻氣陰兩虛,作一個理論的基礎。
關于徐靈胎的認識“凡汗出多之病,無不惡寒者,以其惡寒汗出而誤認為寒,妄用熱劑,則立危矣”,那就治錯了。會造成病情危重。
這個暍,傷暑的病,三張方子,他繼承了《内經》的一些理論,和基本認識,其發展的一面,把暑邪這種嚴格的季節性,它一定要兼挾濕邪,成暑濕之邪,傷人造成氣陰兩虛。暑熱之邪傷人,也有氣陰兩虛的問題。
有話要說...